Footbal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ain (东方快车 ), 信区: Football
标  题: 6.在盛名之中……
发信站: 紫 丁 香 (Mon Feb 21 12:44:26 2000), 转信

 6.在盛名之中……


……他已成为南美足球先生……从1978年至1981年的进球数看,他已取得全球
战绩最佳的球星的地位!……他们筑起一道感增的墙把他和外界隔开,满足他
做小孩子的愿望……一点一点试探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为所欲为……



    转会国外虽然没有转成,但 900万美元的标价和它引起的巨大风波却在无形中
使马拉多纳这个“世界头号球星”具有了实质性的内容。现在马拉多纳明白西特尔
斯皮勒和“第一冠军公司”的价值了,没有参加世界杯马拉多纳一样可以声振遐迩
,名盖群豪!
    对于一个刚刚成年、不足20岁的男孩来说,一切使他有点飘飘然是不足为奇的,
何况成名后的马拉多纳被一圈专事讨好、奉承他的人所围绕,他们所说的所做的一
切全在表明一个意思;迭戈,你是天才,你可以为所欲为。至于金钱上……
    且撇下马拉多纳全国第一的年薪不谈,西特尔斯皮勒为马拉多纳做成的第一笔
生意就使马拉多纳获利50万美元!
    那是联邦德国的“彪马”牌运动服装公司请马拉多纳做广告。这个公司为了从
困境中彻底摆脱出来决定不惜血本请“世界头号球星”做广告。这事对马拉多纳并

不难,他只须在镁光灯下身穿“彪马”牌运动服微笑几次,略摆几个姿势,50万美
元即流进了他的帐户。
    这样赚钱也实在太容易了。一不做、二不休,很快马拉多纳就已为阿根廷“苏
牌”化装品、“冠军牌”本册也做了广告,到后来,连世界著名的可口可乐饮料和
麦克唐纳快餐的广告中也出现了马拉多纳的形象——钱,马拉多纳只大概知道个数,
究竟有多少和怎么开销、投资,拜托西特尔斯皮勒去动脑筋吧!马拉多纳虽已发达,
毕竟还不成熟,经济上那一笔笔复杂的帐目他是看不懂的,再说,他乐于同朋友分
享财富。
    西特尔斯皮勒也不是个花架子,他凭着早年做记者时结下的广泛的社会关系,
在国内外为“马拉多纳公司”网罗了20多人,其中不乏律师、经济学家和大学教授。
他以这些人为骨干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巴塞罗那和列支敦士登又开设了三个子公司,
不断接治新的业务,事业真算得上是蒸蒸日上。
    舆论界开始注意这个“马拉多纳公司”的活动了,报道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不客
气了,这也是必然的。纳的球技、战绩和社会影响之上,这是不言而喻的。一个球
星首先要能踢球,一个不再能踢球的球星的生活有可能是悲惨的,巴西的加林查就
是一个例子:这个帮助巴西队夺得1958,1962年世界杯的功臣,绿茵场上的“魔术
师”的“火箭鸟”,在因膝伤退役后贫困潦倒,1982年就因酒精中毒而悲惨地死去。
当然时代不同了,马拉多纳也要幸运得多,他的财富已够他花一辈子了!而说到球
技,此时马拉多纳虽说是仍未达到巅峰,但也已是出神人化,可以在全球独步一时。
80年5月,路透社在报道英格兰队对阿根廷队的一场比赛时说:“在观看了马拉多纳
今晚的超水准的表演后,使人无法接受地球上还有另一位更好的球员。马拉多纳是
贝利和克鲁伊夫(荷兰足球明星,唯一三次被评为欧洲最佳球员的世界足坛名将)

之后最杰出的球星。”他的球技已为世所公认;说到战绩,他的确还没赢得过世界
杯——他还没有过机会——阿根廷青年人队也没有获得全国联赛的冠军,但是谁能
否认他个人的战绩呢?从进入甲级队以来,他的战绩呈逐年上升:1976年他在11场
比赛中攻进 2球,1977年49场比赛攻入19球,1978年35场比赛攻入26球,1979年26
场比赛攻入26球!这一年他已成为南美最佳球星,而198O年他更以猛虎下山之势在
45场比赛中踢进43球,再次荣膺了这一殊誉。实际上从1978至1981四年的进球数看,
他已取得了全球战绩最佳的球星的地位,而且无论是个人技术、场上观察能力还是
在进攻上的组织,指挥天赋上他都是别人无可比拟的,一句话,他确是世界第一球
星。
    说到社会影响,起初马拉多纳的名声还是很不错的。从“神童”“金童”“小
贝利”到“新球王”“世界第一球星”,阿根廷人看着他成长,把他当作未来的希
望,与他同悲哀共欢喜。国家队落选,全国人民为他鸣不平;勇夺世青杯冠军,大
家把他当英雄欢迎,对他的尊崇超过了肯佩斯;获南美最佳球星,阿根廷人统计出
他实际已是世界最佳球星;西班牙要买他,全国发起挽留运动,而当他决定留下来,
所有人都额手称庆。
    但是知名度却渐渐变成了尚未完全成熟的马拉多纳的一种负担。当他突然成为
万众追逐的对象时,他被搞得全然不知所措了:周围发生的一切是他无法完全理解
和应付的。他产生了一种孤独感,他开始相信西特尔斯皮勒在很早的时候就对他说
过的一句话。一个人一旦出了名,就会被公众所妒嫉和孤立(当然同时也被公众所
追逐)。所以他主动向亲朋好友求援,从那时起,亲戚朋友就在他的生活中有举足
轻重的位置。他们筑起一道感情的墙,把他和外界隔开,满足他永远做孩子的欲望,
让他为所欲为并把一切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于是报纸上出现了“马拉多纳帮”的说
法,这不无根据。当这个“马拉多纳帮”庞杂到马拉多纳自己也认不全而马拉多纳
又完全地被宠坏的时候,麻烦也就来了。
    当“马拉多纳帮”中的有些人以为自己同马拉多纳一样伟大时,惹是生非、打
架斗殴一类的事是在所难免的。这种事情的结果,罚款赔钱尚是小事,媒体一报道,
马拉多纳的名声可就损失大了。再说还有人打着马拉多纳的牌子招摇撞骗呢!
    总的说来,新闻界对“马拉多纳和“马拉多纳帮”的批评报道同马拉多纳自己
的性格变得变化无常、离奇古怪是同一时期发生的事,其中并无明显的因果关系。
马拉多纳最先对记者产生反感并不是因为这,事,而是因为在采访中他的私生活被
反复提及。本来,作为一明星,大众想知道你的一切,也属正常吧。倘若马拉多纳
再成熟一些,或许他就会用别的办法回避
    本来,“马拉多纳公司”的一切活动就必须建立在马拉多一些他不愿回答的问
题了。但眼下有些记者提出的问题的确把他惹火了,再加上从报上看到一些关于他
的无稽之谈,他就更加怒不可遏。他已经不是那个因为第一次从报上看到自己的名
字而欣喜若狂的小男孩了,他现在腰缠万贯,有声有势、谁也不怕。他决定我行我
素,偏要跟舆论界定的调子对着干。他大骂记者,旗帜鲜明地袒护手下兄弟。舆论
不让他转会,他偏要转。转到国外阿根廷足协不批准,转到国内的另一俱乐部你总
没办法了吧!阿根廷青年人俱乐部无力夺得全国冠军,也根本无法满足马拉多纳日
益增长的巨大开支,他决定转到博卡青年队去。这件事由西特尔斯皮勒去办,他自
有三寸不烂之舌。果然,经过他几轮穿梭交涉下来,1980—1981赛季开始前,事情
办成了。转会费为600万美元,其中仅中间人的佣金就有 60万美元,而马拉多纳在
博卡青年队踢球的15个月合同期中可领到90万美元的薪俸。稍一折腾,马拉多纳的
薪水几乎翻了一倍,西特尔斯皮勒也发了!从此,作为马拉多纳经纪人的西特尔斯
皮勒的名字与马拉多纳的名字常紧紧连在一起。在媒体上只要一谈到马拉多纳,就
必然提到他。但这次转会也在马拉多纳和西特尔斯皮勒之间形成了一点阴影:西特。
尔斯皮勒的佣金太高了!而且几乎不费吹灰之力。马拉多纳虽然没说什么(西特尔
斯皮勒毕竟已跟随他多年,而且也的确处理了非常多的事务),但这为他们日后关
系的破裂埋下了种子。
    马拉多纳没有让博卡青年队失望,他一穿上博卡队的球衣就使该队荣登阿根廷
冠军宝座。在帮博内拉足球场的记者席里,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专访记者,他们
要亲眼一睹这位21岁的足球明星的风采。博卡青年队的这个球场有一个古怪的外号,
叫“巧克力盒子”,它的观众看台席与足球场靠得很近,能给客队造成一种恐吓的
敌对气氛。从这个方面讲,它是最反映阿根廷人性格的一个球场。每当马拉多纳在
这里出场,狂热的观众就像融化了的巧克力一样朝栏杆涌动,几乎要流进场内。这
种气氛使马拉多纳强烈地感受到作为一个超级巨星的强大号召力,以至许多年后当
他在意大利感到厌烦时,他仍想回到博卡队去踢球、这个赛季他抖搂精神,在联赛
中踢进28个球,不但获得了联赛冠军,自己也再次成为最佳射手,博卡人倒底没有
白疼他。
    马拉多纳更加洋洋自得了,对公众的崇拜再不会是好奇而是觉得理所当然。他
高居于一个足球世界的皇座上,他在球场内离他的臣民有多近,在球场外高他的臣
民就有多远。他还记得菲奥里多镇的故乡吗?菲奥里多可是永远记住了马拉多纳这
个骄子,镇边小树林里的月桂树也记下了他的初吻。乡亲们想请他回去聚一聚,叙

一叙家常,马拉多纳答应了,儿时的记忆在他的头脑中依然健在。但现在的马拉多
纳可不再是那个因贫困买不起足球而忿怒地踢罐头盒的小男孩了,他得道升天了,
时间宝贵,安全问题也十分重要!他的保嫖们提前赶回镇上,把乡亲们集合起来坐
好,马拉多纳才在前呼后拥之中驾到,给乡亲们分发了一些小礼品之后就钻进汽车
消失了。这当然使那些本来想和他一醉方休的老熟人感到寒心。不过马拉多纳也有
他的难处,他不能和每个想与他亲近的人都聊上一会,那样的话他的职业将成为播
音员而不是足球运动员了。再说他身不由己,他已是国宝,他的一举一动事关重大
……马拉多纳不再是马拉多纳一人而已,它代表着一个完整的波及面极宽的现象,
这个现象中既有天才的球艺,也有金钱、舆论、各种各样的野心和欲望,斗争、阴
谋、爱憎再加上一个小孩子喜怒无常的脾气和一大群精于算计的成年人的生存依靠。
这的确非同小可,真正懂得这一切的人也并不是马拉多纳本人,他只是一点一点地
试探他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为所欲为。当他发现在一件他原以为很困难的事情上获
得成功以后,他就再迈一步做出更为极端的事来。他惊奇地发现,大家仍然需要他,
他的生活依然一往向前,没有谁能把他怎么样,这可把他乐死了。
    但事情总是有个限度的,这一点需要有一个人来不客气地把它提出来。马拉多
纳身边是找不出这样一个人的,他们可不敢得罪这个小太岁爷。马拉多纳身边真正
有可能影响他的人实在很少,但他母亲达尔玛确实应该算一个,马拉多纳无论什么
事都爱跟她讲——可是天!一个母亲会怎么严厉地指责他的宝贝儿子吗?这个儿子
给全家带来的改观只有天方夜潭上才讲到过。西特尔斯皮勒呢?他以前倒是能够影
响马拉多纳,可现在?他能忠告马拉多纳的只有一点:好好踢球……然后为所欲为
吧。
    就连这一点马拉多纳也开始怀疑起来,有一天他居然对记者说他将不随国家队
去乌拉圭参加小世界杯足球赛了。在同俱乐部发生一点小矛盾后,他甚至说不再踢
球了!
    这时候,那个人就出现了。当马拉多纳声称自己不再踢球的时候,他在精神上
已不是足球之神了,而那个禀有足球之神的尊严的人将出面引导他走出迷津。正是:
老教练恩威说徒儿,新球王翻然海前事。这才引出马拉多纳后来出战世界杯、脚踢
巴西队员、转会巴塞罗那的事来。不知那人是谁,说出怎么一番话来,下一章细说。



--
▼▼▼▼▼▼▼▼▼▼▼▼▼▼▼▼▼▼▼▼▼▼▼▼▼▼▼

         铁肩担道义         辣手著文章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srg.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04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