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tbal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ain (东方快车 ), 信区: Football
标 题: 4.战无不胜
发信站: 紫 丁 香 (Mon Feb 21 15:06:24 2000), 转信
4.战无不胜
……下半时 54分钟,马拉多纳按传球后单枪匹马横冲直憧如人无人之境,竟连
续晃过英国队4名后卫和著名守门员希尔顿,奇迹般地把球射人空门!……”我们常
常不知这他究竟要往哪边走,是往左还是往右……他是防不胜防的! 好象真的是上
帝在帮助他……
进入第二阶段,比赛第一次采用淘汰制,一场定胜负。阿根廷迎来的第一个对手
是南美邻居乌拉圭队。
乌拉圭队是世界足球劲旅之一。它在1930年第一届世界杯足球赛中就夺得过冠军,
后来又在1950年第四届世界杯足球赛中再度夺魁。但是,1978年和1982年两次世界杯
预赛中,乌拉圭队却没能获得出线权。这一方面是由于乌拉圭足球实力有所降低,另
一方面也是由于南美各国足球水平都有所增长的缘故。但这并不说明乌拉圭足球已不
再属于世界先进行列,因为它只是在与南美几个国家球队的争夺中屡屡失利,在与欧
洲强队的交锋中则胜多负少。1981年乌拉圭队还夺得了小世界杯的冠军。这次世界杯
的南美预选赛,乌拉圭队排出了一个强大的阵容。这个阵容中的10号恩佐·弗朗西斯
科利、19号前锋贝南西奥·拉莫斯等人都是享誉世界的球星。在他们的带领下,乌拉
圭在预选赛上分别以2:1和2:0两胜厄瓜多尔队。以2:1和0:2同智利队一胜一负,
4月7日率先在南美出线。但在世界杯的小组赛上,这个队首战即同欧洲劲旅联邦德国
队展开了一场“世纪之战”,两队比赛之精彩,攻防转换速度之快都被视为是本届杯
赛开赛以来的最上乘之作。但接下来乌拉圭队以1比6的大比分输给了丹麦队,又以0比0
平了苏格兰队,以小组第三的身份勉强出线。对阿根廷队来说,来者不善。对方实力
本不弱,又爱用杀伤战术,所以并不敢轻敌。
这场近邻之间的生死搏斗一如往常两队渡过拉普拉塔河交战的情形,场上气氛极
其浓烈。黑衣裁判的哨音几乎淹没在锣鼓喧天的声浪之中,有“杀人王”之称的乌拉
圭人囿于国际足联的警告,不敢太过放肆,才使比赛得以正常进行。
此役,阿根廷人牢牢控制着中场,进攻时注意分边,由马拉多纳左右扯动来撕开
乌拉圭队防线,打得非常有气势,占据了场上主动权。但是乌拉圭人的防守也极其严
密,久攻之下,阿根廷人仍然未有收获。直到上半场终场前一分钟才骤起风波。阿根
廷人在前场通过一连串巧妙的配合,17号帕斯库利得到机会在门前一记劲射,终于敲
开乌拉圭的大门,使阿根廷队的面前现出了一片光明。
下半场,阿根廷队攻势不减,继续保持着场上的主动权。他们本来还有几个势在
必人的球,都错失了。比赛过程中,突然下起了暴雨,但浓烈的战场气氛不仅没有冷
下来,反而越来越炽热,球迷看得如痴如醉。乌拉圭人在下半场也组织过几次反击,
但阿根廷队补位及时,乌拉圭人回天乏术。无奈只得俯首称臣。
赛后,乌拉圭队队长、著名球星弗朗西斯科利在谈论马拉多纳时心悦诚眼地说:
“我无法评论马拉多纳的球技,因为他是一位那么全面,那么完善、那么了不起的运
动员……我只能说,他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天才运动员。他的天才在于变化莫测,我
们常常不知道他究竟要往哪边走,是往左还是往右!他是防不胜防的。在同阿根廷比
赛之前,有人问我,你们准备派谁盯住马拉多纳?这是一个难题、我们原本想把这个
任务交给巴里奥斯,可教练不同意,说他要担任主力后卫,不能担任此责。结果再也
找不到合适的队员能盯死他了,这个打算也就落了空。这样一来,马拉多纳就自由得
多了,他只要脚下有了球,就会给我们造成极大的威胁……我想大概没有怀疑谁他是
当今世界第一号球星了,我很高兴能与他交锋,虽然我们失败了。尽管我对他还不太
熟悉,但我还是很钦佩他。应该说,他是当代的新球王。”
就在阿根廷队击败乌拉圭闯入八强之时,另一场 8分之一决赛也赛出结果。英国
人实现了他们在赛前就夸下的海口,以3比0大败巴拉圭队,也取得了1/4决赛权。 8
强抽签对阵,刚好是阿根廷对英格兰队。
这一局面在使墨西哥当局感到紧张的同时,却让阿根廷和马拉多纳觉得兴奋。早
在世界杯开赛前,马拉多纳就对记者说:“我希望英国队能进入决赛圈,不至于因为
本国球迷闹事而被拒之门外。如果英国队能上场,并踢出英国风格的话,他们一定会
倍受青眯,会使本届世界杯赛增色不少。如果英国队进入决赛圈,我将为他们全体队
员感到高兴。我是个真正的英式足球迷,但不是狂乱分子。”
话虽如此,但倘若把足球比赛看作是一场战争的翻版的话,这无疑是阿根廷人洗
刷耻辱的一个好机会。由于马岛战争的阴影仍然存在,在这场“足球战争”开赛前,
墨西哥当局采取了严密的球场防范措施。值得庆幸的是,球赛没有变成政治事件,也
没有演变成“全武行”,虽然马拉多纳攻进英国人球门的第一个球明明是用手打进的,
他却把责任推到上帝身上,但球赛还是得以圆满结束。
这场比赛英国人采取了全场紧逼的办法对付阿根廷人,以求尽量压制阿根廷人发
挥技术上的优势,不让其从容进攻。双方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刚好杀了个平手。上
半时双方0比0平分秋色。下半时第50分钟,僵局由一个问题球打开了。当时阿根廷人
从左侧发动进攻,球传入右侧禁区边沿,被英国队后卫截得回挑给守门员。马拉多纳
此时以飞快的速度插入跃起,在跟英国守门员争抢时挥动左手把球击人网内。裁判没
有看清,判进了这一球。英国人在痛失一球后,心情沮丧。就在他们情绪还没有安定
下来之时,下半时54分钟,马拉多纳接传球后单枪匹马按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竟连
续晃过英国队 4名后卫和著名守门员希尔顿,奇迹般地把球从容射进空门。这个球进
得太漂亮了,堪与贝利的进球相比,也在足球史上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笔。
在这场球赛结束后英国队的教练博比·罗伯森在谈到马拉多纳时说:“……开始
我对裁判和巡边员很不高兴,很想上诉,但我不会哭。然而,当马拉多纳纳射进第二
个球时,我被惊呆了,竟使我忘记了第一个球。他是一个天才!他射进的第二个球简
直太漂亮了,好像真的是上帝在帮助他。我非常高兴,能亲眼看见这么精彩的表演,
可算得上是三生有幸。”
先失两球后的英国队见大势已去,清醒下来调整了兵力,频频用中、前场的长传
冲吊袭击阿根廷队防地,作孤注一掷的反击,情势也略有起色。第70分钟,英国人在
禁区前沿的一个任意球曾使阿根廷队守门员失魂落魄。80分钟时,刚上场不久的英国
队19号约翰·巴恩斯快速沉底传中,最后荣获本届杯赛最佳射手称号的英国队10号莱
因克尔在门前候个正着,以一记有力的头球首度破网。l比2,英国人又见生机。此后
英国人群情振奋,攻势频频。87分钟,巴恩斯再演妙着,在阿根廷队队员的贴身紧逼
下仍从底线传出一球,莱因克尔再次施展头跑功,可惜动作作迟了一刹那,未能顶中
球心,球偏门而去,痛失了最后一次扳平机会。
赛后英国队10号莱因克尔也向记者表露了他对马拉多纳的钦佩之心。他说:
“我虽然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获得了最佳射手称号,但我从不敢将自己和迭戈·
马拉多纳相比,他是制造进球机会的场上灵魂,而我仅仅只是将球打进去的一个队员
而已。”
一至此,马拉多纳已进入了最佳状态,夺杯的愿望虽从未低落过,现在更增加了
无穷的信心。
阿根廷队一路过关斩将,在90分钟内—一摧斩对手。在半决赛中他们遇到的对手
比利时队虽也算是欧洲强队,素有“欧洲红魔”之称,但在小组赛和淘汰赛中却是一
直摇摇晃晃,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般走过来的。小组赛中它先以1比2败给了东道主墨
西哥队。这支在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赛上战胜过阿根廷队,猛刮“比利时旋风”的队
伍这一次没能顺利刮起旋风,后又2比2踢平巴拉圭队,在2比1胜伊拉克队以后才勉强
以小组第三身分出线。进入淘汰赛后,两打加时赛甚而罚点球才以4比3和6比5胜了苏
联队和西班牙队挤进半决赛。
比利时队明知此番遇上的阿根廷队正在无坚不摧的势头上,又欲报82年的一箭之
仇,心里早凉了半截。好在他们尚有自知之明:在正确地估计了双方实力以后,坦诚
地承认了自己不如对手强,从而制订了巩固防守、快速反击的策略。把自己的大部分
精兵猛将摆在中后场,并让专人严密看管对方的危险人物马拉多纳,不让其轻易突破
自己的防线。实践证明:比利时人的策略还是成功的。上半时阿根廷人的攻势虽然占
了 7成以上,但由于比利时人顽强固守,阿根廷队在45分钟之内竟然一无所获。
至于下半时……也不能怪比利时队缺乏策略——策略对天才人物不可能总是有用
的,否则还叫什么天才!下半时开赛 3分钟,马拉多纳传给巴尔达诺一个极好的射门
的球,而巴尔达诺却没有射进,事后巴尔达诺说:“这样好的一个球我没踢进去,我
真该自杀。当时,我看见马拉多纳带球从右后场向前场跑去,根据我的经验,他只要
一从右路进攻,威胁是很大的.因此,我就随后紧紧跟上他,一口气跑了70多米,眼
看着我就临近门边了,他突然把球交给我,我一时刹不住车,慌忙一脚踢去,球擦门
的上梁飞出界外。一球失掉,这样好的机会被我失掉了,我真难过极了,赶紧用手把
脸捂上,实在不好意思见人。这时马拉多纳向我拍拍手又跑过来对我说,一个跟随我
跑了70多米的人,他有权不把球射进门。我感到很惊讶,他并没回过头,却知道我跟
着他跑了70多米。马拉多纳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是最伟大的运动员、”
百密终有一疏。 3分钟后,阿根廷队从中路卷土重来,马拉多纳插入禁区,在同
对方两员后卫和守门员的争抢中,抢先一步用左脚挑球入空门。阿根廷队终于打开了
比利时人的防线!第62分钟,又是马拉多纳像耍戏法似的晃过 4名围追堵截的比利时
队队员,把球再次送入网内。
2比0,阿根廷队再次在90分钟内击败对手,登上了世界杯决赛的大舞台。
这时,马拉多纳首先想到了他的家人。他躲过记者的缠绕,赶紧去给家里挂电话。
他在电话里对父亲说:“我感谢您、母亲和全家对我的帮助。我能踢得如此成功,首
先是您的功劳。我把刚进的两个球献给您!”
马拉多纳怎能忘记呢,十多年以前,父子俩怎样每天乘公共汽车去阿根廷青年人
俱乐部练球……十多年的辛勤奋斗过去了,现在距成功只有一步之遥。这一步,马拉
多纳志在必得。
--
▼▼▼▼▼▼▼▼▼▼▼▼▼▼▼▼▼▼▼▼▼▼▼▼▼▼▼
铁肩担道义 辣手著文章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srg.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10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