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tbal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ain (东方快车 ), 信区: Football
标  题: 5.斗争与追求:在迷宫段的人生旅途
发信站: 紫 丁 香 (Mon Feb 21 15:44:31 2000), 转信

 5.斗争与追求:在迷宫段的人生旅途
    


    ……“我认为这是开创一个积任的先例”……“我不希望头头们闯进更衣室大放厥辞”
……“被判处了 700年监禁的阿根廷军人仍逍遥法外”……他决心重返赛场的目的是回击
那些看不起他的人……“我将把生命献给菲德尔·卡斯特罗”……“我回意双膝跪地,请
求她的原谅”……“贝利已经退出”


    国际足联对马拉多纳的禁赛处罚期限为1995年 9月30日。那时马拉多纳只差一个月就满
35岁了。这个年龄对于一个守门员来说还并不算太可怕,但对一个场上队长和中场组织者来
说,这是否意味着球员生涯的结束?
    1994年 8月13日,马拉多纳在世界杯赛中同尼日利亚队交锋时所穿的蓝色10号球星,被
以1300美元的价格拍卖给了布宜诺斯艾利斯一家舞厅的老板。显然,收藏者是把这件球衣作
为马拉多纳在大赛上踢球时所穿的最后一件球衣而收购的。但是……
    9月 17日,马拉多纳不顾国际足联禁止他参加一切足球活动的处罚,走马上任博卡青年
队梅诺蒂教练的助手。梅诺蒂已有25年的教练经验,而马拉多纳从在“小洋葱头”足球队时
算起也踢了25年的足球。两个理想主义者再次会合了。在足球上,可以说他们两人始终代表
着一种健康的发展方向。马拉多纳称,他是去向梅诺蒂学习当教练的,似乎……    
    10月 3日,马拉多纳宣布出任阿根廷曼迪尤队教练。10月10日,他甚至亲自上场在布宜
诺斯艾利斯市参加了一场有众多阿根廷国家队员参赛的慈善比赛。大约30000 名球迷观看了
这场将收入全部献给一家厌食症和厌食者协会的比赛,球迷们仍然对马拉多纳情有独钟,尽
管他所在队最终以4比6告负,仍对他报以热烈的掌声和欢呼。
    那件被拍卖掉的球衣可能已开始贬值了……
    10月27日,国际足联通过阿维兰热主席向马拉多纳表示了要消除双方之间的分歧重归于
好的愿望。他们同意马拉多纳继续从事教练工作。国际足联是在倾听了阿足协主席格隆多纳
有关马拉多纳的新动向的汇报后作出这一决定的。格隆多纳说,马拉多纳又破了国际足联的
法规,但“我认为这是开创了一个积极的先例”。阿维兰热说,马拉多纳过去是,将来永远
是世界足坛的一个伟大人物。因此,“我们现在应该拯救他,使他成为足球教练队伍中新的
一员。”
    对于这一拯救,马拉多纳显然并无更深的感受,因为他已当了三周的教练。他说:“作
为一名球员,我很久以前就已被他们埋葬了,但作为一名教练,我感觉很不错。”
    但战绩却是不妙的。在甲级队联赛中,由马拉多纳和费伦执教的曼迪尤队在前 7场比赛
中四负三平,未赢一场。当11月15日这个队在同独立队的比赛中1比2主场败北后,作为教练
员的马拉多纳第一次受到了球迷们的辱骂。不过他仍像作为球员时一样脾气暴躁:当裁判员
桑切斯吹响比赛结束的哨声时,马拉多纳怒气冲天,一脚踢向正对准他的摄像机,接着又同
球迷和对方的队员、教练大吵了一架。马拉多纳还说,他受骗了……他总是受骗,裁判希望
独立队胜。他也不接受记者的批评,反而指责记者弄虚作假。
    紧接着,11月28日,马拉多纳又说,他正在考虑呼吁阿根廷球员罢工,以抗议法官下令
要大批球员接受药检。
    “对大批球员进行药检的情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他说,他将在30日召集一些球员
开会,讨论大批球员被要求接受药检之事。
    马拉多纳感到愤怒的原因是,阿根廷的一位联邦法官在今年 6月接到一个匿名电话后下
令对32名球员进行药检。这个电话称,这32名球员都吸毒。
    这些队员都是普拉藤塞队和河床队的队员们,他们在6 月份接受药检时都呈阴性反应,
但在本月按照法官罗伯托·马克维奇的命令接受第二次药检时有两名队员没有通过药检。
    马拉多纳说,这些队员都不是瘾君子,这些队员受到了法官乌克维奇的污辱。
    作为一个刚因药检未通过而被罚停赛的球员,他的此举虽发乎本心,是否明智却大有问
题。
    12月 7日,马拉多纳宣布辞去正在奋力挣扎以摆脱降级厄运的曼迪尤俱乐部队的教练职
务,这时他担任第一个教练职务才不到两个月。
    在他执教期间,该俱乐部参加了十二场比赛,只赢了一场。该队的排名为例数第二。
    马拉多纳说:“我们不希望头头们闯进更衣室大放厥辞,这些话我们也会说。我在为捍
卫足球运动员的尊严而战。”
    马拉多纳说,如果克鲁斯道歉的话,他及其助手弗伦将收回辞呈。    马拉多纳的举动
受到了前阿根廷国家队教练梅诺兹的赞同。梅诺蒂在一个广播节目中对马拉多纳说,这类情
况在足球界司空见惯。
    曼迪尤俱乐部主席克鲁斯说,他不会向马拉多纳道谦。他说:“我不认为成熟的男人需
要互相致歉。我接受马拉多纳的决定,但其他人也要接受我的意见。”
    12月16日,马拉多纳再次不顾国际足联的反对和抗议,参加了在墨西哥举行的洲际室内
足球赛,而国际足球快球联合会不属于国际足联。此时在阿根廷,检察官亚历山德罗·卡里
德正提出要因“气枪案件”判处马拉多纳 4年监禁,罪名是伤人罪、滥用武器罪和胁迫罪。
马拉多纳对此也不屑一顾。他似乎正在变为一个不相信一切规矩的人……然而,他也有他的
道理,他说:“我的所作所为同军方在1976年至1983年期间的所作所为相比简直算不了什么,
他们都得到了赦免,我也应毫不例外,对此我充满了信心。”他认为这种被判处监禁的危险
性根本不存在,因为曾经因侵犯人权而被判处了700年监禁的阿根廷军人现在仍逍遥法外。
    他说的绝非毫无道理,同政治上的肮脏相比,他确算不了什么……人们曾希望他更好,
但人们也应知道,马拉多纳同人们一样生活在一个必须斗争才能生存的世界里,面对这些年
来的各种离奇遭遇,他确实有点昏头了……但这个大孩子也有他的执着之处。在墨西哥,他
向世人表示,他绝不离开足坛。只要禁赛一旦被解除,他将重披战袍作为运动员出现在绿茵
场上。他强调他决心重返赛场的目的是为了回击那些看不起他的人,以“证明马拉多纳还照
样行”。他说:“我想重返足球场踢球,是因为总有那么一小撮人在不断地反对我。同时,
这也成为激发我重返赛场的动力。”
    当黑白两色的足球在球场上滚动起来时,总是斑驳一片……    
    这正如球场上的是非,有时也是难辨难解的。公平而论,从马拉多纳的一贯言论来看,
他还是几乎只谈他有亲身体会的事。他要求参加奥运会的理由可以说是完全正当的,同样正
当的还有呼吁制裁球场暴力,试图建立足球运动员工会,为儿童踢募捐比赛……等等。比如
他在指责国际足联只顾金钱利益却忽视球员的切身利益而把世界杯赛安排在烈日当头的正午
时说:“看来我们非得等到有球员命丧黄泉时才会成立球员协会。一级方程式车赛已发生类
似的情况。大家等到塞纳在比赛中丧生后才成立车手联盟。”这段话可以说是既尖刻又准确
的。与维护球员的利益方面,他一直是坚持努力的。而他在球场上的表现,在绝大多数时候
也是一种指引足球的正当发展、维护足球运动本身尊严的举动。无疑正是他的这种表现使他
赢得了全世界球迷的崇拜,这种崇拜有时也到了黑白不分的地步——不过,只要人们仍在崇
拜迈克尔·杰克逊或马拉多纳,总不致于互相残杀吧?
    但是球场外的马拉多纳自己却已先举起了枪,他的崇拜者们会不会照学呢?球场外的马
拉多纳真是让人又恨又爱。他下一步要做什么?对此有的人兴灾乐祸地、有的人心惊胆战地、
更多的人则是绕有兴致地等待着……
    94年岁末,马拉多纳再次向法律挑战。他在没有经过司法部门许可的情况下携带妻女擅
自离开阿根廷前往古巴访问。而12月19日他才在交纳了两万美金的保释费并保证未向有关部
门报告不会离开自己的住所超过24小时。
    这已是马拉多纳第二次接受古巴总统卡斯特罗的邀请前往古巴了。上一次是在1987年,
他从卡斯特罗手上获赠第一顶军帽,而这一次他得到了第二顶军帽。后来马拉多纳还说:“
为了得到第三顶,我还要再来这里。”
    在哈瓦那马拉多纳同卡斯特罗就资本主义的没落和社会主义的昌盛交换了看法,言谈甚
欢。卡斯特罗还专门谈到了资本主义国家对这位当代巨星的迫害,邀请他到社会主义制度下
为人民踢球。对此,马拉多纳像一个热恋中的少女那样动起情来,他说:“与卡斯特罗的会
面令我终生难忘。毫无疑问,我将把生命奉献给菲德尔·卡斯特罗。如果卡斯特罗召唤我,
我将重返古巴。”
    这个消息对12月刚同马拉多纳签定了一年教练合同的阿根廷竞技队来说,显然并非喜讯。
而对这位继续不驯的大球星再次藐视法律的行为,阿根廷司法界立刻作出反应:马拉多纳将
为此受到制裁,他将面临被拘留的危险。
    但是在结束对古巴的访问后,马拉多纳并未马上回国,而是在95年新年伊始到达了巴黎,
领取在欧洲很有影响的法国《足球》杂志决定授予他的“特别金球奖”。
    一年一度的“金球奖”本来是用来奖励欧洲当年最杰出的足球运动员的,由于马拉多纳
对足球所作出的非凡贡献和他曾经长期在欧洲俱乐部队效力的经历,“金球奖”组委会决定
授予这位阿根廷球星“特别金球奖”。
      在巴黎,马拉多纳全然一副大明星派头,发表即兴演说、接受记者采访……人们丝毫
看不出他被国际足联禁赛15个月的“刑期”未满,而且还是位“监外执行”的囚犯。
    马拉多纳对采访记者侃侃而谈:作为一名球员,他的足球生涯已经结束,今后他将潜心
致力于足球教练的工作……。不过人们当然也没有忘记,有关结束足球生涯的宣言马拉多纳
已经讲了不知多少遍了,不知这一口是不是真的。
    马拉多纳也没有忘记在记者面前攻击国际足联和国际足联的头头们。他对国际足联给予
了他的禁赛处罚至今仍耿耿于怀。
    马拉多纳说:“当我听到自以为是的布拉特和阿维兰热的名字时,我只是想大笑,对我
来说,他们并不存在。”
    马拉多纳还尖锐地批评了阿根廷足协主席格隆多纳在禁赛一事上未能成功地支持他。他

说足球目前正被一个“黑社会”操纵着。
    1月6日,马拉多纳刚一回国即遭拘禁。但15分钟后他即交纳了 2万美元的保释金走出了
警察局大门,他对在那儿围着他的记者们怒吼道:“你们都是一群骗子。”
    就在当天,他走马上任竞技队的教练。但他有言在先:如果俱乐部主席斯特凡诺在竞选
主席中失败,他会立即辞职。
    竟技队是阿根廷第一支获得洲际俱乐部杯赛“丰田杯”的球队,但是该队从1966年以后
就再未获得过阿根廷联赛的冠军。他们寄望于马拉多纳。
    马拉多纳在这个球队的教练工作得到了一致的好评。本来他还是有希望率领这支队伍取
得一些成绩的,遗憾的是由于他还未取得任何象样的战绩就又离开了这个俱乐部,使得他在
竞技队这段时间的“成就”仍然主要是场外的。
    l月,他用足球砸对方球队的一名球员,被当即驱逐;2月,又有两名著名的裁判告他出
语伤人;3月,事情又有了恶性的发展……
     3月12日是星期天,竞技队迎战老对手独立队。从结果上看,这场比赛平淡无奇,双方
都没有进球。但是名声本来已不太好的马拉多纳使这场比赛平地起风波,成为人们议论的焦
点。比赛中,竞技队一名队员因伤下场治疗。当他治伤完毕准备上场时向巡边员巴法示意,
但几次巴法都没看见。气急败坏的马拉多纳立即拿起饮料瓶朝巴法扔去……主裁判当即向马
拉多纳出示红牌将他罚出场。
    赛后,马拉多纳说:“我用水袋砸他,是他当时装聋作哑,这种家伙应该被清除掉。他
的表现糟糕透顶。我们需要把所有的坏裁判都扫荡出足球圈。”
    马拉多纳认为巴法与他有个人恩怨。他们原来私交不错,但后来反目成仇。马拉多纳气
呼呼地说:“想当初他还邀请我一起出去野餐,从今以后,他别再做这样的美梦。”
    两天之后,也就是14日,马拉多纳宣布他将辞去竟技队主教练的职务。他说,辞职的原
因是裁判对他个人有私仇,希望他的辞职能够换取裁判对竟技队的公平对待。
    马拉多纳说:“今天下午,我将向俱乐部主席递交我的辞职报告,以避免竞技队遭受损
失。对于我的冲动行为,我不想作任何的辩解。这主要是指,如果他们要对我进行罚款处罚,
我决不会表示任何异议。”
    马拉多纳还否认曾经羞辱司线员巴法的母亲,当然也否认他与巴法的梁子是由此而结下
的。
    “如果我真的一时冲动得罪了老夫人,我愿意双膝跪地,请求她的原谅。但我决不会请
求巴法的原谅。”马拉多纳在一家广播电台说。
    不管怎样,马拉多纳多少使竞技队有了一点起色。在这个赛季的比赛中,竞技队获胜或
打平了一半以上,有鉴于此,竞技队挽留了他。
    但是一个星期后。1月26B,被夫妻矛盾和法庭纠纷所困扰的马拉多纳突然从公众的视线
中神秘地消失了。他既没有去俱乐部上训练课,也没有出席阿根廷足协纪律委员会举行的听
证会。这件事惹得阿根廷举国上下到处寻找这位曾为国建功立业的“民族英雄”,连总统梅
内姆都被惊动了,他公开对新闻媒介表示,将尽一切努力寻找马拉多纳的下落和提供可能的
帮助,如果后者需要的话。他说:“我必须设法搞清楚,马拉多纳出了什么事,现在是我们
伸出手来帮助他的时候了,这样也许可以使他尽快地从他所面临的困难中解脱出来。”
    最终人们发现马拉多纳把自己反锁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市中心的一家旅馆内,不肯出来。
这一形象深刻地揭示了这个大孩子和世界超级球星现在的心理:他害怕面对他的现实!一个
不肯见人的孩子,他宁肯独处面壁。而他曾经又是多么害怕孤独啊!
    后来他终于又和克劳迪亚和好如初了,人们松了一口气。但是接下来他立刻又向俱乐部
提出休假20天的要求,理由是为了调整一下自己最近一段时间沮丧、低落的情绪。
    竞技队这时或许还有所期望……不幸的是,原俱乐部主席斯特凡诺在竞选中失败,这下
马拉多纳可以堂而皇之的履行他当初的诺言了。5月6日,他正式宣布辞去竞技队教练职务以
表示他对老友的忠诚。虽然新主席奥特罗表示希望马拉多纳留任,并在解禁后在竞技队踢球,
但马拉多纳都予以拒绝
    马拉多纳只在竞技队执教了 4个月的时间,虽然尚未能使该队的战绩有质的改变,但却
给该队的队员们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竞技队的队员们称赞他是一位极富同情心的领导、
一位高明的战术设计师和一位优秀的诱导者。
     竞技队的中场队员克劳迪奥·洛佩斯说:“
    “他走了真是遗憾,他是我足球生涯中遇见过的最好的教练……他总是能看到队员的优
点。如果你做错了什么,他总是用恰当的方式告诉你,而不是当着其他队友的面。他从未和
任何队员有过麻烦。”
    后卫古·卡斯塔斯赞扬马拉多纳知道如何启发诱导队员进入最佳状态,他说:“他是一
位出色的诱导者,他对自己的球员充满了信心,而且溢于言表。”
    在谈到竞技队的成绩时,许多队员认为该队已经走上了正确的轨道。卡斯塔斯说:“调
教出一支好的球队需要时间。我们现在情况正在好转,我们热切希望他能再回到我们当中来。”
    但是这一切都不足以挽留马拉多纳……他此时真正想去的或许是博卡青年队,他曾反复
声称过他愿意在那里结束自己的绿茵生涯。但是在同博卡队商谈合同的同时,他也一本正经

地与巴西桑托斯俱乐部的老板贝利进行了接触,并在5月 14日表示他将接受贝利的邀请执教
桑托斯队。他说他还与贝利谈及了组织一个球赛以帮助巴西和阿根廷的街道儿童。他说:“
能重新工作,而且能为巴西和阿根廷儿童做些事情,我感到非常自豪。这对我一直是个梦想。”
    正当人们以为马拉多纳将要就此与贝利一道共创大业、关心儿童的时候,6月7日,他又
通过他的经纪人说:“迭戈是否去巴西,取决于他和博卡青年队最后协商的结果。桑托斯队
应该理解,这是一种公开的谈判,我们没有幕后交易。”
    理解?球王贝利不理解,他显然被马拉多纳反复无常的态度惹恼了。现任巴西体育部长
的贝利6月8日在伦敦接受电视台采访时明确表示,这笔交易已经告吹。“贝利已经退出。”
他说。据说,马拉多纳提出的1500万美元签28个月合约的价码是桑托斯俱乐部所不能接受的。
    最终,马拉多纳以600万美元的身价转会博卡青年队。按照合同,他将在 10月初参加该
队的比赛……但是不要忘记,这中间还有好几个月的时间,谁知道还会发生什么事呢!
    作为一个体育明星,马拉多纳在他业已超过20年的足球生涯中一直倍受世人关注,这是
举世罕见的。本来,对于一个只是球星的人说三道四是很不正常的……但是迭戈,他仿佛一
生下来就是要开创先例似的,不由得人们不议论。这些议论反过来也影响了这个在心理上根
本没有成熟甚至有些病态的足球天才。这恐怕也是当代所谓的信息社会所特有的现象之一吧!
他同新闻界的纠纷层出不穷、不断升级,而且其本身又变成了新闻……这真是一个怪圈,倘
若有人想去探寻这个中的奥妙,总难免会进入迷宫而找不到中心吧,但是我们也不妨一试。
    从表面看,新闻界的各种报道和传闻的确构成了这个迷宫的主要部分,当然谁都知道这
并不是迷宫的中心。那么究竟是什么呢,是球技?答案竟是否定的:不。有几个事实可以证
明这一点。他的球技确实高超,盖世绝伦……但1978年阿根廷队在缺乏他的情况下照样捧走
了世界杯。而在他离开巴塞罗那队以后第一年,该队就荣登西班牙联赛冠军宝座,后来还连
获过几届。那不勒斯队在意大利联赛中,阿根廷国家队在美洲杯赛中都曾在缺乏他的情况下
获得过佳绩。当然,这并不是说他是可有可无的,恰恰相反,他在绿茵场上多次力挽狂澜早
已证明他是当世最杰出的球星,他在一个队中总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足球是一个集体项
目,个人的作用再大,也不是绝对的。至关重要……但不绝对!马拉多纳深明此点,他也为
此感到痛苦……有时他会声称想改行打网球或者赛车,你能理解他吗?
    何况在他球技尚未到达巅峰和后来开始走下坡路时他也依然受到崇拜和关注!这听上去
确实令人惊奇。有多少个少年和球星曾被视为贝利的接班人,又有多少取得过堪与马拉多纳
媲美的战绩的国家队长——但是只有马拉多纳一人维持了他的神话颠扑不灭,成为一代球王
和偶像!他确实与贝利平起平坐了,而且更受舆论的关注,虽然他已不可能取得贝利那样的
战绩。
    或许,他身上所有的东西中竟有某种球技以外的吸引人之处?或许,他的遭遇、故事中
有着某种当代人共有的东西?从他的身上,人们惊异地发现了自己的种种因各种原因而未能
尽情展露的人性与幻想?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将不难解释人们在获知他的一则新消息前的那种既好奇又似乎早有
所知,既紧张又坦然的奇怪情绪了。
    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那些接受他注视他的人们和时代吧。生活在现代的人们不用再用弓
箭和石块同野兽搏斗了,但他们喜爱斗争的习惯却以别的方式保持了下来。在辛苦地谋生工
作之余,竞技体育比赛深受欢迎!足球被称为“世界第一运动”。作为这一运动的现役第一
球星,很久以来马拉多纳占据着一个“体育之神”的位置。同球场上的大多数平庸之辈相比,
马拉多纳代表着奇迹、胜利、运气和意外。在各种思潮如此纷乱迷离的一个世界里,足球如
此单纯!马拉多纳像一个梦幻把活生生的征服和光荣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是一种中世纪或
古代的征服和荣耀,但却比许多现代的发明创造更使人激动,更使人热血沸腾!足球场是一
个决胜负的场所,从形式上看它酷似古罗马的斗兽场,而规模要更大!当几万人乃至十几万
人共同观看一场比赛时,其赛场气氛决不亚于一次真正的会战。而且这种气氛还会通过广播、
电视传到世界每一个角落使数以亿计的观众感到满足——就让足球代替战争和决斗而存在吧,
这毕竟是一件好事;就让我们跟随马拉多纳的征服去做自己的好梦吧,这毕竟不同于流血的
屠杀……在平凡还不麻木的心灵中,马拉多纳的神话总是一种寄托。
    但足球和马拉多纳能够在当代存在,除了它竞技、斗争的一面也必然因为它的商业价值。
人们把足球称为“无烟工业”是有道理的,它的商业利润高得吓人!对于马拉多纳,可以说
他当时就是冲着这个来的。不过当这一切迅速地把他从一个拉努斯贫民区的街童变成一个亿
万富翁时,起初他也一定感到意外和不知所从,他的性格基本上是非常纯朴的。他一定思考
过这个问题,但很难想象他能获得什么结论。结果十几年来他再也不去探究生活的意义之类

的问题,只是凭着感觉和本能一路冲杀下去。他有钱和无数的崇拜者与支持者,他一直在尝
试为所欲为,而一个大孩子往往没有什么固定的想法,这造成他出尔反尔,反复无常……他
已干过不少出格的事情,有一次开玩笑时他还说,他应该“假装死一场”,目的是“窥探出
谁对我是真心的,谁会为我的死亡而真正感到痛心。”
    这恐怕是过分的,但谁都相信马拉多纳真的做得出来。另外从此话也能看出他内心的孤
独——就在那句话的前面,他谈到他的许多原来最好的朋友已经变成了他的死敌!马拉多纳
感到迷惑,他对朋友向来都是不错的。沧海桑田的变化使他害怕……于是他打定主意要用手
中的钱财尽情玩耍,让他最信任的亲朋好友从中获益。其实他的日常生活是十分简单的,不
外乎就是消遣、旅游、宴乐和足球。举足轻重的是他的小家庭:当他为了让两个女儿“一辈
子都能吃上鱼仔酱”而给她们各存入1000万美元时,谁也不会感到好笑,这就是他的逻辑!
他自有他的睿智之处;既能表现纯粹的自我,却又从不妄自尊大到愚蠢。此外他也并不缺乏
人情,他为了让妻子看着高兴去医院做了整容手术,你听到这个消息是嘲笑还是理解?他是
一个凡人,他向来承认这一点。他的欢乐和悲伤来得都那么真实,他在球场上假装受伤时也
总是装不像……他的球迷们都狡黠地看出了他的这一特质,并暗暗感到满足和欣慰!这也是
他得到人们喜爱的原因之一吧。
    真正的麻烦全出在他的巅峰期过去以后,那时他习惯了将全世界的焦点都集中在自己一
个人身上。要永远向足坛后起之秀和球迷们表明,一代偶像并没有步履踌珊、行动迟缓、仍
充满活力,这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马拉多纳为此动用了全部招法……他成功没有呢?从
某方面来说是成功的。他的影响已超过了足球界,连从来不看球的人也知道他的名字!对于
一个足球明星来说,这是幸福还是悲哀呢?
      他承受了远比贝利时代更大的球场和生活压力……今天想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变
得越来越复杂而困难了,人们似乎从小学时代就都具有了与众不同的个性。但如果神灵赐你
一种非凡的才能,那么鬼怪便会不遗余力地找出你的弱点!这种弱点人皆有之——比如贝利,
他就是完美无缺的吗?而且时代毕竟不同……
    马拉多纳是忠于(或者说属于)他的时代的,他并不需要努力做到这一点。凭着他的天
才和未经雕饰的性格,他已经成了这个时代世俗的光荣与悲剧的化身,他总是占据着报纸的
头版新闻。他同国家元首平起平坐,也同黑帮头目眉来眼去;有时他颇具温情地同孩子们在
一起玩耍,有时凶悍得像个暴徒;有时他谦虚地谈论自己的成就,有时也穷凶极恶地将失败
的责任推卸给他人;有时他为一个进球而欢乐得脸都变了形,有时他也掩面而泣……总之这
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物,他犯的错误别人也有可能犯,但是他能做到的事别人却望尘莫及。他
的每一条新闻似乎都出人意外,但又在情理之中。但是你永远不可能知道他还会怎样、下一
步会怎样。是的,人们不知道他明天要干什么,于是人们感到满足——人们需要这样一个人
活着,知道他仍在成功或犯错误,就像所有人一样。他代表着当代精神中非理性和不可捉摸
的那一部分,他是解构的、后现代的,也是魔幻现实的——如同人们对足球的不可理喻的狂
热一样。在足球这个舞台上,当代的观众呼唤着一个伟大的演员,于是马拉多纳应运而生走
到台前。当人们惊讶于他的表演时,他却总是说:“我还有一手……”
    他曾经说过足球不是能教会的事,后来自己却亲执教鞭干起教练来,而且又说感觉还不
错。他的潜台词似乎是:“如果要了解我,就请别相信我……”,然而,人们的兴趣更大了。
在某种程度上,人们相信他已征服了时间,因为在谈到他时时间定语往往会被省略掉。“马
拉多纳又怎么了?”这句问话在阿根廷和全世界时有所闻,重复的频率很高,并且还没有要
减低的兆头。不过有一个时间人们是记得的,那就是1995年9月30日,马拉多纳解禁的日期。
10月2日他就要参加一场友谊赛。看来,马拉多纳和球迷们都快等不及了……
    看来,马拉多纳的故事还没有讲完,他还会一如既往地使人提心吊胆。何况,现在他的
球技、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都不能同以往相比了,而且他还得面临刑事诉讼——如果这个把
他造就成现在这个模样的社会再把他送到监狱中去,不知道其寓意究竟会得到一种什么样的
理解?
    不过现在一切都还悬而未决,这真是一种世纪末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马拉多纳以他
的天才、以他所受到的神恩般的宠幸、以他的不知所措、犹豫不决和疯狂、以他的执着和成
就、以他的泪水和四面楚歌、以他的稚气和自相矛盾象征着对一种随心所欲的世俗自由的追
求,正因为如此,他堪称一位绝代的世纪球王。





--
▼▼▼▼▼▼▼▼▼▼▼▼▼▼▼▼▼▼▼▼▼▼▼▼▼▼▼

         铁肩担道义         辣手著文章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srg.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4.24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