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tbal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xas (百无禁忌), 信区: Football
标 题: 如何看待球员的高收入--刘敏新:头重脚轻根底浅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Dec 21 21:34:38 1999), 转信
----------------------------------------------------------------------
----------
http://sports.sina.com.cn 1999年12月21日 13:13 中国足球报
一、球员的钱袋为何鼓起来?
记者:日前,有人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认为“中国职业化足球俱乐部的畸形
收入已超过整个社会的心理认可能力,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您对此有何看法
?
刘敏新:讨论任何问题都要从根上谈起。球员的收入与以前相比确实增加不
少,但因此就认为这是足球改革后出现的一种畸形发展,我不能同意这种观点。
足球改革必然要经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在改革的初级阶段,出
现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也是不可避免的。球员之所以会有比较高的收入,从根
本上说,是由供求关系所决定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培养的球员数量有限
,满足不了足球改革后对球员数量的要求,造成供不应求的局面,因此球员的身
价才会剧增。这是其一。另外,也必须看到,造成球员身价剧增的另一方面也是
无序竞争的结果。当市场刚刚形成,人们对于市场的认识尚不清晰、规范市场的
制度尚不完备时,这种无序的竞争甚至是不可避免的。随着人们对市场经济规律
的逐渐掌握,规范市场制度的完备,竞争会逐渐从无序走向有序。举个例子,前
几年一些俱乐部要抢一些技术水平比较高的队员,队员除提出工资奖金等要求外
,还有其他一些附加条件,现在,就简单化了,这些附加条件不存在了,说明市
场在逐渐成熟。和其他商品一样,要想让价格降下来,最根本的是让商品极大的
丰富,只有当供需平衡,甚至供大于求时,才能实现。这就是市场规律。
二、头重脚轻根底浅———根子在后备力量不足
记者:供需失衡造成球员价格偏高,那么,我们的“商品”为什么会出现供
不应求的现象呢?
刘敏新:根本的原因是后备力量不足,你想想,如果后备力量充足,一个人
的饭碗两三个人盯着,形成失业或半失业的局面,球员的价格还会居高不下吗?
记者:是什么原因造成后备力量不足的呢?
刘敏新:这要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去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的专业
球员主要是靠学校、业体校、运动学校和专业队四级网络培养出来的。足球体制
改革后,原来培养的球员数量满足不了现实的需求,出现供不应求的矛盾。加上
我们现在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一线队身上,忽视了后备力量的培养,使供需矛盾
更加尖锐。打个比方,一支部队打仗,先遣部队离大部队太远,后援跟不上,就
会打败仗。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观念上的问题,又有体制上的矛盾。
做为决策部门,为什么会不重视后备力量的培养?竞技体育主要靠成绩说话
,没有成绩,领导就不好向上级向群众交待,就会影响上级对他们的评价和考核
。依我们现有的体制,一般一任领导的任期为4年,也就是说,领导要想表明政
绩,就必须在四年内拿出成绩。而运动员的培养周期却不止四年,要两个到三个
四年,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项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工作
,要想让现任领导重视,一方面当然要靠觉悟,但另一方面也要有相应的考核及
鼓励措施。
另外,从目前的俱乐部体制看,也存在着如何鼓励他们积极培养后备力量的
问题。现在的俱乐部都是由企业经营的,商家介入足球俱乐部的动力一是广告效
应,二是赚钱赢利。商家要想达到以上目的,来得最快的也是球队的成绩。成绩
好了,广告及经营才会见效。因此,急功近利的现象就不可避免。当造船不如买
船,买船不如租船的现实还存在时,谁也不会去造船。尽管中国足协也有相应的
规定,要求各俱乐部必须有自己的二、三线队,但许多俱乐部的所谓二、三线队
也是借鸡下蛋,没有真正建立起自己的青少年后备力量培养体系。?
记者:近几年各地纷纷兴办足球学校,这是不是使青少年后备力量培养有了
改观?
刘敏新:足球学校的兴起从普及的角度上讲确实是件好事,但也应看到数量
多了,不见得质量也高了。量多质低是当前足球学校存在的问题。
过去选拔一名专业球员,要经过四级训练网络,非常严格,虽然数量有限,
但质量较高。目前足校招生对生源的质量把关不严,其原因是因为许多足校的兴
办者也是出于商业目的。高质量的生源不足时,为了保证学校运转,就不得不降
低录取标准。另外,高额的收费也限制了很大一批有潜质但无力付费的孩子得到
接受系统训练的机会,造成了人才浪费。
三、更新观念,加强研究,严格法规是当务之急。
记者:以上谈到的问题您认为应如何解决?
刘敏新:我刚才说过,以上出现的问题是在改革中遇到的。改革是一项开创
性的工作,遇到这样或那样一些问题是很正常的,不必大惊小怪,但也不能听之
任之,掉以轻心。我认为我们要做的是更新观念,加强研究,严格法规。
对于球员收入的认识、对于青少年后备力量培养的认识,都有一个更新观念
的问题。只有以市场经济的眼光看待出现的问题,才能得出接近于事物本质的结
论。
对于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加强研究,我觉得在这方面决策部门重视程度不
够,他们将主要的精力过多放在如何取得竞赛成绩、如何应付职业联赛方面,从
而忽略了研究工作。要知道,针对问题,不断制定相应的政策,是决策部门最重
要的工作。就以球员的高收入为例,我们的决策部门也出台过一些相应的政策,
但实际效果如何?大家都很清楚。再以当前呼声最高的所谓假球黑哨为例也能看
出一些问题。打假扫黑难在何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无法对俱乐部的经
济运作进行有效的监督。我前几年跟过一支职业队,他们的领导就跟我诉过苦,
由于他们是国营企业,每花一分钱都要有相应的票据。因此,一些无法入帐的开
支很难支付。而一些非国有企业在经济运作时办法就很多,便于暗箱操作。当然
,对于这些企业的监督难度很大,也不是光足球界就能办到的,但既然他们在经
营足球,我们就要想出有效的管理办法。我们的一些政策之所以显得苍白无力,
得不到很好的贯彻,原因是可操作性不强,结果就不易落到实处。制定政策要有
一定的前瞻性,要能预见在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而正确的预见来自对实
践的调查,对问题的研究。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它束手无策。因
此,我希望我们的决策部门能从繁杂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将主要精力
放在研究问题、制定政策上。
四、政府、市场都要起作用
记者:除去研究问题、制定政策外,在实施监督方面您认为应该怎样做?
刘敏新:改革讲中国特色,那么具有中国特色的足球改革应该是什么样子?
我认为,在这当中政府和市场都要起作用。
竞技体育担负着为国争光的作用,因此,国家不可能不管。联赛步入市场,
就要靠市场规律去运作,该放手的也得放,政府主要是宏观控制。我们要找的就
是两者的最佳结合点。现在各地足协实体化后,对各地职业俱乐部的监督职能降
低了,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对俱乐部的管理。应该充分发挥各地政府部门的作用
。与此同时,应该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扶植各地足球事业的发展。
只有把各个方面的积极性都充分调动起来,才能不断地克服矛盾,解决问题。孟
广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 Software-Engine]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ywsy.bbs@smth.org]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47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