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tbal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ob (黄河), 信区: Football
标  题: 邓乐军早退谁之过
发信站: 紫 丁 香 (Tue Feb  1 12:13:23 2000), 转信


  闹得沸沸扬扬的邓乐军退役一事热闹了一阵之后很快沉寂下来。邓乐军在被各种媒
体广泛同情和爆炒一番后,不知在平静中是否有未曾想到的寂寞?作为一个知名球员,
当他从万众瞩目的位子上“削职为民”的时候,当他知道除去足球他并不是一位强者的
时候,他会不会有一丝悔意?
  人们都把邓乐军的退役归咎为对12分钟跑的无声抗议,这绝对不是问题的全部。
海埂的困难户每个队都有,至少李红军从年龄到条件都比他更困难,而其他人没有一个
选择了同样的道路,更何况邓乐军自己说通过努力并非不能过关。他的独特举动也许与
他独特的性格和经历有关。
  邓乐军曾是个少年天才,1991年他就入选世界青年最佳阵容,与今日大名鼎鼎
的皮耶罗一同金榜题名。人们钦佩他的足球才华,但一个尊重事实的人不能不在今天反
思一下往日的“荒唐”。邓乐军那时已经20岁了,但报名时却不是这个岁数,甚至在
1995年甲A联赛的报名表上,邓乐军的出生年清清楚楚地写着1974年而非真实
的1971年,据说戚务生曾想把他选入1996年的国奥队,后来可能知道了真情也
就作罢。邓乐军9年前还是大男孩,这种行为显然不是他的本意。况且他个人想改户口
本和身份证公安局也不会认可,这是一次“组织行为”,邓乐军无力抗拒这样的“组织
安排”。在中国足坛,充斥着以大打小、虚假浮夸的行为,一些教练私下说,目前中国
不少现役职业球员的年龄都有水分,他们在比欧美年轻球员大几岁的时候尚能与其匹敌
,可当对方长大成人以后,便迅速被拉开差距。邓乐军表面上是这个“浮夸风”的受益
者,其实他是一个真正的受害者。他得到的是本来不该得到的,这种行为对他心灵造成
了隐形的创伤。我们几次从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节目中看到,一些科技天才少年
班的大孩子在追忆往日的时候,常常有一种失落甚至愤懑,但这些孩子不满的只是揠苗
助长和不该有的早熟,尚没有年龄上的“手脚”。邓乐军式的少年得志,得到的是过早
的荣誉,缺少的是挫折教育。由于自小一帆风顺,遇到点风浪和打击,便明显有手足无
措之感。
  邓乐军是个优点和缺点都非常明显的选手。他优良的足球意识、跑位的机警、传球
的穿透力、脚法的细腻、定位球的刁钻,在国内堪称佼佼者。但他对抗能力不足、速度
较慢、身材偏矮的弱点又制约了他的能力。邓乐军1997年底决定转会,他原本想去
的是师兄谢峰所在的深圳平安队。但他与谢峰不同,谢峰虽在组织进攻及脚下功夫上不
如他,但谢峰硬朗的身体、攻守兼备的素质和超人的速度,在中国任何一支球队都有位
置,邓乐军却没有谢峰这样的生存能力。邓乐军在北京国安队的最后一场比赛是足协杯
对上海申花队,他打满全场,说明他在国安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他本该更准确地设
计自己。他去深圳一是想确立更重要的位置,二是收入比国安队富足,但欠考虑的是中
国的摘牌制能否让他如愿以偿?结果他被鲁能泰山队摘走,在’98赛季中有上乘表现
。但随着桑特拉奇的到来,泰山队要从中游球队冲向一流,这位名帅要动大手术,邓乐
军打过几轮后便和刘越一起遭弃用。很多球迷很同情邓乐军,但公正地看待这件事,应
该说桑特拉奇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他可能感到邓乐军进攻上的灵气被其防守上的软肋
抵消了。泰山队最后的成绩,使这些同情邓乐军的人也不得不在桑特拉奇夺冠这个硬道
理前认同。
  半个多赛季的无所事事、去德国发展因俱乐部开价过高搁浅、看着同伴夺冠想起自
己付出有限、新赛季12分钟跑受到挫折……一系列的烦恼和不顺肯定会使这个年轻人
有不能承受之重。有一种说法是他很希望国安队能念旧情,但国安队从未有召回旧将的
先例,何况国安队一批20岁刚出头的小将已成长起来,只讲效益不讲旧情是任何一个
俱乐部都要遵循的原则。
  使邓乐军心灰意冷的可能还有意识到自己完全成了商品———一件被抛到市场又不
愿降价的商品。他本可以去德国,但俱乐部40万马克的开价吓退对方,从而断送了他
良好的归宿。他清高地把自己从足球货架上取下来。一二百万元的转会费对一个腰缠亿
万的俱乐部来说实在算不得什么损失,但几十万元的年收入对一个球员却是难得的硬通
货。邓乐军的举动只是飞蛾扑火,而绝非玉石俱焚。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wzs.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8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