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tbal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sxdm (猫王), 信区: Football
标 题: 霍顿的翻译谢强再说霍顿(2)
发信站: 紫 丁 香 (Tue Dec 14 00:43:25 1999), 转信
教练组中的“泄密”
除了与团长王俊生的合作外,霍顿还特别尊重中方领队和教练的意见,虽然
对外(新闻界)霍顿保持着“固执己见” 的强硬形象,但对内(教练组)他却事无
巨细,悉以资之,保持着共同讨论的民主作风。
记得九强赛期间,一段时间内队里的消息出去得很快,尤其是霍顿在每天教
练例会上谈到的打法和用人的具体想法流 传出去后,给对手收集情报带来了很
大方便。对此,霍顿的好友凯利(当时任守门员教练)曾提醒霍顿,说他没有必要
在教练 会上把什么都讲得淋漓尽致,自己心里有数就行了。霍顿对此不以为
然。他说,只有我把自己的想法都讲出来,赢得大家的理 解。这样我们思想才
能统一,执行起来才能坚决啊!其实, 在霍顿执教中国队的整个过程中,都有人
向他建议搞一个清一色 的英国教练组,而霍顿手头也有人,随时都能组成一个
以托尔、布伦特为助理教练凯利为守门员教练的班子。但霍顿没有这样 做。他
曾对我说,坦率地讲,我也曾这么想过。但全是英国教练,说同一种语言,自然
不自然地就会往一块凑,这样就更会造 成中外教练之间的隔阂,容易影响团
结,况且,中方教练更了解队员,他们的意见同样很宝贵。
大家知道,金志扬是最不服外国人的,但金志扬和霍顿在国家队的合作是非
常愉快的。我目睹了金指导从怀疑到理解 到相信,到全力支持霍顿的全过程。
在国奥队的基础上亚运队准备亚运会的过程中,金指导曾向霍顿提出,中国队的
传统优势 是速度,但这批国奥适龄球员基本上没有快的。霍顿一直把这个建议
放在心上,后来挑选国奥队队员时对速度格外重视。亚运 会后,两支国奥队合
二为一,在亚运队基础上增加的中前场队员,像李毅、李彦、张玉宁、张效瑞等
人全是快马。
霍顿对足球界老先生陈成达也是十分尊重,他经常向我询问陈指导在哪里,
有没有可能到国奥队来看看? 九强赛之 前,霍顿曾想专门邀请陈指导到上海来
观看我队对巴林和韩国的两场比赛,征询他对国奥队的意见。国奥队教练组曾考
虑多调 几个边后卫进队观察观察。在一次教练例会上,霍顿对大家说,应该再
给隋广陆一个机会。1998年国奥队组建初期,隋广 陆曾参加过大连集训,表现
不错,而在’99联赛的赛季里,隋广陆在沈阳海狮队左边卫的位置上基本上打满
了每一场比赛, 因此也一直是霍顿重点观察的对象。其实,隋广陆也是当年陈
成达指导向霍顿推荐的一个队员。于是,霍顿给大家讲起了这样 一个秘密。原
来,早在1998年6月国奥队昆明选拔期间, 陈指导参与了具体工作。当时,他自
己估计了一个国奥队未来 的主力阵容,并将其画成一张草图交给霍顿和布伦
特。随着国奥队最终阵容的形成,霍顿发现陈老先生的预测竟十分准确,这 份
草图当中只有两人没有进入霍顿的视野,一个就是隋广陆,另一个是八一队的陶
鹏。虽然这两名队员最后未能参加九强赛, 但陈指导这份划定江山的草图却一
直留在了霍顿的心中。
相反,那些来自英国的霍顿同行并未得到霍顿什么特别的优待。当初,托尔
与国际管理集团签约时,职务写明是国家 队主教练霍顿的助手,但他这个所谓
的国家队助理教练却连降三级,从国家队掉到国奥队,从国奥队掉到国青队,而
现在又面 临着与霍顿连坐的危险。看来,霍顿为了与中方教练的团结,对自己
这个英国哥们并不太仗义。
在霍顿带国家队和国奥队的两年内,中方领队和教练都在参与决
策方面起到
了重要的作用。九强赛前两周,在一次教 练例会上霍顿提出国奥队
某个位置相
对较弱,提出了几种改进方案,在人员配备上也有不动、小动和大动
几种考虑,
供大家选 择。当时每个教练都发言,李晓光第一个发言,他说,十
强赛的教训
告诉我们,越到大赛越应注意人员的稳定性,这时变,往 往一个人
变,会对整
支队伍的信心造成影响。所以,他建议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
。其他教练
的发言也基本如此,霍顿 在总结时明确表示同意李晓光的说法,确
立了后来较
为稳定的用人思想。
关于最后一场比赛对张效瑞的使用,霍顿也是采纳了中方教练的
意见。九强
赛中韩主场比赛前,唐鹏举曾在一次教练 例会后向霍顿建议对张效
瑞的使用。
他说,以往我们习惯用张效瑞做边前卫的替补,但由于我们这套打法
对边前卫的
防守要求 更高,而张效瑞的防守相对较弱,因此上场之后边路进攻
有了一定起
色,但边路防守薄弱了,张效瑞那一侧也容易形成对方的 突破口。
因此,唐鹏
举建议,当隋东亮状态一般时,我们可考虑用张效瑞做中前卫替补,
既能发挥其
中路组织的作用,一旦出 现漏洞也容易补救。恰好,隋东亮在中巴
比赛前意外
受伤,使得中场排行第五的张效瑞在中巴之战中得以以主力中前卫的
身份 先发
出场,这个决定恐怕也包含着中方教练的思路。
在霍顿的述职报告里,他高度称赞了以王俊生和李传琪为领导的
国家队教练
组,并称国奥队助理教练朱广沪是一名非 常优秀的教练员,他仅是
对极个别的
教练员点名提出了批评,认为其不适合担任国字号队伍的教练员。可
见,总的来
说,两支 队伍教练班子的合作都是基本正常的,霍顿以自己的能力
和水平,而
不是主教练的位置,树立了自己的威信。10月4日, 中国队负于韩国
队后的中方
教练总结会上,桑廷良和朱广沪表示自己前后跟过很多外国教练,霍
顿是最好的
一个。王俊生也借 此要求大家继续支持霍顿,维护霍顿,不能输了
球就把责任
都推给霍顿。他还说,伍主任讲过,十强赛后,国家队的教练班子
是团结的,
越到失败的时候,越不能互相拆台,要多从业务角度认真总结问题。
记得九强赛
后期,一天晚上在东亚富豪饭店李 晓光的房间,李领队对我说,跟
了霍顿一年
以来,我确实觉得霍顿是个高水平的教练员。无论这次国奥队成败如
何,他觉得
都 应该让霍顿继续带国家队。那样的话,国家队冲世界杯准没问题
。我当时就
觉得,话虽这么说,但真出不了线,恐怕没这么简 单,那领导得顶
住多大压
力,负多大责任呀!
霍顿的权力大不大?
说起霍顿的权力过大,我也是弄不明白。尤其是我经历了戚务生
和霍顿两届
三支国字号队伍,自己心里也有个比较。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霍顿
作为主教
练,除了在训练和比赛方面拥有绝对的权力之外,其他方面都谈不上
有什么特殊
的权力。即 便是在训练比赛方面,霍顿也是通过每天早上一小时的
教练例会充
分地交流彼此的意见,从用人到打法,从技术到战术,从具 体的训
练内容到实
际的比赛运用,都先由霍顿讲得通通透透,然后再征求其他教练的意
见,最后形
成集体的决定。关于每天的 教练例会,李晓光、金志扬和桑廷良都
记了几本厚
厚的训练笔记。而在组队、集训方式、热身对手的选择和生活训练管
理等方 面
的决策,也都是在教练例会上集体讨论形成意见,最终以书面形式上
报,先由领
队李晓光签字,再由协会相关部门审核,最 后经协会三名专职副主
席审批,重
大问题还要上报国家体育总局。两年来,霍顿基本上每事必报,经过
以上的程序
报批,而这 些都有足协外事部存档文件为证,从国奥队成立至今,
只有一个文
件越过了领队李晓光的签名直接报给了王俊生,那是今年年 初两支
国奥队合二
为一时,霍顿欲改组国奥队教练班子,他在美国集训时与李晓光就此
事达成一致
后,出于某种原因,叫我将 文件直接传真给了王俊生。大家可以看
出,在国奥
队的每个决策中,从教练到领队到足协相关业务部门到足协领导,对
霍顿的 决
定都有建议和反对的权力。
此外,虽然霍顿来自于拜金主义盛行的资本主义国家,但霍顿与
其他外国教
练不太一样,不太财迷心窍,对队里的财 权抓得一点也不牢,他倡
导国字号队
员为荣誉而战,从来没有向王俊生提过一个钱字。
从10月1日国奥队出战韩国到11月5日再战巴林,我们共打了四场
比赛,队员
们除了每天60元钱的训练补助外 ,再没有拿过1分钱, 这与队员在
俱乐部里的
收入形成了很大的反差。个别队员在国奥队两个月的经济损失超过1
0万元人 民
币,霍顿也希望国奥队能再富裕些,但他逐渐认识到中国国字号队伍
仍然处在专
业体制下,不可能与市场功能发达的职业体 制相比较,伸手要钱也
是不现实
的。两年来,国家队和国奥队共分发过四次奖金,用以奖励球队的优
良成绩,那
分别是在去年 东亚四强赛和亚运会后以及今年的登喜路杯和奥运会
小组赛后,
出人意料的是,霍顿都采用“大锅饭”的平均主义分法。记得 第一
次商量奖金
分配办法是1998年3月从日本回来后,参加者有领队李传琪、霍顿、
还有金志
扬、迟尚斌和桑廷良,地点 在中国足协小会议室。当霍顿提出平均
分配的方案
时,我现在还记得金指导当时吃惊的神情。
说实话,在主教练用人和战术的问题上,我们必须给予主教练足
够大的权
力,因为他要为队伍的成败负那种事关上课 下课的责任。如果领导
相信我,就
要放手使用我;如果领导不信任我,干脆轰我走人,千万别一边使用
我,一边干
预我。这恐 怕是对谁对什么都讲得通的道理。霍顿所率领的这支国
奥队,从
1998年6月开始选拔到1999年9月准备九强赛,中间 历时15个月,历
经昆明、大
连、北京、成都、广州、美国、澳大利亚、上海等8地12次集训, 打
过超过20场
的国际比 赛,队员从最初的80人经过重重筛选到最后的20人,这支
参加九强赛
的队伍可谓久经考验,这批人都是通过一次次的训练 比赛的磨练才
确定下来
的。此外,霍顿手里掌握着全国甲A、甲B超过150 名的全部奥运适龄
球员的名
单。每逢周末,他 手握着这份名单,或“出没”于各大联赛赛场,
或横眉立目
于电视转播前,盯着这批小队员苦苦地看。霍顿虽然是个外国人,
但全中国像
他这样不错眼珠地观察,训练并通过比赛检验这批适龄队员的人能有
几个呢?有
人说,霍顿歧视敖东队, 不看这 个队比赛,这绝对是信口开河。1
998年敖东队
的两次风波,一次北京一次上海,霍顿都在现场饱了眼福。1999年霍
顿 无论通
过现场还是电视,观看延边队比赛不下5次,郑东七、王光伟等人进
不了国奥
队,无非是霍顿觉得他们水平一般而已。 当然,高珲通过新闻界的
推荐也很正
常,而其他教练通过足协渠道给霍顿建议的人选还多着呢。但用与不
用,那是霍
顿的权力 ,你高珲当主教练也有这个自由。一些私下里一定热爱民
主自由的记
者建议中国足协仿效韩国,在国家队主教练头上再设一个 “元老院
”式的“监
督干预委员会”,着实是有些自相矛盾。
作为一名主教练,在用人和战术方面,霍顿拥有的权力是很自然
的,尤其霍
顿也没有滥用这份权力,从来不压制中方 领队和教练的意见和建议
;在财权和
管理方面,霍顿把很大一部分权力交给了中方领队和教练;而在重要
决定形成
时,霍顿都 会叫我落实成文字,逐级上报,批准后执行。各位看官
看得清楚,
所谓“权力过大”,绝对是空穴来风,找不出一点根据。
那为什么霍顿明摆着权力不大,却有人非往大了说呢?我觉得,
这里有两个
原因。跟随霍顿两年以来,我一直感觉到 我们这个五千年的古国确
有一种顽固
的保守意识,无论外来的观念是否有道理,自己那点儿老理儿是轻易
放不下的。
霍顿在国 家队反对单纯靠跑圈练体能,反对练非对抗下的技术,倡
导实战技术
和战术是训练重点,这点已经得到足球圈内广泛的认同。 但就是一
场对巴林的
比赛没打好,就有人非要回到老路上,忙不迭地把不练体能和技术定
为霍顿一大
弱点,这种守旧意识再加 上狭隘的民族意识,使得一些人看见外国
的就不顺
眼,尤其是当外国人抢了自己的地盘和饭碗,威胁到了切身利益时,
他们就 肩
扛捍卫国产教练的大旗,是坚决不允许外国人掌权压倒中国人的。可
以想象,一
旦失败,这股暗流就会翻涌上来,不顾事实 地指责霍顿权力过大也
就不新鲜
了。
其二,霍顿在管理队伍方面的严格使得一些人感到不舒服。据某
位山东的教
练讲,桑特拉奇当了主教练以后,要求很 细很严,能把我们这帮助
理教练给累
死。外国教练一般都很较劲,还是桑特拉奇,一次他让场地的工作人
员浇浇场
地,那人说 水管子今天开不了。桑特拉奇说,行,过会儿我拿个脸
盆自己浇。
这下,场地的人着急了,问题也解决了。我们有些人喜欢和 风细雨
似的解决问
题,有时候再来点无为与中庸,你看吧,人是一个也没得罪,事可也
没办成几
件。霍顿在管理上是有什么说 什么,有时候容易得罪人。记得一次
集训前,第
二天的训练场地到前一天晚上九时还没落实。霍顿气得在第二天早上
的教练例
会上讲,张玉宁他们泡吧每人罚了五万,今天早上训练昨天晚上场地
还没有落
实,我们这些领导每人该罚多少钱! 还有一次 ,有人在教练会上讲
某些记者把
队员生活中随便讲的一些话做成大标题,在报纸上做成头条,影响不
好。霍顿
说,为什么记者 能听见队员生活中随便说的话,无非是记者能进入
队员的生活
区。我们讲了几次不要让记者进入球队生活区,大家都有责任管 起
来,谁在队
员吃饭和休息的地方看见记者,都应该有礼貌地把他们请走。而我就
是因为不折
不扣地一贯执行霍顿的这条路线 ,也不免开罪了若干记者。霍顿在
管理上还有
一些繁文缛节。比如他坚持训练,会议和三餐前先在楼道口集合,点
清人数再走
,这样能避免个别懒人在训练场和会议室造成“既定事实”的迟到。
再比如霍顿
坚持派人在重大比赛前到客场打前站,先期带 走队伍大部分行李,
并把饭店钥
匙送到机场,这也无形之中给先遣人员带来了很多麻烦。比如,霍顿
在最后一场
对巴林的比赛 前后提出善始善终,仍像以往一样把球队所有的装备
和器材带到
巴林,并提出要把球队的纪律性保持到上海解散为止,此举为 某些
人诬为“扯
淡”。另外,霍顿还十分强调单堂训练课的强度,因此格外重视训练
的衔接和纪
律性。九强赛前的那次当众发 火,其实就是整理活动过于拖沓组织
松散造成
的。霍顿的这些婆婆妈妈,容易给外人一种什么都管的感觉,似乎也
是权力过大
的证据。
即使有下岗危险我也要说真话
应该承认,国奥队兵败巴林之后,队内教练组开始传出了一些不
和谐的声
音。我觉得,面对失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想法实在是正常不过的
,但是某些
人标榜自己如何如何与霍顿持不同政见,如何如何建议遭拒绝,甚至
讲谢翻译如
何如何对不 同意见不予翻译,简直是天大的笑话!这一切,我都看在
眼里,也都
记在心上,“位卑未敢忘忧国”,谁敢动歪心眼子总结, 我都敢舍
得一身剐,
“动真格地”把他从马上给拉下来!
九强赛后期,桑指导常给我讲起徐根宝那届国奥队冲击失败后的
情景。当
时,徐指导心情不好,让桑指导带大家开总 结会。有个别队员先前
与徐指导有
些矛盾,以为借着总结的机会可以“痛打落水狗”了。谁知几句话一
出,引起了
公愤。桑指 导当时讲,大赛既是锻炼人的时候,更是考验人的时候
,人的品质
怎样,大赛也是面镜子。
关于霍顿去留,我个人的观点十分明确:如果我们只看结果,即
大赛的结果
是检验教练员水平的惟一标准,那么霍顿 该下。我们不但奥运未能
出线,还耻
辱地输给巴林,这确是我们谁也不愿看到的成绩。无论多少队员讲霍
顿的水平有
多高,无 论我们相信霍顿的打法和用人有多合理,无论霍顿在调整
球员心理和
状态方面下了多少功夫,无论我们对对手做了多么详尽的 分析……
然而,面对
失败,我只能低头。据报载,袁伟民在奥运会动员大会上严厉批评了
国奥队,尤
其指责国奥队在最后一场 对巴林的比赛中作风不硬,这与政治思想
教育不力有
关,领队也应负领队的责任。我想,如果大赛的成败成了检验一切的
惟一 标
准,根据袁伟民的讲话,这个责任的另一半——领队李晓光也完全应
该对这个结
果负责,也应该下课。
但是,我不清楚这个“惟成绩论”是否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如果
几年前的曼
联也“惟成绩论”,弗格森现在还不知道 在哪儿猫着呢!去年亚运会
中国队3∶0
灭泰国而韩国队却输给泰国时,如果韩国足协“惟成绩论”,许丁茂
也熬不到今
天 的风光吧!日本亚运队亚运会连八强都没进,如果日本足协也“惟
成绩论”,
特鲁西埃也就没机会带日本国青队拿世青赛亚军 了吧!1998年2月霍
顿接手国家
队以后,在东京2∶0战胜为世界杯热身的日本队,在汉城1∶1逼平第
二天就将出
征法 兰西的韩国队,在曼谷3∶0痛斩东南亚地头蛇泰国队,在上海
3∶1力克中
亚老大乌兹别克队。在霍顿执教国家队不足半年 的时间里,国家队
取得了令人
振奋的成绩。如果我们确实真的以成败论英雄了,霍顿也有足够的理
由继续执教
国家队。我坚持 认为,看待霍顿的去留,必须坚持“两点论”,即
既看结果,
又看过程。而在看过程时,我们应该让那些了解这一过程的人们 也
有投票权,
即让那些长期与霍顿共事的教练员和运动员不掺杂任何个人私利地、
在事实基础
上探讨霍顿两年来的得失,给霍 顿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让霍顿别
在谎言中窝
窝囊囊地死,死也要死个明白!这才是对中国足球负责的态度。
今年七八月间,一份北方报纸发表了一篇题为“霍顿糟蹋中国足
协多少钱”
的报道。文章叙述了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情 ,但可以看出,作者并不
真正了解内
情,文章大部分与事实有一定出入。一天,我恰好在中国足协看到了
文章的作
者。我记得 当时自己情绪很激动,质问作者是谁在编造事实,故意
歪曲真相。
这位作者出于好心,劝我别太情绪化,问我为什么那么拼命 地为霍
顿说好话,
万一霍顿下课,我也要为自己考虑一下。其实,我理解作者的好意,
我当然可以
更识时务,明哲保身;当然 可以缩头缩脑,莫谈责任;也当然可以
于霍顿在位
时捧一捧,霍顿下课时踩一踩,专心保住我这个中国足协官员的位置
甚至今 后
的仕途。但我发现自己办不到,因为我想保住的不是霍顿和我个人的
私利,我想
保住的是不容篡改的事实,是霍顿带给中国 足球的那些我以为正确
的思路。我
今年才26岁,工作才3年,我有什么输不起的呢?为了中国足球的利益
,讲真话得
罪人, 大不了我不给霍顿当翻译,再回到足协当官员;大不了我从
足协下岗,
凭自己本事到社会上再谋一职业;再大不了我不在中国 混,到国外
去学习发
展。为了中国足球的利益,我又有什么舍不下的呢!
--
浮云白日,山川端庄温柔
※ 修改:.zsxdm 于 Dec 14 15:46:45 修改本文.[FROM: xb245.hit.edu.cn]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97.205.239]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5.19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