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tbal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oes (从头再来), 信区: Football
标  题: 神与狗--李承鹏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Jun  6 13:42:03 2000) , 转信


http://sports.sina.com.cn 2000年6月6日 07:17 新浪体育 

  新浪体育特约《成都商报》李承鹏评论:这是霍顿最钟情的城市,被这座城市埋葬的
时候,霍顿先生很像一条狗。

  当初选择上海,是因为这座城市拥有很强烈的“殖民气息”。霍顿的“殖民”,满足着
上海人“与强势通婚”的饥渴,就像“宝贝”常说的:浑身长满金色的神奇触角。

  但霍顿终于死了。霍顿的死,不只是对我们的教训,也是对我们的嘲讽--霍顿辉煌“上
课”到黯然“下课”的过程,就是从神一般降临到狗一般死去的过程。

  幸好这是一个“拿肉麻当有趣”的时代,否则回忆那些对霍顿就像对待圣女一样虔诚
的人与事(我想如果愿意的话我们都能回忆起),肯定有如翻着老爹老妈当年“无限忠于”
之类的日记。

  霍顿不是牛顿,否则他真会如上海滩季方君所说像牛顿一样思考“自由落体运动”了,
不过这次他在长考自己陨落的轨迹后,必然会得到超越牛顿的伟大结论--人落下的速度会
快过苹果落下的速度。

  还有什么比从“神”到“狗”的过程更快捷的呢?城市为你建造了多少殿堂,就给你
准备了多少墓地。

  从神到狗,霍顿本身并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事实上我们这些所谓“批判现实主义”的
人也“提炼”不出什么严肃的意义,一切都像出闹剧。在中国,神与狗原来比邻而居。

  霍顿的错误在于,第一次他甘愿从国家队主教练降到国奥队主教练,这是神格降到了
人格;第二次他又从国奥队主教练降到了甲B主教练,这便是人格沦落到狗格。如果连狗
格都守不住,就真应了几十年前上海滩一个刻薄的批评家所说的--“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
狗”了。

  现在不大会有坚定不移的“保霍派”了,霍顿这两次试验失败后丧失了“理论基础”;
现在也不大会有旗帜鲜明的“倒霍派”了,与一条“丧家”的而且“乏”的狗开战岂不自
贬为“狗”?

  因此,曾经神采奕奕的霍顿就此会淡得像一幅上海泛黄的老照片,曾经轰轰烈烈的“霍
顿之争”只会让人认为是一场“霍乱”......没有教会中国人“442”及“平行站位”的霍顿

说不定哪天会被反被人教会一句--“霍顿与狗,不得入内”,从神到狗呵......

  不过,上海这座城市仍然会被人钟爱抚摸,仍然会被人“殖民”或“半殖民”。这是一
个不需要留住历史的巨大城市,各种“神”们依旧会每天降临着,黄浦江依旧会每天流着-
-死个阿猫阿狗的,谁也不会在意,何况霍顿呢?

  凡新浪网版权所有文字与图片,未经新浪网授权,请勿转载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68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