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tbal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erfect (大睡虫 zz~~~), 信区: Football
标  题:  甲A主场大搬家  (转载)
发信站: 紫 丁 香 (Wed Dec 22 10:33:46 1999), 转信





 
  年末岁尾的中国足坛,在媒体“打假扫黑”、球员纷纷转会,而足协疲于招架的混 
乱局面下,诸多俱乐部却在为改善明年的经营状况紧锣密鼓地筹划着。这其中,迁徙主 
场成为一股涌动的暗流。 
  辽宁抚顺、大连万达、青岛海牛、重庆隆鑫以及名义上已经降级的广州松日等甲A列 
强,正在准备抑或已经决定乔迁新居。虽原因各异,但目的只有一个———更好地吸引 
球迷,营造球市,使俱乐部的经营再上层楼。 
  于是,在这辞旧迎新的世纪交会时刻,演绎出一段——— 
  辽宁抚顺: 
  想搬家左右为难 
  原主场:抚顺雷锋体育场 
  主场人数:22000人(平均) 
  球票收入:约800万元 
  新主场:鞍山或辽阳(未定) 
  尽管辽宁队去年借大连金州“福地升迁”,步入甲A队列,但毕竟大连有一支万达队 
,受到冷遇不可避免,于是今年初俱乐部决定将主场迁至抚顺。 
  犹如“久旱逢甘露”,突然拥有了一支“属于”自己的甲A队伍的抚顺球迷对辽宁队 
的拥戴简直达到了疯狂地步。每逢主场比赛,整个抚顺像过节一般热闹,球票的黑市价 
格更是曾一度达到千元一张,狂热的氛围使得压抑许久的“辽小虎”受宠若惊之余,将 
激情尽情地宣泄,13场主场比赛竟取得8胜4平1负的战绩,与四川全兴队的主场得分并列 
甲A榜首。 
  但从经营方面看,虽然球市火爆,但抚顺市的人文以及经济环境的落后对辽足的吸 
引力已经越来越差,得到亚军后俱乐部这方面的顾虑愈加突出。 
  对于月均收入仅四五百元的抚顺人来说,动辄百元的球票价格实在难以消受,“球 
票上涨,球迷下岗”的呼声此起彼伏,明年情况恐怕会更糟。雷锋体育场的观众多半是 
外市球迷,而入抚顺须经省城沈阳的不便地理条件也使很多辽宁球迷望而却步。一旦球 
队战绩不佳,后果难以想像。 
  另方面,抚顺市体委虽以每年600万元冠名辽足,但对甲A球队来说实在少得可怜。 
而每局比赛几千张赠票从行政机构溜出更是激化了双方的矛盾。 
  辽足俱乐部总经理曹国俊在接受采访时虽然表示已经与抚顺市体委签订了两年协议 
,明年还将坐镇抚顺,但当记者问到近日鞍山等地有企业将出资2000万元冠名辽足时, 
曹国俊还是表示出浓厚的兴趣。 
  看来,与报答抚顺在危难时援手相比,像鲁能泰山抑或颐中海牛那样能够依傍个“ 
大东家”,对辽足的吸引力恐怕更大。是否搬家当然也会从大局着眼了。 
  大连万达: 
  弃金州杀出“回马枪” 
  原主场:金州体育场 
  主场人数:18000人(平均) 
  球票收入:约600万元 
  新主场:大连市体育场 
  作为昔日中国足坛的“巨无霸”,大连万达队今年真可谓是命途多舛、流年不利。 
就连一向豪爽的俱乐部主任石雪清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也变得谨小慎微:“主场搬不搬家 
现在我也做不了主,不过大连球迷对能在市内看球还是很乐意的,当然,成绩对球迷的 
吸引力是最大的。” 
  据了解,大连共有两个大体育场———大连市体育场和金州体育场。由于当地只有 
一支甲级球队,所以几乎每年季末赛尾这两个体育场之间都会引发一次争夺万达队的“ 
主场大战”。 
  市体育场的优势是坐落在大连市内的繁华地区,主场设在此处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 
当地球迷到现场看球。在联赛头几年,万达队正是坐镇这里创造了无限风光。但对万达 
队来说,市体育场可容纳6万人的肚量对于这个市区人口只有一百多万的小城市而言实在 
太大,往往上座率达到一半就已经是相当不错了,这对于营造主场“火爆”气氛不可不 
说是一份缺憾。而其高昂的场地使用费加之个别体育场官员总以老大自居的颐指气使令 
“高傲”的万达不很舒服,故而将整个’99赛季的主场都定在了跨大连市区40公里外的 
金州体育场。 
  万达舍近求远的目的很明确,作为小弟弟的金州体育场仅有3万人的容量正适合营造 
“火爆”的主场氛围,而且对“万达巨人”更是恭让有加,每逢主场赛事,还有企业赞 
助的“球迷专列”来回接送,主场的感觉确实不错。 
  时过境迁,面对日益退色的“五年四夺冠”的光环,今年糟糕的战绩令万达俱乐部 
在经营以及吸引球迷方面不得不进行重新的审视。据悉,俱乐部高层已经为明年万达重 
塑做出重大的改革决策:重金礼聘洋帅,寻找高水平外援,引进内援,改善与球迷关系 
……其中也包括要再定主场,免去球迷的车马劳顿,在自己的家门口看球,这当然意味 
着万达明年将杀“回马枪”,从金州迁回市体育场。 
  青岛海牛: 
  新年新地儿攀新高 
  原主场:弘诚体育场 
  原主场人数:11000人(平均) 
  新主场:青岛市体育中心 
  新主场人数:35000人(平均) 
  青岛颐中海牛队在联赛收官阶段以最令人“瞠目”的方式神奇保级,让人对足球与 
金钱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虽说“暗箱”操作令人不齿,但财大气粗的颐中集团 
还是在明年主场搬迁问题上给玩足球的同行们以很大启迪。 
  在甲A甲B几度浮沉的青岛海牛队主场弘诚体育场只能容纳不到两万人,在甲A各球队 
中实在小得可怜。而年久失修,使得每逢重要场次的比赛更要严格控制票务,害怕“爆 
棚”后导致可怕的危险出现,因此青岛的球市一直火不起来,俱乐部在经营方面也非常 
惨淡。 
  为扭转这一局面,总资产近50亿元人民币的颐中集团于1997年9月从市政府手中接下 
了“青岛市体育中心”的续建任务。在历时两年的修建过程中,该集团斥资两亿多元, 
将原定容纳4.5万人的体育场扩改为6万人,成为山东省最大的综合体育场,各方面硬件 
条件也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据悉,在成为国内第一家拥有“真正属于”自己主场的俱乐部后,青岛海牛明年将 
推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降低球票价格、丰富现场观众的文娱活动、建立注册球迷协会 
等等,通过这一切努力,使球队与当地球迷真正达到水乳交融,增强凝聚力。俱乐部表 
示:“在甲A站稳脚跟的同时,我们将最大限度地发掘足球本身的市场潜力,新年加新地 
儿总得有个新气象吧。” 
  广州松日: 
  搬家与上诉同步考虑 
  原主场:贵阳市体育场 
  主场人数:18000人(平均) 
  球票收入:约500万元 
  新主场:番禺或佛山 
  由于五年的合约即将到期,松日集团与广州市体委是否继续合作,或者以何种方式 
合作早在10月份的联赛间歇期就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对于广州松日俱乐部而言,为了球 
市的发展,在今年初打破了一向壁垒森严的地方足球的桎梏,成功地将主场迁至贵州省 
贵阳市内的新体育场,成为中国足球职业化以来第一支跨省经营的地方球队。 
  据俱乐部总经理潘苏通介绍,在这一年的经营过程中,总体来说要比原来在广东境 
内球市要火。平均每场观众的人数达到15000人以上,而且场地广告等方面的来源也较之 
广东强一些。虽然经营上依旧是入不敷出,但将主场迁至贵阳这块足球贫瘠的土地上的 
大胆尝试还算是成功的。 
  当记者问到“降级后松日的主场是否会重返故土广州”时,潘苏通的回答颇令人吃 
惊:“我们是遭迫害才沦到今天这份境地,现在我还没有当自己是甲B的队伍,我相信贵 
州球迷乃至广东的球迷对松日队还是充满信心的。不过从经营方面讲,搬家的可能依然 
存在。” 
  据了解,松日集团与广州市体委倘若再度联手,保持“广州”松日队这一名分,松 
日队将仍有可能将主场重新搬回广东。不过贵阳方面近期对挽留松日也表现出极大的热 
情,尤其是当地政府和媒体对松日上诉等问题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对正处在艰困危厄之 
中的松日俱乐部来说,这份患难中所见的真情也不能不漠然处之。 
摘自:北京青年报 
 

--

             晚云在暮天上散锦
                 溪水在残日里流金
                     我瘦长的影子飘在地上
                         像山间古树底寂寞的幽灵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hit-cim2.hit.edu]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19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