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tbal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hfbao (嗖嗖与嗖嗖), 信区: Football
标  题: 鲁能泰山新赛季前准备的三大败笔--大兵
发信站: 紫 丁 香 (Thu Feb 10 10:44:07 2000), 转信

闲来没事,评点一下鲁能泰山俱乐部新赛季的准备工作。
    在历史性地获得双冠王后,鲁能泰山俱乐部并没有过多地沉浸于夺冠的喜悦中,
而是清醒地开始了新赛季的准备,因为他们的目标并不仅是某一个赛季的几项冠军,而
是2005年亚洲的一流俱乐部和百年俱乐部的长远发展。但是由于诸如经验等方面的原因
,俱乐部的准备仍然出现失误。这些失误不唯独是鲁能泰山俱乐部的,对其他俱乐部亦
有很好的启示意义。
    败笔之一:放走李良石
   李良石,作为桑尼的翻译,在去年的泰山队夺取双冠王过程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
用,这是公认的。作为活跃在中国足坛的翻译,李良石的水平和敬业,也就只有跟霍顿
师傅出名的谢强能够比肩。
     这样好的人才,最后放走了,无论原因为何,都是一大失误,对俱乐部是一大
损失。
     从媒体透出的蛛丝马迹,大致可以看出俱乐部与李良石分手表面是钱的问题。
李良石向俱乐部提出要增加薪金,俱乐部不同意,最后双方好合好散。李良石只是说自
己想休息休息,回京照看父母尽尽孝道;俱乐部说是这是个双方选择的结果。
     实际上这事不是钱的问题。虽然李良石提出了增加薪金的要求,即使再给李良
石每年增加个十万二十万的,对俱乐部来说,都不是个问题。俱乐部不能接受的不是李
良石提出的钱的多少,而是李良石这种主动在不适宜的时候提出不适宜问题的做法。
     李良石与俱乐部就薪金的"谈判"是在桑尼回国休假期间进行的。这事以李良石
主动提出的可能性居大。因为在桑尼没有在场的情况下,俱乐部不大可能主动去决定与
桑尼切身相关的问题。
     泰山队夺取双冠王后,李良石曾在一些场合对新闻媒体多次说过"翻译相当于
半个主教练"。这一说法似乎也得到了俱乐部的认可,俱乐部对他的评价也不低于此。这
种说法很容易使人产生桑尼的成功有一半功劳应该归功于李良石的联想。这些联想在没
有与权和利相关的时候,是不会发生什么问题的,但是到了与权与利纠缠在一起时,就
可能决定着人们对一个人的好恶。因此,当李良石把自己对泰山队的贡献拿来作为"谈判
"筹码时,俱乐部(起码是俱乐部的主要领导人)对李良石的好恶就发生了变化,与之继续
合作的兴趣就大大降低了。这时,钱就成了双方不能走到一起的最好借口。
     中国人传统上就烦那种取得功劳后不收敛不谦虚很张扬很傲气的人。功高盖主
,问题就在于为上司建立了功勋,出了大力后,直接威胁到了上司的威信和地位,从而
直接构成了上司的生存危机,反过来也产生了给自己产生出生存危机。这里面似乎有上
司心胸上的问题,实际上主要还是双方着眼点不同的问题。有功之人似乎更多从自己角
度考虑问题,我给你立下了那么大的功劳,你应该奖赏我容忍我更加重用我,而我会更
加倍地干更大事立更大的功劳;而上司则主要从组织的角度考虑问题,你立了大功我可
以给大奖给你金钱,但是你要想自认功高就可以提条件提要求,那就不行了,不能让你
对整个组织的秩序造成破坏,不能坏了组织的规矩。
     因此,放走李良石,对于俱乐部来说,是为了维持固有的稳定的秩序,为了维
护俱乐部已经形成的一种风气一种规章的权威,不得不采取的行为,这有其合理性。
     但是,如果我们跳出俱乐部内部,站在更高的位置上,就可以看到俱乐部在这
件事的处理上所存在的失误。
     在去年赛事结束后,就已经露出了新赛季必将劲吹南风的迹象。这时,作为俱
乐部来说,应该敏感地意识到南国教练蜂涌而至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斯语翻译紧张就
是其中之一。在种情况下,就应该主动做好翻译的稳定工作,主动考虑其待遇,而不是
被动地在其提出之后不得不忍痛割爱。
     这说明俱乐部在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和可能产生的一系列情况上缺乏应有的预见
能力,对突然发生的事件的处置上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和更大智慧。
     李良石的离去,让休假回来的桑尼突然。他也来了出"萧何月下追韩信",找到
李良石,力劝他回来,并提出要从自己的收入中分一部分给他。可惜桑尼虽然到中国已
经一年,但对中国的历史了解还是太少,对中国人认识也不够。如果他知道中国历史上
曾经有过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的话,他一定能够追回李良石的,只要搬搬萧何的说辞
就行。他应该提友谊提义气提自己离不开李良石提让李良石在俱乐部当三号(一号是邵克
难二号是桑尼),而根本不能提钱的事,提钱只能让李良石无法再选择回来。李良石是个
讲义气的人,他向俱乐部提出钱的要求更主要是为了体现自身价值,但在桑尼这个自己
视为莫逆之交的好朋友面前,他是万万不能再说钱字的。在面临义和利的选择时,中国
往往更看重义字。
     败笔之二:转会进出不均
     泰山队在去年底的转会市场上可以说是大赚特赚。只转进一个范学伟,却转出
了刘越、李斌、孙晓东、邓乐军等人。即使最后邓乐军中途退役,也不影响俱乐部在转
会市场上所带来的巨大收益。
     但是,撇开眼前表面的收益,我们还是可以看出俱乐部在国内球员转会上所存
在的不足。这种不足不是实际操作层面的,而是观念上的,对其他俱乐部亦有启示意义

     作为一个真正的现代职业俱乐部,对球员是不在乎其出身何地的,只要有培养
前途,只要能够在比赛中发挥作用,只要在俱乐部的形象塑造上起到添彩效果,都可以
吸纳。
     现在中国的足球俱乐部对球员的省籍观念还浓重,对自己培养的子弟兵亲情也
过于讲究,因此,在选择转会球员时,往往更多地考虑了足球外的东西。这个问题不光
鲁能泰山俱乐部是如此,各个俱乐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俱乐部球队人才济济不应该成为不吸纳新成员的理由。看看世界著名足球俱乐
部在转会市场的纵横捭阖,应该给我们很好的启示。虽然泰山队的后备力量很足,各线
队伍都很健全,但是作为一个目标瞄着亚洲一流的俱乐部来说,还必须有网络全国足球
精英的雄心壮志才行。直接招收已经成名的国脚级人物是一个办法,当然目前这种摘牌
制度使得俱乐部的挑选受到极大限制,想要的不一定就能够摘到。而瞄着一些年轻的有
潜力的队员,加以培养,一方面可以扩大一线队伍的选材面,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自己
子弟兵的压力,再就是也为将来更好地运作转会市场增加资本。
     与普通企业以金钱为资本不同的是,足球俱乐部的资本是球员。手中必须有充
足的资本,并且不断地运用,才可能迅速地扩大资本规模,提升俱乐部的实力。这一点
,非成功的企业家不知个中妙用,但也不是当过企业家的俱乐部总经理就都能知晓并准
确运用。
     职业化6年,泰山俱乐部只有98年的转会算是比较成功的。用210万转来了邓乐
军,当年即成为泰山队精神领袖,超值发挥了作用。而基本属于捡来的宋黎辉,一开始
并不为人所看好,但是慢慢地受到重用,逐渐体现出价值,去年更成为队中绝对主力,
为圈内人士看好。现在要将他卖出去,将会为俱乐部带来近十倍的收益。
     鲁能泰山俱乐部99年是个只出不进年,今年进来一人。在转会的动作上不如全
兴,也不如海牛。全兴连续两年在转会市场上大肆收罗年轻队员。海牛队的后备力量之
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他们在去年保组仍在未定之天时,仍大手笔买进火车队的国青级
队员,在今年转会时仍然是老将新人照单全收。这种把目标瞄着未来的做法,值得鲁能
泰山俱乐部学习。
     鲁能泰山俱乐部这种只出不进或少进的做法,带有十分浓厚的农民小生产者气
息。自己生产什么吃什么用什么,生产多少吃多少用多少,富裕的拿去换点油盐火柴钱
。这种做法和观念不改变,是无法将俱乐部做大做好的。
     足球俱乐部与普通企业在经营上另一明显不同之处是,普通企业更注重眼前的
收支平衡情况,注重眼前的收益,而足球俱乐部却更重未来收益,眼前的现实收益到在
其次。这点与目前极盛行的风险投资基金运作方式很相似。不能用普通企业的成本收益
核算方式来管理足球俱乐部。对中国足球俱乐部来说,要做十年八年不赚钱的打算。因
此在招收球员时,不要仅仅看他现在所表现出来东西和是否在今年的比赛中在某一个位
置发挥作用,而应该看得更开更远,要看到他的潜能和球队诸多方面的需要。
     败笔之三:雷声大雨点小的请外援
     在上山之前,鲁能泰山俱乐部即声称今年请外援将有大动作,外援水平将是一
流的,起码在国内是最好的。这消息确实让齐鲁球迷振奋了一阵,但是结果却让人很失
望。据说是国脚的索萨并没有闪光,而所谓的俄罗斯国脚更是千万唤不出来。最后,与
泰山签约的不仅不是人们想象中的一流水平球员,也不是什么新面孔,而且都是国内其
他俱乐部的"弃将" 。
     这一结果,恐怕不仅是球迷没有想到的,连俱乐部决策层怕也没有想到吧。
     中国甲A诸强,单论国内队员水平,相差并不太大。在经济基础相同的情况下
,决定队伍实力的关键在教练和外援水平。选定主教练之后,可变的因素就是外援水平
了。虽然现在一个队只能上3个外援,但这3个外援起的作用往往能够占全队的四成到一
半左右。如果到不了,那么就算不上好外援。
     如此关键的角色,作为俱乐部来说,必须花足够的时间、人力和物力去运作挑
选。在教练员定了的情况下,还有什么能够比挑选好外援更能够迅速而有效地提高球队
整体实力的工作?这样重要的工作再不投入再不重视再不抓紧,还有什么大事可干?如
果一个单位一个企业一个俱乐部连何者为轻何者为重何者为急何者为缓都分不清,那么
你就别指望他们能够成什么气候!
     排兵布阵、训练管理,都可以交给主教练或是教练组去做,唯独挑选外援(当
然包括内援选秀),必须由俱乐部决策层主抓。当然,对外援的决定权,因俱乐部运作
的不同,有多种形式。有的是由俱乐部的决策者如董事长、总经理决定,有的是由主教
练决定,有的是俱乐部决策者与主教练共同决定。但是,无论是谁决定,都是俱乐部工
作的重点,而且是重中之重的。
     国内各俱乐部虽然对外援都很倚重,但真正在外援身上花大功夫的并不多,有
的甚至还不如花在内援身上的多。这确实是个十分奇怪的现象。这与俱乐部的财力有一
定关系,但更主要是决定于我们的眼界、思想和认识水平。全面的看,各俱乐部中数大
连万达对外援的功夫做得最好,引进的外援水平也是最高的。
     要想使球队的引援(内、外援)确实能够做到有的放矢,花在他们上的巨资取
得应有的效果,就必须在俱乐部建立完善的选秀机制。首先就要有球探,就象各娱乐公
司有星探一样。不过球探的地位并不象一些人所说的那样具有仅次于董事长的权力。球
探可以是本俱乐部的,也可以是些经纪人或经纪公司的。
     国内俱乐部用非洲的球员的不少,都觉得物美价廉,但所选用的都是靠那么几
个经纪人推荐,自己再瞎碰。实际上,有很多事必须俱乐部自己来亲自做。比如,现在
正在进行的非洲杯,就是我们俱乐部选秀的最好机会。但是,综观各俱乐部,有哪家派
人前往观看考察了?同样,我们又有几家俱乐部曾经派人到南美去看过他们的联赛或者
洲际比赛?不能什么事都让经纪人来做,何况国内的绝大部分经纪人都还很不专业。现
在俱乐部出国考察以俱乐部管理建设为重点的居多,专程观看比赛选秀考察球员的较少
。这说明我们的俱乐部还是刚起步,还处于职业俱乐部的初创阶段,还没有发展到俱乐
部的提高阶段。这个过程的跨越谁用的时间短,谁就可以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
     泰山俱乐部是最后引进外援的俱乐部,在这方面已经吃足了思想保守的亏,但
也确实从外援身上受益不浅。98年的巴力和阿米尔,99年的萨莎、巴力和罗迈多,都是
泰山俱乐部取得好成绩的绝对功臣。但不可否认,泰山的外援并不是最好的,除了萨莎
,没有内梅切克、冈波斯、马克那样的人物。鲁能泰山俱乐部在引进主教练上走在了各
俱乐部的前面,交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在外援的引进上,也应该也有条件走在前面。
     鲁能泰山俱乐部今年在外援引进上,一开始基本上采取了完全听信经纪人的做
法,只是从所谓的100多份材料上挑选,结果彻底失败。最后不得不在海埂取权宜之计,
从试训多国部队中挑选。如此大事,只凭几份材料,坐在家里按图索骥,然后头脑发热
地认为一切已经搞定,未免过于儿戏。这个教训是十分深刻的,但是否能够受到足够重
视并被认真吸取,却很难说。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nc11.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96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