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mm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hy (拙朴), 信区: Swimming
标  题: 波浪式蛙泳技术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Sep  1 14:58:44 2002) , 转信




  1、追逐波浪   匈牙利人内吉是波浪式蛙泳的发明者。他认为,在波浪式蛙泳技术
中,肩的动作轨迹是对称的波浪型。也就是说,波浪呈对称形起落,在呼吸后没有突然的
下落。
  腿的动作也很关键,一定要在恰当的时机配合上体的前冲,完成被阿本什克称为“猫
扑”的动作。如果蹬腿太晚,双肩会然下沉,在原本应该对称的波浪上就会突然形成一个
凹槽。传统蛙泳技术与波浪式蛙泳技术的区别就在于此。

  2、提肩   在传统蛙泳技术中,移臂是在水下较深处进行的,从而造成了较大阻力
。但波浪式蛙泳却不同,它的巧妙之处在水面以下的动作。通过适当的用力使背部凹陷,
就可以将上体提出水面,只有腰腿部还留在水中。这样就使阻力大大减小。当手臂开始前
伸时,背部从下凹转为拱起。如果与蹬腿恰当地配合,就能产生较大的推动力。   背部
姿势的这种变化是非常重要的。背部凹时,手快速而有力的内划使头和躯干高高地升起水
面;而背部的上拱与蹬腿的配合使手和身体前冲。   阿本什克补充道:由于背部的下凹
,使身体提起到足以向前扑跃的高度,然后开始蹬腿。

  3、重心   内吉发现,能够用波浪式蛙泳使身体向前扑跃的运动员的重心是很稳定
的,基本保持在水下4或5英寸(即约10到13厘米)处,而不是上下起伏。
  巴罗曼与内吉的观点是一致的。他在与作者的通信中说:有一点非常关键,即在整个
动作周期中,髋部几乎没有上下起伏。当然,有时上下起伏是难免的,但这正是大赛中冠
军和第五名的区别。如果髋部起伏,重心就会移动,这样就造成了做功的浪费。巴罗曼和
罗萨的技术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此。而这种区别就造成了0.5到1秒的差距。由于罗萨髋
部的起伏较大,他做的多余的功就多。

  4、技术要点
  1)与传统蛙泳的“划水—蹬腿”配合节奏不同,波浪式蛙泳的配合节奏是“划水—前
冲—蹬腿”。前冲是波浪式蛙泳的独特之处。它发生在划水和蹬腿之间;手和前臂正好在
水平面上并与水面平行快速前伸。
  2)划水和移臂的开始部分背部下凹;前冲时背部上拱。
  3)波浪式蛙泳与传统蛙泳的显著区别在于,当身体持续向前滑行时,头和躯干上部离
开了水面。身体最宽的部分—肩部提出了水面。此外,双肩拱起至几乎碰到耳朵,这些都
有助于更好地保持身体的流线型。
  4)前冲的动作好象运动员将自己的身体向前抛掷出去。巴罗曼认为背部的拱起有助于
他在前冲中产生较大的推动力。
  5)正确的蹬腿时机是极为关键的。当手臂前伸到3/4时开始蹬腿。蹬腿的方向是直接
向后,没有向下的分力。
  6)完整的动作周期中,为了节省能量,并保持身体的动量,髋部上下起伏的幅度很小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30.14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99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