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tenni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ay (心碎了无痕), 信区: Tabletennis
标  题: 曹燕华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Apr  6 13:53:50 2000), 转信

编辑题记
  “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困难、挫折、委屈,都是人生的一部分。”
这话的确不错。世界冠军曹燕华也不例外。
  曹燕华1977年15岁时走向世界乒坛,一帆风顺,但在1979年第35届世乒赛中,她一
下子跌入了深渊。同年,在国内的一些比赛中,她的成绩也不理想。但曹燕华并没有消
沉下去。世乒赛后,她就投入了异常艰苦的训练。但当她的技术水平有了长足进步时,
在1980年,又查出患有肝病。在第37届世乒赛后,曹燕华将球拍从防弧胶皮换成了长胶
,要改变自己的技术,又要从头开始。第38届世乒赛团体赛名单中,没有曹燕华的名字
,这对于把能参加团体赛作为最崇高目标的她来讲,心情可想而知,但她仍勇夺女子单
打和混合双打两项冠军。
  曹燕华虽然也遇到挫折,遇到困难,但这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应对,曹燕华正是
靠自信心、自强不息的精神,走出低谷,成为事业和生活中的强者。曹燕华如此,你我
亦如此。
难忘时刻
  在曹燕华众多世乒赛的金牌中,曹燕华认为有一枚与众不同,在其乒乓生涯中十分
值得纪念。这就是她与蔡振华合作在第38届世乒赛中夺取的混双金牌。因为她和蔡振华
配合了三届世乒赛混双,两人在全盛时期没有夺得金牌,而是在受新规则影响最大的时
刻拿到了这枚金牌。
  第38届世乒赛混双决守则中,曹燕华与蔡振华的对手是原捷克斯洛伐克选手。第一
局,曹燕华与蔡振华9比21失利。交换场地时,曹燕华和蔡振华二人研究了一下战术,认
为光靠硬拼还不行,要靠动脑子,出奇制胜。欧洲人打球的反应和适应能力不如亚洲人
,曹燕华正是利用了这一点。第二局,曹燕华改用长胶对付对手,对方一下子不知所措
了,回球不是高就是低,或是直接失误。二人以21比12挽回一局。第三局,开始比较顺
利,曹燕华他们以12比4领先,这时,曹燕华发侧上旋短球,对方接出个高球,被蔡振华
一记猛扣,成功了。谁料裁判误判发球过中线而算失分,当时,曹燕华向裁判提出异议
,裁判仍坚持原判。曹燕华稳定情绪后,再发,对方故意往外接,还了一分。全场观众
顿时报以热烈的掌声,赞扬这种风格。
  最后,曹燕华、蔡振华二人终于拿下了这枚难忘的金牌。
幕后英雄
  曹燕华,中国乒坛宿将,她那精湛的球艺和骄人的战绩,人们不会忘记,可是,对
曹燕华乒乓生涯中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她的父亲,人们却知之甚少。
  曹燕华的父亲是一个业余体育爱好者,他常给曹燕华讲徐寅生十二大板战星野,李
富荣威震欧洲,张燮林的“魔法”等动人的传奇故事。在曹燕华姗姗学步的时候,就被
父亲引进了乒乓王国。在7岁时,她刚进小学,父亲就开始了对她进行乒乓球“正规训练
”,并经常带她去训练比赛。
  从此,不论是曹燕华在学校,还是在专业球队,父亲都关心和支持着她。特别是当
曹燕华遇到挫折时,父亲总是想方设法鼓起女儿战胜困难的勇气,在乒乓之路上坚定地
走下去。在1981年第36届世乒赛前夕,曹燕华病倒了,她的父亲专门从外地赶到北京,
待了一个星期,陪在女儿身边,以自己特有的方式鼓励女儿。曹燕华曾在一篇文章中这
样写道,父亲是我事业上最坚定的支持者,望着远去的列车,我觉得又多了一份支持,
一份力量。他鼓励和坚定着我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走下去的决心。
  曹燕华的父亲不仅把她领进了乒乓王国的大门,并且始终全力支持着自己的女儿,
可以说,曹燕华的成功与其父亲紧密相关。
扛大梁的乒坛“小丫”——曹燕华
  1962年12月,曹燕华出生于上海一个普通家庭里。如果说这个家庭有什么与众不同
的话,那就是他们都和乒乓球结下了“不解之缘”,父亲特别爱打球,母亲喜欢看球,
两个姐姐也会打球。
“命中注定”乒球缘
  在曹燕华刚满周岁时,调皮的姐姐搬来许多小玩艺儿,按照中国古老的传统,让她
“抓阄”。曹燕华一把抓住了乒乓球。“球!球!小燕华喜欢乒乓球!”家人都笑了。

  曹燕华在姗姗学步的时候,就已经拿起了球拍,开始“打”乒乓球了。
  7岁时,她刚进小学,就开始了乒乓球的“正规训练”,父亲就是她的启蒙老师。1
973年,曹燕华被选入上海市虹口区青少年业余体校,开始接受乒乓球技术的正规训练。

  训练是严格而又单调的,一堂训练课下来,常常是胳膊和腿累得麻木僵直,但曹燕
华从不流泪。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教练根据曹燕华的特点,决定让她打正手直拍快攻
结合拉弧圈。这种打法既有中国近台快攻之长,又有欧洲弧圈球之妙,当时还没有多少
人熟悉。经过刻苦训练,曹燕华的球技突飞猛进。
崭露头角
  1977的1月,曹燕华进入上海市队,9月,她第一次参加全国比赛。在比赛中,未满
15岁的曹燕华引起了徐寅生这位世界宿将的极大兴趣。
  一个月后,曹燕华带着一脸的稚气和孩提时代的幻想进了国家队。短短的一个月,
经过名师的指点,自己的苦练,她的球技进步很快,同时掌握了高难度的“反手高抛发
球”这强有力的攻击性武器。
  这一年的11月,曹燕华第一次出国,远征斯堪的纳维亚乒乓球锦标赛。她一上场便
以新颖而奇妙的高抛发球,闪电般的正手扣杀,猛烈旋转的前冲弧圈,有力多变的反手
推挡,技压群芳,令全场愕然。赛场上,她威风大显,夺得团体桂冠,并获混双冠军。

  在1978年第四届亚洲乒乓球锦标赛上,16岁的她又夺得了女单冠军,登上了亚洲乒
坛女子第一的宝座。
走出低谷
  1979年的世乒赛,汇聚了各国乒坛名将好手。曹燕华——中国队最年轻的运动员,
肩头却压着很沉的担子,她不仅要参加单打比赛,还要参加女子团体比赛。在这一次比
赛中,中国女队蝉联女子团体冠军,但是曹燕华并不满足,她甚至没有把自己算作世界
冠军的一分子:关键的决战没有参加,她只是在分享张立、张德英、葛新爱这些世界名
将的荣誉。她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女子单打比赛中。可是刚刚踏上征途,她就败在匈牙
利名将马库斯拍下,当了无名“冤鬼”。
  同年9月,在全国运动会上,以曹燕华为主力的上海女队连连败北,不仅丢失了保持
多年的全国冠军,而且连前6名也没挤上。紧接着单打比赛,曹燕华又未能进入第4轮。
难道这位17岁的上海姑娘,已经攀上了自己事业的顶峰?
  1980年冬训,乒坛宿将周兰荪担任曹燕华的主教练。他提曹燕华的快攻结合弧圈,
力量不能均使,应该以拉为主,在速度上下功夫。这就极大地增强了曹燕华攻击中的力
量。
  曹燕华没有消沉下去,而是在逆境中奋起。她就投入了异常艰苦的训练,她一板一
板地体会,一球一球地琢磨。与女伙伴们练不过瘾,她就去找男队员陪练,大把大把的
汗水洒在地板上。
  1981年4月,曹燕华参加第36届世乒赛。不满19岁的她依然是中国队最年轻的选手,
但小丫顶大梁,她作为团体赛的主力,和队友们一起以9个3比0的辉煌战绩,战胜了韩国
、匈牙利等强队,夺得冠军。
  曹燕华与李寿子的一场比赛,被公认为第36届世乒赛中最激烈的一场比赛。李寿子
是韩国乒坛新秀,她步法灵活,作风顽强,打出的球又凶又刁。在女子单打比赛中,她
力克劲敌,闯入前4名,在半决赛中与曹燕华相遇。曹燕华上场了,她攻势凌厉,先夺一
局,李寿子不甘示弱,频频起板,反而连扳二局。在决胜的第5局,李寿子一直领先,曹
燕华沉着应战,追成20平。可是李寿子勇猛顽强,又曾以21比20、22比21、23比22三度
领先。但到关键时刻,曹燕华运用其反手高抛发球这个武器,毫不手软,敢于进攻,最
终取得胜利,为童玲夺得女子单打冠军铺平了道路。
  在这届世乒赛中,曹燕华还与张德英合作获得女双冠军。
进入辉煌
  到了1983年第37届世乒赛,曹燕华进入全盛时期,取得女团冠军后,她一路杀来,
最后与韩国队的梁英子争夺女子单打冠军。
  韩国19岁的新秀梁英子,右手直握球拍、快攻加弧圈打法,正手扣杀非常凶狠,进
入决赛前连续淘汰了包括上届冠军童玲在内的3名中国运动员。曹燕华根据对手的特点,
在决赛中采取抢攻在前、力争主动的战术。第一局,她用高抛发球制造机会猛攻对方反
手,打得顺手,一路领先,以21比9轻取。第二局梁英子也采取发球抢攻和接发球抢攻的
战术,扳回一局。第三和第四局,曹燕华坚决克服保守求稳思想,以攻对攻,以快制快
,在关键时刻毫不手软,打得十分出色。特别是第四局打到13比11时,曹燕华顽强地连
续放了16个高球,终于迫使对方扣杀失误。这一分博得全场观众长时间的热烈鼓掌。接
着,曹燕华乘胜前进,以21比13拿下了这一局。
  1985年第38届世乒赛,曹燕华被确定为参加三个单项比赛,与倪夏莲配合女子双打
,又同蔡振华搭配混合双打,并为女单冠军的卫冕作好充分准备。
  曹燕华闯入了第38届世乒赛3个单项的决赛,这也是她运动生涯的头一次。尽管她体
力上已极度疲劳,但仍气势逼人,精神饱满。
  在女子单打比赛中,曹燕华与耿丽娟交锋,两人以往交战“两强相遇勇者胜”,在
关键之时,这句话对曹燕华起了作用,曹燕华实现了蝉联女子单打冠军的愿望。
个人档案
  曹燕华(1962年12月——)女,原中国国家乒乓球队队员,上海人,直拍快攻结合弧
圈球打法,速度快,落点好,拉球旋转性强。她曾7次获得世乒赛冠军,并获得世乒赛大
满贯:女团、女单、女双、混双冠军,这是其他中国女选手所不能企及的。
  1973年,11岁的她进入上海虹口区青少年业余体校,1977年进入国家乒乓球队。19
79年,与队友合作,获第35届世乒赛女子团体冠军。1981年,与队友合作,获第36届世
乒赛女子团体冠军,与张德英合作,获女子双打冠军。1983年,与队友合作,获第37届
世乒赛女子团体冠军,并摘取女子单打桂冠。1985年,获第38届世乒赛女子单打冠军,
与蔡振华合作,获混合双打冠军。1985年退役。
  从1977年到1985年,她在各种国际比赛中,单独或与队友配合,为祖国赢得56枚金
牌、7次世界冠军。曹燕华曾4次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两次获“全国十
佳运动员”称号,并曾获“亚洲十佳运动员”称号。
  曹燕华退役后曾旅居德国,1996年回到上海,开办了“上海曹燕华乒乓球交流中心
”,1998年担任上海市乒协副主席。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scaly.bbs@smth.org]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44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