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tenni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ay (心碎了无痕), 信区: Tabletennis
标 题: 乒坛名将徐寅生的故事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Apr 6 13:54:46 2000), 转信
体育界提起徐寅生的名字,人们立刻会想起40年前名扬全国的两件事:一是1961年
第26届世乒赛上,他作为中国乒乓球队主力,在团体赛中与日本冠军星野相遇,当双方
打成1比1后的第三局时,他一口气猛攻对方12大板,为中国队首次夺得男团世界冠军立
下汗马功劳;另一件是1964年他在中国乒乓女队学习会上,作了《关于如何打乒乓球》
的讲话,这篇讲话被贺龙副总理推荐给毛主席看,毛主席大为赞扬,亲笔作了批示,认
为《讲话》充满唯物辩证法,是“小将向我们挑战”的好文章。于是徐寅生的这篇讲话
成为各行各业、特别是体育界学习必读材料。
在70年代徐寅生就是国家体委副主任,80年代中期国际乒联主席荻村逝世后,他又
被选为国际乒联主席。一位普通运动员在并不太长时间内,成为中央部级领导干部,并
在国际体育组织中担任要职,这在上海体育界中还没第二人。
徐寅生是体育界和新闻界公认的“没有领导架子”的领导干部。在他40多年的体育
生涯中流传着很多佳话,但是他和《新民晚报》的深厚友谊,却是在晚报早年曾登了批
评他的文章开始的,这事说来也颇有趣。
早在1957年全国九城市乒乓赛在上海举行,徐寅生代表上海,单打“杀”进半决赛
,眼看有望进入决赛,谁知临到比赛,怎么也找不到他。教练陆汉俊急得差点“昏过去
”。最后有位队员记起,午饭时徐寅生曾对他讲过下午没比赛,放松一下,到大光明电
影院看电影。上海队派人赶到电影院,徐寅生果真在那里舒坦地看电影。待等他看到电
影银幕边亮出“徐寅生速回队”的通知,匆忙赶回体育宫后,已过了比赛规定的时间,
他被判作弃权。徐寅生傻眼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辛辛苦苦备战了一年多,打
进半决赛,却因看错了秩序册的比赛日程,被判弃权,怎么交待!更使徐寅生感到难受
的是,这件事被《新民晚报》体育记者冯小秀知道了,第二天报纸在显著地位作了报道
,标题是:“看戏误比赛,徐寅生有负众望”,把他批评得无地自容。开始徐寅生感到
晚报“不够意思”,登在报上让全上海的人都知道他因看电影失去晋级机会,多丢人!
过了一段时间、他冷静地想想,觉得报纸批评得对,记者对运动员不能只是一味吹捧,
而应该是好就讲好,该批评时也不含糊。这么一想,对晚报产生好感。第26届世乒赛期
间,晚报记者到北京采访,住华侨饭店4楼,中国乒乓队住5楼,每天比赛结束,徐寅生
总要到记者中,帮助记者评述球赛,预测比赛前景,提供花絮素材……正因有了这位“
高参”,晚报记者在26届世乒赛中写的新闻、特写绘声绘色,很多报道都是独家新闻,
大受读者欢迎。
徐寅生50年代初读中学时就以直拍近台快攻、球路多变闻名,与杨瑞华、张燮林、
李富荣4人被誉为上海乒坛四小杰。1959年入选国家队,4次参加世乒赛,是第26、27、
28届三届团体赛世界冠军主力队员,第28届世乒赛上与庄则栋合作,获得男子双打冠军
。担任国家体委副主任后,经常穿了运动服和运动员一起打球,一些国家队员从来都把
他作为 “大兄长”对待。他担任国家乒联主席期间,最大功绩是推动乒乓球运动进入奥
运会大家庭。
星移斗转,当年叱咤乒坛的小伙子已到花甲之年,1999年徐寅生从国家体育总局退
休,他把国际乒联主席的位置一并让了出来,真正做到“无官一身轻”。现在空闲时依
然往乒乓队跑,尽管年龄已大,身体也“发福”了,但仍热情地当运动员的陪练员。他
这种兢兢业业,关键时刻发挥作用但从不招摇的“大兄长”性格,赢得了乒乓界人士的
信任和尊敬。人们都说,“中国乒乓队久盛不衰,徐寅生功不可没”。 (摘自<新民体
育报>)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scaly.bbs@smth.org]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60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