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tenni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ay (心碎了无痕), 信区: Tabletennis
标 题: 世界乒坛“八冠王”—郭跃华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Apr 6 13:47:54 2000), 转信
1977年至1983年,郭跃华4次参加世乒赛和两次世界杯赛,获男子单打冠军4次,混
合双打冠军1次,是中国队3次夺取男子团体冠军的主力队员之一,被誉为世界乒坛“八
冠王”。
“练不垮的硬汉子”
郭跃华,福建人,1956年出生在厦门一个普通家庭。60年代,我国掀起了乒乓球运
动热潮,郭跃华也迷上了乒乓球。少儿时代的郭跃华满脑子里都是:容国团喊出的人生
能有几回搏;徐寅生的12大板显神威;张燮林是乒坛“魔术师”……
1964年的一天,郭跃华正在学校里与同伴们打球,被厦门市少年体育学校的乒乓球
教练发现,第二年,他进了市体校。郭跃华在体校打球争强好胜不服输,经过勤学苦练
,技术提高很快。1966年在厦门市少年乒乓球比赛中,郭跃华获得了男子乙组单打冠军
。
1969年4月,郭跃华得到苏立言的指导。这位以弧圈球闻名的乒坛老将,给郭跃华以
很细致的指导。当他看到郭跃华的正手步法好,但应用欠妥,攻球时存在多余动作时,
就耐心地给郭跃华的正手步法讲解和示范,同时还培养他全台抢攻意识,这使郭跃华获
益匪浅。
1971年,郭跃华被选入福建省乒乓球集训队,1973年入选国家队。他原是直拍近台
快攻打法,但正手攻球毛病较大,在全国比赛中,屡遭败绩。在教练的启发帮助下,他
当机立断,改打弧圈球。由于他站位离台位近,步法灵活,跑动范围大,弧圈球速度快
,线路活,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技术风格。
从直拍快攻改打直拍弧圈,并获得成功,决非易事。为了练出一手拉弧圈的过硬本
领,在训练中,郭跃华不知流过多少汗,付出过多大的代价。在多球训练中,一般每次
只能连续拉200个球,但郭跃华却要拉超过这个数字几倍的球,有时练得喘不过气来,他
也不停下来休息一会儿。队友们称他是“练不垮的硬汉子”。他注意兼各家之长,一点
一滴地溶进自己的风格中,经过一年的苦练,形成了发球和推挡好、弧圈球速度快、球
路活的直拍弧圈加快攻的先进打法。
攀登乒坛最高峰
郭跃华向着世界冠军的目标大步迈进,1977年,他与队友一起登上了第34届世乒赛
的男子团体冠军领奖台。在男子单打比赛中,郭跃华连克数关,进入男子单打前两名,
就在冠军在望时,却输给了日本的河野满,屈居亚军。
在第35届世乒赛上,他又打进了决赛,他的对手是日本新秀小野诚治。决赛前一天
,接连打了20几局比赛,体力消耗很大。决赛时他的大腿4次拉伤,由于伤势较重,他不
得不接受领导的决定,弃了权。郭跃华这种为祖国荣誉奋不顾身的献身精神,感动了在
场的许多人,也感动了小野。
困难和挫折没有使郭跃华向世界乒坛高峰前进的脚步放慢。他在教练和队友们的帮
助下,认真地总结经验教训,深刻认识到:要想攀登世界乒坛高峰,在比赛中就要力争
积极主动,加快速度,加大力量,加强抢攻意识。基于这种认识,郭跃华更加刻苦训练
。
汇集各大洲冠军和世界主要名将的首届世界杯乒乓球男子单打比赛于1980年举行。
郭跃华吸取第35届世乒赛的教训,除了力争抢攻在前、尽量不让对方先拉弧圈球外,还
大胆地采用正手攻球回击弧圈球或者反拉弧圈球的对策。
比赛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郭跃华在小组预赛中输给捷克运动员奥洛夫斯基后,形势
很不利,许多行家预测夺魁选手时,已认为他可能性很小。但是,郭跃华很沉着,没有
失去信心,并及时找到了输球的原因在于站位靠后,进攻不够果断,同时由于与近台快
攻打法的李振恃练习较多,一时还不大适应欧洲弧圈球打法。于是,他主动找南斯拉夫
选手舒尔贝克练球,并在比赛中加强了近台抢拉的主动进攻。结果,后面的比赛,郭跃
华一场比一场打得好,复赛中再次与奥洛夫斯基相遇,结果只用了33分钟就以3比0击败
对手而取得决赛权。郭跃华在决赛中又战胜了队友李振恃而夺得冠军。
“一览众山小”
1981年4月,第36届世乒赛在南斯拉夫举行,郭跃华再次与队友登上男子团体冠军的
领奖台。
在男子单打比赛中,郭跃华过关斩将,在第4轮碰上了一块“硬骨头”——匈牙利选
手克兰帕尔。克兰帕尔正反手均能拉弧圈球,而且旋转速度快,落点刁,在世界乒坛罕
见。郭跃华输掉了第1局。再度登场时,郭跃华改变技术、战术,左右开弓,克兰帕尔顾
此失彼,这位以搏杀凶猛、意志顽强而著称的老将慢慢地被迫削弱了攻势。郭跃华赢了
第2局,接着又拿下了第3局、第4局。
在此之后,还有一场恶战在等着他。南斯拉夫的老将舒尔贝克,凭借多年的经验,
顽强的拼搏精神,吃掉了我国名将王会元之后,成为前4名中咄咄逼人的竞争者。对付他
的重担落在了郭跃华身上。
半决赛中,他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将舒尔贝克的步法与节奏打乱,将主动权牢牢
掌握在自己手中以一个漂亮的3:0将舒尔贝克淘汰出局,确保冠军落在中国队的手中。
郭跃华最后战胜了自己的同伴蔡振华,终于登上了男子单打世界冠军的领奖台。
1982年10月,郭跃华参加在香港举行的第3届世界杯乒乓球赛,在决赛中,他遇到了
欧洲冠军、瑞典新秀阿佩伊伦。
郭跃华同阿佩伊伦的第1局比赛打得很艰苦。比赛一开始,左手横握拍的阿佩伊伦,
利用灵活的步法拉出正反手刁钻的弧圈球,使比分居于19比16、20比18的的领先地位。
经验丰富的郭跃华沉着冷静,充满信心,不时与对手展开远台对攻。郭跃华在关键时刻
果断起板扣杀把比分追成平手,随后反以22比20取胜第1局。第2局、第3局,郭跃华乘胜
追击,毫不放松,用抢攻压着对方打,最后以21比5和21比9的悬殊比分结束战斗。
郭跃华最后一次参加世界大赛是1983年的第37届世乒赛。他年龄大了,伤病也多了
,但他决心全力向新的高峰攀登。郭跃华取得了今人羡慕的好成绩:他是这届世乒赛的
男子团体冠军的主力队员之一,并获男子单打冠军、混合双打冠军。
郭跃华由于成绩突出,获得了多种荣誉。他曾5次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
章,2次被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手,连续4次荣获“全国十佳运动员”称号。1994年被评
为“建国45周年45英杰”之一,1999年入选“新中国体育50星”。
郭跃华1983年从国家队退役,后从商。
个人档案
郭跃华,我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被誉为世界乒坛“八冠王”。右手直握球拍,快
攻结合弧圈球打法,善长正手和侧身弧圈球,速度快,球路活,发球旋转性强,变化多
。
1956年出生于福建,1965年入厦门少年业余体校,1971年被选入福建省乒乓球队,
1973年入选国家队。
郭跃华是第34届、36届、3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团体冠军中国队的主力队员之
一,并获得第34届世乒赛的男子单打亚军。1980年获得首届世界杯赛男子单打冠军,19
81年获第36届世乒赛男单冠军,1982年获第3届世界杯男子单打冠军,1983年在37届乒乓
球锦标赛中,蝉联男子单打冠军;并与倪夏莲合作,夺得浑合双打冠军。
郭跃华由于成绩突出,获得了多种荣誉。他曾5次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
章,2次被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手,连续4次荣获“全国十佳运动员”称号。1994年被评
为“建国45周年45英杰”之一,1999年入选“新中国体育50星”。1983年从国家队退役
,后从商。
难忘时刻
在第3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半决赛中,郭跃华遇到了南斯拉夫的老将舒尔贝克。
这是一场恶仗。
舒尔贝克凭借多年的经验,顽强的拼搏精神,吃掉了我国名将王会元,成为前4名中
咄咄逼人的竞争者。对付他的重担落在了郭跃华身上。
比赛开始了。人们看到舒尔贝克很快陷入了他在这届比赛中从未遇到过的被动局面
。郭跃华长拉短吊,配合突然变线,把善于中远台两面拉弧圈的舒尔贝克的步法与节奏
打乱了。舒尔贝克试图以稳健的放高球迫使郭跃华失误。谁知郭跃华很少给他机会,一
旦放起高球,他就猛然跳起,一个大斜线打到对方中台边线,球带着急烈的旋转,如利
箭般朝旁边的档板外飞去,舒尔贝克大跨步接球,几次将挡板撞倒,可是球已不知去向
。然而舒尔贝克毕竟是经验丰富的老将,第2局他改换了战术,稍稍靠近球台,先以快拨
快点对付台内小球,见郭跃华站在左位回球就猛冲郭跃华右手位,打郭跃华一个措手不
及,果然连连奏效。舒尔贝克好象已从被动中解放出来,紧紧咬住郭跃华,一直打到18
比20。关键时刻到了,郭跃华果断地发了个又急又转的侧上旋球,舒尔贝克接球稍高,
郭跃华看准机会结束了此局战斗。到了第3局,舒尔贝克已无招架之力,终于以0比3败于
郭跃华之手。
郭跃华最后战胜了自己的队友蔡振华,夺得冠军。
(摘自<体育参考报>)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scaly.bbs@smth.org]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75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