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tenni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alio (许我个未来), 信区: Tabletennis
标 题: 反面技术的优越性及其发展方向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8月13日17:19:22 星期二), 站内信件
反面技术的优越性及其发展方向
作者:积雪飞云
我曾经拜读读过吴敬平教练的《业余选手怎样练直拍横打》(乒乓世界),现从一
个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业余爱好者角度来谈谈自已的一些想法。
我也是一名直拍横打的爱好者,我认为,在今天,没有什么事情比直板选手拥有反
手弧圈技术更令人欢呼雀跃了。在这里我要提一个颠覆全统的看法:为何不把拥有全面
的反面技术的直板看作是一种横拍的改善了的变种呢?我认为世界上网球、羽球只有一
种握拍法,随着世界潮流趋势的发展,包括乒乓球亦只能有一种握拍法:就是横握法。
我所指的握拍法不是书上所指的按手指握拍方式所分,而是按拍形方向分的。无论是传
统意义上的直拍、横拍,它的击球方式基本上都是拍尖横向击球的。这样的击球方式最
符合人体生理结构,亦最能发挥身体力量及制造弧线的。所以,握拍法只有一种:横握
法。(而传统意义上的直拍,只是横握法的变种)如果我们把握拍法归为一类的话,就
很自然地联想到正反手击球是需要不同的拍面了。但是,难道我们几十年来都错了?!
(要知道自我们发明左推右攻打法以来几十年间的探索与创新,才渐渐形成如此丰富成
熟的反手推挡技术结构)推挡没错。只是推挡技术在现代日新月异的乒乓球技术潮流趋
势中,其自身的技术弱点就愈来愈明显罢了。小球时代的推挡技术架构主要突出在近台
的“快”,然后利用运动员自身良好的身体素质(如快速的步法移动等)把主要的得分
手段让位给强大的正手攻及侧身攻。而在大球时代趋势下,随着球速的变慢,相持回合
的增多,以往的一板冲死的比率小了。国际乒联为了提高乒球观赏性,又出台了无遮挡
发球,我想在这种趋势下,相关的举措会愈来愈多。减弱了前三拍优势的传统直拍选手
要在相持阶段取得突破,就愈益显得困难了。
现在,让我们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来讨论一下:在大球时代,反面技术能否取代推
挡技术成为反手位技术的主流呢?
问题一:反面技术到底有没有推挡那么多的技术变化?
几十年来发展到今天的推挡技术,应该说是相当成熟的。旋转类的:推上、下、侧
旋。力量类的:加、减力推。落点类的:推直、斜线、挑推近台。还有结合三大类而细
分出来的等等。。。但这些技术大都局限在近台来球的上升或高点期。
反面技术真正在大赛上露面是在一九九二年的巴赛罗拿奥运会,短短十年间,它已
从简单的用于下旋球过渡或变化比赛节奏的单一拉球技术发展到全面涵盖横拍反面主流
技术,不仅具备横拍反手那颇具威胁的快带快拉快撕和弹打弧圈,而且其台内弹击,台
内挑,和加转弧圈,侧弧圈球也颇有特色。这点,你在观看王皓在埃及公开赛VS萨姆索
诺夫和美国公开赛VS王励勤中可以有此同感。
问题二:反面击球方式与推挡击球方式比较有何优点?
优点一:正反手转换快。由正手攻球转换到反手推挡需要进行如下的动作转换:A:
手腕外旋使掌心向上;B:拇指取代食指扣板;C:同时与拍后调整好的三指合力推压来
球。而运用反面技术只需一个动作:即手腕的内外旋而尔。(但为何在近台的快速来回
球中推挡有着明显的技术优势呢?这个“快”主要体现在击球上升期,作用力接近球心
撞击成份多又无需拉手制造弧线。而这个“快”存在着击球时间与击球区域的局限性)
优点二:拍形前倾易。反面击球前倾角可大可小,可随心所欲灵活掌握。特别在回
接弧圈球时不如推挡般被动,可快带可弹击高吊,甚至可反拉弧圈!
优点三:击球时间可早可晚,容易发力,容易制造弧线。
那么说来,当今的“直拍横打”是否就可以和强大的横拍反手抗衡呢?答案是否定
的。这是一门新技术,它从启蒙到发展再到成熟,需要时间,需要广大教练员、运动员
不懈的探索与钻研。当今的“直拍横打”与横拍反手比较存在着以下不足:(1)绝对击
球面小。(而背面防碍附着物的三指上提又使执拍过活影响正手攻球杀伤力。) (2)
中远台发力不足。特别是反拉与爆冲的力量。(3)需要综合发力的拉、攻,过于依赖手
腕的爆发力,而反之灵活多变的搓、削则显得手腕过“僵”。
我们初步认识了“直拍横打”的特点与其不足,现在再来看看中国乒协在实战中对
它的应用。
(1)“初步”应用:代表人物:刘国梁。
利用不同性能胶皮制造旋转差异变化攻球节奏,攻打下旋来球与反手位大角度来球
为主,*杀性强于攻球连贯性。
(2)“理性”应用:代表人物:秦志戬。
不破坏全统直拍左推右攻的技术结构前提下,对近台或台内旋转不强的来球有把握
地采用弹打、扫打等容易发力的颇具杀伤性的反面技术,而反面拉技术让位于其纯熟的
传统反手拉球 。
(3)“全面”应用:代表人物:王皓
直接取代推挡,全面借鉴横拍反手位主流技术:快带、快撕、挑打、弹击、加转。
。。讲求反面技术连贯性全面性和与正手技术的协调性。
(4)“科学”应用:代表人物:马林
在推挡的基础上适当结合反面技术,灵活运用力求协调自如。
以上应用反面技术成绩显著的当数马林,反面技术其发展方向亦应该在马林身上多
作研究与探索。
马林是当今推挡与“横打”结合得最协调自如的选手,但他因为这么多年深厚而传
统的推挡功底限制他不能有太大的技术结构改动。因而现阶段他的推挡与反面技术的比
例约为三比一。(即推挡为本反面为辐)现在,教练组希望马林能再加大反面技术的使
用率,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直板横拉"与"推挡技术在其执拍法存在差异
,击球动作的发力肌肉群不同,而且两项技术的击球效果在一些方面存在重复。在高水
平比赛中,胜负往往在一念之间,你很难在两种完全不同的击球技术间自如转换。
在这里我有一个想法,不妨以马林这个案例逆向思维一下:设想马林一开始学球反
手位就全面练习反面技术,在不断地巩固提高反面技术架构上,有机结合推挡技术,(
特别是颇具杀伤力的加力推、推侧旋及稳健的近台搓等。毕竟这些是直拍独有的技术)
做到如其现在般灵活运用协调自如。把反手位的主流技术让位给反面技术。(即反面为
本,推挡为辐)那么,在理论上直拍就不存在反手位的不足了,加入了推挡技术甚至比
横拍的反手更富于变化,如能缩短前文所指出的与横拍反手的不足,加上直拍本身所具
备的发球优势、台内球优势、侧身及正手优势。那么,象马林这样素质的优秀选手,将
会走得更远,成绩将会更辉煌。
以上谨是一名业余乒球爱好者心里的一种想法,其可行性与错漏还需各位球友斟酌
指正。但我想:人的可贵在于能思想并且把想法付诸实践……中国乒球人的可贵之处亦
在于不断地努力去探索去创新。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现代乒球发展潮流中永远立足
于不败!
<< 返回上页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8.16]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29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