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tenni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an (擦网高手), 信区: Tabletennis
标  题: 击球方式与球拍配置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12月09日10:03:08 星期一), 站内信件

作者:王吉生
(本文由王吉生先生独家友情提供)

  乒乓球运动可以说是一种十分技能化的体育竞技运动,他的复杂性主要是表现
在其制胜因素的多样性上。就一个来球而言其速度的快慢、力量的大小、旋转的强
弱、落点的长短、弧线的轨迹都可以成为使对手处于困难境地的制胜因素,更何况
这些制胜因素几乎都是以组合的方式出现在人们面前,造成判断、移动、控制击球
的困难。造成这种复杂状态的原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因为大家选用不同配置的
球拍并且采用多种不同的击球方式所至。使用者和器材有一种十分微妙的关系,一
种类型的球拍会造就一种类型的打法,正胶海绵拍造就了近台快攻类型的打法,反
胶海绵拍造就了快速弧圈攻击类型的打法。然而不同的使用者在使用同一类型球拍
的过程中,又可以改变了其中的某些配置从而创造出不同的“绝技”来。
  可以说没有正胶海绵拍就不能造就出容国团、庄则栋、邱钟惠、徐寅生、李富
荣等第一代中国近台快攻的乒乓球群英,然而容过团在面对足智多谋、且状态正佳
的匈牙利老将西多开局先负后,竟大胆改变常规,变正胶海绵拍通常以撞击为主的
击球方式,为增加摩擦拉出带有侧上旋的攻球,破坏了对方的节奏,使西多的拿手
好戏——逼角反攻技能一筹莫展,终于在第25届世乒赛上实现了中国人夺取世界冠
军的第一次梦想,从此他的那句名言“人生能有几回搏”在中国大地上不胫而走,
尽人皆知;但是同样是使用正胶海绵拍,庄则栋选用的是一块几乎没有什么弹性的
“糟海绵”,但就是这支球拍和这样的海绵帮他开创了以弹击发力为独到特点的直
拍近台两面快攻的先河,“小老虎风格”伴随着他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在世乒赛上夺
得男单三连贯的人。也曾经有人循着线性思维的方式,建议他换块硬度大点的海绵
,这样可以使进攻的速度再提高一步,结果事与愿违,证明这是个“荤招”;
  中国第一代直拍削球名家是从香港回来的姜永宁,面对大力扣杀,他的海底捞
月式的救球堪称一绝。但是真正将直拍削球打造成“魔术大师”的还是张燮林,是
一块偶然得到的“长胶”使击球出现了“反旋转”启发了他,搓球竟会变出“上旋
”,推档反而会出“下旋”,削弧圈球竟会“越来越转”,这些在当时看来都是不
可思议的事情。为了保住这个“秘密”,在世界比赛中专门为他另作了一个普通的
胶皮拍(当时还没有球拍检查制度),有人要看他的球拍就把这支普通的拿出来,
而比赛时才用那支长胶球拍,一场比赛结束后须立即将球拍放入包中,以免“泄密
”,所以张燮林那个“魔术大师”的美称到真是名副其实。同样有一面使用“长胶
球拍”的前世界冠军梁戈亮,发明了“倒拍发球”充分利用正面反胶和背面长胶的
不同性能(当时拍面没有限制颜色),用相同的动作发出旋转差距极大的发球,为
抢攻创造了不少的机会。在比赛中很多名将都拿他没有办法。记得在一次全国比赛
中他只输了一场球,赢他的是个广东队一个老队员,大家忙去“取经”,但是这位
老兄道出的成功奥妙着实让人瞠目结舌:“别看发球动作,死盯胶皮型号”。后来
中国队把这项“发明成果”拿到世界比赛中去用果然所向披靡,并且进一步完善到
藏在身后“倒拍”,突然出手发球;用“跺脚”的声音来掩盖不同胶皮发球时产生
的声音差别等等。这种发球搞得外国运动员不知所措、为了破解这种发球他们费尽
心机,据说有的外国选手将自己的队友派到我们发球运动员身后观察,并打暗号提
示,一对一的单打竟变成了一对二的“双打”。长胶球拍的变化被用到这种地步按
说应该是淋漓尽致了吧,然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邓亚萍改变了长胶球拍多用于削
、搓、挡等慢节奏的击球方式,开创了用1mm厚的海绵贴上长胶打快攻的弹击式击
球新技能,她不是单纯依靠长胶的旋转变化性能,而是更多的发挥长胶球拍的“节
奏”特点。长胶球拍攻球弧线短、飞行轨迹“飘” ,加上1mm厚的海绵还真有了点
“贼”,又不易借力与反胶攻球的快速前冲大不相同,邓亚萍有非常出色的步法和
凌厉的正手连续扣杀,长胶攻球常常迫使对手放慢击球节奏,她就乘机侧身连续扣
杀压得对手喘不上气来。以变化为特色的长胶球拍被她加厚了点儿海绵、改变了击
球方式竟然打出了“霸气”;
  反胶球拍最先是日本人发明的,继而他们又利用反胶球拍发明了弧圈球,建立
了运用摩擦方式击球的进攻初创模式,为现代乒乓球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的第
一个反胶世界单打冠军是郗恩庭,他原来是正胶快攻手,一手动作隐蔽、旋转差异
的转与不转发球、大力爆弹式的推挡和正胶弧圈球是他的三绝技。但是正胶弧圈球
只能在对付下旋球时使用,形成对攻就威力全无,改用反胶海绵拍后使他如虎添翼
,发球更转,拉球威力更大,还能连续拉冲,加上他的大力推挡,使摩擦式的进攻
和撞击式的进攻实现了较完美的结合,一直没能在重大比赛中夺冠的他终于在第
32届世乒赛中如愿以偿,夺得男子单打的桂冠,成为使用反胶球拍的中国第一人。

  在七十年的反胶球拍已经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当时在崇尚传统的中国
大环境中,推广使用反胶球拍,改变习惯的击球方式,全面学习弧圈球技术,一直
存在争议,致使我们错过了率先改革创新的时机。直到1989年在蒙特利尔世乒赛的
斯韦思林杯决赛上,瑞典的三剑客——瓦尔德内尔、佩尔森、阿佩伊伦以令人信服
的弧圈球快速进攻技能击败了对他们围、追、堵、截了多年的中国队,世界上使用
正胶海绵拍的三位最优秀的近台快攻手江嘉良、陈龙灿、滕义最终以0:5的大差距
败北,事实终于使一直在“继承传统”与“创新”、“变革”之间徘徊的中国乒乓
球界明白了——“发展才是硬道理”,反胶海绵拍击球方式带来的技能升级已经改
变了世界乒乓球运动的潮流。现在的弧圈球攻击技术已经不仅是简单的“高吊”和
“前冲”了,“摩擦”与“撞击”的融合使弧圈球进攻技术发展成为丰富的抽、拉
、冲、挂、撕、带、划、撇、劈、拧、挑、弹、砸、扣等多种技能、技巧。思想的
解放,使中国乒乓球的优秀群体一下子又焕发了“国球” 整体优势的巨大创造力
。仅用了六年的时间,就再造了中国乒乓球的又一个春天。自1995年在天津举行的
第四十三届世乒赛至今,中国乒乓球队用弧圈快攻技术的现代理念重新又组建起了
自己的世界冠军方阵——孔令辉、刘国梁、刘国正、马林、王励勤、王楠、张怡宁
等等群星灿烂。
  随着弧圈球技术的发展,我们在球拍配置观念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
底板,正胶近台快攻时代,由于人们的击球方式事多以“撞击”为主,即使是突击
下旋球也只是强调“击、擦”结合,认为过多的摩擦会影响速度。那时候的人们感
觉硬一些、重一些的厚底板更好用,因为近台快攻是追求节奏速度为主的击球,后
退就被认为是失去“速度”被动挨打。那时候的训练中经常见到教练在运动员身后
方一块挡板——挡住他们的退路,培养他们决战前台,死不退后的意识。当时近台
快攻追求的是提高节奏速度前提下的命中率,在近台和台上抢击来球上升点和最高
点,弧线对这一时段的击球并不十分重要,因此多采用撞击方式为主的发力击球,
况且能击出低平弧线的球才更有杀伤力,较硬的底板持球时间较短,将击球作用力
转化为球的自转速度的效率较低——不易摩擦球制造弧线,这些特点正好满足了近
台快攻的要求;再者说近台快攻的击球用力经常要求击球者使用“合力”(俗称中
等力量),也就是在借助来球反弹力的同时,加上自己的击球用力,使二者形成合
力,在近台或台上迅速将来球击回。这是一种技巧性非常高的借力打力的击球方式
,用这种方式快攻常使对手来不及获得充分的回球发力距离,同时又经常借不上来
球的反弹力,以至陷于被动。因此这种方式击球需要底板在来球撞击时能产生较高
的反弹效率,较硬的底板恰恰也能满足这样的要求,运动员在使用较硬的底板时可
以用较小的发力在较短的距离内获得较快的回球速度;另外近台击球弧线的打出距
离短,挥拍摆速要求快,因此击球的动作幅度必须比较小,必须经常采用离球近发
力的方法。为了能提高在小幅度、近距离的击球力量,运动员需要选择份量较重的
底板。木质较硬的底板自然分量较重,同时加厚板身也可以提高球拍重量并使击球
重心前移,那时候许多运动员将本来已经有6、7mm厚的球板背面再加上一层2mm厚
的桐木,这样做提高了击球时球拍的“势能”,增加了击球的威力。即使现在已经
进入了弧圈快攻时代,但是对于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球迷爱好者们来说,对底板的
要求中仍有时代留下的痕迹。最近我们专卖店来了一位五十多岁的球友,他自我介
绍是横拍两面拉弧圈球的打法,大家按照常规为他推荐了一款适合两面弧圈球的超
杰-B:板厚5.7mm、重量90g,可是过了几天后他找回来反映说:这块底板没有速度
。大家检查了底板没有毛病,以前也没有听过这类的反映,心想可能他只是偶然拉
一下弧圈球过渡还是打快攻多,由于这里实行的是零风险服务,只要没有污损都可
以调换,于是就给他换了一块较硬的超能-B,他试了试觉得可以就拿走了。可是过
了两天他又找回来反映说:这支板虽然不错,但是稍微硬了点,拉球感觉有点欠缺
,能否换一块介于这支板和前一支板之间的底板?这次我请他拉几下弧圈球看看,
这才发现他的弧圈球全是在近台采用借力加力的反拉、反带动作击球,不是大家想
象中的离台发力拉、冲。于是我给他推荐了超杰-A:板厚6.2mm、重量95g。结果这
次他十分满意的走了。这件事给了大家一个启示:在广大球迷朋友中由于年龄不同
,打球的年代背景不同、身体素质和击球的习惯方式也有很大不同,虽然大家都说
掌握了一些弧圈球技术,但是选用的球板的厚薄、软硬、轻重也应该有所不同。有
了这样的经验,那天一位自称是快攻结合弧圈球打法的年青球友来店选了一支超能
-A的横板,于是我们就建议他改选更轻、更薄、稍软的超能-B型,经过试打他果然
感到十分满意。
  弧圈球时代的底板变薄(独木板除外)、变轻、变软也决非偶然,因为击球方
式的变化,摩擦和撞击融为一体,一位国家队的教练在解释前冲弧圈球与“爆冲”
的区别时说:前冲的用力是摩擦,而爆冲的用力是弹擦。由此可见现代弧圈球的发
展与进步。弹性讲的是变形与恢复,厚而硬的球板所表现出来的击球弹性大部分是
海绵和球的变形与恢复。他所表现出的弹性效率应该主要是来球反弹力的转化效率
,不是击球作用力通过底板转化为球的飞进速度或自转速的效率。拉弧圈球的底板
需要击球瞬间有较长的持球时间——较深的冲击变形,又要有较快的形变恢复速度
——至少要大于来球的回弹速度,才能兼融瞬间的摩擦与撞击的合力,所以设计合
理的较薄、较软的球板更加适合拉弧圈球。再者说弧圈球基本是完全自主发力的击
球方式,击球时需要尽量克服来球反弹力造成的控球时间过短或摩擦不够充分等问
题,所以拉弧圈球时反弹效率过高的球板不如力量效率更高的球板好打。无疑较薄
、较软的球板在静态下用来掂球可能弹不了几下,但在动态的挥拍作用力下却有较
好的力量转化效率,使你感觉你的拉球用力和球速成正比,然而过硬的球板在大力
抽杀式的击球时反而会感到用力效率不高。九十年代初期,多数运动员还在打较硬
、较厚的传统底板,一次中朝对抗赛上,陈志斌居然连续冲不死朝鲜运动员金成熙
反手远台连续放过来的半高球,陈志斌可是当时国家队里爆发力算上最好的运动员
之一。这场球看了让人心寒,当时乒协主席徐寅生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很多选手冲
弧圈球时球拍过于前倾?可是外国的选手击球时板面只是略微前倾,能很容易拉扣
结合。我们也曾尝试在训练中改进,但是上手拉一两板还行,连续拉时就感到球往
下掉,为了保证弧线只好增加向上发力,牺牲飞进速度;为了追求速度只好前倾球
拍增加海绵胶皮在来球瞬间的持球深度。二者不可兼得,更何况在中远台单纯借助
海绵胶皮的弹力远远不能产生更大速度所需的能量。后来使用了较软、较薄的球板
后上述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由于拉弧圈自主发力的用力特点,加上跑动范围大,可以选择的击球时段也较
多、动作幅度明显比近台快攻增大了,在快速对攻中击球使用大动作、大力自然会
选择分量轻的球板,不仅省力,而且还可以提高摆速。所以自九十年代起在欧洲已
经没有人喜欢90g以上的球板了,现在中国球迷朋友中的年轻一代也开始喜欢分量
轻的球板了。
  相比之下随着时代的发展海绵的配置的变化就没有底板大了。过去近台快攻的
选手喜欢软海绵,红双喜12号海绵最适合用在打近台快攻的正胶球拍上,日本TSP
的生胶海绵世界闻名。他们的硬度都在H40度以下,红双喜采用的绍氏硬度体系标
明的指数会更低。近台快攻手喜欢软海绵,也在于他们选择的击球用力方式——以
撞击为主。他们需要在击球的瞬间充分发挥底板的硬冲击精确作用,以便迅速将击
球作用力透过球板作用于球,控制球的速度、弧线和落点。然而过厚过硬的海绵会
直接影响他们的控球感觉,使他们觉得手上没了数。这就是当年被称作尖端发力机
制——弹击发力的庄则栋无论如何不能换用硬海绵的缘故,也是后来以连珠炮般扣
杀闻名的邓亚萍也只选用1.5mm厚海绵的缘故。这方面我们也有经历,一次有位中
年球友从涿州开车来我们专卖店选购球拍,他选中了一支份量较轻(85g)的三层
碳素超速-B直拍,由于他自我介绍是快攻结合弧圈球打法,又选了较轻的底板,我
们就给他配了块硬度46度、厚度2.1mm的海绵,并贴上反胶。可是过了两天他又找
了回来,说是打球时听不到“啪、啪”的声音,因此找不到击球的感觉。开始大家
认为是底板太软了,于是就给他换了更硬的板,可是还不行,在他试打时,我发现
他的攻球动作是传统的直拍快攻撞击式发力,由于他还有事急着要办,已经没有时
间继续试下去了,于是我就建议他只更换一块40度、2.1mm的海绵,他换了后将信
将疑的走了,我们的工作人员也不敢确定,直到傍晚我们接到了他打来的电话,他
高兴的告诉我们:现在他已经找到感觉了。此时大家的心也就一块石头落地了。
  拉弧圈球的海绵一直比较硬和比较厚,较厚的海绵在拉球时变形深度大,容易
控球,再说较硬、较厚的海绵变形储能也大,必然回弹力更高,能兼融击球时对旋
转与速度的同时要求。只是换打40mm大球以来,为了适应球体增大带来的速度变慢
、球体变软等情况,运动员们都对自己的海绵进行了调整适当增加海绵的厚度(
2.2mm以上)、减少海绵的硬度(46度以下)是当前许多人的共同选择,当然海绵加厚
的同时还要考虑反胶的厚度,按照国际乒联规则的规定,海绵胶皮的总厚度不能超
过4mm。
  总之球拍是物质,物质是基础。配置得当的球拍,固然可以让人们在打球时得
心应手,尽情挥洒自己的风采。但是人也要有精神,学习先进技术,研究掌握击球
用力的多种技能、技巧和战术变化才能使手中的球拍成为你真正的“利器”,这也
是辩证法说的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

《小鱼儿乒乓世界》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9.16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3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