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tenni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an (擦网高手), 信区: Tabletennis
标 题: 2002年乒乓球技术发展——直板篇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12月27日10:00:32 星期五), 站内信件
2002年乒乓球技术发展——直板篇
在现代乒乓球技术不断发展,技术更新不断加快,作为标准的球迷,我们必须对技
术发展的趋向有一个前瞻性的认识。
从大的方面来说,技术发展的主线就是攻防矛盾的冲突。从欧洲防守型的极端,再
到中国快攻打法的极端,最终演化到攻防自由转换的全面型打法。
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的一批具有明显特色的运动员。我们将他们进行总结和区分
,来讨论和寻找答案。
刘国梁
刘国梁的贡献在于,将正胶快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首先是将反面技术与正面
技术完美结合。我们提到反面技术就会想起冯喆
,马琳,和新一代的王浩等。但是,正胶打法的特点,反胶不同。横打技术的弱点
,会使正胶选手陷入相持,从而使得对方把握转攻的机会。刘国梁则在不断的探索
中,将自己横打技术发展到,不单单用于上手。由于刘国梁本身对旋转敏锐的把握
,反手位的各种推档技术(加力推,减力挡,推挤……)与反面的弹敲技术配合成
丰富的线路与节奏,使得相持过程稳凶合理,过程流畅自如。
其二,由于刘国梁对旋转的敏锐,使得短球技术富于创造力!在进攻中,大量
使用上旋技术,使得进攻稳健,变化多端。
最重大的缺憾,在于正胶本身缺乏旋转的特性,在这个上旋对抗时代,整体攻
防实力就显得力不从心。金泽洙,瓦尔德内尔就是敏锐把握这一缺点,在中台使用
高旋转抑制刘国梁,寻找机会实现转换。因此,刘国梁的淡出,一方面是新规则的
催化,但主要原因还是正胶打法本身已经到了一种难以继续飞跃的阶段。
未来正胶将更加依赖运动员的先天素质:需要思维敏捷,身材较高大的选手。
马琳
我经常赞叹盖亭的打法,现在看来盖亭在当时被称作"未来给水潮流的代表"决
不言过其实,至少他是新技术的开路先锋,他使得人们最终认识到:1,半出台球
的冲击是可行的。2,近台反拉弧圈是可以实现的。
我们在观看马琳的比赛时,几乎看不到马琳的被动状态。似乎马琳的所有技术
都是近乎疯狂的进攻技术。马琳的整体进攻体系与刘国梁不同。马琳在台内具有相
当的摆短爆挑技术等等上手技术,同时,可以利用劈长技术来实现 对上旋球的进
攻。加上马琳本身的在中台具有相当的实力,使得马琳成为相当全面的直板选手。
在众多的比赛中具有较高的胜率。
但是,我认为马琳的攻防转换的技术仍然摆脱不了直板打法的传统体系-------
全台走位的正手,是唯一的出路.
王皓
王皓成为众人看好的年轻选手,是单纯的直板横打的作用吗?并非是因为他单
纯依靠直板横打技术,而是他的打法体系中已经融入了横板的技术战术,成为了具
备直板快速灵活特点,又具备横板的全面优势的新打法。如果拿王皓与某种打法的
代表人物相比较的话,我觉得应该是孔令辉.
我们在比赛中看到的很多技术不同于一般直板,反手已经不单纯是上手与搏杀.
反手具备了相当的攻防转换的能力.反手能反带,能反撕.具备类似孔令辉的攻防体
系.因此,这种在直板技术平台上建立的具有横板机能的技术体系是充满生命力的
。
蒋澎龙
蒋澎龙给直板打法带来了新的思路,蒋澎龙的出现给中国直板打法带来的作用,
将会是两条河流的交汇.
利用腰腿的重心交换,和手臂的爆发力塑造的"鬼之推档"使得推挡的含义被重新被
认识,打破了中国大陆僵化已久的思路.左推右攻,不再是一种古老而落后的技术体
系了,随着反手对抗能力的加强,横板选手的对直板的反手的相持不在轻松随意.蒋
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疑问:新鲜的技术固然具有吸引力,但是原始技术是不是已经被
开发到了枯竭的地步?
金泽洙&柳城敏
数年来,金泽株的战术体系很少有变化,柳城敏在技术上有一项突破-----奔正
手反拉旋弧圈.这一板在亚运会上带来了很突出的效果!因为,一般直板运动员,侧身
后奔正手的能力不强,即使扑向正手,质量也不高.柳城敏反而可以反拉出质量很高
,旋转变化很不同的球.在中韩团体决赛上,孔令辉使用惯用的连续快速反手相持中
调正手方法,被柳城敏这项新技术打乱.好在,孔的应变能力相对要强,而庄志渊就要
可惜的多.
整体上,韩国直板整体的战术体系上没有突出的变化,因此韩国直板的前途不会乐观
。我抱着尊敬的态度观看韩国直板的比赛,在我看来,韩国直板运动员的比赛与其
是比赛,不如说是祭祀的表演(祈求奇迹的发生)
秦志戬
把他放在最后,并不是说将他忽略.我相信, 秦志戬将会成为直板发展史上一个
里程碑式的人物!他融合了以上打法的优点,并且探索出了一条通向未来的道路.反
手推挡具有相当的转换能力,反面的对下旋的上手,反手对上旋的准确攻打,都运用
自如,并且与直板其他基本技术组合成了流畅的战术组合.(可谓左右逢源(这与他
的心态也有关系,我想他现在对比赛的感受可以达到瓦而德内尔的境界))。
这种打法,与秦志戬多年的探索与感悟有关,这种探索与感悟我相信是相当痛苦
的.从主力到陪练的历程,给了他体验不同技术风格的机会(在国家队他和王飞效仿
韩国运动员).因此,这种打法虽然不会有太多获得重大比赛的机会,但是我想这种
探索,要比几个乒乓球研究员在录像机面前冥思苦想得出的结论有意义的多。
如果多给秦一些时间,将秦的技术进行严密的整合,凝结成全新的体系,这将
要比经过长时间拼凑打造出来的王历勤更有意义。
作个总结:
中国的乒乓体制是一个臃肿的,反应迟钝的,带有巨大浪费,需要激烈改革的
体制,这种大环境有时会使技术发展停滞不前。直板技术的发展就让我们看的一清
二楚了。(跑题了^-^)
我相信,直板的道路会越走越艰辛,直板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的要求也会越来越
高。而技术也会越来越丰富和复杂。直板会合横板技术不断融合,但是它仍然是直
板。我相信,直板的未来,秦志戬已经写了第一页。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9.163]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10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