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tenni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bt (书生21), 信区: Tabletennis
标  题: 乒乓球旋转技术发展简史 
发信站: 紫 丁 香 (Sat Oct 17 14:05:29 1998), 转信

                 乒乓球旋转技术发展简史 
 
    乒乓球运动的起源问题,说法不一。它可能直接派生于 
中世纪的网球。这项运动最初流行于英国,大约在一九00 
至一九O二年间传人日本,一九O四年间由日本传人我国。 
乒乓球起先是用软木或橡胶制成的。一八九O年,英国人首 
先采用赛璐珞小球。近百年来,打乒乓球的工具也经历了由 
羊羔皮纸贴成的长柄椭圆形空心球拍到木板拍,又由木板拍 
到呢绒拍、羊皮拍、胶皮拍,再到海绵拍和正、反胶海绵拍 
以及各式各样球拍的发展和变革过程。而乒乓球拍的每一次 
变革,都曾引起乒乓球旋转强度的提高或各种新的旋转技术 
的产生与发展。 
 
                (一)木扳拍时期 
 
    一九二六年以前,各国打乒乓球的人大都使用木板拍。 
在我国,这种球拍一直沿用到一九三三年以前。那时比较精 
致讲究的球拍便是在拍面钻上密度不同的小孔。由于木板拍 
拍面光滑,摩擦球的力量很小,难于使球产生强烈的旋转, 
打球的人只会推来挡去,连最著名的选手,也只能在遇到高 
球和半高球时打一板攻球,但其手法与现在的攻球截然不 
同,叫做直扣。不过,那时候已有人在实践中注意到带有旋 
转的球能够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使对方较难对付。于是,通 
过研究和将偶然出现的旋转打法加以改进而出现下列旋转打 
法:利用发球机会在抛球时用手制造旋转;在挡来挡去的基 
础上向左或向右摩擦球,由于拍面光滑,旋转速度较小,威 
力不大,但这确是现代搓球和削球技术的雏形;等到来球落至台下,然后在地面以上不远. 
髑虻暮笙路剑⒂昧ο蜃蠡蛳?nbsp;
右摩擦球,其手法与现代的“海底捞月”相似。由于这样打 
出的球较好地借用了来球的下落速度,使拍、球之间的正压 
力和摩擦力大大增加,故球的旋转强度较大。加上当时大家 
都只会打近台球,对方因台面挡住视线不易看清球拍的挥动 
方向,常辨认不出旋转和侧跳方向而较难对付,甚至扑空,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种有明显威力的旋转球。 
 
 
 
                    (二)胶皮柏时期 
 
    一九二六年至一九五一年的二十五年间,是欧洲在世界 
乒坛的全盛时期,曾经历了化木板拍为胶皮拍的一段较长的 
时间。胶皮拍的出现增加了拍、球之间的摩擦力,使球的旋转 
强度加大,旋转性能增强,于是上旋的攻球、下旋的削球和 
搓球以及各种低抛的旋转发球 (如正、反手发下旋、侧旋、 
侧上、下旋,正、反手发急球等) 先后应运而生。而在这些 
旋转技术中最为重要的发明是欧洲横板左右开弓和横拍削   
球。他们曾利用这些打法夺得了从一九二六中到一九五一年 
的十八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七个项目一百一十七个冠军中   
的一百零九个。 
 
    1.欧洲横板左右开弓打法的产生 
 
    由于木板拍时期的乒乓球技术水平很低,球的飞行弧线 
很高,速度很慢,这给大力攻球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有了胶 
皮拍,使打出的上旋球具有必要的旋转强度,飞行弧线因而 
得到改进,满足了攻球时的命中要求之后,欧洲横扳左右开 
弓打法便逐渐形成,并且首先登上了当时世界乒乓球技术的 
高峰。 
    当时欧洲横扳左右开弓打法有代表性的运动员是:获得 
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与男女混合双打两项冠军 
的匈牙利选手雅可比和连续获得第一至第五届世界乒乓球锦 
标赛女子单打冠军的匈牙利选手玛丽亚.梅德杨斯基。玛丽 
亚还与他人合作获得过七次女子双打世界冠军及六次混合双   
打世界冠军,从而使她成为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有史以来获得 
个人项目金牌最多的运动员。 
 
    2.欧洲横板削球的兴起 
 
    力量较大的欧洲横板左右开弓打际跛降奶岣撸?nbsp;  
常迫使对方不得不后退防守,因而渐渐形成了欧洲横板削 
球。在当时那种网高台窄的条件下,比较有利于防守。因 
此,当采用了胶皮拍的削球技术增加了下旋强度,使球 
在飞行中的末期弧线得到改进,压低了弧线并提高了击球命 
中概率之后,便逐渐战胜了攻球打法而处于主导地位。从此, 
欧洲采用横板削球打法的运动员越来越多,打法也越来越成 
熟,致使欧洲称霸世界乒坛的局面延续了二十五年之久。   
    如果说在木板拍时期的近台放侧旋高球是以旋转为主的 
技术初显威力的话,那么胶皮拍时期的欧洲横板削球则是以 
旋转为主的技术称霸世界乒坛的首例。欧洲横板削球技术有 
代表性的运动员是:匈牙利的密可罗维茨、班拿、沙巴都士、 
西多、西波斯、法卡斯,英国的彼里、李奇以及罗马尼亚的 
罗齐亚努。 
     
    3.中国直拍削球 
 
    在海绵拍出现以前,我国就流行着直拍削球。由于那时 
    如果说在木板拍时期的近台放侧旋高球是以旋转为主的 
技术初显威力的话,那么胶皮拍时期的欧洲横板削球则是以 
旋转为主的技术称霸世界乒坛的首例。欧洲横板削球技术有 
代表性的运动员是:匈牙利的密可罗维茨、班拿、沙巴都士、 
西多、西波斯、法卡斯,英国的彼里、李奇以及罗马尼亚的 
罗齐亚努。 
     
    3.中国直拍削球 
 
    在海绵拍出现以前,我国就流行着直拍削球。由于那时 
削球选手使用的多半是普通胶皮拍,球的旋转强度和变化都 
不大,所以在技术特点上多向着低、稳的方间发展。一九五 
二年全国男子单打冠军姜永宁就是当时以稳削著称的直拍削 
球选手。 
 
 
            (三)海绵拍(包括正、反胶海绵招)时期 
 
    1.日本长抽的成功 
 
    手执海绵球拍采用长抽打法的日本选手佐藤博治,在第 
一次参加一九五二年于印度举行的第十九届世界乒乓球锦标 
赛中,就一举夺得了男子单打冠军。在这以后的六年中,日 
本又利用他们的传统长抽打法,进一步扩大成果,在第二十 
二至第二十四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连续获得七个项目中 
的大部分冠军,把世界乒乓球运动的优势从欧洲转到亚洲。 
    理论研究证明,如果乒乓球没有较好的飞行弧线的话, 
象日本长抽那样的大力抽击是不可能使球命中的。这较好的 
飞行弧线必须借助于一定强度的上旋球的性能才能得到,而 
这一定强度的上旋球,又必靠拍面给予球的较大的摩擦力才 
能打出。这就是说,日本长抽的胜利有两种因素:一是海绵 
拍的弹性较大,增加了抽击力量;二是海绵拍的粘性较大, 
增加了球的上旋强度。因而使球形成较好的弧线,保证了大 
力抽击时仍可命中。 
    日本长抽技术有代表性的运动员是,佐藤博洽、田中利 
明、江口富士枝和后来又进一步掌握了高吊弧圈技术的荻村 
伊智朗和松崎君代。 
 
    2.中国传统快攻的胜利 
 
    在海绵拍出现之后不久,又出现了海绵与胶皮相结合的 
正胶海绵拍。这种球拍既具有海绵拍弹性大的特点,又因胶 
皮与球之间摩擦系数较大而增加了球拍的粘性。在这之前, 
用弹性大而粘性不足的海绵拍打出的旋转强度还不够大的上 
旋球,不能造成更好的弧线来使近台攻球运动员在大力抽击 
时保证命中。而粘性较大的正胶海绵球拍,给习惯站位较近 
的中国传统快攻进一步增加击球速度和力量、加大球的上旋 
强度,为保证快速抽击时的命中率提供了物质条件。此后, 
动作敏捷、反应快速的中国传统快攻运动员的技术得到了迅 
速提高。一九五九年,容国团在第二十五届世界乒乓球锦标 
赛的单打比赛中连败各国强手,为祖国赢得了第一个世界冠 
军。此举与日本长抽打法的战绩相配合,使欧洲在世界乒乓 
球锦标赛中第一次失去七个项目的全部冠军。从那时起,世 
界乒坛上激烈的速度与旋转之争就正式开始了。 
    一九六一年,我国选手在第二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钠吒鱿钅康谋热杏只竦昧四凶油盘濉⒛凶拥ゴ蚝团拥?nbsp;
打三项冠军。此后,我国传统快攻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不断 
地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我国传统快攻技术在这个时期有代表性的运动员是:容 
国团、庄则栋、邱钟惠、徐寅生、李富荣、孙梅英等。 
 
    3.容国团的正手发下旋转与不转        
 
    随着粕性较大的正胶海绵拍的出现,世界各国在发旋转 
球方面都下了很大功夫,不仅使在胶皮拍时期创造的各种旋 
转发球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而且又出现了不少新的发球技   
术。首先在这方面取得显著成就的是我国右手直拍正胶快攻 
运动员容国团。他当时使用的正手发下旋转与不转技术,曾 
在一九五八年全国乒乓球锦标赛中使我国一些著名选手在关 
键时刻连连吃转。接着又在一九五九中的第二十五届世界乒 
乓球锦标赛中,使用这种发球配合正手扣杀以及搓转与不   
转、技侧上旋等,在世界乒坛名将面前连连得分。 
 
 
    4.弧圈球的发明 
 
大约在五十年代末期,出现了一种粘性特别大的反胶海 
绵球拍,使用这种球拍可以打出各种强烈旋转的球。当时很 
多采用以旋转为主要打法的运动员改用这种球拍,不少国家 
的乒乓球界都积极研究各种新的旋转技术。日本在第二十五 
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获得六项冠军,但男子单打冠军却落 
在中国人之手。以后,为了寻求对付中国近台快攻的办法,在 
一九六O年间创造了一种强烈上旋的击球技术——弧圈球。 
这使世界乒坛上的速度与旋转之争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由 
于日本人习惯站位较远,加上强烈上旋球有加大飞行弧线弯 
度的特点,使这种球的飞行弧线极高并且显著弯曲,犹如半 
个圆圈,孤圈球便由此得名。 
    日本人首先将这种技术试用于对付匈牙利和南斯拉夫的 
选手,效果很好,因此引起我国乒乓球界的高度重视。当时, 
我国代表队很快选定一批优秀运动员改打孤圈球,对孤圈球   
的特点和对付方法作了详细研究。所以,我国运动员在第二 
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胸有成竹,针对日本弧圈球的弱 
点,以积极主动、快速进攻、先发制人的战术取得了三项冠 
军的优异成绩。而日本队则将上届取得的六项冠军丢掉了三 
项(其中女子双打冠军被罗马尼亚夺走)。象日本弧圈球这 
样重大的新的旋转技术的发明,在首次用于世界乒乓球锦标 
赛中就遭到严重挫折的例子,这在乒乓球运动史上还是极少 
见曲。 
 
    5.欧洲弧圈球的形成 
 
    欧洲自从在一九五二年举行的第十九届世界乒乓球锦标 
赛中失去男子单打锦标以后,成绩日趋下降,曾经一度处于   
落后状态。但他们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把日本弧圈技术和中 
国快攻的特点相结合,并保留欧洲习惯的横握拍法,逐步形 
成了一种上旋强度大、速度快、正反手都能打的欧洲横拍前 
冲弧圈球。在欧洲弧圈中又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快攻结合 
弧圈,即以快攻为主和拉弧圈技术相结合,可以瑞典的本格 
森为代表;另一种是弧圈结合快攻,即以弧圈为主,同时具 
有一定的快攻技术,可以南斯拉夫的斯蒂潘契奇为代表。这   
两种打法都兼有弧圈和快攻的优点,加上中国在六十年代后   
期曾经停练数年,日本也一度处于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状   
态,故使欧洲在进入七十年代后开始有了起色。在一九七一 
年举行的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瑞典的本格森夺 
回了欧洲已经连续失去了十九年的男子单打锦标,匈牙利的 
克兰帕尔和约尼尔合作获得了男子双打冠军;在一九七三年 
举行的第三十二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欧洲又取得两项半 
冠军:瑞典为欧洲夺回了已经连续失去近二十年的男子团体 
锦标,瑞典的本格森和约翰森合作获得男子双打冠军,罗马 
尼亚的亚历山德鲁和日本的横田美穗合作获得了女子双打冠 
军; 在一九七五年举行的第三十三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 
欧洲上升到了三项半冠军。这一个个的胜利,标志着以旋转 
为主的打法又一次登上了世界乒乓球技术水平的高峰。 
    6.中国直拍弧圈球 
 
    在日本人于六十年代初创造嘶∪η蚣际醪⒂衷诤托傺?nbsp;
利及南斯拉夫的比赛中取得胜利以后,我国乒乓球界立即将 
弧圈技术引进中国。我国直板快攻运动员在掌握了弧圈技术 
之后,保留了原来站位近、速度快、线路活、落点变化多以 
及善于结合快速进攻和反手推挡等特点,形成了具有中国特   
点的中、近台直板弧圈球。进入七十年代以后,我国已拥有   
世界第一流的直拍弧圈运动员,其中有代表性的有在一九七 
三年第三十二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获得男子单打冠军的擅 
长直拍快攻结合弧圈的郗恩庭和一九七二年被国际乒联宣布 
为世界第四号种子的直拍弧圈结合快攻的刁文元。继他们之 
后,弧圈球技术在我国已广为普及,大批后起之秀已经成长 
起来,其中比较突出的有第三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 
起来,其中比较突出的有第三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 
单打冠军郭跃华和女子单打亚军曹燕华等。 
 
 
    7.下蹲式合力发球的出现 
     
    六十年代初,我国各地流行着一种下蹲式合力发球。其 
主要特点是旋转强度大、旋转变化多、侧跳能力强。因此, 
曾一度在国际比赛中引起强烈注意,并促进了人们对乒乓球 
-旋转理论的研究。后因其回击难度太大,被国际乒乓球规则 
所禁止。 
 
 
    8.高抛发球的威力 
 
    高抛发球在我国开始流行的时间与下蹲式合力发球大致 
相同。就本质上来说,高抛发球也是一种合力球。故它与下 
蹲式合力发球一样,具有旋转强度大、旋转变化多、侧跳能 
力强等特点。自七十年代以来,这种发球几乎被我国省以上 
所有执高粘性球拍的运动员所采用,并使用于国际比赛中,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而引起各国注意,有不少国家的运 
动员也学会了这种发球。 
 
    9.王传耀的下蹲式高抛上手发球 
 
    世界各国都公认下蹲式合力发球和高抛发球是我国的传 
统发球。而这两种发球却是来源于王传耀的下蹲式高抛上手 
发球。 
    早在五十年代末,王传耀已将一种独特的下蹲式高抛上 
手发球用于国内外比赛中。初次使用时,对方常以搓球还   
击,出现高球,王趁机抢攻,效果很好。因此,国内各地都 
有仿学者。但由于当时的抛球高度不甚高,球的旋转速度不 
够大,旋转变化也不太多,侧跳现象还不十分明显,故不久 
即被人们所适应,特别是后来威力更大的下蹲式合力发球和 
高抛发球出现之后,王传耀的下蹲式高抛上手发球几乎被人 
们所忘却。然而从实质上来说,下蹲式合力发球和高抛发球 
虽然也都经过一些人的研究、实践和改进,但都是从下蹲式 
高抛上手发球逐步演变和发展而来的。 
 
    10.中国横板转与不转削球 
 
    自五十中代末期开始, 我国不少削球手纷纷改用反胶海 
绵拍,因而大大提高了球的旋转强度。一九五八年全国乒乓 
球锦标赛后,我国各地开始有一部分削球运动员试图把容国 
团的转与不转发球技术移植到削球中来,经过反复实践,终 
于在六十年代初逐渐形成了以王志良为代表的横板转与不转 
削球技术。 
 
    l1.低粘性球拍的功绩 
 
    工业化国家的赶时髦之风几乎使所有欧、美、日各国运 
动员在进入五十年代后都改用了海绵拍和正、反胶海绵拍。 
而我国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下,一直保留着各种 
各样的乒乓球拍。当人们纷纷把胶皮拍换为各种海绵拍的时 
候,并没有留心原来自己使用过的胶皮拍比起海绵拍来有什 
么特长。然而在大多数人已经换上各种海绵拍并熟悉了这些 
海绵拍的性能之后,偶而遇到对方使用胶皮拍时,都感到出 
乎意外的反常:对搓时常常打出高球给对方造成扣杀机会; 
对推时又往往出现下网。这时人们才发现原来粘性小的球拍 
也有一定的特长。这就是低粘性球拍的借旋作用。而在低粘 
性球拍中,又以胶粒细而长的胶皮拍最为突出。 
    张燮林是第一个成功地使用长胶粒胶皮拍的著名运动 
员。他在继承我国直拍削球低、稳特点的基础上,使用长胶 
粒胶皮拍,把直拍削球发展成为一种富于旋转变化的技术, 
并将这种削球与利用长胶粒胶皮拍推、搓借旋的技术相结   
合,在一九六三年举行的第二十七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为 
我国夺得男子团体冠军立下了战功,且与王志良合作为我国 
争得了第一个世界乒乓球男子双打锦标。继张燮林之后,成功 
地使用长胶粒胶皮拍的运动员有林慧卿和郑敬之。她们将高 
粕性一面的转与不转削球技术与低粘性一面的借旋技术相结 
合,把横板削球的旋转变化推向更高的水平。她们除与其他 
队员一起在第二十八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为我国取得第   
一个女子团体冠军外,还为我国夺得了第一对女子双打金   
牌。 
    张燮林等打出的“怪球”虽然引起了国际乒坛的注意, 
但由于他(她)们有很深的切削技术,所以这种“怪球”的使 
用率比重并不太高,以致各国未能对它作深入的研究,长胶 
粒胶皮拍的秘密保持很长时间未被各国多数选手所了解,致 
使使用低粘性球拍的我国女队在进入七十年代后仍能够在国 
际比赛中轻取胜利。 
 
 
    12.其他重要的旋转技术 
 
    在海绵拍时期产生的旋转打法除已经谈到的外,值得提 
出的还有中国的直板快推、侧推及周兰荪的高压推挡;日本 
的直拍反手发上旋和侧上旋奔球;中国的直拍正、反手奔   
球;中国的各种抖动式发球;中国的倒拍技术,中国的转与 
不转搓球。 
 
                        ( 全文完 ) 
 

BBS水木清华站∶精华区
--
        书 中 自 有 黄 金 屋 , 
                    网 络 更 胜 千 本 书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hs8.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6.55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