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tenni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an (乒痴), 信区: Tabletennis
标  题: 上海,谁的“天时”?——48届上海世乒赛男单前瞻(一)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Apr 25 10:59:27 2005), 站内

作者:王京 王五一
 
 

“十年前,世乒赛在天津举行,现在,我们又来到了上海。在本土作战,如果条件
利用好了,天时、地利、人和是非常有利的……”这是中国乒乓球男队主教练刘国
梁最近在他个人专栏中的结语,面对一天天迫近的上海世乒赛,这位独挑大梁的少
帅,无疑会感到前所未有的渴望与焦虑——渴望在家门口延续国球的十年辉煌,进
一步证明自己;焦虑中国队能否夺回圣·勃莱德杯,再圆包揽之梦,毕竟,自巴黎
世乒赛、雅典奥运会男单桂冠两度旁落后,象征世界乒坛最高水准的男单项目,已
成为“中国长城”上最大的、几乎也是唯一的缺口。


“地利”与“人和”,都是显而易见的:中国队第一次本土作战,是第26届北京世
乒赛,男团首次登顶,女队虽整体实力稍欠只夺下一项冠军,却是成就了中国第一
位女子世界冠军邱钟惠;第二次,天津世乒赛,中国队更是一扫95年之前的重重阴
霾,开创了新的全盛时期。无论是球迷们五星红旗的海洋,还是举国体制的总动员
,都将为国手们筑造最有力的大后方,这些丝毫毋须忧心。

然而“天时”指什么呢?十年吗?从天津到上海,从1995到2005,是的,从举办地
而言,从物是人非而言,十年是一个轮回,但这并不意味着幸运之神就一定会像当
年眷顾孔令辉一样,再次厚待一位中国的男选手。此刻的所谓“天时”,更像是与
“地利”、“人和”一起脱口而出的惯性组合,或是中国文化里固有的对“十”的
完满情结。它是一种期望,而期望,更多包含着主观的因素。

客观的“天时”也的确存在,不过不是十年,而是约四年为一个周期,并且每位选
手的“天时”周期都不尽相同。换句话说,再成熟的顶级选手,也有潮起潮落,正
当潮头的人,状态神勇,易出佳绩,只是这一波“潮头”至多能维持一年半左右,
如果不幸适逢低潮,任你一流超一流,也很可能马失前蹄。这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
——虽然技术也可能在一个周期内更上层楼,但更多的是依赖于综合素质——对球
的认识更深入,做人的境界更大气——当然,绝对少不了四年中的休生养息,以及
好运气的概率法则。周期之说,看似泛泛,但2005年5月的上海,男单又会轮到谁
的“天时”?大塞弗、萨姆索诺夫、科贝尔、普里莫拉茨等老将近期的回暖,莫若
说是回光返照;格林卡的呼声也颇高,但他正手的水平终归与其反手不太相称;陈
玘、梅兹、斯米尔诺夫、克里桑、庄智渊等“新人”,冲击力虽强,但综合实力有
限。在11分制的今天,他们都有制造新闻的可能,但男单冠军多半还是会从下列选
手中产生——





老瓦:五轮高潮 余波未平 



老瓦打了二十多年的乒乓游击,他弄潮的次数最多也最具代表性。很多乒乓球迷都
知道,老瓦第一次站到世界大赛的男单冠军领奖台上,是在1989年的多特蒙得世乒
赛,但或许少有人注意,在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上,他的单双打都进入了前8,单
打负于后来的亚军、韩国人金琦泽,对于一个23岁的年轻人而言,已算很不错的成
绩,更何况,在这一年中,他的世界排名从此前的在10位左右徘徊,强力上升至第
2名,一跃为世界顶级选手。1992年奥运会,老瓦男单称雄,随后的93年世乒赛,
他也步入了男单四强。1996年奥运会,他意外失手于前中国籍选手黄文冠,人们误
以为他已江郎才尽,其实不过是这一波高潮积蓄得久了点——为了更猛烈的喷发—
—1997年初的曼彻斯特,他在男单决赛中异常轻松地击败气势正盛的萨姆索诺夫,
上演王者归来。2000年,他先是在世乒赛团体赛中力克老冤家刘国梁,接着又在悉
尼激战孔令辉,最终挂上银牌,虽败犹荣。在这一年的短短几个月里,老瓦倾尽了
自己职业生涯中第四次高潮的全部,他证明了自己,但也令喜爱他的人开始担忧:
他的确老了,好状态不再能保持那么久了。

果然,这之后的三年多里,他没有一次骄人的战绩,2003年在巴黎,他甚至第一轮
出局,2004年初在多哈,他又因伤无法出战。为了04年奥运会,他几乎闭关不出,
销声匿迹,放弃了能放弃的所有比赛,世界排名也一路下滑至20名开外。8月,他
成功了,他令雅典成为两个老对手——孔令辉和马琳——毕生的伤心地,但这第五
次高潮,几乎只是一瞬的爆发,无论是随后半决赛遭遇柳承敏,还是三、四名决赛
面对王励勤,那种高潮之后的虚脱都难以掩饰。2005年初的卡塔尔公开赛,他特意
“出关”试探,又与马琳狭路相逢,这一次,尽管他在后三局里都把对手拖到了
10平,避实就虚的战术终究没能成功,不得不以1比4止步于八强之外。此前,为了
准备可能是一生中的最后一届世乒赛,老瓦连欧洲人历来颇为重视的欧洲十二强赛
都放弃参加。再考虑到上海世乒赛距雅典奥运会不足一年,素以重视大赛、善于调
整状态著称的老瓦,或有余波未平、再爆新闻的可能,但毕竟技术已显落后、能力
明显下降,只要进入八强,就算奇迹。

夺冠指数:★

新闻指数:★★★★






施拉格:不是偶然 而是必然 



2003年巴黎世乒赛“偶然”夺冠之后,施拉格受到的嫉妒可不是一星半点,不知多
少人明里暗里用“运气好”来总结他的捧杯过程。就连他的队友、前中国削球手陈
卫星,都曾私下表示,欧洲像施拉格这种打法的人一箩筐,随便抓来一个都不定就
能把施拉格灭了,而且他决赛碰的是个几十年不遇的削球手朱世赫,他天天跟自己
对练,哪会怕削球?可是,如果冷静下来仔细检视施拉格的“发家史”,就会感到
这里面有着某种必然性。

的确,直到1995年,施拉格还寂寂无名,但从1996年总决赛男单、男双挤进八强,
到1997年世锦赛、总决赛的男双八强,他已经驶入上升通道。1999年,他终于闯入
世乒赛男单四强,人们注意到了他的“高龄”,于是匆忙以“大器晚成”相称,却
未曾想四年之后还会发生什么。2000年,他仍有不错表现,奥运会、总决赛单双打
都进了八强,但状态已有所下滑。2001年和2002年,他完全在低潮中徘徊,除在欧
锦赛和总决赛中勉力支撑外,几无建树。2003年,受益于11分新规则,打法较为凶
狠的他,得以修成正果,实为功德圆满。随后,他的表现又成了王小二过年,
2004年一整年,仅年初拿了一站克罗地亚公开赛冠军。12月份到北京参加总决赛,
他自知状态不济,竟然和一位相熟的中国业内人士开玩笑,承诺如能夺冠,就把那
辆价值数十万元人民币的大众敞蓬甲壳虫轿车送给她,这位女士自然没做指望。果
然,他在好不容易以4比3从状态同样平平的孔令辉那儿死里逃生后,被王皓关在了
四强门外。

可以预想的是,2005年正处于低潮期的施拉格,不会有太大作为,至多能发挥正常
水准,圣·勃莱德杯带来易带走难。但国手们万不可因此对他掉以轻心,从近年的
战绩看,施拉格对付中国选手还是颇有一套的,王励勤、孔令辉都有关于他的惨痛
记忆,中国男队在2004年初多哈世乒赛上丢掉的唯一一分,也是被他从马琳手中抢
走。“中国选手都是流水线培养出来的,就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施拉格当初
把杯子捧回奥地利后的这句话,可不是得意忘形那么简单。

夺冠指数:★☆

新闻指数:★★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9.16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1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