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tenni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vxizh (vxi), 信区: Tabletennis
标 题: 女乒队的男陪练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4月11日07:25:56 星期三), 站内信件
女人的球 男人的拍---乒乓女队的男陪练
扬沙的天气使得天空锈迹斑斑。正午的阳光投进房间。尽管是暂住
,可主人却将它收拾得十分整洁。说是女队员的房间,你也没得不信;
只是,房间里设一点个性化的饰物。住的的确不是女队员。主人是国家
女队的男陪练。
3月,国家乒乓球队为备战大阪世乒赛移师正定,开始了新一轮封闭
训练。陪练队员除正常训练外,还要为提出要求的女队员加练。一天下来
,他们比主力练得还多。因此,采访只能利用午休时间。
无色昏黄。时间在不知不觉间一点点流走。他们的故事仿佛是为了给
光阴作注脚。曾经的快乐与悲哀、平实而幸福的日子,沉淀下来,便成了
人主。在某个瞬间,记者脑海里忽然跳出了一部电影的片名——《影子武
士》。
今年23岁的刘志强是中国乒乓女队的一名正式陪练。他6岁学球,9岁
进了少体校,11岁入河北队,1997年进入国家一队。1998年4月,队里打
升降级,他降入二队,之后几次都没打上来。蔡振华找他谈话,告诉他由
于在二队他年龄较大,很难晋级。因此,对他来说只有两条出路:一是到
女队当陪练,二是回省队。女队缺陪练,蔡振华希望他能去。当然,主意
还要自己拿。蔡指导对他说:“回去想想,晚上答复。”
谈话之后,刘志强心里很乱。失落、茫然,说不清道不明地纠缠在一
起。回省队还可以打主力,去女队就等于放弃了打球,拿全国冠军、世界
冠军的理想算是彻底破灭了;但国家需要,……思前想后,他拿不定主意
。其实,无论抉择是什么,都是痛苦。考虑了整整一个下午,吃过晚饭,
他来到蔡指导办公室。“蔡指,我决定了,到女队去。”话一出口,心情
反而轻松了。只是,练了那么多年球,想着还是不甘心。到女队缓了一个
月,那股劲才真正过去。但第一天去女队,队友的一句玩笑话“站错队了
吧”说得他红了脸,让他至今记忆犹新。
“让来就来吧。”说起当陪练的事,内向的迟洋言语不多。1997年底
,在八一队打三号主力的迟洋接到了国家队的临时调令。陪练了一段时间
,队里感觉他的打法非常合适,就在1998年3月将他正式调入女队。“当时
也没有太多想法。既来之,则安之。在队里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前,我就
继续干;找到了就退役,我们干了三年,时间不短但也算不上最长。像获得
过体育荣誉奖章的武庆伟,曾一干就是五六年”,迟洋说,“陪练和自己
练完全是两回事。做陪练后,球技不如以前了,但也可以学到不少东西。
我想,既然选择了做陪练,就一心一意去做。如果考虑得多,当初也不会
来。”
如今,国家女队里还有两名临时陪练队员:球路接近托特的杨子,打
法模仿小山智丽与柳智惠的贾佳。两人目前既是男二队现役队员,又要为
女队做陪练,因此不得不抽空给自己加班。他俩都由衷地佩服刘志强和迟
洋:“他们比我们更辛苦,为国家女队做的贡献特别大。”
原本在男队人缘极好的刘志强,初来女队时很不适应。一下子周围全
是女孩了,和她们打球,感觉心里特别累。开始,刘志强与女队员之间几
乎没话。但时间能够冲淡一切。接触久了,聊得自然也就多了。
在刘志强和迟洋眼里,女队这帮姑娘自觉性高,平时训练非常投入。
只是每逢大赛,她们的怪脾气就让两人恨得“牙根痒痒”。开始,他俩怎
么也想不通:场下温温柔柔的女孩子,上了场,竟然性情大变。踢台子,
摔拍子,也不知道训练场究竟对她们施了什么魔力。时间长了,他们渐渐
理解了。大赛之前,队员心理压力大,容易急躁。
见她们打不上球起急,迟洋的心里也着急。当然,觉得她们过分了,
他也说。刘志强则有自己的一办法:发脾气,由管她们发。明明弯腰就能
捡到的球,也要不落痕迹地将球踢远,留出时间让她们调整情绪。打球时
则除了球台哪儿也不看。
为了成为合格的陪练,他们常常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学习新技术。队
员们也明白他俩的苦衷,都有几分感动与歉疚:“男孩子自尊心强。可我
们乱发脾气,他们从不计较。”对于刘志强,张怡宁的评价则很有意思:
他这人幽默,有激情。可说我们急,其实他还要加个更字。自己的球打不
好,他的“火”比我们还大。
训练场外,男陪练也能和女队员打成一片。女队足球比赛,两组抢着
请他们。为了公平起见,通常一组一个。尽官有性别差异,可他们之间却
没隔阂。对于队员来说,他们既是陪练,又是教练,还是朋友,有事都愿
跟他们说。训练之外,陪练们将女队的力气活都包了,收拾东西,搬家,
跑腿,没有不干的。女队员们则帮着他们洗衣服。
对“男帮女”们来说,最大的快乐,莫过于看到女孩子们在比赛中取
得好成绩。有时候,陪练看她们比赛比自己打球还紧张。每当她们打了好
球,陪练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攥紧拳头。输了球,他们便为自己的工作没有
做好而自责。奥运会女双半决赛,王楠/李菊对柳智惠/金茂校的那场球
便是如此。当天上午,原本说有电视转播,可后来又说取消了。训练到一
半,忽然传来消息,电视里正在转播。于是,一大帮人挤在了电视机前。
比赛打得实在让人揪心。每输一分,几个陪练队员又是摇头又是叹气;赢
了一个球,刘志强的大嗓门就把整个楼道震得摇摇晃晃。打到第四局,正
紧张处,转播断了。大家还不肯散去,生怕错过比赛的结果,几名陪练更
是急得抓耳挠。煎熬着过了一个小时,电视上打出王楠/李菊赢球的捷报
,他们的心才踏踏实实地落回了原处。
当男陪练将自己的快乐交付给女国手时候,他们便将自己完完全全地
交付于国球。毋用置疑。在省队打球,收入肯定要比陪练队员高;如果能
到国外打俱乐部,收益会更好。但是,陪练们将自己摒弃于名利门外,无
怨无悔。也许,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默默无闻的奉献者,国球才历经40余
年而不衰。也许,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辉煌与绚丽的桂冠才显得真实而生
动。
(2001.4.10)
中国乒乓网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4.204]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72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