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ngfu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nowhit (star), 信区: kungfu
标  题: 中华古武道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Sun Apr  2 11:56:26 2006)

中华古武道

一、中华古代武道之发展概况
  上古时期,原始人类在与野兽的搏斗中,及部落之间的争斗中,或徒手,或以木、石
、骨、蚌制的简单武器进行格斗。久而久之,人们积累起了一定的攻防格斗技术。这就是
武术的起始。
  商周时期,中国已有了精美的武器,且武器已以武艺取材,在用法上也有明显的差异

  秦汉时期,角觝、手搏、剑道盛行。
  两晋南北朝时期,相扑、校力等武技在民间非常流行。
  唐代时,武举大兴,促进武道的发展,同时也是中华武道盛行之例证。
  到了宋代,角觝、使拳、踢腿、使棒、弄棍、舞刀枪流行。使套子亦是此时特点,武
术渐向套路发展。
  元、明、清时期,中华武道发展极快。武术种类空前丰富,武道流派林立。十八般武
艺及各路徒手功法流传得非常广泛。
二、中华古代武道之基本分类
  中华武道,从不同角度可作不同分类。
  依武器分类,可分为徒手与兵器两类。拳法、腿法、跤法、擒拿等均属于徒手功法。
兵器类又可分为:长兵器,如枪、戟、棍、镗、槊、大刀等;短兵器,如剑、刀、斧、鞭
、锏、锤等;软兵器,如软鞭、流星锤、飞抓等;射远兵器,如弓、弩等;暗器,如飞刀
、镖、袖箭等。
  按地理分布分类,可分为南派与北派。南北各有所长。在徒手功法上,有南拳北腿之
说。不管是徒手还是兵器,北派大多舒展灵活,南派大多腰马稳固。
  按武道理论分类,可分为内家与外家。内家武道特别注重内功修炼,讲求人与自然之
合一,顺势而不勉强,有别于其他外家武道。
  按门派分类,则多如繁星。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少林派、武当派、峨嵋派等。

三、中华古代武道之主要流派
少林派
  少林派武道发源地于河南少林寺,传为北魏菩提达磨所传。是古代僧人修行之余用以
活动健身、护寺之武道。少林寺僧人也常以此道作为悟道之门,所谓以武悟道。
  隋末时期,少林僧人曾协助李世民,立下战功。从此少林武功名闻于天下。
  少林武功乃是汇纳多家武功技法而成。并又发展为多种武功,世有“天下武功出少林
”之说。少林拳法主要有罗汉拳、大红拳、小红拳、炮锤等;兵器以棍法见长,亦有刀、
剑等多种兵器技法。在功法方面,少林七十二艺更是天下闻名。
  在技法上,少林武术有藏而不露、内静外猛等特点,有“秀如猫,抖如虎,行如龙,
动如闪,声如雷”之说。

武当派
  武当派武道发源于湖北武当山,传为张三丰所创,称为内家武道。其在少林武道的基
础上,更加注重内功的修炼,讲求人与自然的合一。在技法上,体力自然,圆活松静,顺
势而不勉强。兵器方面以剑法最为有名。

峨嵋派
  峨嵋派武道发源于四川峨嵋山。其身法有吞、吐、浮、沉、腾闪、钻等变化。其发劲
以身带臂,击法突出关、点、盘、提四法。动作小,变化大,借力使力,以巧打人。进攻
时讲究探、随、逼、骗、顶、闪、让、打八字法则。

太极门
  太极武道发源于河南陈家沟,为明末陈王庭所创,是总结了民间武术与军队实战需要
,结合吐纳导引之法,吸取阴阳太极学说及经络学而形成的武道。其特点动静结合、刚柔
并济、虚实分明,以棚、捋、挤、按、采、挒、肘、靠八法及进、退、顾、盼、定五步而
成十三势为基本法。在徒手方面,除拳架与散手外,特有太极推手等训练方式。在兵器上
,剑、枪、刀等均很有特点。
  清朝时,河北杨露禅学得陈氏之太极,在北京等地广泛传播,使太极名声大噪。杨氏
并对陈氏之太极进行了修改,去掉了震脚、跳跃、发力动作,形成后来的杨式太极。在杨
式太极的基础上,后来又出现了吴式、孙式太极。另外,从陈氏太极还发展出了武式太极
等。

形意门
  形意武道为明末清初山西姬龙凤所创。取形而练意,“心意诚于中,肢体形于外”。
以劈、崩、钻、炮、横五行为基本法,点动静相间、节奏分明、气力结合、形神统一、身
正步稳、手脚相合、劲力充实、刚柔相济。其兵器有刀、枪、剑、棍等。

八卦门
  八卦掌武道为清朝董海川所创,是以手法变幻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武道。徒手以八卦掌
为代表,兵器有刀、枪、剑等,还有如鸡爪鉞、判官笔等短小兵器。其特点为身捷步灵、
随走随变、刚柔相济、连绵不断。“行步如趟泥,前行如坐轿,出脚要磨胫”。手法有推
、托、带、领、搬、拦、截、扣、提、拿、勾、打、封、闭、闪、展等。


 

辉煌2004 2003-12-10 17:20 
 
[转贴]中华古武道

术法道大意
一、术之大意
  术,指处理一件事务的具体方法。武学之术,指通过武术而达到某种具体目的的具体
方法。如:通过技击杀死或制服对手的具体方法;通过武术对抗击倒对手的具体方法;通
过武术煅炼强健身体的具体方法等等。
  在施术者不同的目的指导下,术的含意也不尽相同。若以上面所举的几种情况为例,
则分说如下:
  若目的是通过武术煅炼强健身体,则术的含意指运动的具体方法。其可以是某一两个
单式,也可以是一个套路等等,关键在于运动的方法,并不必须讲求在技击上的实用性。

  若目的是通过武术对抗击倒对手,则术的含意指以各种招式击倒对手的具体用法。其
方法可以是具有强大的杀伤性或使对手非常疼痛,也可以是不具杀伤性或不使对手很疼痛
,但含有较强的技术性而足以使对手跌倒。
  若目的是通过技击杀死或制服对手,则术的含意指各种杀死或制服对手的具体技法。
其方法必须是具有强大的杀伤力或足以使对手非常疼痛并不使对手有反抗的机会。
  如此等等。
二、法之大意
  法,指通过实践,所总结出的基本理论。武学之法,指通过武术练习及实战,所总结
出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战略战术思想、训练系统、学术理论等等。
  法和实践的关系是不可分离的。首先,法来源于实践。实践则必有术。所以,法建立
在术的基础上。若不能良好地掌握术,则不能良好地进行实践。没有实践的积累,则不会
总结出法。即使有前人的书本明言其法,而自己没有实践的积累,其法对于自己来说,不
过是“空中楼阁”,是难以体会的。如:没有实战基础,而谈战略战术,则有如在“云里
雾中”,不过空谈而以。所以,万不可离术而求法。
  法从实践总结而出,是有用的。法的作用是什么?就是更好地指导实践。只有能够良
好地应用法,才能说是懂得法。而实践在法的指导下,则能少走很多弯路。如:若不懂战
略战术,空有技术,在实战中往往用不上。若在熟谙技术的基础上,又懂得战略战术,在
实践中则如虎添翼。所谓得其法则事半功倍。在训练中也是如此,得法与不得法,在成果
上有天壤之别。对这一点,真正习武的人大都有所体会。所以,一个习武者,在从前人之
处得到武学之法时,或是自己通过实践自成其法时,都不要忘了以其法进一步指导自己的
实践。
  由实践而得法,以法指导实践。由进一步之实践,又能进一步完善其法。再以其法进
一步指导实践。如此往复,能达到每一举止必合其法,不复再刻意言其法,方是得其真法
之高手。
三、道之大意
  道,指宇宙人生之真理。武学之道,指通过对武学之研修,体悟人生,完善自我,乃
至明心见性。
  世间万法,各有其个性,也都有其共性,彼此之间往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能举一
反三、触类旁通者,是为利根之人。
  习武之人,通过对武学之研修,可以强体魄,可以增毅志,可以健心理,可以识自我
,可以正思维,等等。
  通过对武学之研修,人们可以逐渐正视自我、认识人生;可以体悟万法之共性,正确
对待万法之个性;可以正视机缘,并以平常之随缘而对,所谓应化无碍,心安理得......

  道之大意:应缘而生法,无一法无缘而自有者;万法彼此依存,无一法不依他法而独
立者;万法皆变化,无一法不变者。明此义者,自得随缘而作,安然而无碍。以上义简言
之,不过“空明”二字。所谓空则明,明而空。说是一法即不中。“空明”二字,不过强
名。其中深义,自悟可知。 

--
对单身妹妹,我始终争取;对有夫之妇,我从未放弃; 
对十四岁以上的女孩,我注意发掘;对于小于十四的,要有战略眼光; 
普遍撒网,重点培养,从不放弃,纠缠到底!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18.7.28.3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15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