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ngfu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haobei (少北), 信区: kungfu
标 题: 《内功真传》解读---李紫剑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Fri Apr 7 14:37:39 2006)
《内功真传》又名《内功四经》,作者不详成书年代也不详。清代郎琊人王南溪整理注释
并传于世。
此书自南溪之徒宗景房公开后,数百年间影响甚微,鲜为人知。后此书流入形意门中
,而促成宋氏形意之名震武林,至此才书因拳显、名因人重,《内功四经》才真正成了"内
功圣经"。
近年来《内功四经》频频见诸书刊,武人大都奉若神明,但是迄今为止,《内功四经
》的文字一起没有人用白话译读,其内功的练法也一直没有见人用白话详加说明。与此情
况相伴的是二十几年来中国武林似未闻有哪门拳学用此《内功真传》来指导自己的学术实
践,似乎也未闻哪个人用此《内功真传》练成了绝顶内功的。
这是怎么一回事?一方面是顶礼膜拜推崇备至,一方面是不知所云不见其功,不管怎么说
,这种现象都不为正常。
在发现了这种奇怪现象之后,我不禁产生了一种好奇之心,于是本着对文化遗产负责
对学科学术负责对生活现实负责的态度,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尽自己所能,试着对《内
功四经》进行了研读、判读、整理和解读。
同样一本书,一段文字,由于读者底蕴不同学识不同观念不同,见仁见智便各有特色
,也可以说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读法,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见解。同样的道理,我对《内功四
经》的解释,只是也只能代表我个人的意见,也不一定正确,仅仅是公开一家之言,与朋
友共享一点读书的心得体会而已。倘若薄言或中,不致误人,则本从幸甚!倘若此举纯属以
其昏使人昭昭,但得名家批评赐教,则本人幸甚、读者幸甚矣!
一、《内功四经》原文
1、内功经
内功之传,脉络甚真;前任后督,行气滚滚;井池双穴,了劲循循。千变万化,不
离乎本,得其奥妙,方叹无垠。龟尾升气,丹田练神,气下于海,光聚天心
既明脉络,次观格式;头正而起,肩平而顺,胸出而闭,背平而正,足坚而稳,膝
屈而伸,裆深而藏,肋平而张。
既明格式,下言气窍:气调而匀,劲松而紧,缓缓行之,久久功成。先吸后呼,一
出一入;先提后下,一升一伏;内收丹田,气之归宿,吸入呼出,勿使有声。下收谷道,
上提玉楼,或坐或立,吸气于喉,发意送下,渐至底收。升的升路,肋骨齐举;降的降所
,气吞俞口。
既明气窍,再详劲诀:通、透、穿、贴、松、悍、合、坚。曰通,劲之顺也;曰透
,劲之速也;曰穿,劲之连也;曰贴,劲之络也;曰松,劲之涣也;曰悍,劲之萃也;曰
合,劲之一也;曰坚,劲之转也。
按肩以练步,逼臀以坚膝,圆裆以坚胯,提胸以下腰,提颏以正项,贴背以转手,
松肩以出劲。曰横劲,曰坚劲,变之分明,横以坚济,坚以横用
五气朝元,周而复始,四肢元首,收纳甚妙。练神练气,返本还原,天地交泰,水
升火降,头足上下,交接如神。静生光芒,动则飞腾,气胜形随,意劲神同。以神帅气,
以气帅形,形随气腾。
劲诀既详,下言调气:每日清晨,或坐或立,闭目钳口,细调呼吸,一出一入,皆
从鼻孔,而少时气定,遂吸气一口,默想真气自涌泉发出,升于两肋,自两肋升于前胸,
自前胸升于耳后,渐升于泥丸百会穴;降气时,默想真气由泥丸降至印堂,至鼻,至喉,
至脊背,透至前心,沉于丹田。丹田气足,自能复于尾闾,达于脊背,上升泥丸。周而复
始,从乎天地循环之理也。
2、纳卦经
头颈效法乎乾,取其刚坚纯粹。
足膝效法乎坤,取其镇静厚载。
肩背宜于松活,是以巽顺之意。
裆胯又宜措紧,须现兑泽之情。
胸欲练起,艮山相似。
肋有呼吸,震动莫测。
坎离为水火之象,水济火,为济水。
心肾为水火之脏,水宜升,火宜降。
3、神运经
练形而能坚,练精而能实,练气而能壮,练神而能飞。固形气以为纵横之本,萃精
神以为飞腾之基,故形气成为盛而能纵横,精神足而飞腾。
内功十二大力
诀云:底练稳步如山,坚膝屈腿如柱,裆胯内外凌集,胸背刚柔相济,
头颅正直撞敌,三门坚肩贴背,二门横肘竖肘,穿骨破彼之劲,
坚骨挂彼之下,内掠敌彼之里,外格敌彼之外,撩攻全局若一。
4、地龙经
地龙真经,利在底攻,全身练地,固强精神,伸可成曲,住也能行,曲成伏虎,伸
成腾龙,行住无迹,曲伸潜踪。身坚似铁,法密如笼,翻猛虎豹,转疾隼鹰。倒分前后,
左右分明,前攻用掌,二三门同;后攻用足,踵膝通用;远则追击,近则接迎;大胯着地
,侧身局成;仰则若坐,*骨单凭;高低任意,
二、《内功四经》判读
《内功四经》由《内功经》、《纳卦经》、《神运经》、《地龙经》四篇文章组成。
反复研读并相互比较各篇之后,我们不难发现,所谓的《纳卦经》只不过是对《内功
经》的格式亦即功架的注释和补充说明。如果删去《纳卦经》的卦名卦象,并不影响其意
思的实际表达;用卦爻解释《内功经》是把简单的说复杂了,把明白的说糊涂了,把平易
的说玄虚了,从现代拳学的角度上讲,毫无必要,实属多余。所以窃以为《纳卦经》一篇
应从《内功真传》中淘汰出局。
细研《地龙经》,我们也不难发现,古今注家都一直认为《地龙经》是仆技专著,并
且把篇中的前后左右屈伸翻转统统都释为仆技的内容,这是大失原篇本意的。如果把《神
运经》的"以神帅气,以气帅形……"与《地龙经》的前四句对换,我们就可以看出,它们
是"珠联璧合"立马成为一篇对全方位搏击有着普遍指导意义的拳经。
《神运经》的"以神帅气"一节,在不同的抄本中位置不同,一种位置是在《内功经》
中一种是列作《神运经》的上半阕。据此我们可以猜测"以神帅气"这一段文字,在原始文
件中是一散页,整理者是根据个人的见解来安排它的位置的。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不可以
把它安置到一个我们认为更合适的地方呢?
《神运经》中的"练形而能坚,练精而能实,练气而能壮,练神而能飞"没有实际的操
作意义,仅是对内功修为的功效说明--既不具操作意义,故可以排除在《内功真传》之外
,"不以为经"。《神运经》的后四句是对前四句的补充说明,"皮不存也,毛将附焉?"不
提也罢
以此观之,则《地龙经》"无名",而《神运经》"无实",至此我们不妨来个"割头换相
"张冠李戴,合《神运》《地龙》二经为一,冠之以《神运经》,倒也名符其实,不碍观瞻
。
在做完这些工作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内功真传》的内容只有两项,一项是《内功
经》即"内功"的修炼;一项是《神运经》,即"内功"的运用。以此观之则把《内功真传》
名字正名为《内功神运经》更为适合。所以后面整理的经文即以《内功神运经》命名。
各抄本《神运经》之后,均附有《内功十二大力》,通过分析类比可以发现,十二大
力的前四力内容早已包括于《内功经》的"格式"之内,后八力其实不是造力行为而是打法
内容。所以前四句可以删去,后八句应归为"神运"部分。
《内功经》的的劲诀,原文用"通、透、穿、贴、松、悍(汗)、合、坚"八字概括,原抄
本对这八个字的解释,用现代语言来"听"就象是听江湖黑话、异域方言,真有点不知所云
。例如说"透"的意思是"速",说"穿"是"连",说"贴"是"络",说"悍"是"萃"说"坚"是"专"
是"能",又说"穿贴"是"横竖连络","合坚"是"横竖斜缠",如此这般,我想即使是专业的
语言学家,不看前人"注释"也万难想到这些字有如此有解释法!
我一直想用通俗明白的话解释这八个字,在长期的皓首穷经依然无法格物致知之后,
我开始尝试用新的方法破译这组字谜,终于发现如果把这个八个字分为四个词组,便可以
用现代拳学的语言来解释其中的三个:"通透"就是通顺透彻;"松悍"就是柔弱刚强;"合坚
"就是一体坚固,这样就与现代的伸拔、刚柔、齐整一一对应了。
剩下来的"穿贴",在百思不得其解之后,我只好大胆地假设这个词组中有一个错别字
,在比较字形与草书笔法之后,我认为穿字是紧字之误,"穿贴"当为"紧贴"。把"穿贴"变
为"紧贴"之后,"通透"的筋骨伸拔和"紧贴"的肌肉平附便体现在桩功的劲诀之中。现在既
然有更科学的说法,原话当然可以不用了。
我承认我对《内功四经》的判读是离经叛道的--既"篡改"了经文,又否定了传统说法
,所以在下把《内功真传》整理为《内功神运经的行为,将揭开《内功真传》流传史上破
天荒的最异世骇俗的一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简直等于拆了古建筑的砖又砌了一堵仿古
形式的墙,这在虔诚的文物保管员眼里无疑是"势可忍孰不可忍"的破坏行为。我已料到此
举必将受到传统卫道士的严厉抨击,对此我将不意外也不后悔。
在不少人眼里,古人的遗文神圣不可侵犯,古人的墨卷只能烧高香供起来仰视,一个
字都 改动不得,更不应该持半点异议,对此,我实在无法赞同。
我认为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有益于现实和能够服务于现实。时代在前进,
社会在变革,科学在发展,经典也必须与时俱进,或者说,必须根据时代需要对经典做出
新的解释,只有这样,过去的经典在现在依然经典。那种一味尊古读经把古代经典原封不
动地套在现代学科学术头上的想法与做法显然是不明智的,因为历史的车轮不会停止也不
会倒转退回到过去的年代,神奇的木牛流马不可能在今天的高速公路上与汽车并驾齐驱。
学术也一样,如果它依旧可以指导人们的行动,那么它依然可以是人们手中的工具书;如
果它已经成了纯粹的文物,就让它长眠在博物馆里,而从行动的视野中消失吧。
三、重订《内功经》
内功真传。脉络甚真;前任后督,行气滚滚;井池双穴,发劲循循。龟尾升气,丹
田炼神,气下于海,光聚天心。千变万化,不离根本,得其奥妙,方叹无垠。
内功之基,始于工桩,握其大要,纲举目张:头正而起,肩平而顺,胸出而闭,足
坚而稳。脊竖而拔,肋开而张,膝曲而伸,裆深而藏。
内功呼吸,平和从容,吸入呼出,勿使有声。下收谷道,上提玉楼,吐故纳新,下
气于腹。
内功之劲,如弓张弦,如水充满,如风鼓帆,气调而匀,劲松而紧,缓缓行之,久
久功成。
内功之理,不玄不虚。内功行之,非易非难。神化大谬,轻慢不贤,心领神会,自
知底端。
四、重订《神运经》
以神帅气,以气帅形,气随意转,形随气腾,意动神驰,神往气升。静则饱满,动
则奔涌。
伸可成曲,住也能行,曲如伏虎,伸比腾龙。行住无迹,曲伸潜踪,翻猛虎豹,转
疾隼鹰。身坚似铁,法密如笼,门有变化,法无定形。前后有序,左右分明,远则追击,
近则接迎。高低任意,长短纵横,如火如电,如水如风。
仆技之作,刚柔皆能,高山落石,弩箭离弓。如球如轮,滚滚不停,有感皆应,见
机出锋。不及先进,过位不停,因形就势,拆毁无情。
莫知而达,不思而作,应变自如,源于直觉。超乎行为,出自本能,内功神运,理
亦平平。
五、《内功经》解读
传统武术内功的修炼,与人体经络密不可分。撮要而言之,内劲是内气通过贯穿相互对立
的一阴一阳两条经脉循环流注而产生,并循经过穴由近及远层层传导的。例如小周天功,
内劲是内气通过贯穿任督二脉循环流注而产生,然后经曲池过肩井双关凝于手部而表现出
巨大的能量的。
内气循经络运行,并可以在各个不同的部位凝聚。内气凝聚的部位不同,作用效果也就不
同。体态的变化可以影响内气的变化,内气的变化可以影响心态的变化。所以脊椎上拔则
内气上升,腹膈下沉则内气下降,内气凝聚于头脑则应变莫测,内气凝聚于丹田则心平气
和。
内功运动的原理和法则,不外乎阴阳转换相辅相成的运动。不论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动还
是可以感知而不可捉摸的意动,概莫能外这个原则。传统武术及传统养生功的真气周天运
行如此,轨迹拳学的轨迹运动同样也如此--周天运行是意动,轨迹运行上形动,一隐一显
,一明一暗,可谓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一旦明白了内功的原理和原则,你就不能不感慨
传统内功的功法是人体科学的奇迹。
内功的修炼最好由站桩开始。桩架千变万化,形或不类,但是桩架的大形却的一定的规范
。头要端正,背要竖直,肩要平顺,领要挺拔,胸要涵虚,肋要开张,腰宜平直,腹宜微
收,臀胯要开张,裆部要收敛,腿膝要有弹性,足底要稳健。这些都是站桩必须遵循的原
则。
内功修炼时的呼吸,要心平气和,从容不迫,要轻柔得自己都听不到自己的呼吸的声
音。下要提肛,上要拔颈,呼吸要采用腹式呼吸的形式,深长匀细地缓缓进行。
站桩是要讲究劲意的,间架要轴向对争,节节拔伸;劲力要通贯,大形要饱满,气势
要庄严。呼吸经过调整训练达到特殊的要求,桩态由松桩到紧桩再到动桩,一步一步扎扎
实实地修炼,久而久之,不知不觉中就能大功告成。
武术内功的原理既不神秘也不复杂,内功的具体修正,要说难也不是太难,但是若不
痛下一翻功夫也真是不容易达到目的。所以有意无意的神化内功是错误的,但是否认内功
实修之作用的观念也是不对的,内功的存在和通过实修证得的是怎样的情形,只有通过身
心的实证来认知和获得,除此之外,别无二途。
六、《神运经》解读
神、形、气、力随因(不仅仅是"感")而生,自然而然,毫不勉强。形、势、气、力
不谋而合是内功达到神运阶段的征兆。
一个人的内功达到了神运阶段,则他于行走坐卧之中皆可因敌而动,因敌制胜,犯者
立仆,挡者立摧。
比思想还快的反应出自本能。比判断更准确的行动出自直觉。当人的原始生存体系被激活
之后,一旦神识直觉到危险迫近则生存体系自动启动度神速运转,直截了当地将危机解除
。内功神运的看起来不可思议的神奇现象,说到明白处,不过是人体的生存体系照地事,
按照原始的法则解决现实的问题而已。
七、内功的形动功法
让身体逐节逐层凹凸次序传导,循园运动,即内功的形动练法。实践证明通过形动练
习,即使是对经络和内气一无所知的人,也完全可以通过涡园切换出自身的功力。这似乎
说明,切实的形到势到力到要比一味的意到气到更具学术价值。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02.118.235.64]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2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