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ngfu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tudybaby (心如碧海), 信区: kungfu
标 题: 李氏形意太极拳的来历(刘志良)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Wed Sep 1 08:52:49 2004)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历史长卷里,武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繁衍,其哲学思想、文化底蕴
、养生价值、技术内涵之丰富是其它现代体育项目所望尘莫及的。它在习练过程中所追求
的养生、技击、艺术观赏性、实用价值性、表现多样性、道德伦理性等方面可以说多彩多
姿、异彩纷呈,单就其所讲究的“内修精气神,外练筋骨皮”来说就与现代的大部分体育
运动有所不同,这说明武术不只讲究形体外在的美感,更注重人体内部的调整。“内外双
修、形神兼备、动静结合、刚柔相济”是武术整体体育观的展现,是研习武术的实践总结
。武术作为一门中国古代沿袭下来的自然科学,有其直观性、猜测性和神秘性的特点,是
中国独有民族文化模式的反映,直至如今对于武术的健身、防身、修身功能的机理与论点
还未能都用现代科学的观点加以论证和解释清晰,有许多认识是以传统理论为根据的。由
此可见武术涉猎范围广泛,内容博大精深;它的许多不可知性促进了习武人体验与意会能
力的发展,尤其在内家拳的研习、修身、悟道过程中的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
境,使武术的研究价值更为突出,同时也促进了武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武术在其文化思想的指导下,用历史的实践向人们展示了自己健身强身(有形体)和
修身养性(无形体)的客观价值,切实做到并推进了研究人体功能中如何保护人体的功能
,并进一步发展人体潜在的功能,发挥人的潜力这一人体科学研究理论,并以此向人体能
力极限的纵深挖掘开去。
形意拳与太极拳作为俩种不同的内家拳法流传了几百年历史,其间高手辈出,不论养生
长寿还是技击抗敌都为武林留下了许多佳话。并且它们普及得非常广泛,在世界各地研习
这两种拳法的人很多。我们今天有幸接触到的李氏形意太极拳功法就是武术大师李春苓先
生根据这两种拳法,通过自身的演练、研究、创编而来的,虽然问世只有短短二十五年历
史,但是它不但经受住了实际中的考验,而且自身的理论系统也得到了完善,更有许多创
新之处让我们在习武之时倍觉豁然开朗。
当然每一件事情成功的背后都有其苦难和艰辛历程,李春苓先生于一九三一年春出生,
幼时体弱多病,在山东老家生活较为清贫,四十年代后期跟随大哥辗转来到哈尔滨打工糊
口。十七岁那年和人生气拌嘴之后喝了一碗凉水睡觉,结果醒来后周身疼痛寒冷,食欲大
减茶饭不思,因身上无钱也未求医问药。几个月后病情加重,不但周身疼痛寒冷难当,连
呼吸都有了困难,这时才感觉到了害怕与哥哥上医院检查治疗。当时中医把脉的结果是“
气鼓水串”,就是一种痨病,西医的检查结果是“结核性腹膜炎”,先生因此暂停了工作
,住进了市职工医院。以后一年多的日子先生是泡在药里、伴着针剂过来的,限于当时医
疗水平,病情并不见好转,却有愈来愈重之势,愁云始终遮盖着兄弟们的面容,直至十九
岁那年去学习武术,幸福的笑容才逐渐浮现在先生的脸上。
当时先生的病情已发展成结核胸膜炎积水、结核腹膜炎积水、肺结核、肠粘连等,稍
事活动便气喘吁吁,一米七三的个头,体重只有七十八斤,单薄得像一张纸。先生的一位
李姓邻居看着他可怜,向他提出了习武治病的建议,正是这个中肯的建议不但换来了先生
的健康,也为武林界带来了这股新鲜的血液、改革的春风。
初学武艺,先生在各大公园中拜访许多习武之人,可他们不是摇头就是轻媚的一笑,
生性倔强的先生没因此而灰心,在好心人的指引下先生来到了当时的哈市第五武术馆,拜
访从吉林省来哈授拳的山西形意拳名家杨永蔚师傅。杨师爷年轻时先拜山西形意拳宗师车
毅斋弟子樊永庆为师学习形意拳,后因故投于车老前辈门下学艺,因其勤奋好学、聪颖伶
俐,深得老人家真传。艺成之后出外谋生,在吉林省为人护院传拳,解放前夕被弟子接至
哈尔滨传艺授拳,见先生是熟人介绍杨师爷爽快地答应教他习武,可先生刚高兴不一会儿
,又犹豫了起来。不是因为三块钱的学费,而是看杨师爷的弟子个个生龙活虎,打起拳来
窜蹦跳跃似轻盈的白猿,舞起兵刃急如流星像闪电一般,自己如此体格恐怕不行啊!几天
的来来回回,踌躇犹豫,让杨师爷看出了先生的心思,他拍着先生的肩头说:“小伙子,
看你体质虚弱,面黄肌廋,是有病吧?如果你愿意练武,我有一套太极拳对强身祛病的效
果非常好,只是动作缓慢,他们都不愿意练,正适合你,不知你想练吗?”听到这话先生
心内万分高兴,急忙拜师学艺。
杨师爷那里习武练功的人较多,大约有一百多人,分早晚授课,白天由于徒弟们都上
班或办事没人去上课,因为武馆离先生住的医院不远,他就利用白天这段时间学拳。一套
八十多式的形意太极拳,先生只用了七天就学会了,先生的努力与聪慧由此可见。练熟了
拳架子,杨师爷又教了用力和调气的方法,先生便认真地苦练起来。由于身体有病不能长
时间运动,他就练一会儿歇一会儿,三伏天在太阳下打拳身上连汗都不出,还阵阵发冷。
他咬着牙,忍着周身的疼痛,使用暗劲和内气调整法埋头苦练着,由一天上下午练两个小
时到三个小时、四个小时......练了大约四十多天身上开始见汗了,汗水成黄色发粘稠,
还伴有一股臭味,病气开始向外排泄了!先生欣喜若狂,练功的信心更加增强了。
练武之人大都好切磋较量,由于先生练功刻苦努力,半年左右病情已开始好转,先生的一
位师兄自持身高体壮,练功五六年,来和先生试力,每次都用劈拳把先生劈倒,先生为此
并不气馁,仍旧每日苦练那套太极拳。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位师兄感到来自先生的压力越来
越大,三个月后他们就已经不相上下了。先生由此感觉到了这套太极拳的魅力,于是日夜
练习不缀。一年中先生只练了两个桩功和那套太极拳,身体内的大部分症状都已消失,只
是小腹还有时偶尔隐隐作痛,看来肠粘连恢复的不是很好,但身体正常运转已无大碍。学
拳过程中因经常是先生与杨师爷两个人一起练,所以先生得以在练功之余和杨师爷探讨拳
理拳法及练功心得,使先生受益匪浅,从中体会了很多。
在杨师爷不幸仙逝前的两年中,先生又一鼓作气学习了五行拳、十二形拳、进退连环
拳、杂势捶、形意盘根等拳术套路,三才剑、梅花剑、六合刀、六合枪、五行棍等器械套
路,五行炮、五花炮、挨身炮、十二连捶等拳术对练套路,稍子棍对棍、单刀破花枪、双
手带破花枪、双刀对剑、剑对剑等器械对练套路。可是在演练这些套路时,先生总觉得没
有那趟太极拳打的得心应手,内气内力增强的感觉不明显。
以后的日子先生独自持之以恒地练功,即使是以后在省医院从事医疗器械维修工作的
几十年间,除了“文革十年”因为吃不饱而未练拳之外,每天两个小时练拳是先生的必修
课。这期间有一个故事,先生每次讲起来都有欲笑不能、欲哭无泪的感觉。因为是练拳的
头几年,先生肠粘连的问题还没能很好地解决,时有痛感。1954年他的一位在市职工医院
工作的医生朋友听说了先生的病情,劝说为其做手术,于是先生第一次躺在了手术台上。
手术进行的很快,那位医生朋友在他的右腹部拉开了一个三寸多长的刀口,在里面检查了
一番后说,肠子粘连的面积太大,拽不开,又给缝合上了。这次手术让先生大伤元气,经
过大半年的调整才逐渐恢复过来。可没过多久,另一位同医院工作的医生对先生说自己的
医术如何高明,手术如果是他做一定能成功。为了治病先生一咬牙又一次躺在了手术台上
,这位高明的医生这回把原来的刀口加长到了四寸,在肚子里翻腾了半天说了一句:“嗯
!这肠子是拽不开,一使劲就流血,还是缝上吧!”别提先生那个气了,自己遭罪不说,
泄了元气又要好长时间才能补上,但事已至此也没别的办法,只能怪当时的医疗技术太落
后,只有勤下功夫练拳吧! 先生说这两次手术后,元气的迅速恢复都依赖那套太极拳,所
以先生从此着重练习那趟太极拳,因此重新领悟了许多拳理拳法,并开始有意识地改变一些拳术的
打法,那时正是六十年代初期。
文革以后先生又逐渐恢复了习武练功,七十年代中后期,先生在哈尔滨和到上海出差
时的数十次比武,使名声不胫而走。先生的一位师兄偶尔在公园看到他练拳,发现先生的
拳姿与杨师所传有些不同,就上前指点,先生把自己的观点与这位师兄娓娓道来,他却不
住地摇头。因为在他印象里先生当年弱不禁风怎能有如此境界。万般无奈下先生与其切磋
了一番,他们先试了一下力,又比了抗击打、推手、散手,这位师兄都与先生相差甚远,
但他并未服气,集合了许多当时武术名家前来与先生比武切磋,有时一天来五、六位,这
种情况断断续续大约持续了三个多月,其间先生与他们比试推手最多,先生认为推手比较
文明,既能分出胜负,又对人体伤害较小。但有时散手也是不可避免的,每次先生都把握
得很好,能够做到收放自如、点到为止,所以前来比试的人大多输得心服口服,并因此收
了不少徒弟。
先生因工作原因到上海出差学习了一年,一有空闲他便去外滩公园里练拳,那时上海锻炼
身体的人就很多,推手运动有一定群众基础开展得很好,先生练完拳就和他们推手,每次
都吸引很多人围观,除了习武之人,一些练举重的、单双杠、吊环的出于好奇也都跑来与
先生推手,有时还排起了长队,成为了当时的一道景观,直至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先生还与
在上海收的弟子有着来往。
八十年代初,先生已先后收徒上百人,其中有许多是带艺投师,但真正能坚持下来的
不多。因为不少徒弟有一定武术基础,先生有意识地和他们印证武功、寻找差距,开始系
统地对所学的山西形意拳进行改革。先生觉的有些拳术在演练过程中对内气的调整不顺,
出拳不直接,缺少速度,身体不健壮之人很难练习。所以在一些拳法中融入了太极拳打法
,使拳法更加圆润,利于调整身心,并着重加强了暗劲与明劲的练习。又把所学的“对子
”和“器械”全部删除,先生认为打“对子”既耗精力费时间,实战应用价值又小,因为
谁也不会先讲好和你怎样对打,而“器械”练习出功慢,一段时间不练就会忘记,还受场
地限制练习比较麻烦。套路也只留下对内气内力与下盘功力增长迅速的形意太极一套(加
长到了一百八十一式),剩下的就是几个静桩和动桩,还有练速度与身法的单式练习(五
行健身拳、五行连环拳、十二形)和独创的全身功力练习法。 这些功法可以说是山西
形意拳与太极拳的精华所在,先生在创此功法前因在医院工作中大量接触各种疾病患者和
人体解剖,深谙内中道理。所以他能从古老的山西形意拳、太极拳、中西医理论、阴阳五
行学说中萃取出这套李氏形意太极拳功法,其拳理有根有据,充分溶入了医学的祛病、武
术的养生于技击、哲学的辨证法则,理论框架坚不可摧,并客观地结合人体构造组合成这套外观朴
滴藁谥衅笸蚯В搴嫌诘馈⒃⑶橛诶恚虻ヒ籽А⒀е苡谩⒂弥В攘ξ耷
畹墓Ψǎ颐歉纱丝杉壬谰叩幕壑恰
先生今年已七十四岁高龄,仍精气实足、反应灵敏、功力过人、乌发童颜、谈笑风生
、神采奕奕。从传拳至今先生从未收钱,“义务授拳、免费受益”是先生传拳的座右铭。
虽然上学读书不多,但先生深受儒、道、佛家正统思想的影响,认为:“行善积德、传道
解惑”是做人的本分。他训练的几位弟子张立诚、刘晊良、姜涛、李强、王洪涛、张景君
(女)、陈军(徒孙)等武术业余爱好者,在国家九十年代中期开展起来的武术竞技推手
比赛中,先后在国际、国内、东三省、省内、市内的大赛中,多次摘金夺银,其中有几个
弟子在没有任何武术基础上只训练了不到一年时间,初征赛场便取得了骄人战绩。更有许
多带病前来学武之人,先生都尽力指点使其能很快恢复健康。其功法的简单实用性、出功
迅速性由此可见一斑。
通过以上的这些叙述,我们不难看出创拳者李春苓先生对人体生命结构及其武术运动
形态的深刻理解,在李氏形意太极拳功法中不但充分展现了武术的实用性,而且也无时无
刻不体现出东方哲学思想特有的神韵,可以说李氏形意太极拳功法又是一部中国哲学的形
践篇。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02.118.250.81]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72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