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ngfu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tudybaby (心如碧海), 信区: kungfu
标  题: 内家拳旧闻一 Z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Thu Feb 24 14:11:20 2005)

   收集一些内家旧闻转过来,便于大家对传统武术尤其是内家拳有个认识,也许是野史传
闻,毕竟也反映了一些东西。有赖自己明辨了。

内家拳旧闻一
——太极拳名家旧事录
瀛人叙述:
  1. 杨少侯自杀海上.关于杨少侯自杀,在陈微明的《海云楼集》中有明确记载.那么杨
少侯为什么自杀呢?是因为有几位国术馆的教师通过李景林约好了杨少侯,要与杨进行切磋
交流.时杨已68岁,虽名气很大,但真打起来已力不从心.杨少侯是很要面子的人,事先请人试
了回手,确感非常吃力.由于答应李的事又不好回绝,为了保全杨家太极的名声,于是选择了
杀身成仁.
  2. 郝维祯潦倒京城.民元郝维祯来京,遭杨健侯冷遇,在京城站不住脚,于是去了天津,
去访李存义和李瑞东,在河北公园李存义的徒孙李玉琳向郝请益,试了回散手.郝维祯竟不能
胜.于是又折回北京,斯时盘缠用尽,病困交加,潦倒在宣武门,几于毙命.后经人救助才终于
得以返乡.
  3. 吴鉴泉汗颜西子湖.民国十八年,杭州举办国术游艺大会,吴鉴泉应邀为评委,同时作
为表演员表演太极拳,时评委副主任褚民谊是吴的学生,吴颇得意,评判时对朱国禄的拳击打
法颇有微辞,认为朱的打法不和于国术.时朱国禄之胞弟朱国祯邀吴与自己作一对上台一较
,朱国祯称:我只用国术,不用拳击,看能不能赢你.朱站在台上三次邀吴,吴不敢应.时值深秋
,而吴竟汗流满面,双手微颤.后经李景林与陈微明调解,才作罢.
  4. 陈照丕动口不动手.国术馆有摔跤名家杨法五,生得虎背熊腰.闻陈谈太极拳以轻破
重之高论,欲与陈一拭,陈远避之.一日陈教拳时,杨又至,立于一旁.陈望见,立刻解散学员.
至杨前顿首曰:"您总得让我混碗饭吃,我不敢在您跟前练拳,可您总得让我有个说拳的地方
吧."
  5. 武术家也是普通人,真正修养高深的没有几位.1979年在京的老武术家在西单聚会,
由于文革后很多武术界的老人儿很久都没见面了,一般见了面都客客气气.都相互称对方为
"某老师".孙剑云看见吴图南向吴打招呼说:"吴老师您来的早啊."吴回答道:"我在等你那,
干闺女."孙剑云反映可是真快,立刻跟了句:"哎,你这干孙
子,怎么几天没见,跟姑奶奶开起玩笑来了!"吴图南站在那儿尴尬地笑了笑,没敢再说话.旁
边不知是谁说了句:"真是自取其辱." 往事历历在目,讲出来是想说明今天的人不要被故事
和文字异化了.

包不同叙述:
   汪佩琴说“(马岳梁老师)一足着地,以金鸡独立之势,用少腹迎着三十来岁青年拳
师的双推掌。双方相持不到一分钟,这位推人的小伙子满头大汗,脸上神色显得十分尴尬
,而八旬老人依然是单足着地,神态自若。”青年说:“我在推马老师少腹时,只觉得他
腹中有一股气在跟着我的手转,只要我一用力,这股气就会聚到用力处,使我的力在圆形
的气团上滑过去。”马老师还曾在香港以金鸡独立之势迎着五名摄影记者的推击而不动。



skate评述:skate初学杨式太极拳时,所接触的书籍文章无不是说杨式拳如何如何厉害,
如何如何天下无敌,杨少侯乃是杨家第三代中功夫最精纯者,但其自杀一事一直是个迷。
如瀛人先生所言为真,则殊为遗憾,须知李存义晚年在山东也曾经栽过,但也无损其一世
名。

--

※ 修改:·studybaby 於 Feb 28 15:55:48 2005 修改本文·[FROM: 202.118.250.*]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02.118.25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01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