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ngfu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tudybaby (心如碧海), 信区: kungfu
标  题: 内家拳旧闻46 Z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Thu Mar 24 15:01:58 2005)

内家拳旧闻46
    ---- 道家太极

六水叙述:
    一,芗老是一位奇才巨子,但是芗老如你所说,学规矩。可其脱规矩太早!为什么这
么说?芗老的功夫并不是无往不是胜的。高处不胜寒!我曾经请益过我老师,我问芗老的功
夫。我老师说,王芗斋先生的功夫并不是高到极顶了。他在天津的时候曾被韩??(对不起
,我没记住)给打败过。这些我就不细说了,有些跑题,我只是说,芗老并没有达到武学的
大乘,还有很多东西他没有,这就是他离师过早,空有聪明,只能自研而成。但真的不得不
佩服芗老的智慧和求学态度以及创新之举!可也是芗老才引得后来很多的人肆无忌惮的编功
夫,“创功夫”,所谓的练几大劲,挑几大筋………… 可笑啊!好似历代各门祖师都是不如他们一般!这些东西不是哪个门内之密而少人知,而是门内根本没有。我老师曾和我偶然说过某某人的功法其实是八卦和形意的东西,什么结构啊!瞎编!我曾说过,祖宗留下的东西,我们可以批判的继承,但不是批判的抛弃。有疑惑可以于体悟中再体悟。不能因自己练的,理解的不是那么回事就说那谁谁留下的法子不对。杨澄浦先生确如你说的,少年不勤,到父兄过世时才醒悟。他也是一个有大智慧和大毅力的人。杨门中人也承认,他要是在其父在世时能下工夫,那他能赶及健侯公,可他还是没有达到那个层次。这也是有智慧,无师的后果!!!当年王兰亭先生和李瑞东先生都在后来各自的得到了其他的玄门功夫。象李先生就有道家一绝“五雷掌”。再有李派的钓蟾功那也不是高境界的啦。在太极门里还有一个境界叫"神修’,我不能乱说,否则又会找来责难。我懂的不多,但很多人更是浅薄!我说这些本来是为你们好啊!我记得李兆生先生好象引用过几句古语示人,其中的一句好似是“不是古籍玄幻,是人迷幻”。我说这么多,我都违背了门规了,可能还是会有人以为我故做高明!!!继祥先生说的站桩我同意,那就是妙学傻站,这才是出的自然功夫,凡是“呼吸鼓荡”者那都是曲解了太极拳的内蕴。我每天练拳,站桩都做笔记。为了什么?为了用自己的身体和体会感受先人的理法的意义。我从来不怀疑先人留下来的东西,我不理解我只能自认是我的境界和体悟没到。有些东西,书里没有的,我又认为那是先人没写的,那我也要琢磨。我爱先天,不喜后天。先天无形,无迹,最不好得,但是一点也不烦琐。后天有形有迹,但终究是在气血上下工夫。人不立大志,不能得大学!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我有不行的地方我自己知道,我也常自己琢磨自己,可我不想有人乱猜,一是没用,二是对你的功夫又有何用???五趾抓地,那也是自然的工夫,可以为之那的确不对,但是五趾能抓地,这是不可否认的。是前辈们的总结。这抓地也有一妙,和挑四梢有关,和下盘通“气”有关。
    二,芗老的确说的很对。这个对不是我定义的。因为那是我们犹龙派和李派也有的,
并不是我有就对,而是不谋而和,说明了武术是相通的。我老师和我说,太极要有一摸即炸
的东西;太极要练混元力,那是如老树之根千缠百绕的东西,象钢丝床床丝的连接一样。这
就是犹龙太极和李派太极的技击内蕴。我没拜识过杨门的嫡传,我不知道他们那里是不是。
可北派太极和南派太极那是真的不一样!我倒觉得以北派为入手,与南派交替的进行更好。
我学犹龙太极就是与李派交错的学。李派太极在开始时是北派的东西。不知道谈的是不是偏
了。首先说一声对不起,但我想,说出来也算借机会让我们共同增长学识也是好的啊!
    三,“气”在太极门里她有,但是北派和南派好象对她认识不一致。“虚灵在中”我
认为就是“气”。以意为主宰,在慢,送当中,练者也不用提气,深呼深吸,那久了也会感
到手臂是沉实的,有一种不是力的东西。不是力是什么?反正不是神仙一类的虚幻,她就是
太极的“气”。可能很多人不理解,也反对。这主要还是受了很多年的这个气的定义的名相
的阻挠。要是把太极的“气”单独的理解,那就能够渐渐的明了“以心行气,以气运身”,
而还要“在意不在气”的理论了。无为无不为。这是唯物的啊!我的老师对我说过一次“全
体透空”的境界的理。他说那是身内的“气”和大自然的“气”混为一体了。我分析那就是
羽化的前身阶段,这我在《犹龙派太极拳内涵初探》(可能是《武当》第四期里刊出的)一
文中已经提及过。我觉得芗老可能太过于在身相上太用功了!如果他要是再有一位道家的老
师,那我可以肯定,那真的会成为一代宗匠。可惜仍是无师之痛。
    四,太极真练,那是真苦!!!我腿也疼,但不疼不出功夫啊!我还会打班侯拳的一
些散式,那运动量也很大。我也是从这上面体会出不练北派,难学南派的道理。班侯拳的发
劲是丹田催动一股劲,脚蹬腿送上脊背一股劲,两臂弹抖又是一股劲,三个劲要发顺了,的
确是很干脆和舒坦。但是也练着练也累。我思索杨班侯先生当年是文功不够,武用已及,练
的是杨式传抄老谱中太极三乘解下乘的东西。因此他没能达到杨禄缠先生和杨健侯先生的另
一种境界。本来由武入道是太极的一部分,可能是班侯先生喜武不喜文,练的过了也为可知
。这我们权当自由的讨论,我也上相对的分析,如果有人能说清楚,那是补了我的认识的不
足,我很高兴,真的:)文不是文化,而是内里修养的“精”,在“三乘解”中叫体育。我
还认为太极得到技艺而费尽精力,那只是以后天养后天,和现代的竞技体育应该道理是一个
。我们门里好象没有那些,都是练先天的东西。李派太极是有外法的,很系统,可人家也是
后天和先天结合呀!我入犹龙门时间不长,大家也许不会相信,我只见过我老师两面。我学
的那些还不及老师的百分之一呢!但已经很是受用了。我以前没有老师练的相片过几天传上
来,大家可以指点。因此,我是知道一个几百年的门派他是有很深的系统的。

--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 修改:·studybaby 於 Mar 24 15:04:09 2005 修改本文·[FROM: 202.118.250.*]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02.118.25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2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