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_Soi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hiba (流浪.milan.mm), 信区: Black_Soil
标  题: 2003——37℃中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Jan  4 15:57:36 2004), 站内信件

或许,这是个并不意外的巧合: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的题目是《把目光投向中国》
,十几天后,美联社将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当选和中国成功发射载人飞船,同时列入200
3年度世界十大新闻——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把目光投向中国。毫无疑问,“中国热
”正在整个世界持续升温。关于这一点,并不需要浪费篇幅罗列更多的证据。

  如果要用一个字来描述刚刚过去一年的中国,或许,“热”是最有概括性的一个字。


  “中国热”的持续,并不止于在这一年里杨利伟被送上了中国人达到的新高度,更在于
中国经济持续的高增长。在2003年里,中国再次被认为充当了拉动亚洲乃至全球经济
的发动机。上半年中国GDP增长统计数据出人意料地达到8.2%,使“警惕经济过热
”这一久违的声音再次出现。

  并不是所有围绕着中国的“热”都值得我们高兴。与“中国热”积极的一面一同升温的
,还有发达国家对中国这个正在崛起的第三世界大国施加的巨大压力。围绕着中国出口的
持续强劲增长,指责中国剥夺了发达国家的就业机会和要求提高人民币汇率的声音,也在
这一年度里突然“热”起来。还有我们周边的政治环境也处于不断的升温状态:朝核危机
再次爆发;随着台湾“大选”的临近,“台独”势力的动作愈发急迫……这都给努力争取
和平发展时间的中国提出了新考验。

  应对这些微妙而发热的局势,中国新一代领导人提出了“和平崛起”的概念,强调同西
方的合作与发展。这在环境升温和国力发展升温之际,无疑是一种理性而冷静的力量。


  在这一年的国际政治舞台上,中国积极而成功地扮演着国际社会中愈发重要的合作角色
:她是朝核危机的有力调停者;她第一次被邀请以观察员身份参加“富国俱乐部”G8会
谈;她的总理的“四国之行”,更让公众看到了一个正在成长的大国理性的力量。温家宝
总理此次出访的最大收获和世界关注的热点是:布什总统以明确表态的方式给玩火的陈水
扁兜头浇了一盆凉水。

  从宏大叙事的角度而言,2003年的中国,有足够多的成就让她的公民为自己的祖国
感到荣耀。它继续是一个充满机会、希望和想像力的热土,一个世界最大的工地,用央视
新总部大楼的设计师库哈斯的话说:“这是一个让人疯狂的国家。”

  若以公民个人体验的角度而言,这一年最难忘的集体记忆之一则是SARS。恐慌心理
曾如空气中消毒水的味道一样四处弥漫。在这一年里,我们最不喜欢升高的温度,是自己
和家人的体温。37℃,是我们的一道心理门槛。

  在全民抵抗SARS期间,中国诞生了无数的英雄,或许从某种角度而言,最值得提起
和记忆的是蒋彦永先生。如果SARS是对我们社会机制健全程度的一次检验,那么暴露
出的直接问题和漏洞就是信息的不透明。全社会抗击SARS中曾经最稀缺的资源亦在于
此。

  而政府迅速扭转局面,动员全社会力量抗击SARS的最大收获是政府“以人为本”精
神的成功。这该是温家宝总理关于“多难兴邦”的最好注解。SARS“发烧”带给我们
社会的免疫力,今天还在继续生效——广东最新一例疑似SARS病例,迅速被全国媒体
跟踪报道并使各地的防范机制启动。

  值得关注和肯定的是,对SARS教训的总结,并未止步于卫生防疫系统本身,各级政
府职能局限于以GDP为核心却忽视公共职能的思维方式开始得到反省。胡锦涛总书记在
“七一”讲话中强调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则是将经济增长职能转向强调民生角度
的公共职能的一个宣言。

  而2003年的中国社会,悄悄地转变并迅速升温的一个观念和公共话语,正是“权为
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被视为新一代领导人亲民热情的一种体现,作为
一种观念亦已深入人心。

  尽管2003年中国还在继续上演英国青年胡润的“财富排行榜”变成“罪犯排行榜”
的故事,但在这一年里,真正具有持续性社会热情的话题,却是围绕着中国底层或边缘人
群中的几个个体生命而展开的,它引发了一场中国从传统社会走向公民社会的预热。

  2003年,被众多评论家称为中国的“民权元年”。引发这场升温预热最具代表性的
人物则是一个名叫孙志刚的青年。今天,我们很难说是由一个人的死而最终使得一部恶法
被废止,但他受过高等教育的“特殊身份”而受到格外关注,才是他而不是此前有着同样
命运的其他人,直接导致了旧法的被废止和新法的出台。一个必须强调的特殊时代背景是
,众多社会因素的发展,使得变革的机会在2003年的中国开始成熟起来:公民意识开
始觉醒,媒体时评这种“公民写作”文体的高度发达和政府对民生、民权问题前所未有的
关注。

  毫无疑问,公民开始对自身权利的重视,是一个社会走向成熟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它也
是一个现代社会的基础。2003年,中国社会燃起的这种热情和信心,对中国未来的发
展和影响,或许将比其他重大新闻事件来得更为深远。

  2003年,在中国民间社会升温的还有以网络为主要平台的民族主义。中国年轻的民
族主义者们在抵制“京沪高铁”采用日本“新干线”的签名活动中,成功地征集到数十万
人的热情支持,并使政府公开表示考虑他们的意见,展现出了它努力从人数巨大的潜流浮
现出一种公开舆论洪流的愿望和能力。而西安大学生针对日本师生的大规模抗议行动,则
映现了中国民族主义者不一般的温度。

  为当下的历史归纳总结出独特的意义,或许是人的一种本能,对媒体则是一种无法抗拒
的诱惑。而观察记录者主观赋予的这种意义从来都是一种冒险。——以重大事件来看,2
003年的中国和世界,实在是一个平庸的年份。但是,我们无法确切预知,在这个平庸
的年份里,还有多少未进入我们视野的事件和潜流会对未来产生影响。正如在威尼斯共和
国诞生的复式记帐法、专利法、独立会计师协会以及现代银行业在历史教科书上的重要性
,远不及英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这些宏大叙事的事件一样,真正奠定今天的资本主义
技术、制度框架和基础的,正是那些被习惯所忽略的东西。

  2003年的中国,正处于承前启后的阶段。这一年,它面临的内外环境微妙而发热,
它因微热而调动了某种免疫力和应变力,它因各种层面的事件和变化而有些呼吸急促。


  2003年,中国——37℃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11.7.155.10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69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