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_Soi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atdog (评论员), 信区: Black_Soil
标  题: 驳温家宝之中国文明文化说(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12月14日09:28:47 星期天),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ife 讨论区 】
【 原文由 higher 所发表 】

文章阅读 北大未名站 ○ 三角地 讨论区 [Triangle] 

------------------------------------------------------------------------------
--
标  题: 驳温家宝之中国文明文化说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3年12月11日20:54:06 星期四) , 站内信件

                      驳温家宝之中国文明文化说

温家宝同志近日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演讲,盛赞中国古代文明古代文化。
我认为这是不妥的,虚伪的,换言之,认为其是扯淡。

家宝同志认为,“中华文明以其顽强的凝聚力和隽永的魅力历经沧桑,而完整的延续下来

。拥有5千年的文明史,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

这显然是谎言。

中国文明根本没什么凝聚力和什么隽永的魅力。
中国文明之所以能延续3500年,不是什么凝聚力和魅力,而是特殊自然地理条件下的原始

中央集权制帝国非正常延续所造成的,是中国儒法文化长期愚民化灌输的结果。中国古代

人民一直是一盘散沙,缺乏组织性、纪律性,缺乏公民意识,中国古代社会长期都是懦弱

自私的农民社会,加之以残暴的君主统治。中国周边缺乏强有力的竞争性文明。在东亚大

陆文明整合之后,中国就已经丧失了文明的生命力,走向衰亡了。中国文明之所以存在很

久时间,是因为缺乏强势文明侵蚀的古代文明的死亡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象南美的印

加文明,南太平洋的土著文明,在未受外界“干扰”之前,他们可以存在很久,但早就是

停滞的和畸形的了。当西方文明一进入,他们就很快灭亡了。

同样,中国古代文明也已经灭亡,今天的中国文明根本不是古代的中国文明,而是西化的

文明,无论是在意识形态还是物质基础。当然,中国古代文明在一些落后的农村仍有较多

保留,但那只是残留物了,他们不是今天之中国的文明主题,在今天的工业化中国中,市

场经济化的中国中,我们找不到中国古代文明的存在。

中国古代文明在片刻辉煌之后,长期处于畸形发展中,或者说处于文明的死亡过程。它根

本没有什么魅力。只有来自南北方的东亚土著才能视之为先进文明。

另外中国古代文明也没有5000年的历史,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算起,也只有3500年左右,更

毋论其真正的文明特色是从秦汉时期形成的。

中国古代文明的漫长死亡过程根本不是什么中国人民的骄傲,而是悲剧。乌龟也活得长,

死得慢,这只是新陈代谢速度慢而已,根本没什么可骄傲的。

家宝同志还表扬了中国文化,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

珍贵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比如,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

调天下为公,特别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尊师宗教的传统美德,世代相传,

所有这些,对家庭、对国家和社会都起到了巨大的维系和调节作用。 ”

这显然又是谎言和扯淡。

中国古代社会根本没有平等和自由,由此何来人民性和民主性。仁爱,集体,和睦,天下

为公,民本思想,在中国古代根本是个谎言和笑话。中国历史上的无数战争,无数悲剧,

证明了中国古代文明缺乏仁爱,缺乏和睦,缺乏天下为公的民本思想。中央集权制独裁统

治残酷压榨迫害中国古代人民,自始至终,何谓“民为邦本,民贵君轻”,何谓“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这简直是颠倒黑白嘛。

中国古代文明的腐朽性根本没有形成什么“传统美德”,人民在这种文化的毒害下,自私

,虚伪,冷酷,麻木,迷信而愚昧,缺乏诚实,公正和理性。这种中国文化何谈对“对家

庭、对国家和社会都起到了巨大的维系和调节作用。 ”它根本起着破坏作用和腐蚀作用

。中国文明正是衰败于这种中国文化。

温家宝同志对中国文明中国文化一无所知,信口雌黄,这是十分可笑和荒谬的。他如果真

的感兴趣历史文明学说和历史文化学,他还需要好好学习,多读点书,多正视一下中国历

史,多一些基本的思考,而不是跟着一群傻瓜伪学者胡说八道。

温同志的中国文明文化说让我深感失望和遗憾。如果中国的总理就是这样罔顾事实,无知

而言的话,我觉得中国人民可能又要倒霉了。


    
※ 来源:·北大未名站 bbs.pku.edu.cn·[FROM: 61.142.128.199]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18.9.120.2]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0.1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7.33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