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_Soi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itcrazymars (水泵), 信区: Black_Soil
标  题: Re: 【又有人发三峡的帖子了,那我也转一个超级老帖】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Mon Aug 15 13:10:41 2005)

⑶ 没想到移民还不得不外迁 

在全国人大通过三峡决议的前后,很多人打包票说移民不是难事。李伯宁更是拍胸脯担保

说,只要按他的法子搞“开发性移民”,多种点儿柑桔,所有移民不用外迁也可以过上舒

心日子。李伯宁不愧是毛主席的好学生,还真的在库区某地培育了大寨式的“开发性移民

”典型,经官方传媒一宣传,真的引来不少参观取经者,连中央的高官和一些著名专家知

名人士也被他哄得一楞一楞的。都以为这下中国人可以破解“世界难题”了。 

殊不知要迁移的人真的太多了一点,三峡这地方虽好看但地面太“不平”也太“瘦”了一

点,把所有的移民都“靠”在村后边山上面还有个水土保持问题,有个环境问题,用时髦

说法叫持续发展问题。李伯宁的法子并不是处处灵验,最后朱总理下决心把十二万农民移

出去。没想到移民还不得不外迁。 

《三峡工程报》报道,湖北巴东的千多号移民本来都“靠”在村后边山上面了,可惜搬迁

安置的“质量不高”,朱总理的指示一来,大伙都要求外迁。移民局觉得上面有精神,下

面有热情,再花钱把大伙又搬了一次。移民为了生存不怕多折腾一回,干部考虑到“安定

团结” 也不惜多花点银子,只是这移民支出的窟窿越来越大…… 

⑷ 没想到移民经费越来越不够用 

《 21世纪经济报导 》在“三峡工程资金流调查 ”一文中写道,三峡总公司为什么“突然

” 采用上市融资的直接融资方式?一个现实考虑就是减债。两年前陆佑楣在北京新闻发布

会上对中外记者说,预计到2009 年工程全部竣工时总投资可控制在1800亿元以内。但另有

公司财务部的一项测算认为,因三峡工程施工期长达17年,且其资金来源多元化,计入物

价上涨及施工期代替利息的动态总投资难于准确计算,粗略估算约为2039亿元。但陆承认

,截至2001 年底,三峡工程资金累计到位762亿元,其中资本金来源占45.64%,债务性资

金来源占54.3 6%,从总的趋势看,资本金的比重逐年下降、债务性资金比重逐年上升。



同经国家批准的静态投资同口径做比较,到2001年末,水库移民费用支付超前,至2001年

末已超流程安排61.4亿元。资金平衡年将比预计的2006年推迟到2009年。国务院三峡建委

副主任郭树言这样解释移民投入的急剧上升:“今年移民工作的难点,一是135米水位线下

移民任务非常艰巨,部份城镇和基础设施进度滞后,必须采取得力措施;二是库区地质灾

害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技术要求高;三是部份农村移民后安置质量

不高,需要抓紧研究发展经济的措施。” 

郭主任多少比陆经理直爽一些,三点点出了问题的要害。 

移民经费越来越不够用的另一原因是贪污腐败 。 在中国, 负责工程啦,移民啦,救灾啦

,扶贫啦,历来就是肥缺。管三峡的工程和移民,自己不伸手要也有人会送钱上门 。 正

如王渝生在他的报告“故陵黑幕” 所披露的,一小小的村官只办一个假移民就有人大把大

把送钱上门。 更不用说那些直接掌管移民经费的大小官员 。 

虽然负责移民是公认的肥缺,但一不小心,肥缺也“伤人”的。重庆丰都县的国土局长黄

发祥因贪污移民经费实在太多已成杀鸡吓猴之“鸡”,万州移民局的一个小出纳王素梅因

挪用移民公款搓麻将赌博被判终身监禁,不得不在万州监狱度其余生。特别是总理朱熔基

从李鹏手中接管三峡建委主任后,一再警告大小官员们谨慎行事,三峡移民经费万万动不

得,称其为“碰不得的高压电线”。 

朱总理可能也没想到贪污腐败如此严重。移民官员也没想到用那么多钱移民,移民还是不

满意。 

⑸ 没想到移民工作如此之难 

3月25日新华社发出一篇报道,“三峡移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隶属于统计部门的专业调

查队伍重庆市农村调查队在实施三峡移民工程10周年之际,公布了一项跟踪多年的调查结

果:此次调查的负责人说,他们对100户农村移民家庭进行了跟踪调查,其人均收入达189

0元人民币,比重庆市普通农民人均纯收入高近300元人民币。搬迁后的三峡移民生活水平

稳步提高,移民家庭收入水平明显高于当地农民收入。更鼓舞人心的是:移民家庭冰箱、

彩电、洗衣机拥有比例是普通农户的3倍,电话、自行车、摩托车拥有比例是普通农户的2

倍。 

笔者对统计部门总有点儿不放心。很多“老外”也开始对中国的统计数据心存疑问。最近

《经济学人》、《华盛顿邮报》和《远东经济评论》都在问同一个问题:中国经济统计数

据有多少可靠性? 

我的问题是:虽然是专业调查队伍,有一个问题至关重要:这100户农村移民家庭如何选取

的?并不是说 100户家庭就没有代表性,而在于抽样调查的方法。如果是坝区的宜昌县朱

家湾,我信。那儿的移民早通过“区位优势”发财致富了。还有那些头脑灵活有门路有手

艺加上又移了一个好位置,做到收入水平明显高于当地农民也不难。使人糊涂不解的是,

既然移民有这许多好处,搬迁后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加上冰箱、彩电、洗衣机,移民们

又何苦要“ 赖”著不愿走呢?为何还要以爆破方式“依法移民”呢? 

据《三峡工程报》,在巫山县南陵乡活跃著专职的“拆除工作队”,他们不仅巡回村社将

政策法规宣传到户到人,同时对一些抵触情绪大的“钉子户”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

“对少数不听教育,外迁后仍居住原籍的移民户,实施强制房屋拆除 (炸掉)”,据说这一

过程虽属强制但“按法定程序申请”,故称之为“依法移民”。“依法移民”发端于巫山

县上游的云阳县,那儿的党政官员为了加速移民进程,尽快将移民外迁,采取了一系列强

制措施,并不惜把四位移民代表投入监牢,使当地移民人心惶惶,怨声载道。 

本刊去年最后一期刊登了一位热心读者从四川成都转来的一封信。该信是重庆市巫山县一

名年近90的老者托他们将此信转交给有关移民部门的。老人与他的两百多位乡亲的搬迁已

经四年多了,但政府许诺的饮水、用电、土地问题均未获解决,加上选址不当、干部贪污

、弄虚作假、移民与迁入地的居民的矛盾等等一系列问题,使移民们强烈要求尽快落实政

策或乾脆将他们再全体外迁。 

中国科学院三峡课题组的研究人员在万县五桥区也作了一项跟踪调查,那儿不仅移民人均

土地减少,收入下降,接收了移民的当地居民也面临同样的困难。他们的研究比较冷静,

语言也实在,没有用中国人特别熟悉的概括方式和语言推断说,三峡库区处处如此。因为

他们毕竟是严肃的学者而不是隶属于统计部门的专业调查队伍,也不是新华社妙笔生花的

记者。 
一位中国学者在三峡库区做调查研究时,一位乡镇级的移民干部对他抱怨说,“别人都以

为做移民工作有权有利,移民官员威风八面。说句大实话,我们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

出。我们真是两边为难:上面要求我们尽快把移民移走,但移民经费总是到不了位。有时

甚至一拖就是一年。我们把移民动员好了,他们把房子也拆掉了,但我们拿不出钱来付给

他们。你说这工作怎么做?再说嘛,你要别人一下子离开生活了几代人的故土背井离乡,

有的远迁千里之外,有的一家四分五裂,也不知道前面有多少沟沟坎坎。你说这工作好做

吗?可上头总是压著我们限期完成包干任务,底下的群众骂却我们是黑良心的贪官。我们

真象风箱里头的老鼠,两头受气!” 

难怪负责三峡移民的官员感叹: 没想到移民工作还是很难。 


--
生生不息
  灌水不已
    泽被万方
      源远流长
        !@R%$#…!&*$^&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02.118.22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65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