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_Soi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imebirds (书剑子), 信区: Black_Soil
标  题: 政府与知识分子应站在弱势群体一边[转载]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Mon Nov 21 22:56:02 2005)

发信人: O一O (小忒), 信区: HitTopic 
标  题: 政府与知识分子应站在弱势群体一边 
发信站: 两全其美网 (Mon Nov 21 20:20:43 2005), 本站(lqqm.net) 

2005年11月21日 17:21 


文/ 周兼明 

改革不同于革命,二者最大的不同在于,改革是在保持社会稳定前提下进行的政治秩序 

改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社会结构的稳定,尤其是社会力量对比的稳定。这意味着改革 

是在原有力量对比基础上进行的,一定的力量对比格局决定着一定的利益分配格局。在 

改革过程中,由于强势群体仍然强势,他们掌握了各方面优势资源,有能力左右改革走 

向。损害强势群体根本利益的改革必然被阻止,只有由弱势群体承担主要成本的改革才 

可能较顺利推进,因为后者无力保护自己的权益。 

除非根本改变原来的力量对比格局,否则改革不可能导致利益格局的天翻地覆。利益的 

来源、得益与受损的人群可能有所不同,但强弱贫富的主要对象难以改变。一旦改变原 

来的力量对比格局,改革即突变为革命。革命是通过对占人口多数的下层力量的动员, 

改变力量的对比关系,使弱者变为强者,强势沦为弱势。只有在这种力量对比格局发生 

根本改变的基础上,利益格局才可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社会变革的成本才可能主要 

由原来强势的既得利益群体承担。 

但是,革命以破坏秩序稳定为标志,一般需要付出耗费社会物资存量、使增量难以为继 

等代价。由于特殊的人口与自然资源约束,这种代价对中国即意味着大量人口丧失基本 

生存所必须的物资保障,这是中国承受不起的代价。因此,避免革命是中国社会进步的 

首要考量。 

社会演进是非线性的,人类在作出主动努力时应保持足够审慎,拒绝躁进与冒险,为历 

史的偶然性预留空间。因此,中国进步不能像前苏东那样在革命中激进,只能循改革之 

路渐进,改革成本主要由弱势群体承担难以避免。中国政府虽然是改革的主导者,但也 

无力改变改革中的利益格局,因为政治稳定(包括社会力量对比关系的基本稳定)同样 

是政府推进改革及有效履行其它公共职能的前提条件。在既定格局无法改变的情况下, 

政府必须赢得强势群体的支持才能推进改革,这也是强势群体之被称为强势的原因:强 

势不仅仅是相对于社会而言,有时也相对于政府。 

虽然改革成本主要由弱势群体承担这一结局难以根本扭转,但可作出适度调整,减轻其 

负面效应。现阶段能够进行调整的主要力量是政府与公共舆论。政府虽无力根本扭转改 

革成本主要由弱势群体承担这一定局,但它可通过干预二次分配,运用转移支付等手段 

对弱势群体进行一定补偿。本届政府的“向左转”,提出“以人为本”、“和谐社会” 

等理念,实行免除农业税、扩大社保范围等系列举措,都是这种调整的具体表现,值得 

充分肯定。 

在强弱贫富的利益博弈中,知识分子应该选择站在弱势群体一边。通过公共舆论的介入 

,改变具体博弈点上的力量对比,改善弱势群体无力自保的境况,使他们拥有一定自保 

能力,减少所受侵害。知识分子与公共舆论的这种介入,对社会稳定至关重要。它可以 

使强势群体(即所谓精英联盟)对弱势群体的伤害受到一定限制,弱势群体在承担改革 

成本的同时,其最基本权益有望得到保障,社会矛盾不会过度激化,冲突不会走向极端 

。 

仅仅这种调整,当然不能令理想主义者与道德主义者满意。这些人往往预设:弊病是可 

以根除的,存在一种普遍行之有效的药方。他们信奉的灵丹妙药是政治民主化,其依据 

是西方发达国家相对公平的现实。在他们的词典中,民主政治既是改革的目标,也是手 

段;因此由此及彼的过程只能一步跨越,愈遭挫折,愈须激进。 

但是,民主政治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并没有马上导致公平,它的公平效应主要表现在发达 

国家。在民主政治条件下,改革成本由全体社会成员公平承担需要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 

橄榄型社会结构作为依托。在金字塔型发展中国家,民主政治的公平效应有限,且主要 

体现在政治秩序稳定时期而不是转型时期。在发展中民主国家推行改革,可能出现三种 

前景: 

1、由于改革必须暂时牺牲多数人(弱势群体)利益,它将被迫中止或举步维艰,这是印 

度的改革进程始终落后于中国的重要原因。 

2、民主程序被少数精英扭曲、操控,主要由弱势群体承担成本的改革得以推进,这是在 

东南亚国家普遍发生的现象。 

3、占人口多数的弱势阶层在民主政治条件下实现了力量动员,改革演变成革命,社会反 

复震荡,这是拉美国家经常上演的剧目。 

在中产阶级社会出现以前,民主政治能够带给人们的好处远比它许诺的少,民主化转型 

所需支付的代价也远比人们预计的大。即使同意将政治民主化作为远期目标,它也不能 

同时充当眼下手段,中国改革必须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上渐进。 

改革目标被提出并得到广泛认同,是因为它符合全社会的整体利益与长远利益。但是改 

革在某种意义上又是利益关系的调整,调整需要空间,需要有人承担利益调整的成本; 

在既定力量对比格局下,改革在推行中必然暂时损害弱势群体的利益。没有人有权力要 

求某些人为全局或长远利益作出牺牲,因此,这种牺牲实质上具有强迫性;弱势群体易 

于被强迫,所以作出牺牲的往往是他们。 

对这种善恶美丑利弊交缠的复杂现象,不同人站在不同视角可以作出不同选择,进行不 

同评判;但是政治家们别无选择,因为他们肩负的是全社会的命运。 

改革势在必行,改革中的基本利益格局难以逆转。因此,政府与知识分子应该自觉选择 

站在弱势群体一边,力求减少过程中的不公正。 

来源:凤凰周刊2005年第29期 总第198期 
--
我始终无法想通,这个世界竟然有这样一些决策者,他们会使用最为轻率的,愚蠢的,对自 
己的统治毫无益处可言的方式,把那些花费相当长的时期,和相当多的代价培养的,已经对 
社会现实、国家制度表示认同的青年精英的代表,轻易地就放置在自己的对立面上。战争不 
会让我们失去对自己的祖国和民族的信心,贫穷不会,饥饿不会,甚至欺骗、蒙蔽和尚可容 
忍的不公正都慢慢变得不会。但是,有一种简单而直接的方式可以做到——赤裸裸地侵入我 
们温和的生活,告诉我们从此以后连幻想和互相安慰的空间也不会留下。——inking@SMTH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18.9.97.18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98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