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_Soi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Iceberg (千面怪), 信区: Black_Soil
标  题: 再评孙亮事件的是与非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Sep  5 20:10:38 2005), 转信

    人的生命在病魔的面前总是显得如此脆弱,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份热情,都有一份关爱之情。
    围绕着事件的报导和捐款的争论,留给我们几个值得探究的问题,需要我们在道德层面作一次深刻的自省。
    
    焦点1:为了爱情,为了理想,可以不对家庭尽责?
    
    当人类失去理想,漠视爱情,这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对于一个有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又是义不容辞。然而,在巨大的困难面前,当产生巨大的冲突时该如何决断呢?
    幸福的人都是一样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如此大的人口基数,自然有千万个家庭正在遭受着种种不幸,他们自己有权做出自己的决定,只要是合法的,旁人的非议只不过是角度不同的想法而已。
    昨天有人指责孙亮对家庭没有尽责,可以你们又怎么会了解他家人的真实想法呢?旁人是无法理解他与家人之间的亲情,岂能取而代之作决定呢?指手画脚不免有些多余,而且对深陷困境的当事人也是一种巨大的压力。
    每个人的路不同,我们应该对所有热爱生活,憧憬理想的人们默默祝福。

    焦点2:对家庭该负怎样的责任?

    中国人重亲情,家庭观念强。透过对孙亮的讨论,有些人或多或少说出了自己的答案。暂且不考虑孙亮的问题,只谈我们自己的处理方式。令我有些担忧的是个别人的言语中透露出的冷漠。独生子女第一代已经成人,在相对更好的生活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却未见得对家庭有更深厚的感情。或许是我跟不上新的相法,但有一点我坚信对家庭不愿负责的人,对社会同样不会有什么责任感,这种后果是什么呢?
    对家庭的责任是为亲人无私的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为亲人责无旁贷的分担痛苦。当指责他人的处事态度时,是不是该检讨一下自己?对远方家中日夜牵挂你的亲人,你又做了些什么呢?很久一次的通话,还是逍遥自在的打发时光来回报寄予其高期望的亲人?

    焦点3:为何突出是“博士”?
    
    人的道德行为准则当然不是靠学历来衡量的。同样的或者更惨痛的遭遇发生在许多人的身上。许许多多的人都为了自己的亲人、爱人做出了令人钦佩的举动,相关的报道也不在少数。之所以有些人对这件事有些异议,恐怕功利的媒体要负上很大的责任。在当前的环境下,媒体越来越热衷于新闻噱头的炒作,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甚至不惜夸大、炮制新闻,而许多滥竽充数水平低下的记者写出的垃圾文章比比皆是。
    对于这件事的报道,我个人的观点是新闻媒体应当是如实报道事情的原委,呼唤社会的爱心,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伸出援助之手。而作者文笔不佳,带来的却是很多人对“宣扬学历道德差异”的反感。
    当然,确实有这种情况的存在,也有当前人们热衷于“批判现实”的惯性“自由思维”
的因素。

    焦点4:该不该捐款?捐多少能解决问题?捐款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常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对于身边深陷困境的校友尽绵薄之力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当然,大家都是量力而为。捐款可能是杯水车薪,但这是一份爱心。只不过我希望诸如“关心印尼人民”的人们能够同样有在前面,一如既往的保持先进性。
    捐款的目的当然是帮助孙良同学的爱人。但我个人感觉,这与爱情的伟大无关!可能有人说我刻薄,但客观地讲,他们二人的爱情如何如之何是两个人的事情,正如先前我所说的,这是自家的事情,我们只能默默祝福。我希望发起人不要向新闻媒体那样渲染“博士爱情
之伟大”,大家应是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伸出援手,而不是冲着什么伟大爱情。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那么多,我们能不能为天下所有这样的人都去组织捐款呢?
    真正的社会爱心应当体现在对弱势群体的关爱,而不是由于受感动而一时触动神经。虽然理性的思考不能代替人的情感,确也同样指引道德行为的实施。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6.22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66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