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_Soi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xzjm (Cxzjm), 信区: Black_Soil
标  题: 没有信息公开就没有生命自主与安全[东方早报]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Thu Nov 24 13:56:06 2005)

没有信息公开就没有生命自主与安全 
------------------------------------------------------------------------------
--
 早报特约评论员 童大焕 责任编辑 魏英杰 刘景 任大刚    2005-11-24 2:42:41   
    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23日下午向媒体通报,受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爆炸事故影
响,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污染带长约80公里,持续时间约40小时。此前的22日晚
上,哈尔滨市政府发出最新公告,决定于23日零时起正式停止全市自来水供水。此时,距
离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车间爆炸已将近10天。
    显然,相关权威通报和公告已然远远地落后于突发性灾难事故的后面,也落在了民间
传言和恐慌的后面。耐人寻味的是,离哈尔滨约500多公里的吉林省松原市从上周五(18日
)就已停止从松花江中取水了(早报11月23日报道)。
    直到22日,黑龙江省的松花江沿线一些城市的主要领导才接到通知到省城开会。如是
,哈尔滨下游的地方政府是否能够赶在污染到来前准备好应对措施?同时,松花江下游的
黑龙江沿线相关城市,是否也得到了相关信息的照会?此外,包括吉林省的松原市在内,
吉林下游的沿江两岸,是否都在事故后第一时间得到了信息,仍然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在80公里长的污染带无阻前行奔流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极其缓慢、严重滞后的信息
反应系统。因此,我们也看到哈尔滨市在危机面前的措手不及。可想而知,全市停止供水
将对市民正常生活与工作造成多大影响,因为信息不公开所造成的恐慌及连锁反应,又将
对政府公信力产生多大的伤害。
    但是,我们看到,截至11月22日有关报道显示,吉林市环保局工作人员还认为,中石
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的爆炸对松花江污染不大。吉林石化方面人士还在强调,爆炸产生
的是二氧化碳和水,绝对不会污染到水源。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吉林环保局有关人员如此轻描淡写、漫不经心?吉林石化方面
的口径为何如此斩钉截铁?难道仅是因为“爆炸的化工厂位于松花江吉林市段的下游,而
吉林市多数自来水厂都在上游取水,因此,这次爆炸不会对吉林市造成影响”?如果是出
于这样的理由,这是不是一种“环保地方主义”?是不是以邻为壑?
    我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排污单位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然性事件
,排放污染物超过正常排放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水污染事故的,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通报可能受到水污染危害和损害的单位,并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报告。但是迄今为止,
至少从媒体报道上看,从国家环保总局和哈尔滨市的反应上看,我们没有看到吉林石化和
当地环保部门哪怕在信息的及时披露上做出什么迅速有力的努力。而正是信息披露的延误
,危机正在迅速显示它的威力,因此而产生的严重后果,或许一时将无法消弭。
    我们不应该忘了,2003年死亡人数达243人的重庆“12·23”井喷事故,事故发生后人
们才猛然发现,对于石油天然气开采这样一种高风险、高隐蔽性的行业,中石油居然没有
任何事前的防范措施、事后的应急疏散方案———而大规模的伤亡与此直接相关!我们有
理由追问:这一次,吉林石化等有关方面是否又犯着同样的错误?
    在现代社会,良好的信息报告和披露制度是人民安全的生命线!任何对信息的垄断、
封锁和迟滞,都是对人民生命的漠视。事实上,据化学专家介绍,苯爆炸会对水体造成污
染,如果进入人体,可能会对人体的器官造成一定损害。那么,谁来对沿江两岸居民可能
遭受和已经遭受但没有立即显现的健康损害负责?如何负责?今后类似的信息报告和披露
制度如何建立和完善?
    面对“环球同此凉热”的环境情势,任何城乡都将是脆弱的存在,在这个问题上,任
何人、任何机构都没有权力自以为是地通过垄断信息决定他人的命运。没有信息公开就没
有生命自主和安全。任何迟滞、隐瞒和掉以轻心都只会迅速扩大灾难和危险。建立迅捷、
高效、及时、透明的信息公开制度已是刻不容缓。 
http://www.dfdaily.com/ReadNews.asp?NewsID=76182 

--

※ 修改:·Cxzjm 於 Nov 24 13:56:35 2005 修改本文·[FROM: 202.118.240.110]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02.118.240.11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10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