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_Soi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Black_Soil
标  题: 上游排污下游遭殃争论不止—松花江上的首尾之争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Nov 29 08:56:56 2005), 站内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raduate 讨论区 】
发信人: softwind (softwind), 信区: Graduate
标  题: 上游排污下游遭殃争论不止—松花江上的首尾之争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Mon Nov 28 16:52:12 2005)

 

------------------------------------------------------------------------------
--
2005年11月28日 10:07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排污,下游遭殃。矛盾在一开始就显得不可调和。自从有环保部门以来,吉林省和黑
龙江省就始终为了这条江而争论不止

  22日,记者在吉林市发生爆炸的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看到,爆炸现场仍在清理
过程中。一位姓王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时玻璃全碎了,这几幢楼的玻璃都是新安的。


  13日发生爆炸时他正在宿舍睡觉,觉得忽悠一下。赶快到窗前看,火光就像原子弹爆
炸的蘑菇云。“能闻到刺鼻的味道,但从来没人告诉我们是否有污染。”

  这位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化工厂有专门的污水处理厂,污水经过检测,如各项指标
不超标就排入松花江。这个污水处理厂号称亚洲第一。

  但是,这些措施并不足以消除正由黑龙江倒溯蔓延至吉林的恐慌。

  松辽水利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赵万志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吉林省引松(松花江)入长
(长春)工程的取水点,在发生爆炸的化工厂上游,而且,位于长春市下游的吉林市取水点
也在化工厂上游。

  “所以,即使松花江已经被污染了,也不会影响长春、吉林两市的用水。”赵万志说


  但下游的哈尔滨市则没有那么幸运了。

  事实上,松花江这些年来始终是哈尔滨人的一个隐痛。

  由于近些年来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地下水漏斗现象严重,自1989年开始,哈尔滨市
陆续关闭了一批地下水井,这个城市对于松花江的依赖就愈发严重。

  “现如今哈尔滨市的用水日供给量中,地下水不到10%,超过90%都是依靠松花江。”
哈市供水办公室总工程师马迎春向本刊介绍。

  而另一面,松花江严峻的污染现状让这个城市的人们心存担忧。

  1998年以来,松花江干流持续出现低水位。2003年松花江哈尔滨段的最低水位仅为11
0.07米,致使供水厂取水十分困难。

  随着松花江水流量的减少,污染却逐渐加重。据环保总局最近发布的中国环境状况公
报显示,在中国七大水系污染程度排序中,松花江居第5位,其水系以三至四类水体为主(
按照国家标准,Ⅲ类和Ⅳ类水质只能用于灌溉,不能饮用)。

  在哈尔滨人的记忆中,江水的清澈还得追述到上世纪70年代,此后江水逐渐变质。“
上世纪‘七五’‘八五’期间,吉林市化工企业相继林立,污水排放开始逐年超标。”尤
其是汞污染严重到可以致病;1982年国家整改化工企业,污染源被切断,但是早已有大量
的汞沉积江底,缓慢释放出来持续污染水体。2003年,肇源观测站检测的汞含量平均为0.
00132mg/L,仍高于国家Ⅲ类水体标准0.0001mg/L。”马迎春说。

  上游排污,下游遭殃。矛盾在一开始就显得不可调和。“自从有环保部门以来,吉林
省和黑龙江省就始终为了这条江而争论不止。”哈尔滨市环保局毕姓局长说,污染几乎都
排给了黑龙江省——中游的肇源,下游的哈尔滨、佳木斯都为这条浑水头疼不已。

  当时黑龙江向中央反映了情况,水利部出面协调,随后水利部决定成立由辽宁、吉林
、黑龙江三省联合组成的松花江流域协调组。这个部门独立于松辽水利委员会之外,全权
协调松花江上下游的矛盾。

  “因为这个部门并非常设,仅是上下游出现了矛盾后,由三省专家、官员临时组成,
因此并不了解情况,更不解决问题。”毕称。

  “比如排污厂,一般是检查组来了开两天,检查组走了就关门。”毕局长说,上有检
查,下有对策,此类情况到后来已经是屡见不鲜了。

  “松花江上游的污水处理成本每吨至少在1.1元左右,每天几百万吨又是什么概念。这
并不是一家企业、一个城市、一个流域的问题。”马迎春倾向认为这更是政策的问题。国
家在近些年为治理松花江计划投入215亿,黑龙江省也计划付出96亿。但就是在如此大力的
治理下,江水依旧不见起色。他认为关键还在上下游的协调上,“两省从来都没有坐下来
一起谈谈,从来都是互相进京告状,发展怎谈得上。”

  双方坐不下来,最终造成的局面是:上游排污成本每吨1.1元,上游嫌贵排到江里,到
了哈尔滨成本就增加到每吨4块钱,到了下游佳木斯就是每吨6块钱的排污成本了。

  结果哈尔滨市被迫有了新对策,松花江脏了,水少了,可以不喝。哈尔滨人明年就能
喝上磨盘山的山泉了——据悉,为解决哈尔滨市城市供水紧张状况,该市自来水公司建设
了大型区外引水工程:磨盘山水库引水工程。工程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2003年4月开工建
设,2005年底竣工,完成后将铺设一条长达176.22公里的输水管线,建成日净水能力45万
立方米的净水厂,二期工程完成后将达到日净水能力100万吨,完全可以摆脱松花江污染的
阴影。

  不过,失去哈尔滨的松花江将浑浊依旧,那时候谁将为它埋单?那些没有庞大财力的
地方又如何解决他们的用水问题呢?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14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10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