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_Soi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ilkywayli (我要方便), 信区: TongueByTongue
标  题: 出卖国企只是形态转化?(下)
发信站: 紫 丁 香 (Thu May  4 03:05:35 2000), 转信

第二,只有占有“实物形态”(生产资料),才能使用、支配、管理生产和经营。
    钞票不能自动生长出来,生产资料(实物形态的财富)也不能自动生产出产品和利
润。只有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才能从事生产、经营,创造出价值、财富、利润。
    因此,生产绝不只是物质的事,谁占有了企业(实物形态),谁就拥有企业的支配
权、使用权、经营权。那么,任命什么人担任管理人员,把工人当成雇工还是主人,是
仅仅以利润为唯一目的还是能够顾及国家的整体发展需要,也就是由掌握实物形态的人
来决定。当年的民族资本家把企业卖给国家,他就失去了对企业的支配权、使用权、经
营权。同样,国家把国有企业卖给私人或外商,国家对企业的支配权、使用权、经营权
也就受到了很大限制。
    第三,只有国家占有大量实物形态,才能在总量上保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国
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才能避免在经济上处于受资产阶级摆布的依附地位。
    从理论上讲,“实物形态”与“价值形态”都可用于投资,获取平均利润,使价值
正常升值。但正像我们上面看到的,“非国有化”的主张,使国家占有的价值形态只能
投入到利润极低的基础性生产领域、公益事业和靠利息、买卖股票来获利。这样,实物
形态带来的利润要远远高于价值形态所带来的利润。
    从现实卖国企的情况看,到底是不是等价出卖呢?卖出多少呢?上交国库多少呢?
卖国企得来的钱又用在哪里呢?这些情况都不甚清楚,而且许多地方还是“半卖半送”
、“明卖暗送”,以至于中央发出通知,严刹“出卖国有企业之风”。
    其实,就算是全部等价出卖国企,由于那些鼓吹卖国企的人还主张,国有经济从竞
争性盈利行业退出,国家占有的价值形态的升值仍会远远低于实物形态的发展。更何况
,国家掌握的很大一部分价值形态,要以工资、福利等形式用于消费性货币支出。长期
这样下去,国家掌握的价值形态如果大量转入掌握实物形态的私营企业主手中,公有经
济的主体地位无法保证,党和政府就要像资产阶级的党和政府那样,在政治上处于受他
们摆布的依附地位。
    国有企业不但具有生产产品、安排就业、提供税金的作用,而且担负着调控市场,
部分消除市场经济固有的负面效应,引导经济发展方向的任务。前者是个体经济、私营
企业、外资企业都能做到的;但后者,不仅是以追逐利润为目的的个体经济、私营企业
、外资企业做不到,就是集体所有制企业也很难做到,只有国有企业能承担。所以,社
会主义国家必须拥有大量国有企业,特别是在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里。
    抽象地看,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可以互相变换。但在实际经济运行过程中,价值形
态并不必然能够变成实物形态。缺少价值形态,实物形态的生产虽然会受到影响,但仍
然能够维持和发展,而没有足够的实物形态作保证,价值形态就可能变成“泡沫”,其
单独调控市场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极低。有人可能会问:“手中有钱,还怕买不到东
西吗?”历史早已证明,在严重的政治、经济关头,私有经济和外资经济可以使手中的
“实物形态”在生产、流通上全面停滞,导致市场混乱、货币贬值,从而威胁无产阶级
的执政地位。在解放初期,投机资本家利用手中掌握的“实物形态”,囤积居奇,冲击
人民币和市场。党和政府之所以能够打败投机资本家,靠的不是价值形态,而是大米、
棉花、布匹等实物形态。在当前,尽管我们出很高的价钱,美国等西方国家仍然严格限
制向我国出售、转让军事装备和高技术,甚至把一些民用技术的商业性合作也同“国家
安全”挂起钩来。所谓的“考克斯报告”,其中一些“奥妙”就很能说明问题。
    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谋求的国际秩序尚未建立,发展中国家的币值、
汇率极易受国际资本的冲击和影响,亚洲金融危机已经给了我们深刻的警示。中国加入
WTO后,金融业会更进一步开放,国际资本对中国金融的冲击、影响会更大,在这种情况
下,放弃实物形态,无异于作茧自缚、自掘坟墓。
    最后,是实物形态决定了实际的生产方式,从而决定了一个社会的基本制度。
    一个人的阶级成分、他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是由他在社会实际生产过程中与他
人形成的生产关系、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所决定的。通俗一点讲,就是在社会实际生产
过程中,人对生产工具、原料的财产关系决定的。劳动者在使用生产工具、原料等进行
生产时,如果还是生产工具和原料的主人,厂长(经理)和工人的区别只是工作性质的
区别和职务不同,这种生产关系就是社会主义的,工人就是主人。相反,如果劳动者只
是被雇来打工的,生产工具和原料的占有同他相分离,而是被老板占有,那么,老板及
其代理人和工人的区别就是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这种生产关系就是资本主义的。
    毋庸讳言,在公有制经济中,由于近年滋生了腐败和官僚现象,工人的主人翁地位
受到了某些损害,但是只要正视这个问题,切实加以纠正,那么,工人的主人翁地位能
够得到保证。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其宗旨是为人民服务的,他无论犯了多么
严重的错误,总是有勇气更有能力纠正错误。
    因此,大规模的财富从“实物形态”转化为“价值形态”,绝不仅仅是形态变化,
它还使得实物形态的生产方式发生变化。 一个社会,如果占主体地位的企业实行社会主
义生产关系,这个社会就是社会主义社会。 一个社会,如果占主体地位的企业实行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这个社会就是资本主义社会。 用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互换的方式改变生
产关系,进而改变社会的基本制度,这是马克思和列宁曾经提出过设想的。这一设想在
新中国得以实现,就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赎买”政策。 通过“赎
买”,民族资本家虽然占有了一大笔钱或拿到了很高的定息,但由于他们被排除在生产
决策之外,工人对生产工具和原料的关系发生变化。结果,民族资本主义被和平改造,
这些原来是资本主义的企业就成了社会主义企业。 关于“赎买”政策,薄一波同志说:
“陈云同志所以主张定息办法,他认为定息把企业生产关系推进到一个新的质点:此时
的企业,严格说已不是公私合营企业,而是实际上的国营企业了。在这些企业里,资本
家不只是退出了生产领域,它所能够得到的以定息形式表现出来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
也同原来的企业断绝了关系,它的生产资料从此失去了作为职能资本的作用,于是,原
来的企业一变而成为没有资本家的企业了”。(《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薄一
波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91年版)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评价这一段历
史时也有定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曾经设想过的
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
    我们强调“实物形态”与“价值形态”的本质区别,并不是说,任何的“实物形态
”都不允许变成“价值形态”。一部分“实物形态”变成“价值形态”,和一部分“价
值形态”变成“实物形态”,有利于资本运作,是一种正常的市场行为。但是,如果抹
杀“实物形态”与“价值形态”的本质区别,刮“出卖国有企业之风”,搞什么“卖光
”、“送光”, 企图让国企退出生产领域,并要求国有经济退出竞争性盈利行业,实行
“非国有化”,那么国家所能够得到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也同原来的企业断绝了关
系”,国家的生产资料就会“从此失去了作为职能资本的作用”,这样便会使企业的性
质发生根本变化。如果把大量国有企业卖给私人或外商,大量国有企业的性质发生根本
变化,就在事实上变成了私营企业主和外国资本家对公有经济的“和平赎买”。
    历史的经验值得深思。鼓吹由“实物形态”到“价值形态”只是形态变化的人,无
论他们的目的是什么,但如果按照他们的主张,听任私有资本和外国资本对公有经济实
行“反赎买”,结果只能是把社会主义的中国和平演变成为资本主义社会。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3.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18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