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_Soi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loth (员外), 信区: TongueByTongue
标 题: [转载] 围绕 <远与近>的讨论
发信站: 紫 丁 香 (Mon Apr 17 11:03:04 2000),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oem_ci 讨论区 】
【 原文由 fzx 所发表 】
浏览诗歌版以前的文章,看到loneman和feature两位朋友关于顾城的
《远和近》进行的一次讨论(见1185-1191)。 这是我在该版看到的唯一一
次围绕着一首诗展开的如此细致的讨论。查看二人的档案,似乎这两位朋
友都已经毕业离开了工大。
很感谢loneman和feature给的诗歌版留下了这样精彩的一组对话,现
将其整理如下,籍此表示对这两位朋友的一点怀念。
远和近
顾城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loneman (夜行人):
呵呵,意味绝佳的情诗。
feature (闻君高义):
佳在哪里?可不可以谈具体点儿。
我觉得一般:他想表达的情感有些捉摸不定,怪怪的。
mmm (老白龙):
说句实话,没看出来,倒觉得语言生硬。
feature (闻君高义):
我认为语言表达还是传神的,只是想要表达的情感不够美丽。
pclinux (批私立哪刻丝):
主要是因为写出了陷入爱情的陷阱的男女一种矛盾的心态
feature (闻君高义):
我觉得顾城的某些诗作流露的思想感情不是很健康。
loneman (夜行人):
诚然,任何一个人都有其两面性,诗人尤甚。作为顾城本人来讲,
他的结局是的确是很不健康的。但是我们亦不可否认他的某些诗
作是相当精彩的。诗人作品的不同是因为对人生的理解不同。拿
这篇诗作来讲,它十分含蓄的表现了一个男性对自己爱人的那种
茫然无措的心态,带着一种美丽的忧郁。每个人的品味不同,对
我而言,我喜欢这种含蓄的美。
feature (闻君高义):
含蓄的美是朦胧诗派在表现手法上所追求的,而且含蓄美也是诗歌
的基本特征。顾城是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作品普遍带有孩童
般的天真和镜花园般的幻想,而独缺乏成熟的理性思辩和暴风骤雨般
火热情感。他的许多代表作品,例如《生命幻想曲》、《一代人》等,
给予读者强烈的共鸣。
我觉得《远与近》所要表达的主要不是忧郁之情,而是作者对纯自然
——没有痛苦,没有忧郁——的追求,是一种远离现实的追求,因而我
说他的诗作流露的思想感情不是很健康。
loneman (夜行人):
hehe...feature兄的评价已然是公认的了.我纵有不同的见解,亦是螳
臂当车. 但是我一向以为,如果诗中加入了理性思辩和火热情感,那么
它的生命力不会太长久. 为什么莎士比亚的剧作一百个人看有一百种
理解呢? 关键在于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 这个空
间是由读者去填补的. 我倒是很不习惯那种文革时的代表作. 诗不同
于辩论于演讲, 引起读者的联想应该是它最大的特色吧?
不过这个理解似乎有误.如果没有痛苦没有忧郁.那作者为什么要用远
: ( 指feature说诗作所追求的没有痛苦没有忧郁的境界。)
和近作为题目呢?云是一种虚幻的象征,而"我"则是实实在在的,女主人
公彷徨于理想与现实之间(至今依然是许多女性的通病),而"我"用这种
含蓄的比喻来反映自己 心态,这种心态能说是远离现实的么? 不过话
说回来,陷入感情旋涡中的人,思想也许都不太正常,作为一首情诗, 我
们的要求是不是不要太苛刻吧?呵呵... ...
feature (闻君高义):
loneman对于诗歌范畴的理解似乎过于偏狭,诗歌不光包括抒情诗,
还有哲理诗、叙事诗。我认为loneman认为诗歌中加入理性思辩就
不会长久也似有不妥。 而作品所留下的思维空间仍然是诗歌内涵
和表现手法的问题。
我想loneman和我对于这首诗理解的偏差就在于对于“云”这一意
象的理解上。 “看云时的你”离我很近,是亲切的,融洽的,是
不带强烈情感的你;“看我时的你”离我很远,是疏远的, 隔阂
的,是有血有肉的你,是现实的你。 这个你不是作者所追求的完
美的、没有丝毫缺陷的,也是人世间不存在的你, 所以我说作者
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不是很健康。
loneman (夜行人):
呵呵,我想我没有谈到诗歌范畴的问题吧?不过feature兄说的没错,
此外还有诸如散文诗,十四行诗等种种格式。不过君言不妥,不妥又
在哪里呢? 如果什么都写的逻辑清楚,明明白白,那么看了也就看
了, 没有什么可以联想的了。诗歌内涵和表现 手法当然有很多种,
那是诗人和评论家致力的东西,我想我还是量力为好。
理解不同正说明诗人的高明之处,如果我们二人理解的相同,那么这
短短的几行诗也就不值得我们探讨了。但是feature兄弄错了, 偏差
不仅仅在于对云字的理解,而是整个诗的结构。其中“你”是主体,
“我”和“云”是对象,“云”起到了一个参照物的作用,而“远”
和“近”是具体的结果。说实话,从这几行诗中我没有发觉诗人追求
什么完美的心态。 如果如君所言, 看云时的 “你” 是如何如何的
“你”,那么干吗非得看云呢?看螃蟹也行啊,呵呵。如果作者要反
映的是一个离“我”很近的你, 那么看什么倒不是很重要了,对于
这么简单的诗,这岂不成了败笔?呵呵,不喜欢顾城还则罢了,但是
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人也是不恰当的。顾城后期的作品与前期有着明显
的不同,如果说他的《英儿》,我想写这部作品的顾城的确变了。那
不是我所喜欢的顾城。sigh... ...
feature (闻君高义):
按我的理解,loneman对于诗歌的定义主要是指抒情诗一类, 所以我
提到诗歌的范畴问题。另外,我说的抒情诗、哲理诗和叙事诗这一划
分, 是从诗歌的内涵来说的。而“散文诗, 十四行诗等”则是诗歌
的不同表现形式, 完全不是一回事。 既然有哲理诗,在诗歌中存在
理性思辩也是正常的。 而这种理性思辩的表现形式也可以运用诗歌
的表现手法:含蓄,充满暗示。 理性思辩并不是只能通过所谓 “逻
辑清楚,明明白白”才能表达。
诗人的表现手法是隐晦的,而其想要表达的内容是深刻的。如果我们
能够透过表面的隐晦直达作者的内心深处,作者一定会为知音可得而
欣慰。作者在选择意象上总是很慎重,因为不同的意象代表不同的内
涵,这也是作者不选择“螃蟹”而选择“云”的原因。
奇怪的是,这种事一而再的发生:当我讨论一位作者的某一作品时,
总会有人在一定时刻会说我“戴着有色眼镜”。这真有些可笑了。顾
城的作品我还是很喜欢的,并不如loneman所说。
loneman (夜行人):
呵呵,辩不过辩不过了,无聊之余也读诗写诗,但是的确只限于抒情
的范畴之内,如果去议论什么哲理一类的,实在是鲁班门前弄大斧了。
我坚信一点,诗是自由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限制过多,也就
限制了它的活力;至于如何看顾城及顾城的这首诗,我和 feature兄
的理解的确差异很大,我想这里没有谁对谁错的问题,只有理解层次
上的不同而已。可能是我的理解浅白一些,作为一个对诗一知半解的
人,今日实在是汗颜之至。佩服佩服, 望feature兄日后还要多多指
点。
--
※ 修改:.fzx 于 Nov 4 09:56:36 修改本文.[FROM: gaea.hit.edu.cn]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gaea.hit.edu.cn]
--
※ 转载:.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5.95]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3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