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_Soi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afebean (咖啡豆), 信区: Black_Soil
标  题: 苏秀文真的挂错档了吗?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Jan  3 17:40:49 2004), 站内信件

转自新浪评论 
---------------------------------------

这似乎是一个很细小的,也是很难把握的细节问题,但却是认定这起事故性质的关键。因
为要排除苏故意伤害的可能就必须证明苏确实挂错了档,只有证明苏确实挂错了档则苏主
观上是想倒车但却撞了前面的人这种说法才可视为是失误,而不是故意伤害这个结论就顺
理成章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没有证据证明苏是挂错档了。 
警方公布的调查报告说: 
“从苏秀文驾车撞人的过程来看,第一阶段两车相刮后,吉普车被向前带动了几米,这说
明苏停车时将吉普车的挡位放在了空挡而不是锁车挡。当苏秀文再次上车时,苏误认为挡
位是在锁车挡上,按照惯例向下挂挡至“倒车挡”,但实际上却是由空挡拉到了前进挡。
” 

调查期间,交警部门专门找来同型车辆进行试验,证明该吉普车如挂锁车挡,以拖拉机与
之相刮的力量根本无法将其带动,而挂在空车挡才可能被带动。 
警方列举的这个操作过程表面上似乎是无懈可击的,从空档换到前进档和从驻车档换到倒
车档的操作几乎是一样的,都是向下拉动一位。不过有两点值得注意: 
1,虽然两者在操作时动作是一样的,但手感明显不同。 
2,象宝马这类高档车除了换档时手感不同外,在处于不同档位时、仪表板上更有醒目的
档位显示,开车的人很难不发现挂错铛的。这些姑且也都不论。且看警方的报告里是怎么
证明她是挂错了档的,也分析一下警方证明苏所谓挂错档的证据是否科学,警方的报告对
此有下列这样的原话: 
1,“吉普车被向前带动了几米,这说明苏停车时将吉普车的挡位放在了空挡而不是锁车
挡” 
2,“交警部门专门找来同型车辆进行试验” 
可信吗? 
不可信! 
所谓 “吉普车被向前带动了几米,这说明苏停车时将吉普车的挡位放在了空挡而不是锁车
挡”。 
认为苏当时停车时是把档位放在空档这一结论、完全是建立在宝马车在第一次擦碰事故中
被带动几米这一基础上的。但是这个带动几米情况是怎得来的?是某人供诉的吗? 
如果是,那么仅凭某人的主观供诉的一面之词就能判定造成这起重大案件时发生时宝马车
确实处于空档位置吗? 
当然、也可以说不是凭某人的供诉,而是有宝马车轮胎和路面摩擦的痕迹为证,也就是通
常说的刹车痕。 

那么我们要问:既然说宝马车当时是处于空档,这时向前移动数米的宝马车的车轮是滚动
呢还是滑动呢?如果是滚动的话那何来的刹车痕?当然,还可以解释为警方是依据车轮滚
动的印迹来断定宝马车当时被带向前动了几米。那么请注意现场的照片,第一、现场当时
没有下雨、地面也没有泥泞。第二、宝马车在第一起事故后又发生撞人的第二起事故,也
就是说当交警来调查的时候宝马车早已经不在第一起事故中宝马车被带动几米的发生地。
第三、现场可以看到很多围观的群众和赶来维持秩序的武警,甚至可以说是人山人海。那
么在经历了这么长时间在经过这么多人践踏,警方能否有把握的判明当时宝马车被带动几
米而同时是处于空档位置上宝马车的车轮滚动留下的车轮痕迹呢? 
应该不可能! 
当然也可以说:宝马车当时确实处于空档位置,但拉了手刹制动系统,或驾驶员当时踩了
刹车,所以空档位置在此情况下,车轮也是滑动,也能造成了刹车痕。是凭刹车痕断定宝
马车被带动了几米。 
刹车痕能客观地证明宝马车被带动了几米吗? 
能! 
刹车痕能在那种路面情况下,经历那么多人践踏后比较清楚的保留下来吗? 
也能! 
但是请注意:这样的话也就有这么一个明显的悖论 
要证明宝马车在当时确实是处于空档位置,就要证明宝马车被带动几米。 
但要证明宝马车被带动了几米就要有刹车痕作为客观证据 
而有了刹车痕迹却又偏偏更倾向于能证明宝马车档位当时恰恰处于驻车位置。 
是不是很矛盾? 
当然这个矛盾也不是不能够顺理成章的解决: 
1,只要警方能够证明苏当时客观上确实是把宝马车的档位置于空档的位置,而又同时踩
了刹车,或是拉了手刹,那就既有刹车痕迹证明宝马车被带动了数米,而宝马车也恰好处
于空档位置。 
2,或者警方能证明当宝马车的档位置于空档的位置、踩下刹车,或是拉了手刹的情况下
;和宝马车档位处于驻车位置时,上述这两种情况下刹车痕有多大的、明显的不同,而宝
马车留下的刹车痕恰恰是前者。 
好复杂!警方对此没有提供资料,姑且也不作为定论。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193.50.41.1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4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