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_Soi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andary (藍天⊙⌒⊙白雲), 信区: Black_Soil
标  题: 今报评论:群众“想当然”折射信任危机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Jan  9 09:57:29 2004), 站内信件

    今报特约评论员 魏文彪

  1月7日《新京报》刊登了该报记者采写的“宝马撞人案七大疑问调查”。对于事发当
天赶到现场的武警是调过去保护撞人者苏秀文的传言,哈尔滨市道里区交警大队副大队长
王利解释说“是交警队请求武警协助到现场疏散交通的”。而事发当天赶到现场的黑龙江
省武警总队五支队四中队中队长李丰向记者证实了交警部门的说法。

  
  以权谋私动用警力的情况生活中确实存在,但不等于说“宝马撞人案”中武警的出动
就一定也是这种性质。也就是说,那种现场武警是调过去保护苏秀文的传言,确实有可能
是种“想当然”。随着有关人士的公开澄清,不能排除诸多传言中还存在一些类似的“想
当然”。

  人们为什么会在这些事情上“想当然”,为什么这些“想当然”会有那么多人相信,
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人们不相信有关人士的澄清,而宁愿把一些可能是想像的东西视为
是“当然的事实”,这背后隐藏的是信任危机在相当范围与相当程度上的存在。

  相对于有关人士的澄清,人们更相信传言。这首先折射出公众对部分政府官员缺乏信
任感。人们不相信他们所认为是不公的处理当中,会没有一些权贵的身影,会没有官员出
面舞弊。这之中还折射出人们对司法公正能在受到外来干预情形下得以实现表示怀疑。也
就是说,这些“想当然”中包含有对司法机关与司法公正的不敢相信。另外,人们相信传
言还反映出对监督机关的信任危机。如果在这类事件的处置当中,监督部门常常是敢于监
督且监督有效的话,人们就会相信有关部门的话比相信传言要多一些。但在此案件当中,
人们无疑对监督机关能够发挥有效作用存有疑虑,否则也就不至于执拗地“坚持己见”。


  人们之所以会对部分官员不信任,是因为生活当中确实存在不少官员干预司法办案的
事例。而对司法机关不敢相信,是因为生活中呈现出的情态往往是司法机关无力顶住行政
领导的高压,以及部分司法人员徇私枉法现象严重。人们“想当然”还与政务不够公开及
司法机关办案不透明有关。如果一切的一切都是公开而透明的,人们就没有理由不相信事
实的存在。人们“想当然”也反映出国家机关“答疑”机制的不完善。如果当公众的怀疑
到了形成舆论的程度,有关部门与人士就应出面进行澄清,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与公众对话
,详尽而有说服力地解答人们的疑问,比如可以就公众质疑的事件召开记者招待会,或举
办类似监督听证会之类的活动。而所有的这一切,现在还都付之阙如。

  当不正常理直气壮地成为“正常现象”时,人们在一些问题上“想当然”也就会变得
顺理成章。公众的“想当然”折射出对政府官员及司法机关的不信任已到了不能不引起高
度重视的时候。这是“宝马撞人案“中尤为让人觉着可怕之处。

--
#〓§〓〓〓〓〓§〓〓〓〓〓〓§〓〓〓〓〓§〓#      ********************************************* 
  ↓     ↓      ↓     ↓          人际间的缘分,是在生活中邂逅,又在生活中流失。 
 ☆★☆   ☆★☆    ☆★☆   ☆★☆        有些人与你,也曾心心相印,也曾相携相扶, 
☆ 新 ☆ ☆ 年 ☆  ☆  快 ☆ ☆ 乐 ☆      后来随着空间的阻隔和时间的流逝, 
 ☆★☆   ☆★☆    ☆★☆   ☆★☆        那缘分也就由浓而淡,由淡而终至于无了! 
  ※     ※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10.46.69.1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18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