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_Soi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cowlyKnight (愁容骑士等待无双), 信区: Black_Soil
标 题: 《网络社区道德规范的现状及建设》(zz)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Apr 15 14:03:01 2005), 转信
信件授权转载
《网络社区道德规范的现状及建设》校园bbs相关部分,摘录如下: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是文献资料分析和实证研究。此处主要对实证研究方法加以说明,主
要是研究资料的收集和研究资料的分析。
(一)研究资料的收集。主要包括网络社区规范的采集和社区观察。
社区规范的采集:随机选取BBS、聊天室、论坛等网络社区,采集社区成文的道德规范,进
行分析和研究。为了避免专业性版面有特殊规定的影响,主要选取综合性的社区或版面。具
体到最微观的社区,如某BBS的某个版面,有一定主题和一定的人群,更符合社区的概念,
同时也便于研究。规范收集尽量注重全面性,在目前缺乏网络社区分类的情况下,尽量涵盖
多种类型,如BBS,门户网站的社区,以及个人的小型社区。因为大的综合性社区一般来说
发展比较成熟,规范较为完整,也较为有效地执行,因此规范收集重点针对大型综合性社区
。小型的社区大多规范简单,实效也差,因此只作为补充。
社区观察:以各高校的BBS为主,以小型不成熟社区为辅。原因是高校BBS一般发展比较成熟
,规则完备并有较为完善的实施保障机制;且作者本人对于高校BBS比较熟悉,便于观察,
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不足是随机抽样方法具有风险性,受作者眼界限制,可能不够全面;
不可能长期观察,了解可能不够深入,即使深入,从作者的眼睛中看去难免带有主观色彩。
(二)研究资料的分析
(1)社区规范的分析。主要是对采集来的社区成文规范进行初级整理、二级整理和三级整
理等。主要方法是选取关键词,对相同和相类的进行合并和归纳,并纳入本研究的体系中。
二、现状
(一)网络社区规范的现状
……选取的校园BBS为清华大学的“水木清华”BBS、北京大学的“一塌糊涂”BBS和“北大
未名”BBS、武汉大学的“珞伽山水” BBS、南京大学的“小百合”BBS、中山大学的“逸仙
时空” BBS等,兼顾了南北地域和文化的差异。……
1.发展比较成熟的社区。这里主要包括门户网站的社区、校园BBS,以及其他一些规模较大
的社区。这些社区版规的篇幅都较长,规定比较细致。其中包括三类社区:
(1)高校BBS
本研究选取了六大高校BBS的站规和版规。“水木清华”BBS是清华大学的校园BBS,也是目
前规模较大的BBS。本研究除了收集总版规外,还选取了“笑口常开”(Joke)版和“鹊桥
”版的版规。由于主题不同,为了维护本版主题,各个版面会有一些不同的规定。选取主题
性的版面可以更深入细致地研究网络社区的道德规范。鹊桥版(Piebridge)是一个交友版
,主题是征友或者征婚。鹊桥版后来还分离出 “鹊桥·征男友或女友”版(Pielove)和“
鹊桥·征玩友及其他征”(PieFriends),版规仍以鹊桥版为指导。“笑口常开”(Joke)
版的人气常常位居水木清华所有版人气值的前三名,可能由于版面内容的关系,这里的执法
相当严格,却又有一种特别的气氛。这两者都属于“水木清华”人气最旺的版面。
“一塌糊涂”(http://www.ytht.net)是教育网内的民间站点,由高校学生志愿建设和维
护,可能是国内目前最有“言论自由”气氛也最“前卫”的BBS了。这里的“三角地”(
Triangle)等版聚集着大量的“愤青”,评论时政,以极大的爱国热情发表各种见解;这里
率先开了性教育版“人之初”(Sex)和同性恋版“酷儿”(Motss)等。本研究除了选取总
版规之外,还选取了人气最旺且较有特色的“三角地”(Triangle)和“人之初”(Sex)
,这两个版因为话题比较敏感,管理起来难度更大。
(二)网络社区道德规范基本内容的概括与分析
本研究按照“倡导型规范”和“规诫型规范”进行分类,概括网络道德规范内容的基本点如
下:
2.高校BBS:
以下基本点从六大高校BBS、共十个社区的61篇站规中提取,这十个社区是:“水木清华”
BBS及它的“鹊桥”版和 “笑口常开”版、“一塌糊涂”BBS及它的“三角地”版和 “人之
初”版、“北大未名”BBS、武汉大学的“珞伽山水” BBS、南京大学的“小百合”BBS、中
山大学的“逸仙时空” BBS。
倡导型规范:提供真实注册资料;保护个人资料;尊重和保护个人隐私;使用健康恰当ID(
用户名、昵称、签名档等);遵守站规;遵守法规及其他相关规定;对个人言行负责;尊重
和保护版权;有报告系统漏洞的义务;保护用户利益;共享;自由;平等;公平;公正;合
理;友好;遵守网络礼仪;语言行为文明;尊重他人;
规诫型或禁令型规范:禁止非法违规商业活动和广告活动;不人身攻击;不歧视;不发布和
传播不良信息;不重复发文;禁止不良灌水(标灌[1],影响他人,抢整[2]);不利用系统
漏洞;不扰乱公共秩序;不影响网络秩序;不侵犯他人权利;不侵犯知识产权;不侵犯他人
隐私;不违反站规;不违法及其他相关规定;不歧视(种族、民族);不滥用(职权或权利
);不使用不恰当的ID(用户名、昵称、签名档、说明档等);不欺骗(不造谣,不捏造)
;不骚扰他人;不危害本站利益;不违反社会公德与良好风俗(不开此类版面);不危害他
人;
1] 指标题灌水,只有标题而无实质内容的发贴行为。
[2] 指发贴时抢整数序号而没有实质内容的行为,如抢发序号为3000的帖子。
(三)网络社区道德规范的实施机制和保障措施:
校园BBS和门户网站中,网络规范的实施机制和保障机制都比较健全,尤以校园BBS的实施和
保障机制更为健全和有效。
1、校园BBS
(1)梯级管理体系:
一级管理人员:站务委员会(由站长和其他站务组成)、站长。站规中对站长的任职程序和
职责都有明确的规定。比如站长的职责包括:帐号审核,开版,关版,版主,版副的任免;
版务的监督和管理;系统维护。
二级管理人员:版主,包括正副版主,每版有2-3个版主,通常被社区成员称为版一、版二
、版三,有些人气旺的版设四个版主,如“一塌糊涂”BBS的三角地版。版规中对版主的设
置、申请、任命、罢免、弹劾、辞职、职责等都给予了详细和严格的规定。比如“一塌糊涂
”BBS对于版主的罢免和弹劾的规定:“对于不尽责而遭人检举并经查确实有失职行为的版
主,本站由站长先发信做口头上警告,如果情况仍未改善,站务委员会可取消其版主资格,
并取消其再申请本站任何讨论区版主职位的权力。版主的弹劾应由站上 20 人以上的联名提
交,再交由站务委员举行投票,必须由参与投票的 2/3 使用者同意罢免才能够通过。”
(2)管理手段:校园BBS的管理手段主要包括技术手段和奖惩手段。采用技术手段可以过滤
掉一部分不恰当的ID和不良信息,主要是根据关键词来判断。这种手段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
,因此目前校园BBS的更重要的管理手段是奖惩制度。作为虚拟的空间,网络社区中的奖励
多是精神上的奖励,惩罚则主要是限制权限。校园BBS中明显的奖励不多,版规中较多的是
惩罚措施,取消发言权是一个比较有效的办法。水木清华BBS的joke版有一个有趣的现象—
—“小黑屋”现象,初到该版的人一般不明白它的含义。社区成员违反版规后被取消post权
(发帖权)1-14天,大家把这种状态戏称为进了“小黑屋”。可能这就是joke版的特色,
即使处罚也带着调侃的色彩,为大家增添不少乐趣。
(3)民主选举与投票制度:所有版务须投票产生,并经过考核和试用。级别越高,权限越
大,考核就越严格。民主在这里得到比较鲜明的体现。如《一塌糊涂BBS站仲裁制度》规定
:“仲裁委员会的决定均采用投票方式进行,投诉案件的表决采用多数意见,如果投票意见
持平,则按照维持既成事实不作调解处理。弹劾案件的表决需获得不少于三分之二的赞成票
。”但版上往往存在拉选票之风,站内信箱里经常收到拉票信件,大家碍于情面往往去投一
票。当然,社区需要的是大家拥护的版主,拉选票也算是体现了这一点。
(4)仲裁制度:BBS站内一般都设有仲裁机构,负责受理用户的申诉、弹劾请求并作出裁决
,享有独立的仲裁权。仲裁委员会由仲裁员组成。规定仲裁委员应恪尽职守,对用户负责,
以事实为依据,以站规为评判准则的态度进行工作。仲裁委员会成立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最终
裁判权和行政权的分离,减少版务或站务因个人喜好等因素而作出的不公正决定,使纠纷的
处理更接近公平。
(5)监察和管理制度:BBS站设有监督和检察机构,负责督促站务、仲裁和版务的工作,发
现和举报站务版务的违规行为,并分别提交至相应管理机构进行处理或向站内仲裁机构提起
公诉;同时监察机构还有权力帮助用户进行诉讼,以保障站内用户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监
察机构成员不得在站内兼任站务、仲裁机构成员职务,监察机构成员仅受站务组弹劾。这种
权力的互相制约,使得站规在执行上更为公正和合理。
……
三、网络社区道德规范实效的研究分析
(一)较为成熟的社区
在比较成熟的社区中,规范比较普及,成员对规范都比较熟悉,实施比较有效。分析原因如
下:
(1)规则较为严密完整,操作性强。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高校BBS和大多数的
门户网站社区,其规则丰富全面,且规则的分化程度也比较高,有很多细则性的规定。“一
塌糊涂”BBS的“人之初”版,除了制定了删文方针、删文细则之外,还在精华区里给出了
删文案例、封禁案例和禁用词词典,便于各届版主操作,社区成员也可以事先阅读,避免违
规。
(2)具有系统化的管理体系和保障机制。高校BBS和多数门户网站论坛的站规都确定了管理
梯队,制定了管理制度、奖惩措施,设置了受理举报和投诉的机构,大多数社区还用选举手
段来产生各级管理员以及决定重大事务。这些制度保证了规范的实施,并且较多地体现了民
主和平等原则。
(3)社区具有相对稳定的成员,从而形成一定的舆论氛围和群体压力。多数社区尤其是论
坛的版面都有一定的主题,有相对固定的成员,且成员因为兴趣而对社区产生归属感和喜爱
。这样社区成员就能够比较积极地参与社区事务,并自觉地维护社区良好秩序,能够形成一
定地舆论氛围和群体压力。这是维护社区秩序安定与良好的最大保障。
案例分析:一篇帖子引发的冲突
在水木清华BBS“鹊桥”版,一位女生在版上征友,与一位应征者见面之后,发现对方不断
纠缠感到害怕,于是到版上诉苦并提请各位征友的女生注意。于是引发了一场混战。有人替
这个应征男生辩护,也有人骂这个男生太丢清华人的脸。有人赞赏女生的勇气,敢于写出事
实给其他女同胞警戒;也有人骂这个女生笨,不自重,不应该告诉对方电话和办公室地址。
更有一位自称是应征男生的人,把这位女生的相貌描述得极其不堪,明显地带有人身攻击色
彩。鹊桥版顿时掀起轩然大波,甚至有些啼笑皆非的色彩,有的帖子被当作joke转发到了“
笑话连篇”版。在混乱中,更多的人批评过分的言辞,对该女生表示同情,有人开始呼吁版
主快点出来收拾局面。在很短的时间内,版上的相关的回帖被版主清理一空,只保留了该女
生的原帖。版主发出系列公告,一些进行人身攻击和言语粗俗的网友受到处罚,遵照版规被
封禁7天以上,鹊桥霎那间风平浪静。有一位网友发表一首藏头诗,乍看是评论本次事件,
实际上是辱骂发帖女生,版主起先并未注意,还给加了保留标记。但是有几位老练的网友看
出,立刻发帖批评该网友太过分,并要求版主作出相应处理。很快,该网友的帖子被删除,
该网友本人也被封禁发文权7天。
像这种事情,人气比较旺的网络社区内是经常发生的。处理这类风波,首先要有管理体制的
(3)社区具有相对稳定的成员,从而形成一定的舆论氛围和群体压力。多数社区尤其是论
坛的版面都有一定的主题,有相对固定的成员,且成员因为兴趣而对社区产生归属感和喜爱
。这样社区成员就能够比较积极地参与社区事务,并自觉地维护社区良好秩序,能够形成一
定地舆论氛围和群体压力。这是维护社区秩序安定与良好的最大保障。
案例分析:一篇帖子引发的冲突
在水木清华BBS“鹊桥”版,一位女生在版上征友,与一位应征者见面之后,发现对方不断
纠缠感到害怕,于是到版上诉苦并提请各位征友的女生注意。于是引发了一场混战。有人替
这个应征男生辩护,也有人骂这个男生太丢清华人的脸。有人赞赏女生的勇气,敢于写出事
实给其他女同胞警戒;也有人骂这个女生笨,不自重,不应该告诉对方电话和办公室地址。
更有一位自称是应征男生的人,把这位女生的相貌描述得极其不堪,明显地带有人身攻击色
彩。鹊桥版顿时掀起轩然大波,甚至有些啼笑皆非的色彩,有的帖子被当作joke转发到了“
笑话连篇”版。在混乱中,更多的人批评过分的言辞,对该女生表示同情,有人开始呼吁版
主快点出来收拾局面。在很短的时间内,版上的相关的回帖被版主清理一空,只保留了该女
生的原帖。版主发出系列公告,一些进行人身攻击和言语粗俗的网友受到处罚,遵照版规被
封禁7天以上,鹊桥霎那间风平浪静。有一位网友发表一首藏头诗,乍看是评论本次事件,
实际上是辱骂发帖女生,版主起先并未注意,还给加了保留标记。但是有几位老练的网友看
出,立刻发帖批评该网友太过分,并要求版主作出相应处理。很快,该网友的帖子被删除,
该网友本人也被封禁发文权7天。
像这种事情,人气比较旺的网络社区内是经常发生的。处理这类风波,首先要有管理体制的
保障,这个案例中管理员起了巨大的作用。其次要“有法可依”,这是“镇版之宝”,比如
这次事件中,版主对于发藏头诗者的处罚就是依据《治版方针》第三部分“版面管理办法”
之第三条“封禁post权的使用”中“人身攻击、言语粗俗,引起种族、地域等争论话题的不
恰当文章封禁7天以上”的条文来进行的。第三就是要有版内成员的支持,一个版的良好秩
序要靠众多成员来维护,而不是单靠版主维持,因为不能保证每个时间段都有版主在线。这
个案例充分体现了大部分社区成员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但是总的来说,网络社区毕竟具有虚拟性,因此网络规范尤其是道德规范的实施效果仍然受
到很大的影响,这一点在本案例中也有较明显的体现。分析主要原因如下:
(1)网络社区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具有隐匿性的特点,大大影响了惩罚措施的效果和震慑
力。网络社区中有不少人往往不止一个ID,在一个主要的ID之外,还有其他的用户名,同样
可以使用,即所谓“马甲”现象。这使得封禁发文权的效用大打折扣,即使是封杀ID对他们
来说损失也并不大。虽然目前多数网络社区规定一个用户不能同时拥有三个以上的ID,如果
发现将作相应处理,但一个用户多个“马甲”仍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2)网络社区中的人员具有流动性的特点。社区规范对社区的常驻成员约束力强,对“过
客”的约束力大大减弱,他们并不在乎惩罚以及舆论压力。比如上文因人身攻击被封禁七日
发文权的网友,这七日内他们不能在“鹊桥”版发文,但是可以在别处发文。对于固定用户
来说,一周时间不能发文是件郁闷难熬的事情,而且如果真的是“缺德”行为,会被本社区
圈子里的人鄙视。但对于流动者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保障,这个案例中管理员起了巨大的作用。其次要“有法可依”,这是“镇版之宝”,比如
这次事件中,版主对于发藏头诗者的处罚就是依据《治版方针》第三部分“版面管理办法”
之第三条“封禁post权的使用”中“人身攻击、言语粗俗,引起种族、地域等争论话题的不
恰当文章封禁7天以上”的条文来进行的。第三就是要有版内成员的支持,一个版的良好秩
序要靠众多成员来维护,而不是单靠版主维持,因为不能保证每个时间段都有版主在线。这
个案例充分体现了大部分社区成员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但是总的来说,网络社区毕竟具有虚拟性,因此网络规范尤其是道德规范的实施效果仍然受
到很大的影响,这一点在本案例中也有较明显的体现。分析主要原因如下:
(1)网络社区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具有隐匿性的特点,大大影响了惩罚措施的效果和震慑
力。网络社区中有不少人往往不止一个ID,在一个主要的ID之外,还有其他的用户名,同样
可以使用,即所谓“马甲”现象。这使得封禁发文权的效用大打折扣,即使是封杀ID对他们
来说损失也并不大。虽然目前多数网络社区规定一个用户不能同时拥有三个以上的ID,如果
发现将作相应处理,但一个用户多个“马甲”仍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2)网络社区中的人员具有流动性的特点。社区规范对社区的常驻成员约束力强,对“过
客”的约束力大大减弱,他们并不在乎惩罚以及舆论压力。比如上文因人身攻击被封禁七日
发文权的网友,这七日内他们不能在“鹊桥”版发文,但是可以在别处发文。对于固定用户
来说,一周时间不能发文是件郁闷难熬的事情,而且如果真的是“缺德”行为,会被本社区
圈子里的人鄙视。但对于流动者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3)网络中的强制力毕竟不如现实有力,约束有限。网络并不是人们必需的生活环境,至
少目前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如此。网络社区中的惩罚,如删除文章、封禁发文权、封杀
ID,甚至引起社区公愤,至多只是引起心理上的不愉快,对他们并不构成实质性的威胁。因
此,还是会有一些人在网络社区中为所欲为,哪怕是数量不多,也足以造成网络秩序的混乱
了。
四、网络社区道德规范与实施机制的建设
(一)网络社区道德规范基本内容的建设
1、规范内容上有一定缺失,应继续建设完善。增加一些内容,加大一些内容的比重。如体
现兼容原则和互惠原则的道德规范比较少,但兼容和互惠都是网络道德重要原则,这在严耕
、陆俊的《网络伦理》中有详细的阐述。兼容原则事实上包含了宽容和开放的含义;互惠原
则则体现了网络行为主体道德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本研究中网络社区规范中涉及的“理解”
和“共享”,兼容原则和互惠原则也有此含义,但远非局限于此。
2、网络社区道德规范应继续分化,加强操作性。从前文对网络社区道德规范的分析中可以
看到,网络社区规范有一定的分化和操作性,尤其是高校BBS。但是从总体来说,规范的分
化程度仍然不够,操作性不够强。比如我国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概括了当前青
少年上网中的敏感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但是这个公约概括性太强,没有结合具体问题
展开,更多地像一个纲要型的规范。比如“不破坏网络秩序”就可以包括“不模仿黑客行为
”、“不传播网络病毒”、“不发送垃圾邮件”等。因此,可以把这个公约进一步分化,制
定一系列具体的网络道德规范。
3、网络社区规范的形式应该更多样化和人性化。从对多个社区的道德规范分析看,倡导型
的规范少,禁令型和规诫型的道德规范比较多,尤其是禁令型的规范多。
(二)网络社区道德规范的实施机制建设
1、遵循公正、民主的原则,建立更加严密、完整和梯级的管理体系。
我们在比较成熟的社区中已经看到了梯级的管理体系,以及体现民主、公正的选举制度和仲
裁制度等。这些制度虽然还不算成熟完善,但已经初具规模,体现了一定的社会化程度。我
们现在所要做的,是如何使这些制度更加严密、完备,既体现网络的自由精神,又遵循网络
的民主、公正原则。既保证社区成员的民主“参政”,又保证管理权力的相对集中和不滥用
,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可以考虑的建议是[1]:(1)建立国际网络管理组织、政府网络管理
组织和局域管理机构;(2)设立监察与执法机构、公证机构;(3)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
平的网络管理队伍。这些建议已不仅仅局限于网络社区本身,而是把网络与社会紧密结合起
来进行考虑了。
2、丰富管理的方式和手段。现有网络社区的管理手段主要是奖励和惩罚,尤其是惩罚性的
居多。此外技术性的手段也起到了一定作用,比如对于一些不恰当的ID,系统能够自动识别
,不予注册。这样的手段起到的主要作用是“堵”,“防”的方面还做得不够。防止违规行
为,建设良好的网络环境,除了制度上的指引和震慑之外,还应该增加宣传、鼓励和奖励。
现有的网络社区会提醒初到的网友先看版规或者阅读精华区,但是有很多人是并不阅读的。
这使得版规的普及性不够,往往是触犯了版规之后才知道。有些社区设有网友级别,通过增
减经验值、魅力值、金钱值等进行奖励和惩罚,这种形式和手段是否应该,还需商榷,可能
要靠网络社区的发展自行选择和淘汰了。
(3)建设具有特色的网络社区文化,在文化氛围中形成网络社区成员的归属感和社区的舆
论监督。网络社区文化可以通过强化版面主题、组织网友活动等多种方式实现。如北大未名
BBS“鹊桥”版曾经组织每周的小型聚会,单身男女提前报名,各限6人,组织游园或爬山;
水木清华BBS的“旅游”版则经常有人发起郊游;“电影”版则会组织去影院看当前的流行
影片,大家也会写很多评论。这些活动都会增强社区成员的归属感,从而热爱社区,自觉维
护它的秩序。
[1] 严耕、陆俊、孙伟平著:《网络伦理》北京出版社1998年,第249-255页。
--
--
高山仰止 ▁▃▅▇▇▅▃▁ 我说我爱你
景行行止 ╭┼╮ ╭┼╮ 你就满足了
虽不能至 ╱ │ ╲ ╱ │ ╲ 你搂着我
心想往之 ◥██◤ ◥██◤ 我就很安详
I adjure you,O daughters of Jerusalem, by the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9.120.177]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8.84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