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l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aabbb (蚊子@风雨中昂起头), 信区: Feeling
标  题: 对清华的后怕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28日02:58:08 星期四), 站内信件

  离别清华已经一段日子了,我只是在那里做了短暂的停留,人的一生也许就是许多
瞬间连接在一起,这些瞬间在你的脑海里形成路,回过头来发现,最重要的记忆里没有
时间,而是一些点滴深化了的感动。
  曾听去过清华的朋友回来说:“假如有来生,我不要记住任何东西,我只在清华做
个记号,作为我来生以后的目标,朋友是在追悔。我们还曾为不热爱学习万岁拉过小指
,也共同以为会为此后悔只是一些人的激将法。先知道错的是那个同学,后来才是我,
我们都提前挥霍了青春。不过,无论是什么样的过错,以怎么样的方式去忏悔,对于流
失过的东西,早已下落不明。
  有种生活是偶然中的必然,或许生活原本就是很偶然性的,讨论这种话题意义不大
,特别是我这样的年龄。就像讨论人性善恶的问题,对于还只用眼睛看路的人来说,终
究说不出个一二三来,或许能当个玩笑提提而已。
  不过,人不可能有重复的,特别是思想上的,所以人和人之间,要交流,要碰撞,
由出世的棱角分明到入世的圆滑。可能人本无性,只是人多了,就有种纷杂于世的感觉
。有时侯常想,一个人是植物,两个人就是动物,成群的人就是第三世界了,未可冥知
的一个天地。
  从小到大,我从没有如别的孩子一样,把目标定到高等学府上,正所谓“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我有很多童年,少年时期的玩伴,却没有学伴,如果说玩是孩子的天性
,我以我家传的独门个性,把它发挥得淋漓尽致。所以,尽管爸爸一直期望那遥远的目
标,始终没有启动他粗糙的双唇,或扬起那宽厚的手掌来拍打我的反叛。
  我本以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的性格一定能进行彻底,人后悔不是因为
某样东西的价值而后悔,最起码我不是那类人,而是那特有的吸引力,使你产生渴意又
无力靠近的时候,才是将悔恨进行到底的原因。
  我去过北京五次,四次在清华的门口站站,不说一句话,不记门座哪朝哪,说不清
自己是什么情绪。当时的想法就是,不能考进去,或者小时候我就不曾有过的理想,看
看就算了,心里把自己仍当做骄傲的公主。可我知道,从第一次站在那里,我就知道什
么是什么了,而我成长的代价越来越明显了。
  当我第五次带着狐假虎威的状态走进去之后,我更清晰的明白,我之所以拒绝清华
,甚至不愿意多看一眼,更多的是因之产生的后怕。
  紧跟着朋友的步子,自清华西门而入,我的眼睛怎么也放肆不起来,一种强烈的自
卑席卷而来,心口加快了速度,让我感觉阳光越来越强了,光线把这里照得太亮了,而
我好像是游荡在阳光里的蚂蚁,虽然很小,但这样的黑白分明,一点小动作都让人看得
很清楚,我的头如果还可以低,真怕是要倒着走路了。
  还好这里一派清凉,于熙熙攘攘的大街有种隔世的感觉,我的思维深浅各异,都和
自我安慰有点关系,朋友的鼓励根本听不进去,这种诱惑不知是这方土地强加的还是怎
么回事,远比儿时的游戏凝重的多。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不明白,为什么来到这里,产生了后悔,那么多
年言传身教我都不曾听到心里,整日不可一世的模样,虽然是个女孩子,少年时代却是
在柔弱的外表下填满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现在我开始厌恶自己,翻来查去,岁月仍然
是诚实的,欺骗过自己的还是自己。
  一个人不是单独存在的,“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你亏了自己,一样的罪过
。我大眼睛,双眼皮,可现在想想,从踏进清华的那一步开始,包括我瘦小的身材,怎
么看怎么像一只营养不良的双眼皮老鼠,需要怜悯了。但这份怜悯不再来源于任何人,
而是自己对自己的审视,相对于死亡的高度。
  清华以理工为主,不知为什么,关于理工科,包括和它相联系的,让我总想起钢筋
混凝土,仿佛清华的男女都是如此的线条粗硬,混浊。一片柔情于水,于岸,都和这里
无关。如以此理解,我还有什么可怕,人不解风情,只识书文,那只能成为夹在书本里
的风景,福祸何许我羡慕。假如我没有来过,我可以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独舞,我来了
,并带着我与生俱来的敏感,尝试着被压迫的恐惧。
  听说过清华女生十回头,的确让一些漂漂妹妹增加自信,曾记一句话:“上帝对你
关闭一扇门的时候,一定会为你另开一扇窗。”就让这窗门之来弥补彼此之短长吧。没
有接触过清华女生的时候,我也以此聊以自慰过,可是错了,与其说是对清华的恐惧,
更确切的应该是说对清华人的恐惧,女孩和女孩之间那挑剔的小眼缝了,能让你看到佩
服,应该不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
  这次不但进了清华,还有幸于和其中几位女生同室而寝,借宿几休,。那被智慧之
神笼罩的女子,那清新淡雅的简约,那自信,那透过灵魂折射出来的美,岂是外表能与
之相比的。更何况,清华的女生即使没有这些,也没有十回头所传的那么难堪,让我再
次虚汗殷殷,自行惭愧于丑陋之下。
  曾有网友把清华女生形容为“国宝”,少之又少,此话虽颇含言外之意,但愚人之
见,清华毕竟是清华,她所散发出来的气息不是每个人都能领略闻之,亲之近之,同样
,也不是每个人所能理解明白的。
  当然,这不是故意的赞美,也不是我真的于她们之间有恐惧感,而是在知识领略于
社会的今天,对她们才识的赞赏。
  看过一网友写的文章,说:“清华男生老实巴交,见到同性就喊兄弟。”不禁让我
想起“水木清华”那幅对联:“槛外风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外云影任南
北西东来去澹荡洵是仙居。”
  我读书甚少,没进过高等院校,这也是对清华的后怕之因为。理解很多文字的东西
,我都是凭着个人意识,有点自己的想法就好了,无所谓对于错了。
  个人以为,既然大家心中都认为清华以男居多,以此推理,清华男生就代表了清华
园吧。网友对清华男生的形容,我不说其是什么意思,只释放我自己的独白。生命中原
本有很多不大不小的重复,但我喜欢避免这些,自己观点的俗也要俗出别样来。
  “水木清华”,字意恬淡,让我再也不会误把清华儿女都是混合物了。暂且放弃一
个“木”字,改为“草木”,但绝不是“草木清华”,而是“草木百姓”也。清华人的
老实巴交和张口即来的兄弟,这种憨厚、直爽的个性,也只有咱老百姓有。而那幅对联
,也足以看出清华人是以什么为基点看待世情了,同时也体现了清华的弱性。这种弱性
引用马丁。路德。金的一句话:“弱者的梦不是被人怜悯与恩赐,而是平等;弱者的梦
不是翻身骑在强者的头上,而是四海之内皆兄弟。”
  对清华的后怕,来自于不只是清华学子优于人上,而是整个校园,一景一物,无不
体现他的博大精深。很多很多我都是故意视而不见,可惜我逃得过了眼睛,逃不过心。

  闻一多先生的坐像,让人忆起一个时代的悲壮。
  五月的池塘,蛙声,幼荷,月色,及朱自清先生的名篇佳作,如今耳闻目染,在感
念先生宁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的同时,也不得不认为,所有的景色都因人而存在,特
别是骨气之人。
  在陈寅恪为王国维撰写的碑文面前,朋友把其通篇念了下来,我只是用手指轻轻的
抚摸一下,十分无力,但还是留下了指纹,这是陌生的后来者。我想,虽然有后来者居
上一说,居上可是承受不起,仰慕两位先生而已。
  清华园内,树木林立,绿草茵茵,朋友说,如果你呆得久了,可以在林间看到松鼠
,对于都市来说,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情。
  三分草色,六分绿意,一分水情,十分满足。所谓后怕,不过是踮起脚尖行于以后
的路上,弥补那些丢失的时光。


--


    如果不能改变这个世界,那么改变你自己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天外飞仙]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80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