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l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lony (落尘眉影), 信区: Feeling
标 题: 我的生存、意志、目标——赠之励之勉之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Tue May 31 19:55:07 2005)
对于一些事情我不想说太多的言语,我只想阐明我的态度,处事观点,希冀你能花费片
刻小阅一下,在此谨谢!
我平时多对政治意识形态进行研究和思考,虽然这和我所学的专业似乎毫无关系。我
非
常认真执着地把这看作是自身的一种使命、一种职责。 认真想一想,这也许是十分荒谬
的
。因为以我今天这种身份,这种学识,一个手无一物的乡人,一个仅具本科学历的大学生
,一个一文不名的穷光蛋,却认为自己竟有责任作这样重大的事情,关注以至批判性地思
考国家的政治意识形态,你说荒谬不荒谬?
大一初入学时,由于我以前就热爱读 马列的原著。故而图书馆马列的书,《马恩全集
》,以及与马列有关的黑格尔的书,费尔巴哈的书等等,都拿来翻阅。我每天到图书馆的
阅览室去读书。 早上去,晚上回,像上班一样。早上开馆大概6点钟我就到了,先在自习
室里看会专业书籍,8点多钟阅览室大概就开了,中午出来到食堂,花2块多钱吃顿午饭。
6角钱买四两米饭,两块钱可以买碗鸡蛋炖汤。 吃完了下午又回去看书。就这样我在图书
馆读了大半年的书。除了节假日以外,每天坚持去,几乎风雨不误。 这期间还有一些小
小
插曲,与两位挚友(此二人如果有机会,我当面告诉你)有关。他们都曾在我遭遇危难的
这一年中帮助过我。
我在读高中时所面临的现实十分冷酷。初中的恩师不再教我,与重点中学也失之交臂
,
此后我曾孤身在一个小城市流浪,没有户口,没有金钱,没有任何可以支撑生活的立足点
。唯一有的是青春,是梦想,是一种对于理想及信念的执着追求。 然而这些在当时又具
有
什么价值呢?我是谁?最多不过是一个流浪的青年冒险家而已!那时我非常年轻,可以说很
年
轻,在当时那样一种近乎无望的境遇中,一股无以言表的力量支撑了我,给我以慰藉。我
为此感念终身。在现实中是一个流浪汉。 冷酷的社会现实最终未能抛弃我,因为我没有
抛
弃我自己。
至于我自己,回顾这一段往事,我亦无怨、无愧、无悔。在人生的根本目标上,我并
没
有欺骗过任何人。 我至今所追求的,与在流浪之时我所矢志追求的目标,是始终如一的!
那时我最爱读的一本小说就是斯汤达的《红与黑》。我觉得自己的情况和经历颇有一点
像
于连·索黑尔。 当时曾深深地打动我的,是于连在法庭上被判处死刑时的最后告白。他
说
: "先生们,我不向你们祈求任何的恩惠。我毫无幻想,死亡正等待着我,而且它是公正
的。我出身微贱,为贫穷所困扼,可是碰上运气,粗受教育,却敢混迹于富贵人所谓的上
流社会少年群中。先生们,这便是我的犯罪行为!" 于连呼唤道:"我爱真理,但是真理
在
哪里?到处只有伪善,至少也是欺诈。就连最伟大、最有德性的人也不例外。喂,人绝不
可
相信人。"这些话当时似乎也正是我的内心之声。
在精神上我所追求的是明道与济世。所梦想的,是祖国及其文明的复兴! 我当然知道
,
作为孤独的个人,一个人力量是渺小的。但是回顾往事,我还是非常自豪。因为在过去这
些年,我曾行我所志,并且始终如一地志我所行。
你可以这样说:我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在1998那一年中我备受物质的困窘和精神的
苦恼,可以说输得精光!但是意志上倍受磨炼,在精神上收获极大。 当我坐在不知开往何
处的长途汽车上,在那些孤寂时刻,回首以往数年的往事,我想起这样一首"沁园春": "
浪迹云踪,天涯漂泊,四海为家。挥塞外霜雪,燕山云月,瀛海夜渡,岑岛观霞。风雨消
磨,艰辛历炼,笑渡青春好年华。凭栏处,看无边碧浪,来去淘沙。 而今整装又发,不
吃
苦毕竟志难达。逞英雄怀抱,驰骋宇宙,人生百岁,漫作虚花。往事轻弹,无限来者,更
向高峰迈步伐。莫等闲,把辞章填过,再作搏杀"。 当时我形同穷丐,却竟然还有这样一
种诗情画意,而且豪气如此。岂不可笑哉!
我离家之时身上几无分文,随身的一个小书包,里面只有几本书。一本是列宁的《哲
学
笔记》,一本是马、恩的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还有一本黑格尔著、贺麟翻译的《小
逻辑》。 这三本书当时令我入迷,是让我每天冥思苦想的主要精神食粮。这三本书,我
一
直保存和苦读了许多年。这三本书中蕴涵的若干理念,塑造了我如今的基本哲学观念。我
从这三部书中悟出了很多道理。 可以这么说,《哲学笔记》和《小逻辑》教导我掌握了
哲
学方法。 《德意志意识形态》则塑造了我的社会历史观念。列宁的《哲学笔记》中有191
5年列宁在瑞士伯尔尼流亡时研读黑格尔《逻辑学》所作的一些笔记,表明列宁对黑格尔
的
逻辑思想怀有特别浓厚的兴趣。但是,列宁的研究工作没有作完。 在读这部笔记时,我
产
生了一种想法,就是试图把列宁这部曾考虑要写,而没完成的书写出来。也就是说,建立
一个关于辩证逻辑学的新体系。 这一设想当时颇令我为之着迷。那时我白天流浪,晚上
就
读书,一边读一边不断地思考和写东西。
在市场经济时代,流行文化销蚀一切。但是尽管如此,经典仍然是经典。经典是人类
优
秀文化中最精华的结晶,它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经得起人世沧桑的风吹雨打! 这三本书
就
是经典。一本是列宁对西方哲学思想的总结(《哲学笔记》),一本是黑格尔对方法论的总
结(《小逻辑》),而《德意志意识形态》(主要是第一篇),是马克思对西方历史哲学的
总结。我的体会是,它们分别代表了19-20世纪欧洲哲学方法论和历史哲学的最高成就。
我个人认为,20世纪西方的各种现代思潮,无论是现象学或语言分析哲学,无论是新历史
主义或非决定论或文化史观,在哲学高度上,从来没有超越它们,至今也未能超越它们。
我当时读书已不感觉很困难。我那时记忆力好,理解力极强,读书的效率非常高。 马
克思、恩格斯可以认为是19世纪知识最渊博的人物。也是人类文化史上,可与亚里士多德
、达·芬奇、黑格尔相比美的百科全书式人物。读他们的书,如果你真读进去,你就不知
不觉地要深入到去了解世界史、哲学史、经济学史、自然科学史甚至数学史。 《马恩全
集
》的注解也编得不错。包罗万象,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索引。我现在获得的很多学科知识
,逻辑学的、历史学的、经济学的、哲学的、哲学史的、美学的、生物学的、地理学的,
基础都是在那时通过刻苦的研读而获得的。
今天我们同龄的很多年轻人似乎很少有人还会去钻研马克思。马克思死去已经120多年
了,可他的理论并未过时。一种伟大的思想体系,正如一种伟大的艺术作品,历久弥新,
永不会过时。 老子过时吗?孔子过时吗?释迦牟尼过时吗?《圣经》过时吗?柏拉图过时吗?
亚里士多德过时吗?不,永不过时。在艺术和学术上,只有创新,但是没有过时。所有的
高
峰都是永恒的高峰,永远是后来人的典范。 马克思的思想是人类历史上已经经典化的社
会
科学思想。对于中国人,它今天不再是至高无上的国教教义。但是,它是一个深刻的社会
分析工具系统。它所具有的方法论意义对于研究社会问题,我认为至今仍是不可取代的。
写到此我仍未回答今天你聊天时问我的几个小问题,我认为这些在平常的生活交流之
中
就会慢慢了解,我更想让你知道的是我的思想,我的态度,我不知道你看完之后有何感想
,但是我可以告诉你,我对任何人皆坦诚包括我今天和你说的任何言辞,从你要和我聊天
起始,我已将你当作益友,权且到此,望有机会面商言是!
此致吾友
张甲子, ailevu@163.com
2005-5-31
ps:我以后也许就告别这里了,谢谢紫丁香陪伴我这么多年!
--
北极光女神
※ 修改:·alony 于 Jul 22 09:13:56 修改本文·[FROM: 219.217.254.101]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19.217.254.101]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67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