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l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dsdd (笨小孩), 信区: Feeling
标  题: 点点滴滴在心头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5月31日09:26:31 星期四), 站内信件

第一次听到肖邦的降D大调前奏曲《雨滴》是在西安音乐台的“音乐圣殿”栏目。有时
候我觉得音乐其实就是一种情绪,我就喜欢主持人林声那沉郁而饱满的声音,喜欢他用
一种深情的方式来诠释深情的音乐。
  窗外正下着雨,我想,今夜又是个雨的夜晚。
  ……1836年的冬天,26岁的肖邦结识了比他大6岁的法国女作家乔治·桑,其后与她
同居。乔治·桑并不能真正欣赏他的音乐,于是这种戏剧性的结合从一开始就潜伏着深
刻的危机,只不过被钢琴家那诗人般的浪漫幻想所掩盖罢了。
  或许一切都是天意,如此不相称的婚姻却带来了钢琴家艺术风格的改变,其实艺术
的幸运又何尝不是以艺术家的不幸为代价呢?我想问,是不是幸福的人生都不够深刻,
是不是有了刻骨铭心的不幸后,幸福才会突然显得刻骨铭心起来?
  ……1838年,肖邦的肺病开始恶化,他听从医生的劝告,和乔治。桑来到了四季如
春的地中海玛尔岛疗养。他们好不容易才租到了古老寺院里的一间房子,房子设备极其
简陋,而且漏雨,肖邦的养病适得其反。
  在一个寒冷的黄昏,乔治·桑上街买东西,很久还没有回来,天黑时下起了大雨,
房间里的炉火又灭了。一阵阵寒气袭来,一种寂寞而凄凉的感觉渐渐爬上了疾病缠身的
钢琴家心头,这个时候,房间又漏雨,雨滴滴滴答答地敲打着地板……
  往事又一幕一幕浮现在眼前。那一刻,他想起了童年时乡村里欢快的节日舞蹈,想
起了他心目中高度理想化的波兰,想起了他那危机四伏的婚姻……
  窗外滴答滴答的雨声激发了他的灵感,音乐家在他的钢琴面前坐了下来,当他用那
修长的手指来诉说音乐时,他的脸上会笼罩着一种奇妙的光彩,那是属于女性的美,一
个矜持、温柔而又哀伤的少女的美。时空的概念在这一刻模糊起来,漂泊的思绪穿梭于
寂凉的雨夜,在思念的尽头恣意挥洒。
  音乐响起,《雨滴》前奏曲就在这样一个雨的夜晚诞生了。
  抒情的旋律里,悠悠的雨滴声由远及近,像是雾气氤氲的大自然里传来的田园牧歌
,音乐家该是忆起了在波兰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吧。
  高声部持续不断的单音重复,恰如雨滴淅沥,渐已清晰的“雨滴”音型分明是房间
里雨滴声的完美再现,在幻想的虚空里飘摇的思绪一下子又回到了狭小、压抑的现实空
间。
  渐渐的,音乐家的心情不再那么平静。低声部的双音,在均衡的跳进中起伏,如一
颗热切的心,在浮华与喧嚣里忿忿不平地抗争。他决不让人轻易接近他的内心世界,走
进他孤独的生命,没有什么可以搅扰他心灵深处的宁静,除了音乐,除了他永远在渴求
的美丽憧憬。
  正如诗人海涅所述:肖邦既不是波兰人,也不是法国人,更不是德国人,他有更高
贵的血统,他来自莫扎特、拉斐尔和歌德的国土,他的真正的祖国是诗的国度。
  “雨滴”声在优美的旋律和优雅的低音线条综合里若隐若现,整个中声部显得静谧
而安详。多少年的漂泊,音乐家有些疲倦了,他想找一块属于他的栖息之所。他把爱尔
斯纳送给他的那装满祖国泥土的银杯紧紧贴在胸前,他的心将伴随这杯泥土永远留给波
兰。
  音乐渐渐远去,“雨滴”声缓缓消失,音乐家按住那洁白的琴键久久不愿抬起,他
是怕一种渗透心底的凄凉会在那一刻从指尖滑落。
  即使有一天,波兰成为一片废墟,但只要肖邦活着,他就可以用音乐向世界宣告波
兰的存在!年轻时的肖邦曾经这样说过。
  他做到了,用他的音乐。
  “我的歌又将坐在你眼睛的瞳人里,将你的视线带入万物的心里。当我的声音因死
亡而沉寂时,我的歌仍将在你活泼泼的心中唱着。”
  在无边无际的喧嚣里,惟有那固执的单调才能触摸到灵魂更深处的解析,带来一份
份无色无味的感动。
  我想,在滴答滴答雨声的单调间隙里,所有的人世浮华不过是一声飘渺的叹息。
  我望着窗外杂乱的雨滴在灯光下线一般划过,它们虚弱而无助。于是,一种尖锐的
无能为力在我心底蔓延开来。
  还好,有音乐相伴,深情的旋律曾经悬浮在这座沧桑的城市里。
  还好,有你们相伴,所有的聚聚散散,将不再是,仅仅云烟。

--
等一等,有话说:
     笨小孩最棒!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170.209]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2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