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hos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yingziyiren (大头猫猫·巴布豆), 信区: Ghost
标 题: 第一部古墓迷藏 第三章 红木盒子的秘密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4年02月23日10:16:29 星期一), 站内信件
我们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揭晓的谜底呆住了,心头有三分的兴奋,却也有七分
的震惊,我们谁也没有想到祖父竟会安排如此诡异的一个谜题,谜题的答案,竟会
就在家中已经供奉了几十年之久的祖母的骨灰盒之中。大家都没有来得及仔细观察
这个盒子,但是仅从我们粗略观察到的盒子的外形,倒是可以非常肯定地确认,这
一定不是用来盛放骨灰的骨灰盒。
我将盒子重新包上,恭恭敬敬地放在一旁,然后几人合力,一起将祖父的骨灰
安葬在墓室之中。看墓地的工作人员将墓室用水泥封上,盖上封土,立好墓碑,我
总算是圆满地将祖父安葬。在坟前燃起三炷清香,我们三个小辈又在坟前恭恭敬敬
的磕了三个响头,然后洒泪向祖父道别。
回去的路上,大家都是各怀心事,一路之上谁也没有说话。我抱着这个黄绸包
裹的盒子,心中也是思绪万千。到目前为止,我可以肯定,祖父所给我留下的那个
他终生也没有破解的谜题,一定就在这个盒子之中。虽然我们已经算是顺利地找到
了这个盒子,但是就在这个盒中,究竟会有什么样的故事等待我们去发掘呢?这时
我忽然想起祖父在那封信中的最后一句话:“记住,有一天你找到以后,千万不能
够试图用任何外力打开这个秘密,否则,一切就会烟消云散。切记!”心头更是疑
云蝶起。
我们将马老奶奶送到家中,老人已经八十高龄,忙碌了一上午,也是非常疲倦
。我们几个伺候老人用过午饭,又扶老人睡下,然后一起回到了我的家里。
我们几个进门之后,还没有来得及坐下,我便迫不及待的将包在盒子外面的黄
绸打开,三人马上围在了旁边,仔仔细细地端详起这个神秘的盒子。
只见包裹在黄绸之内的这个盒子,确实是一个如骨灰盒般大小的木盒,乍一看
,从它的尺寸、木色,很像我们常见的骨灰盒,但是稍微仔细观察,却可以发现大
有不同。
这是一个做工异常精美,几乎可以说是巧夺天工盒子,从所用的木质来看,竟
是我们现在早已变得异常昂贵的红木制成。凭我的肉眼观察,它的长度大概有三十
五到四十公分,宽度和高度都有三十公分左右。由于年代的久远,木色已经变为一
种深沉的暗红色,在灯光的照射下,发出一种圆润的光泽,让人不自觉地感到一种
古意。
整个盒子,除底面以外,另外五面均雕刻有不同内容的浮雕图像,花鸟鱼虫、
兽像、人像均有,尤其让人拍案叫绝的是盒子顶面雕有一幅将军出征图,线条浑厚
纯朴,其中城池、人物、马匹俱是栩栩如生,甚至将军、士兵的胡须,都是一根一
根的雕刻上去,只是人物的服饰煞是怪异,至少在我开来,并不是民国、清朝、乃
至明朝的装束。
盒体与顶盖的接缝处,正好是整个盒子的五分之一高度。而在接缝正中处,就
在接缝处以下半寸左右的盒体位置,镶有一块直径一寸左右的铜板,而在铜板的正
中,相隔一公分左右,上下各有一条细如发丝的横着的长条孔隙。
“这是干什么用的?”我不由得自言自语的狐疑道,说着伸手去碰了碰镶在上
面这块铜片,然后试图去打开箱盖,却发现竟无法打开。
我看了看赵颖,问道:“上了锁的?”但令我奇怪的是,整个盒子上面,既没
有挂锁,也没有暗锁,如果非要说有的话,那块铜片也实在是太过勉强,第一,我
见过的所有暗锁,从来没有两个锁眼的,而且第二,也不可能有如此细小的缩孔,
就如头发丝一般,什么样的钥匙才能够插得进去?
赵颖并没有回答我,而是皱紧眉头,伸手捧起盒子,仔细地观察了一番,然后
又把盒子放下,陷入了沉思。
我和高阳互相看了一眼,也将盒子拿起,但是仔细找了一个遍,并没有找到任
何的机关,又伸手试着开了开盒盖,很明显,里面一定是由什么机关,从内部将盒
盖卡死了,从外面根本无法打开。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狐疑的看了一眼高阳,只见高阳也是一脸迷茫。这
时赵颖抬起头来,用手摸了摸盒子上的铜片,说道:“如果我没有猜错,这个铜片
应该是一把暗锁!”
“什么?不可能吧?”我不由得叫道:“那有这么小的锁孔?什么样的钥匙才
能够插得进去?再说了,什么样的暗锁会有两个锁孔?”
赵颖笑了笑,说道:“我记得你祖父在教我开锁的时候曾经提到过,有一种叫
做‘子午鸳鸯芯’的暗锁,就是上下各有一条横着的锁孔。”赵颖说道这里,顿了
一顿,才继续说道:“但让我想不透的是,就像你刚才说的,什么样的锁才会有如
此细小的锁孔?你们也都注意到了,如果这确是一把锁的话。那么这上面的锁孔,
只有头发丝般粗细,很难有什么工具,能够伸得进去,我相信,做成这样奇怪的锁
,锁芯部分的结构,也必然是复杂之极,我想除非是你祖父在世,否则很难打开。
”
高阳接口道:“而且我看这个盒子,至少也有一两百年的历史了,那时候的加
工工艺,有可能做出这么精细的锁具来么?”
我和赵颖都是深表同意,看来祖父给我们留下的这一个谜题,仅仅找到了这个
盒子,还远不算完,如何将这个盒子打开,也一定是当时祖父那封信中所讲的“捉
迷藏”的一部分。此时,我已经几乎可以百分之百地确认,祖父在信中所言的事情
,一定就是藏在这个盒子之中,然而,看来我首先需要克服的,是如何把这个盒子
打开!
这时,我忽然又一次想起祖父在信中的最后一句令人费解话:
“记住,有一天你找到以后,千万不能够试图用任何外力打开这个秘密,否则
,一切就会烟消云散。切记!”
看来,祖父在信中早有说明,这个秘密,远远不象我刚才所想,仅仅找到这个
盒子,一切答案便随之揭晓。然而,想到这一点的同时,另外一个疑团却又在我心
中升起!
那便是我祖父在信中所讲的“烟消云散”,究竟是什么意思?当然,看到这句
话的人,很容易便想起所谓的自毁装置,这在我看信的时候也曾经想到过。然而见
到这个盒子的时候,我便立刻排除了这种可能。首先,就如高阳所讲,这个盒子很
可能已有超过百年的历史,不可能有如此高科技的手段藏于其中,其次,就算是其
后装入进去的,一般的自毁装置均为爆炸装置,那岂不连我也会受伤?
我将心中的疑团讲给高阳和赵颖,赵颖点头道:“这一点,我也想到了,我和
你的意见一致,当然,有一种可能,你祖父仅仅是和你开了一个玩笑,只是不希望
你不动脑子而轻易将此盒砸开。但是,这种事情,我认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
无。”
我和高阳都是点头同意,高阳道:“我同意,并且,单从这个盒子的做工来看
,仅仅这个盒子,就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古董,轻易砸开岂不可惜,所以我们还是要
尽量寻找高手协助,把这个盒子打开。”
三个人商量了一阵,都觉得在这个盒子之中,即便没有什么暗锁,也很可能会
装有古代匠人精心制作的巧妙机关,既然这样,不妨先从开锁这个角度试一试。
赵颖道:“这样吧,明天我可以试着约一下公安部特聘的开锁专家,下班前应
该就会有结果,到时候我们通电话。”
我和高阳也商量好,分头去找各种各样的能人异士,因为从事行业的原因,我
们手头上都有各种各样的线人,相信找到能够打开这个盒子的能人,应该不是什么
大的问题。
三个人商量完毕,心头都是异常的兴奋,祖父留下的第一道谜题看来就要破解
,多日的努力总算有了很大的进展,不由得我们不高兴。我们又坐在一起猜测了半
天祖父究竟在盒子之中究竟会放了什么东西,但是想来想去,也无法猜到,好在盒
子不久之后就会打开,到时候所有答案就会揭晓。一起在外面用了晚饭,因为第二
天都要上班,我便早早地送赵颖回去。
回到家里,我兴奋的久久无法入睡,我本身就是一个好奇心极强的人,而眼前
所遇到的,又是一件有如此神秘感的事情。可以讲,在某种程度上,我在这一个多
月所经历的事情之怪异,抵得上我这二十多年的经历。
由于睡不着觉,于是我又翻出祖父留下的日记,从第一本开始一本一本的查下
去,希望能够找寻一些线索,但是一直翻到最后一页,并没有任何值得注意的事情
。严格意义上来讲,祖父留下的这些笔记,并不能够称为日记,仅仅可以说是一生
的刑侦工作记录而已。
我一直折腾到快天亮才勉强睡着,睡着以后我做了很多梦,都是关于那个盒子
的,我梦到了盒子打开以后的多种方案,盒子里面的东西更是五花八门,有梦到是
黄金的、珠宝的、藏宝图的,最荒谬的是梦到盒子里面装的竟是满满一盒子一分钱
硬币,我和赵颖怎么数也数不清楚,正当我们数的手都快抽筋儿的时候,闹钟响了
。
早上到了单位,依旧是头昏脑胀,见到高阳以后,发现他也好不到哪儿去。一
个上午,我将手上的工作基本处理完毕,下午给手上的几个线人分别去过电话,让
他们帮我找一个能够打开盒子的能人。
办完事以后,实在是太困了,我就跑到会议室去补觉。正睡到迷迷糊糊的时候
,我手机响了,我看了看表,下午三点半。接起电话,是赵颖,她通知我说她已经
帮我约好了开锁专家,晚上八点钟,我们在公安部的大楼碰面。我找到高阳,约他
下了班一起过去。
到下班前这段时间,我一直是心神不宁,不时地看表。困扰了我多日的秘密很
可能就会在今天晚上就会有重大的突破,使我不能不激动。我很难想象,如我祖父
这样一位历经三朝,一生又是从事这样一种传奇职业的老人,他隐瞒了六十多年的
秘密,究竟是什么?
好不容易熬到六点半下班,和高阳一起草草地在公司吃了一顿加班餐,然后匆
匆回家取了那个红木盒子,八点钟,我按时赶到了公安部,赵颖已经早早地在那里
等我们了。
公安部特聘的开锁专家刘工,就住在德胜门外西后街胡同。这一带我很熟,解
放前是北京三教九流聚集之地,离西后街胡同不到500米,有一个著名的小市口,
所谓‘小市民‘这三个字的出处,就来源于此地的居民。
在路上赵颖粗略的给我们讲了一下刘工的情况:刘工祖居此地,其家族一直是
老北京比较出名的锁匠世家,刘工本人毕业于北京市机械工程学院,毕业后分配到
北京市制锁二厂,目前是该厂的总工程师,因为专业突出,五年前被公安部特聘为
开锁专家。
我们按地址找到刘工的家,开门的是刘工的爱人,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
很是热情。刘工看起来年龄不到五十岁,微微有些谢顶,人很是随和,眉目之间透
着一股书卷气。
简单地寒暄了几句,刘工开门见山地说道:“赵颖上午在电话里基本上把情况
向我讲了一下,我也和厂里的几个老锁匠沟通了沟通,这样吧,我先看一看盒子。
”
我和高阳从包里取出那个红木盒子递给刘工。刘工先是前后左右地打量了一下
,然后把盒子放在桌上,仔细地观察了细孔的情况以后,从工具箱里取出了两根其
薄如纸的钢条,大概有两毫米宽,十几公分长,钢条的前端有类似于一般钥匙上的
那种锯齿结构。
刘工拿着这两把奇怪的钥匙,对我们说道:‘这两件工具,是今天下午才赶制
出来的,上午接到赵颖的电话以后,和赵颖一样,我对这种机关也是感到非常的惊
奇,到目前为止我入行已有将近二十年,如果再加上自幼从先父那里耳目渲染的经
历,差不多有三四十年。但是到现在为止,我还从没有听说过有这样的锁。下午我
也和厂里的老锁匠张老沟通过,根据赵颖的叙述,以及她所描述的外观以及细孔的
排列方式来看,就如赵颖所讲,很像失传已久的‘子午鸳鸯芯’制锁工艺,但是非
常奇怪的是,即使是‘子午鸳鸯芯’工艺的暗锁,也从未听说过有如此细小的锁孔
。所以如果不着做这种特殊工具的话,连孔隙都伸不进去,更别谈鉴别和打开了。
”
我从刘工手里接过这两把特殊的钥匙看了看,果然是又薄又韧,用手弯了弯,
几乎无法弯动。我把这两把钥匙还给刘工,问道:“可有打开的把握?”这时候我
所关心的,自然不是机关的构造,而是是否可以打开盒子。然而对于刘工这种毕生
与各种锁具打交道之人,见了此种毕生难逢的机关,便有如酒徒见佳酿、老饕闻肉
香,难免多聊几句。
刘工又仔细观察了一下整个机关的结构,说道:“鉴别是否为暗锁,这并不难
,一试便知。”
说完话,刘工拿起工具,小心地捅进盒盖的细缝之中,一分钟之后,刘工放下
工具,眉头紧皱,说道:“果然不错,却是‘子午鸳鸯芯’的暗锁,但是让我感到
奇怪的是,里面如此复杂的结构,如何能做得如此细小?”说着刘工又将盒子捧起
,仔细观察了一番,叹道:“从这个盒子的外形来看,是有年头了,难道在几百年
前,就有如此精细的加工工艺?”说罢连连摇头。
这是我忍不住了,不由的又追问了一句:“那您看是否有可能将它打开?”
刘工放下盒子,说道:“‘子午鸳鸯芯’工艺的暗锁,其内部构造极其复杂,
即便不是如此的细小,我也并没有把握一定可以将之打开,不过,我可以试一试。
”
说完话,刘工又一次拿起桌上的工具,停顿了一下,然后小心地捅进了锁孔之
中。我们旁边三个人六只眼睛,都是紧张的盯住刘工的双手。十分钟以后,刘工放
下手里的工具,摇了摇头。
“怎么样?”我焦急地问道。
“不出张老所料,这个锁以我们厂现在的工艺,是打不开的,非常抱歉。”
我们三人对视了一眼,都是极度的失望,赵颖问道:“那么目前还有什么其他
方法可以打开这把锁?”
刘工接过老伴儿递过来的毛巾,擦了擦手,回答道:“虽然是打不开,但是现
在我基本可以确认,这把锁的工艺,确实是失传已久的子午鸳鸯芯工艺。对于这种
极度精密的纯机械锁,现在已经完全失传,主要因为制作工艺实在太复杂,虽然说
从安全角度上来讲,几乎是可以和目前的电子锁相媲美,但是因为成本实在是太高
,所以从销售的角度来讲,是得不偿失的,所以到目前为止,这种工艺几乎已经失
传了。听先父讲过,在解放前,许多富商的保险柜是用这种或者类似的工艺制作,
一把锁要卖到几千块大洋。不过虽说是失传已久的工艺,不过要想打开它,也不是
没有可能,只是时间的问题。”
“那么有什么方法?”我喜道。
“目前看有三个办法可以打开它。”刘工答道:“第一,既然已经确认了它是
暗锁,那么从理论上来讲,就一定会有钥匙,你们不妨再仔细寻找一下,如果真的
能够找到钥匙,一切就会迎刃而解了”
我们不禁纷纷点头,一把锁配一把钥匙,既然确认是暗锁,那么就一定会有钥
匙,我们倒是不妨回去仔细寻找一下,说不定祖父会将它藏到什么地方,那样一切
就简单了。
这时赵颖问道:“如果实在找不到钥匙,是否还有其它的途径可以打开这把锁
呢?”
刘工答道:“第二个方案,就是由我们厂的研发科来解决,运用电子计算机技
术和一些高科技手段,做出钥匙,不过要是通过厂里进行正规的研发,是需要一笔
庞大的费用,而且是否可以通过厂里的科研立项,还要看研究这种工艺是否值得,
所以很可能即使有钱,厂里也不见得会同意,当然了,除非这笔费用可以使厂里产
生足够的利润又另当别论。”
我们都是心头一颤,这时赵颖问道:“据您的估计这笔费用大概要多少?”
刘工答道:“少说也要几十万这个级别,所以我不建议用这种方式,不过我可
以用业余时间借用厂里的设备,自己独立搞这样研发,这样对你们来讲,就没有费
用的问题,因为我也确实对这种工艺很有兴趣。不过这样的话,时间就可能会很长
。如果是由厂里来搞的话,我估计一两个月就可以了,如果是我自己来的话,少说
要一年的时间。”
我们点点头,觉得虽然时间会拉得很长,有办法总比没办法要好,赵颖又问道
:“那么您说说第三种方案?”
“另外还有一种方案,就是找到这两类人中间的任何一类,都有很大的可能打
开这把锁。”刘工答道。
“哪两类人?”我问道。
“第一类人,就是盗窃的高手,解放前的盗窃高手,除了精通各种盗术以外,
也必是精通各种开锁的锁术,不过能打开这种锁的,必是身怀至少高于二十柱绝技
的高手,而这种高手,在全国也不会有几个,而且我想,这样的人,文革的时候可
能就早已绝迹了。”刘工笑道。
刘工讲的所谓二十柱的“柱”,我不得不解释一下。所谓“柱”,便类似当今
围棋段位所讲的“段”,是判别一个盗窃高手开锁功夫高低的准绳。关于这一点,
我还是从赵颖的转述中得知的。我祖父在传授赵颖开锁技巧的同时,也给赵颖讲述
了一些关于锁术术语的来源。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说法,而在这三百六十行之
外的邪行,盗窃这个行当里,也曾是高人辈出。而这些高人所掌握的绝技,最主要
的就是所谓的“锁术”和“扒(音爬)术”两种。其中“扒术”所指的,是偷窃的
技巧,而“锁术”所指的,便是不用钥匙开锁的技巧。
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当时的开锁和扒窃技巧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艺术。拿“
扒术”来说,在掌握了许多艰苦的基本攻以外,不但要心细、胆大、眼明、手快,
而更主要的还是要巧妙地转移人家的注意力。要想练成一个扒窃高手绝不是简单的
事,那是确实要经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专门训练才可以达到的。
就如我们今日的钢琴演奏训练,要经过诸如拜厄、车尔尼599、849、299、
718,740、肖邦练习曲等等一系列专业教材的训练,才有可能达到钢琴演奏比较高
的境界。
“扒术”的训练,要从指力开始练起,指力有三关:‘碎碳‘;‘碎栗‘;‘
碎石‘;也就是说要凭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三指的力量,要能够捏碎木炭,核桃之类
的坚果,甚至是石头(当然,这仅仅是传说,并没有人真正地见过)。
这三种境界达到了,就要进行准确性的练习:“悬铃”,即悬空挂一块极其光
滑的圆石或者是肥皂(当然是发明了肥皂以后),两侧分别挂一个铜铃,要练到快
速取走圆石而铃铛不响。铃铛的距离会随着技巧的加深而逐渐越来越近,最后近到
和两指再加上圆石的宽度相仿。
练习到这个境界,才会进行我们常说的“沸水取物”训练,也就是我们所知道
的“开水夹肥皂”,如果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将极其光滑的物体仅用三指的力量,
就从沸水中夹出,而手不烫伤,就算练成了。
以上的种种训练都是所谓的“死”训练,因为扒手们在真正的偷窃过程中所面
对的,是在不断活动的,并且有感觉、有警觉的人,因而真正完美的偷盗就更为艰
难。
所以“扒术”的最高级训练,是用一个木头人来进行的。这个木头人全身的关
节,和活人一样,是活动的,木头人挂在半空,穿着和常人一样的衣服,身上绑上
一枚铜铃,扒手要伸手在木头人的衣服各个口袋内取出物品,而铃铛不会因晃动而
出声,这便达到了所谓“一铃”的境界。而真正的高手,是要从“一铃”练起,最
高可练到“七十二铃”,也就是说最高境界要在木头人身上绑上七十二个铜铃,偷
走东西而铃铛不响。这种神乎其技,对于“扒术”来讲,实在是已经到了炉火纯青
的境界了。根据传说,只有在前清乾隆年间,杭州扒手的大龙头,“神偷”贾三曾
经达到过七十二铃。即使是当时名满京城的清末民初的京城大盗“侠飞”,据传在
“扒术”方面也只练到四十八铃而已。
而“锁术”的训练,虽然是同样的艰苦,但是却没有像“扒术”这么多名目。
根据锁芯里锁柱的多少,配合特殊的训练工具,再加以配套的练习法门,从“一柱
”开始,最高可练到“二十四柱”,到了这种境界,普通的锁,已经没有什么开不
了的了。然后是针对三种工艺极其复杂的特制锁“子午鸳鸯芯”、“对顶梅花芯”
以及“天地乾坤芯”的特殊训练。据我祖父讲,这三种类型的锁,一种比一种工艺
更加复杂,而据传说,只是在前清康熙年间,曾经有一位高手,可以不用钥匙打开
这种最复杂的“天地乾坤芯”,而这位高手,却不是一位盗窃高手,而是一位锁匠
。
很显然,时间发展到今日,“锁术”和“扒术”都已是大大的没落了。根据刘
工所讲,祖父留下来的这个红木盒子上的锁,仅仅就是属于“子午鸳鸯芯”类似的
工艺,连公安部的开锁专家,都无法打开。
想到这里,我不禁暗暗地摇了摇头,只听得刘工继续说道:“至于第二类人,
就是解放前的制锁高手。所谓‘制锁必能开锁’,虽然锁匠开锁的速度是远远赶不
上盗窃高手,因为他们毕竟只是以制锁而不是以盗窃为职业,然而单以他们的开锁
技术,我想打开这把锁应该没有问题。据先父讲,制锁的匠人,自古以来,便有‘
南张北谭’的说法。所谓‘南张’指的是苏州的张家,世袭制锁。而‘北谭’指的
是北京的谭家,不过不知道什么原因,谭家在清朝雍正或者是道光年间,由北京迁
到了东北沈阳,但是从清末就没落了,到目前已经没有什么消息。我家就是北谭的
一个分支,由于是异姓,没有得到真传,而且先父又一直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
读书高’,所以并没有传授给我什么绝技。我后来考上大学,主修机械,最后又做
回了老本行,可能也是天意吧。如果你们有机会到苏州的话,可以打听一下‘南张
’的后人,如果能找到的话。我认为这是目前来讲最可行、并且是最快的方法。”
我们听了刘工这番话,心中又是燃起了希望,于是详细向刘工问起了如何才能
寻找到苏州张家的后人,但是他也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线索,只是告诉我们,苏州的
张家在解放前在苏州所开的“张氏锁行”,当时在江南名气颇大,我们可以从这里
下手。
辞别了刘工出来,赵颖向我们两个商量道:“从目前看,今天虽然没有能够开
开这个盒子,但是也不虚此行,至少我们找到了点线索。第一,既然确定了是把暗
锁,我们就可以试一试,找一下是否会有钥匙,而且,我还可以通过公安系统的关
系,打探一下苏州张家的情况,两边一起努力。”
我和高阳都表示同意,而且我们两人也可以再利用手里的线人,查询一下是否
还有其他解放前的制锁高手还在世。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我和赵颖以及高阳三个人开始分头寻找线索,在其间我们
也仔细到东四的老宅寻找钥匙,但没有结果。开影楼的老三问我们事情进展得怎么
样了,我把大致情况跟他讲了一遍,老三也是个好奇心很强的人,非要看看这个盒
子长得什么样子。在我家看过盒子以后,老三建议我找个懂古董的人看看,如果能
够查出盒子的出处,说不定对打开它很有帮助。
我一想不错,于是问老三是否有这方面的路子。老三没有上过大学,高中毕业
以后一直是在社会上混着,所以路子很野。第二天,老三给了我一个电话,说是他
大哥的一个朋友,叫瘸三,在潘家园一带混得很开,专门做倒古董的生意。
通了一个电话以后,我和赵颖在潘家园旧货市场见到了这个古董贩子。之所以
叫上赵颖,除了我们的特殊关系以外,还有一个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赵颖是一个
警察,她在警校的时候曾经是警校的散打亚军,寻常五六个大汉都不是她对手。潘
家园一带鱼龙混杂,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而且我非常确认的就是,这个盒子绝对
是价格不菲,我一个人去,会很不安全。
在仔细地看过了祖父留下的盒子之后,瘸三说他也看不出这个盒子的来历,但
是单从盒子的做工来看,价值至少应该不低于二十万,如果想要进一步了解,可以
见一见他师父。我再一次向他重申说这个盒子我不卖,他说没关系,买卖不成仁义
在,他们做这行的,经验比什么都重要,这个盒子他看不出来,如果他师父能够看
出个来龙去脉来,教给他,比挣几万块钱一点不差。我见此人挺豪爽,而且又有赵
颖这个警察在旁保护,也不担心出事,于是跟他来到了他师父的家里。
潘家园旧货市场旁边是一大片平房居民区,胡同密密麻麻的像蜘蛛网,这里面
住着很多从全国各地过来倒卖和收购旧货和古董的人的。瘸三在前面一瘸一拐地带
路,一边不时地和操着各种不同的南腔北调口音的人打着招呼。转过几条胡同以后
,最后我们在一个老式的四合院里见到了瘸三的师父。这是一个已经七十多岁的干
瘦的老人,我们进来的时候,老人正躺在院子的躺椅上闭目养神。
说明了来意,我取出了盒子递给老人。老人接过盒子以后,用放大镜前后左右
看了足足有二十分钟,然后闭上眼睛沉思了很久。我和赵颖都焦急地在旁边等待着
。
终于,老人说话了:“这样的盒子,我也是平生第一次见到。”
“可有什么线索?”我在旁边焦急地问道。
老人又沉吟了一会儿,说道:“虽然我也说不出此盒的具体典故,但是从上面
所雕刻的花纹,我可以断定,此盒出自于高丽匠人之手。”
“高丽?”听了老人的叙述之后,我很惊讶。虽然在刚刚见到这个盒子的时候
,我也觉得上面雕刻着的人物的服装有点怪异,但是根本从未想到竟会是高丽人。
“此外,根据盒子上面所刻的图像,我可以判断出这个盒子制作于丰臣秀吉攻
打高丽之后的那段时间。”老人说道。
“为什么?”我问道。
老人笑道:“上面所刻的将军出征图,如果我没有看错的话,应该就是著名的
高丽大将李舜臣击败丰臣秀吉的著名一仗,大韩海峡之战。另外,这里还有一个线
索。”老人指向盒盖上面的一处,“图画里面的士兵,有的手里面拿着的武器,是
火绳枪,这应该是缴获丰臣秀吉所带领的日本部队所配备的武器,根据史料记载,
当时的日本部队,配备的就是火绳枪。”
我们顺着老人手指的地方看去,果不其然,图画上面有一些士兵的手里除刀剑
以外,还拿着类似于十八世纪毛瑟枪那样的火绳枪。
我不由得点了点头,老人所讲的高丽这段历史,我也是略有了解:
敦促日本各交战的封建领主休战的织田信长被暗杀后,丰臣秀吉于公元一五九
零年上台当权。当时丰臣秀吉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削弱日本西部那些势力强大的封
建领主。在这种国内形势一触即发的情况下,他把视线转向国外,断定进攻中国会
带来在国内求得和平解决所需要的出路。丰臣秀吉请求高丽协助攻打中国,遭到拒
绝,于是他便命令他的部将于1592年进犯高丽。丰臣秀吉的部队所配备着就是图上
所刻的高丽兵队当时所不熟悉的火绳枪。所以在两周时间里便打到汉城。
他们曾尝试进犯高丽的谷仓全罗道,结果却在晋州遇到由金时敏将军率领的人
民的强有力抵抗。于是他们便转向汉城。高丽宣祖和王子们逃到北方各道,呼吁明
朝皇帝协助抗击进犯日军。其时日本将领内部发生争吵,而高丽李舜臣将军则在大
韩海峡指挥了一连串战果辉煌的战斗,击沉了许多日本军舰。
其后,随着明朝军队的到来,日本不得不同明韩联军作战。由于李舜臣将军控
制了海面,日本的供应线和援军都被切断,处境狼狈。南方各道组织起来的高丽义
勇军以游击战术袭扰他们,而疾病和营养不良又给日军造成兵员损失。在此情况下
,明朝将军与日方举行和谈。这时日军已丧失斗志,开始退却,在退却过程中又遭
到农民义勇军和僧侣军的狙击。和谈拖延了5年时间,却毫无结果。
丰臣秀吉于公元1597年再度派兵侵犯高丽。这次入侵范围仅为庆尚道以及全罗
道的部分地区,因为入侵军遭到义勇军的袭扰。日军退却,随后丰臣秀吉死去,迫
使他的军队撤回。李舜臣将军试图趁日军撤退粉碎它,却在一次海战高潮中被流弹
击中而牺牲。这场战争终于结束,但是却对高丽、明代中国和日本均有重大影响。
而当时高丽名将李舜臣所指挥的著名战役,大韩海峡之战,就是发生在公元
1592年。也就是说,这个盒子的历史,应该不超过四百年。
辞别了老人之后,瘸三把我们送出胡同口,临走的时候塞给我一张名片,说是
如果以后有什么古董,尽管找他,如果想卖的话,他会给个好价钱。
虽然知道了盒子的来历,但是对于打开盒子并没有什么帮助。朝鲜虽然不远,
但是毕竟是外国,所以看来从盒子来历这一点下手,暂时是走不通的。
接下来的几天,我、赵颖和高阳分头行动,由高阳通过我们的线人,打听苏州
张氏后人的下落,我和赵颖则分别负责在北图以及公安部的计算机系统里查询有关
的记录,看是否可以找到这个盒子的来历,以及苏州“张氏锁行”的资料。
高阳打听小道消息的功力果真是望尘莫及,在我和赵颖都还没有查到半点头绪
的时候,他的线人已经查了很重要的线索。那时候我和赵颖还分别在北京图书馆和
公安部计算机系统的浩如烟海的资料堆里查询关于苏州“张氏锁行”的资料。
根据高阳线人的所提供的消息,苏州“张氏锁行”是在五七年公私合营以后,
被合并到苏州市仪器仪表厂,而当时张家唯一的传人,张廉诚,也留在了该厂。知
道了这个消息以后,我马上给赵颖打了个电话,而赵颖则开始利用在公安系统的关
系,迅速联系到了她的一个在苏州市公安局的同学,果然不负众望,第三天,我们
拿到了张氏后人的第一手资料。
根据赵颖同学发来的传真,张廉诚在五七年公私合营时,是三十二岁,于一九
八零年提前退休,由唯一个儿子张德祥进厂顶替,张廉诚于一九九零年去世,其子
张德祥在三年以前下岗,下岗后在寒山寺市场摆了一个修锁配钥匙的摊位。此外,
传真中最有价值的,就是有一份张德祥的详细地址。
资料搞到手以后,我们足足兴奋了半天,然而马上想到的是一件麻烦事,我和
高阳当时正在跟踪采访一个关于北京吸毒人群的案子,而赵颖前一段的案子也还没
有告破,我们三人没有一个人有几天的时间能脱得开身,去一趟苏州。
犹豫了几天,我找到社长碰碰运气,试图向她请两天假,但是被严词拒绝,丝
毫没有商量的余地。社长正告我下一期的刊物的重头戏就是我和高阳的这篇跟踪访
问,要是搞不好,小心我的位置。
一时又走不了,于是我一方面加紧工作,同时试着按照传真上的地址给张德祥
发了一份特快专递(由于资料里没有电话),也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在信
中我详细讲述了找他的原因,以及那个红木盒子上面暗锁的情况,希望他能帮忙,
当然,在信中我忘不了把对他们家族曾经的辉煌以及我对他们家族如滔滔江水般的
敬仰着实的吹嘘了一番。
第二个星期,我和高阳的专访如期刊登,果然不出所料,反响强烈。刊物发出
的第二天,社长亲自把我叫到了她的办公室,出乎我意料,她并没有夸奖我们的工
作成绩,而是开门见山地问我,上周找她请假到底有什么事?我并没有瞒她,把这
些天遇到的事情以及为什么要去苏州告诉了她。
社长没有说话,只是从抽屉里拿出一张请柬递给我,面无表情的说道:“这个
周末你去趟苏州吧,给你三天的时间,把这个采访做了,食宿全部报销。行了,没
别的事了,你去吧。”我接过请柬以后,发现是一份苏州苏绣博览会的请柬,时间
是下周一,不由得心头狂喜。这种小CASE,我用不了半天就搞定了,这不明明是奉
旨旅游吗?
出了社长办公室,前台的小吴打电话告诉我到前台去取信。到了前台签了字,
把信拿过来一看,是苏州寄来的,我拆开信一看,居然是张德祥的回信,信中老张
对我在信中对他们家族的崇敬表示感谢,并且说我在信中描述的锁应该就是“子午
鸳鸯芯”的工艺,只是结构上可能有些变化,他开启起来应该没有问题,什么时候
有机会到苏州他一定帮忙。
真是双喜临门!
--
◢◆◆◆◣ ▁
█████████████◆ ◆██████████ ̄ ̄ ̄︳
▏▏▏▏▏▏▏▏▏▏▏◆ ∠ ◆ ▏▏▏▏▏▏▏▏█▅▅ ︳
█████████████◆ ◆██████████ ︳
◥◆◆◆◤ swatch  ̄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4.14]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6.55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