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hos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needspeed (天外飞仙), 信区: Ghost
标  题: 驱鬼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Jul  9 10:27:55 2000), 转信

发信人: china007 (携子同游,击水三千), 信区: Marvel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at Jul  8 11:07:55 2000)


 ...........::驱鬼::...........
烟烟如是说  藏历驱鬼节  回族灯节  巫师逐邪图  江西傩舞
台湾鹿港“送煞”
................::返 回::................
 
 
 
 
 
 
.........:::藏历驱鬼节:::.........
☉  每年藏历12月29日的“驱鬼节”,实为一种世界范围和民族都具有的“驱鬼镇邪、
除旧布新”的心理表现。 这一天,寺庙跳神除祟,家家户户要清洁居室,以除秽气,祈
原吉祥。傍晚全家团聚合吃“古突”(面团)以度除夕。夜幕降临,人们燃点火把,狂
呼驱鬼,以祝新的一年里永消灾祸。
..............::::回页首:::::..............
 
 
 
 
 
 
 
 
 
 
 
 
.........:::回族灯节:::.........
    塔吉克语称为‘巴罗提阿依’,在回历斋月前一个月,时间为两天。第一天傍晚全
家围坐炕上,中间放一沙盘,盘中每人一盏酥油灯,家长叫到一个人的名字就燃亮一支
灯,待灯都点燃后,大家伸出双手在火焰上烘烤一下,然后共进节日晚餐。饭后各家各
户都点燃事先准备好的酥油火把,插在房顶上,叫做‘天灯’,招致吉祥,又在屋前点
起驱鬼的火堆,人们通宵不睡。第二天,带上油饷、熟羊肉等祭品,全家去祖坟扫墓。
祭奠祷告已毕,便与同来扫墓的邻人互相交换祭品,在墓地上围坐一起共享。
..............::::回页首:::::.............
 
 
 
 
 
 
 
 
.........:::巫师逐邪图:::.........
    绘于出土的一件瑟首上,髹黑漆为底色,红、黄、银色彩绘。图画表现的内容由是楚
巫举行“傩仪”时的一个场景:一男巫张弓搭箭,对准一头戴鸟形面具的女巫。男巫头
戴黄色平顶高冠,衣着银灰色宽袍,侧立向前,持弓引弦,作欲射状。女巫惊慌失措,落
荒而逃。“傩仪”是古代的一种驱鬼逐邪的宗教仪式,由巫师化装成某个鬼怪和邪摩魔
,作为被驱赶的鬼魔,将这些“鬼魔”赶走,则可得到一种精神上的安慰。
  扮演鬼魔的女巫,身材修长而苗条,充满着一种邪恶的诱惑力,而射箭的男巫直射
侧立,象征着正义和安宁,二者形成强烈的对比。在男女巫的下面,绘有走兽和龙蛇等
动物形象以及云纹,走兽作急奔状,烘托出一种神秘的宗教氛围。
出土地点:信阳长台观1号楚墓
外形尺寸:画面残长15厘米,宽12厘米
制作时期:战国
..............::::回页首:::::.............
 
 
 
 
 
 
 
.........:::江西傩舞:::.........
    傩舞又名‘傩’、‘大傩’、‘跳傩’,也称作‘鬼戏’或‘跳鬼脸’。起源于上
古氏族社会中的图腾信仰,是古代驱鬼逐疫、求福灭灾的一种活动。
    宋代,傩舞增加了戏剧舞蹈性表演的娱乐成份。明、清两代,都要在农历正月十五
左右举行傩祭,多由寺庙僧侣戴假面、花帽,穿锦衣,扮天神、菩萨,敲锣打鼓跳傩,
常有万家空巷之势。
   江西是傩舞最为流行的一个省区。南丰县每年正月初一起,十天内外,傩舞班流动
城乡,支起帷帐连场演出,锣鼓齐鸣,配以唢呐、竹笛、二胡等。
    演员身穿彩衣,头扎布巾,戴脸谱,持道具,翩翩起舞。其内容多取材于民间传说
和神话故事。演出形式有独舞、双人舞、群舞和小舞剧;艺术风格融合了戏剧和武术的
身段动作,吸收了民间吹打、丝弦音乐和戏曲曲牌。
..............::::回页首:::::.............
 
 
 
 
 
 
 
 
........:::台湾鹿港“送煞”:::........
    送煞,一称送‘吃面线’或称‘送肉粽’,由凤凰坛主办此送煞的仪式。是晚八时
左右,坛方人员聚集在目的宅前,在路口前写有‘前有法事,禁止通行’路障,以利法
事进行。该目的宅旁屋内陈列四辇一座、太子爷等神像,盐、米、柳枝、鸡、鸭各一,
并搭起‘天台桌’。角头内须事先钉‘青竹符’于各路口镇守,竹材须以刺竹,上以黑
、白线各七条,缚上金纸一束。(一般钉符用桂竹)在仪式中要送走绳子、橡木及楼梯等
任何碰触过的代表性物品。所有仪式中使用法器及送走物品要以笔头沾鸡、鸭血敕过。
送出宅后一路须不停放鞭炮以驱邪止煞。
    以上所则之祭典、仪式有回驾、暗访、送煞、拜散魂,这些仪式的主角神明都是王
爷,而王爷藉由乩童、桌头来完成指示,而由宫方人员、法师依指示进行所有程序。由
这些仪式中,可以看出:1、人心确实需要心理上、精神上的防御体系,经过这些仪式
,可抚慰信徒的心灵:2、人与神之间(王爷附身乩童与桌头的传谕及庙方人员)对仪式
的内容(如暗访只在角头内还是全鹿港)可进行对谈,最后达成妥协;3、藉由仪式的进
行,促进庙与庙间神明的交陪;4、过去进行的仪式,进行迄今已有些改良或与原来预
期不同的现象,此亦长时间来演变的结果。
    总之,在鹿港各角头分立,不相统属,同一姓氏之间以交陪关系互相连结,安营仪
式是由角头主神主持。仪式的周期在春天放兵、冬天收兵,随著一年的始终而重复进行
。鹿港鬼月期间分区轮普,长达一个月又三天,王爷庙期间收兵放行孤魂野鬼进入境内
,之后北头角头庙的主神便在重普的时机里,进行一次次押送游魂出境的行动。民间定
期清净境内的仪式可见之于鹿港的安营和拜散魂,不定期的清理鬼祟则以暗访的形态出
现。驱鬼逐疫的仪式在境的观念下展开,主角是地域守护神,导演一切仪式则由吕山法
主派的法师和乩童进行。王爷警示境内危机,境内人群便进入非常时期的警戒状态,按
照王爷所指示的防治策略、神秘数字和送祟的方向等,以退治个人、家庭和境内公众的
邪秽灾殃。这些替身过后的草人,交由角头庙处置。先经整个暗访最高的神明--玉皇大
帝派下的钦差所监视,王爷奉旨夜巡完毕,即刻将草人替身送出境外。送祟的场合完全
由王爷庙里的小法进行,联合诸位法师和乩童押煞的法力驱逐之,草人烧化净尽之后,
众人不出声响,全力避免鬼祟跟踪,再度侵扰境内。吕山法主派以驱邪送煞为能事,地
方当逢灾异或有不靖的情事发生,各角头庙都有法师和乩童协助王爷驱鬼治祟、消灾治
病,暗访就是复合吕山法主派的各项法事与鬼物展开正邪之战。
    暗访这项夜巡、送祟的行动在鹿港一直行之不辍,夜巡的部分发展出内巡和外巡两
种形态,除了巡行自身的角头范围之外,外巡更带动了整个鹿港各角头庙的参与。街镇
内人群约互动,可以透过仪式中角头庙之间的交陪关系显现出来。由于这项仪式由各个
角头庙参与,角头庙与社群息息相关,足以涵盖整个社会结构和此地人群的关系,因而
为大部分的鹿港人所参与。透过暗访活动中的互动,鹿港人群之间产生了协调和整合,
并继续传承民间的生命礼俗。
..............::::回页首:::::.............


--

 当爱已成往事,                     
 那么就相信幸福从放手的那一刻即将开始   
 不,是已经开始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ak.bbs@smth.org]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0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