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hos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iuyuxi (苍浪之水·朝夕之间), 信区: Ghost
标 题: 古术73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May 18 18:15:02 2006), 转信
这篇文字无比详细的记录了匣中人参的产地来历,以及有趣的相关逸事,大
致全文是这样的: “此匣中人参重八两三钱,长两又三寸,色白浅黄,根须
如升,长白山中三百年才出一支,因其形状酷似仙女飞天,故名玄女飞升。
“据考证,此参准确出土日期为明洪武辛酉年癸亥月壬子日庚申时,五行金
水双清仙风洒然。
“更可贵的是,出土所在方位的风水古树环抱,陵坡起伏朝阳,正是秀中含
奇的宝穴,无论从时辰和风水都占了个‘清’字,与其仙女飞升的形状相得益彰,
可谓难得之极。
“唯一缺憾的是,发现和最初挖出此参的人为一形骨颇陋的老参农,在时间
方位启封三项重要参标上差了一项,致使此参奇字有余而清气不足。
“如果启封之人换作一个骨相稍清的处男,那此参将是万中无一的奇宝之物。
“不过得以补足的是,此参出世后虽在达观贵人、将相王侯中多经辗转,但
最终因缘巧合被一名道人收得,藏于道观福地,薰染道家仙气多载。
“直到被炼烟氏所得时,其形状竟然更具玄女飞天之势,故被祖师收藏,录
入族谱宝药篇中,以备长生之用。”
记载念完,众人不禁啧啧称奇,古傲更是两眼发直,喉中干燥。
眼前这支人参不但药用价值不可估算,其久远年代、奇异背景以及浑然天成
的形状,在考古的价值上更是难以估量。
更要命的是,此参保存几百年质鲜不变,又出自神秘的古老炼烟家族,具足
了炒作卖点,这一曝光,那还不得震惊全国……不,一定震惊全世界!嘿嘿,到
时候他古傲那可是他妈的风光到天了。
想到高潮处,古傲咕咚一声咽了一大口口水,手中的纸片抖得哗哗作响。
梁库看见古傲这副德性,急忙用力握住古傲抖个不停的双手,再让小闯把那
张写满蝇头小楷的熟宣古纸抢下来,又喊蝎子眼帮忙四处找找有没有绳子,他怀
疑古傲很可能是虫毒发作或是因过度刺激犯起了羊癫疯。
古傲一见小闯把手中的熟宣古纸给拿走就更急了,死命的想挣脱梁库。
结果反而使梁库更深深认为古傲犯病发疯了,最后干脆把古傲的裤带给解了
下来,把他绑住扔在一边,任他如何声嘶力竭的干嚎也不加理会,极专注的投入
到众人对奇参的啧啧称奇之中。
要说对此参的好奇程度最高的还不能算是古傲,而要数一向处惊不乱、八风
吹不倒的朝歌。
让朝歌好奇吃惊的,并不全是此参的飞升外形,也不是它的传奇经历,而是
记载如此之详的细节。
熟宣古纸中不但记录了此参的出土年代,而且竟然像人的八字一样,无比精
确的记录了它的出土五行天干地支,还有它的方位风水。
从难度上讲,把一支参的来历调查如此清楚,恐怕要远远超过得到此参。而
这样做,炼烟氏族又是为了什么呢?
显然从记录中可以看出,炼烟氏收藏此参并不像是简单的敛财宝物而已,因
为在记录的最后有这样一句:以备长生之用。
难道炼烟氏想要把它炼作长生之药?
那这里的数目如此之多的金银财宝,又做何解释?
朝歌在省考古院翻阅古籍资料的时候,了解了一点有关方士长生之类的知识,
古代那些孜孜以求长生不老的方外之士,大多淡薄名利,隐居深山老林,饮泉水,
炼丹药,鄙视世俗中的富贵。
当然也不乏贪心之辈,既想求长生之道,又贪恋人间富贵的,但大多碌碌无
为,沦落成骗术之徒。
但眼看炼烟氏的深远历史,以及诸多祖师的神奇外传,至少在最初的时候炼
烟氏并不是俗中之人,且其发展源头又来自丹术中的外丹派,祈求长生的目的并
非不是没有。
可如果真是这样,有一点就有些奇怪了。
既然是为了炼就长生不老药,为何一直等到氏族衰落了,这里的宝藏也不曾
开启过?是他们来不及开启,还是有其他内因?
而且,还费尽周折的把诸多宝物收藏在风险变换的广元古镇,其中原委实在
有点让人琢磨不透。
疑惑中,朝歌想到了熟宣古纸中的另一句话:故被祖师收藏,录入族谱宝药
篇中。
从这句话的字面意思看,炼烟氏似乎还有一个重要的文字族谱,其中应该记
录了所有这些谜团的前因后果。
想到这,朝歌往石柜内看去,里面除了叠满的尺寸狭长不一的紫木锦匣外,
并没任何线装古谱的痕迹,又动手挪去几支锦匣,底下也无异样,看来这本重要
族谱并不在这里。
如果按正理,这本族谱应该保存在氏族的头人手中,也就是应该在已经死去
的炼烟老太烟自霞那里。
如果是那样,恐怕获求无望了。
此时,梁库看到沉思中的朝歌挪动柜中其他紫匣,还以为朝歌想知道其他匣
子中宝参模样,一双大手随便抓起一个紫匣就打开来,里面又是一支奇参和一张
详细记录的熟宣古纸。
小闯也跟着打开一匣,同样也是奇参还有熟宣古纸,想必这里的每支人参都
有一张像身分证明一样的熟宣古纸。
每打开一个参匣,众人便惊呼一声,把身后古傲急的惨嚎已经快没人的声调
了,吴姨却忽然理性意识道:“哎呀!这参不知道已经封在这里多少年了,现在
已经开启了,会不会变质啊?”
吴姨对古物知道的很少,这个意识恐怕完全是出自一个成熟女性的直觉。
听到这话,狂躁中的古傲激灵灵打了个冷颤,他可是比谁都清楚的,没了石
柜的密封,没了木炭和石灰的消毒吸潮,不要说质嫩肉贵的人参,就连削铁如泥
的精钢古剑,时间长了也会受到腐蚀。
到时候一柜宝参变成一柜霉树根,那可是人世间最惨无人道的事情了,他古
傲非得吐出几斤血不可。
古傲惊叫:“赶快封住石柜,不然这一柜宝参可全要发霉,一钱不值了!”
小叶出于对价值的敏感,立时赞同了古傲的提议,忙把几个正在展览中的参
匣一一封回收藏。
梁库嘴上虽硬:“没那么夸张吧?”手上却已经不自觉的和小闯一起把石柜
的盖子封了起来。
保险起见,众人又七手八脚的把石灰、木炭沫填回,并把外层石盖原样封回。
小叶早把绑着古傲的裤带解开了,古傲破天荒的极卖力气参与封柜工作,因
为他比谁都知道这箱宝物的价值。
封好了石柜,本应该腹中空空、筋疲力尽的众人,还在精神百倍的谈论着刚
才诸多宝参的奇异处。
要说是精神作用又不完全像,每个人不但眼中有神,而且皮肤红润,从生理
角度看也绝对与刚才不同。
朝歌正在想着族谱的事情,这个细节却被小叶无意中发现了,惊奇着:“呀!
你们发现没有?我们好像没刚才那么累了!”
众人马上进行了一番自我感觉,还真是如此。
蝎子眼得意道:“嘿嘿,我们摸了宝参这么久,吸了不少灵气,当然不累了!”
老王和蝎子眼虽然经过生死相携的小楼之战后,早已化尽前嫌,但拌嘴的老
毛病依然没改,眯着眼笑道:“呵呵,迷信那一套我不太信,应该是精神在起作
用吧!”
蝎子眼把眼一立:“你懂个屁!不懂装懂那比迷信还迷信!听我给你讲讲我
在老家长白山亲身经历过的事儿吧!”
蝎子眼盘腿就地一坐,就真像一个老参农坐在自家热炕头上讲故事一样,讲
了起来:“我们老家长白山那地方,一到冬天贼冷贼冷的!零下二、三十度那是
家常便饭,特别是几十年前。
“要说尿没撒完就冻成冰棍那是有点玄,可吐痰成冰块儿,泼水成镜面,那
是一点不假啊!
“更吓人的是,经常有人在风雪天里出门,一回家屋里的火炉热热的,稍不
小心一拨耳朵,你们猜怎么样?”
小闯听的聚精会神。
蝎子眼:“嘿嘿,冷热这么一胀,耳朵嘎巴一声就掉下来呀!”
众人纷纷倒吸冷气,心中虽觉蝎子眼这话可能有点夸张,但仍对东北的剧寒
冬天深深敬畏。
唯独老王笑眯着眼,不当一回事。
蝎子眼不屑一顾的瞥了瞥老王:“就像你这样的到了俺家乡,鼻子耳朵一起
掉,等一个冬天下来,脑袋还不冻成了一个光溜溜的咸鸭蛋啊!哈哈,哈哈哈哈
……”
大家伙也跟着笑,老王知道蝎子眼在故意气他,还是眯着眼微笑,没有丝毫
动气的样子:“你继续吹,你就放心的吹吧,这全是人,没牛。”
蝎子眼见没气到老王也觉没趣,就继续讲:“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我们那
地方就是一个冷!
“冬天你得全副武装,厚棉衣、厚棉裤、厚棉鞋,如果有钱外面再套上皮衣、
皮裤,帽子是翻毛狗皮的,就这还不敢在露天地里常待呐!”
这倒全是实话,由于全球气温变暖,几十年前的长白山气温要远比现在低,
再加上蝎子眼的形象描述,众人仿佛进入到又寒又冻的长白山。
蝎子眼:“但说也奇怪,你说这冷的要命吧,却有一少部分特殊人物,冬天
不穿棉衣,只穿单衣在外面,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雪,对于这些人就跟没事一样,
而且连感冒也不患。他们没有特异功能,也不会气功,他们都是普通人。
“虽说是普通人,但却有一个不寻常地方,那就是这些人平时一定是常吃人
参、常加工人参、常经销人参……一句话,就是常年跟人参打交道的人!
“我们那人参之乡,抚松县老药材行里有位王师傅,六十年前就摆弄人参,
特别是野山参。摆弄人参之前的冬天,他是穿棉衣的,跟别人没什么两样。
“但摆弄人参几年之后,他就感觉到自己火力特旺,冬天再也不用穿棉袄了,
不管什么天,只穿单衣就行。
“还有好些个参农,大冬天就在雪地里干这干那,连手套都不戴,也不感觉
冻手。这都是啥原因呐?
“懂行的都知道,那是因为常年接触人参的缘故,都借了人参的灵气。跟现
在我们忽然不饿了是一个道理。
“这石柜里的人参哪一根都是参王、参宝,所以我们只不过接触了一会,就
已经有感觉了。”
听完故事,梁库乐了:“哈哈,要这么说,人参这东西可真是个宝!
“这下我们就不用担心被渴死、饿死了,肚子一叫就掏出一根参来咬上一口,
哈哈,这下好了,这下好了!”
梁库越说越高兴,看样子马上就有掏出人参狼吞虎咽大吃一顿的趋势,却听
的古傲心惊肉跳。
梁库每露出一次牙,都好像实实在在咬在古傲的神经上,那可都是些价值巨
万的超宝奇物,别说是咬上一口,就连弄断一根须子,那宝物的价值都会大打折
扣!
更重要的是,生长了几百年又被保存了上百年的宝参,此刻在他心中早已经
活了成神了,变成一尊有血有肉的财神爷,哪还容得任何一丝侵犯。
当下古傲一副英勇就义状:“这些可都是公共财产,谁敢擅自动一动,我古
傲就跟他……就跟他玩命儿!”
梁库脖子一梗:“哎呀?跟我叫板是不是?我还真给你动一动看了!”说着,
梁库就要伙同小闯启盖。
吴姨赶紧拦住,劝解一番这才把两人按住。
蝎子眼讲的意犹未尽两眼放光,一个人坐在那里,还在没完没了的念叨他老
家那些珍闻逸事。
自然就又议论到那些小虫子的事,蝎子眼听说过守护人参的狼虫虎豹,却还
真不知道这小虫的来历,众人就连吓带唬的越说越玄乎,摆明拿古傲寻开心。
来了精神,小闯又想到了那箱古籍。
他提议既然现在有百宝灯了,不如打开箱看看,万一有什么内功大法、武林
秘笈类的东西,大伙个个练成个绝顶武林高手,一并杀出去荡平那些个可恶的术
人,也就不用在这里熬日子过了。
虽然小闯的想法有点幼稚,但众人却好奇那石柜中到底装着什么,于是纷纷
响应重新开启书室中的石柜一探究竟。
这也给朝歌提了个醒,有着诸多炼烟氏神秘记载的族谱,会不会在那里?
第五章 发现族谱
书室中的石柜重新被打开了。
伴着一股特有的霉味,一叠叠被封存了上百年的线装古书得以重见光源,所
有人几乎同时伸出手,打算抄出一本看看里面究竟记录着什么。
古傲可急了,用力推开众人,自己张开双臂护在石柜口上,大声喊:“不准
乱动!这东西都封了上百年了,稍一用力就会破损,到时候可就不值钱了!”
梁库道:“什么东西还不知道呢,先看看再说。”
说完梁库就把古傲推到一边,用临时做的一个百宝灯凑近一看,放在最上层
的每本古书封皮上都写着相同两个字:道藏。不禁疑问:“咦?道藏是什么东西?”
一听“道藏”两字,古傲眼皮子就是一跳。
道藏是汇集收藏所有道教经典及有关书籍的大丛书。道藏之名始见于唐初,
有近一千三百多年历史。
道教初期除《道德经》、《太平经》之外,其他经典很少,但唐宋金元时期
编修的道藏,均已亡佚。当初传说乾隆帝为求道藏全本,曾不惜大清国一年的税
捐,却始终未曾得愿。
不算上百年的通货膨胀,几千万两白银的一国之捐换算成今天的货币,已经
不知道是多少亿的价值了!
古傲欲知详情,急拿起一本来,翻开首页后的目录一看,可不正是宋版道藏!
如果不出所料,这真的很可能就是乾隆大帝当初想以大清国一年税捐换求的道藏
全本。
如果真是这样,再加上这里的其他金银财宝,就算按人头分成八份的话,他
古傲的身价恐怕也要排名世界前五了。
想到这,古傲顿时眼前一黑,喉头一甜,激动的险些晕了过去。
看到古傲如此表情,众人相信这一叠叠的古书一定价值不菲。
小闯也已经翻开了一本,看的更加激动,他那一本记录的全是些道家内丹行
气秘诀,这让他直接联想到武侠小说中的内功大法,一时兴奋得差点跳起来。
室中的气氛也更加的升腾起来,都不管古傲连哭带喊的央求了,你一本他一
本,翻完一本再来一本,不消多时,这个石柜中的藏书几乎全被翻过了。这一通
折腾后,众人心情颇复杂不一。
虽然老王和蝎子眼,还有吴姨母女、梁库也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但他们并看
不懂书里的内容和究竟价值,最兴奋的还属古傲,因为这一柜子藏书的的确确都
是道藏绝本。
小闯则很失望,几乎翻遍了古书,才发现里面记载的并不是什么内功心法,
而是有关道家内丹成仙的具体方法。
这毕竟离现实太远,让他相信威力惊人的内力气功没问题,但如果要他相信
什么羽化升仙,的确还有相当的距离。
一直留意柜中古书的朝歌也有点失望,他的翻书目的是那本神秘的族谱,却
并没在此柜中发现。
趁着热情高涨,众人又撬开了一个石柜,里面也还是成叠古籍,不过不再是
清一色的道藏,而是名目繁多的佛家禅定止观心要,大多讲的是如何见性成佛、
如何了生脱死,很多都是些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手抄珍本。
古傲等人就继续兴奋着,同时小闯也就继续失望着。
虽然还是没有发现族谱,朝歌却又有新的疑问,如果说刚才那一柜子的道教
藏书,还比较符合原本属于外丹支脉炼烟氏族的风格的话,那现在这一柜子的佛
家禅书就有点离得远了。
这其中又有什么隐情呢?朝歌对那本族谱就更加期待。
朝歌把自己的想法简单说给大家听,众人眼前一亮,如果真有这么一本族谱
的话,除了能无比详细的了解炼烟氏族的来龙去脉,还可能知道有关这个地下宝
室的诸多秘情,更说不定还能发现其他什么宝藏或是通道呢。
尽管众人的热情更加高涨,但一个实际的难题摆在面前,书室中这么多的大
石柜,如果逐一打开,那可是件艰钜的任务。
虽说现在众人不知道是精神作用还是真被宝参灵气所染,导致体力充沛,但
如果就只是一时兴奋所至,最后很可能把大家都累的虚脱不起。
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准确知道最有可能藏有族谱的石柜,直接撬开;当然
看着所有一模一样的十几个大石柜,这话听起来有点白日说梦,但药室中的那一
柜宝参,却给了众人一个启发。
在无意中众人发现,药室中宝参那一石柜位置,不知道是凑巧还是有意,正
恰恰摆放在众石柜的中心,因为其他柜中大部分装的是草药石散类的东西,虽也
珍贵,但都无法跟宝参相比。
这自然让人联想到所有地室中的石柜摆放,都有一个不明显却存在的规律,
那就是最中心的石柜,一定是众石柜中最重要、最珍贵的一个。
而族谱则属于全族的文献命脉,如果是族人来保存的话,当然要保存在最重
要的石柜之中,由此一推,书室中最中心的那一石柜,就很可能藏着那本重要而
神秘的族谱。
不用商量,众人已经达成共识,轰然一声,书室中最中心的那个石柜被撬开
了。
让众人惊喜的是,这一柜中所藏的东西的确与其他石柜有所不同,里面全都
是一个个无题名的书匣,每个书匣都用红胶泥封住,让人看了就有一种无法控制
的好奇心。
这里面,会不会就是那本重要的族谱呢?
可让众人失望的是,当把上面一层书匣全部打开后发现,无名书匣内整齐叠
满了各种丹丸烟方,每张烟方的结尾落款处,又都标明了此丹方为何朝何代何人
所出,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丹方出自炼烟氏各代祖师,三分之二出自道家外丹的各
个不同门派。
从这些丹方落款标明的年代可以大致看出,从远自先秦一直到明清两代,几
乎跨越了近三千年,如此长的时间、如此系统的搜集封藏,可以看出修建此室的
炼烟氏族,绝对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而且耗费之钜,用心之坚,似乎有着
很深的用意。
这让众人对那本族谱就更加好奇了,只是越发担心,这本族谱如果一旦由炼
烟老太保存着,那可再难得到了。这也同时意味着,可能远比这些宝藏还要珍贵
的烟族之谜,将永远失落。
“哦?这底下的一层好像不一样。”
忽然小闯把表层的一个书匣拿出后,发现石柜中间一层书匣里,竟然围着一
尊纯金打造的方函,大小尺寸几乎与书匣无异,在一圈深色书匣中熠熠生辉,如
同在众人眼中迸出一团金黄火焰。
古傲顿时双腿一软,他知道,在古代无论是地宫或是墓葬中,凡是用金函封
存的东西,一定稀罕尊贵至极,最典型的就是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佛骨舍利。
当时在众多稀世珍宝簇拥下的金函之中,供奉的就是绝世无二的佛陀指骨舍利。
与此同时,朝歌也感觉到了这个不算大的纯金方函的重要性,从金函的尺寸
上看,非常像一个大书匣,这其中即便不是族谱,也一定是炼烟氏中极为重要的
东西。
不等其他人上手,古傲已经扑了上去,颤抖着双手,像是捧着自己心脏似的
把纯金方函捧了出来。
慢慢打开,金函中又包裹着一层特制锦棉,再仔细揭开,便露出了一叠熟宣
线装古书,第一本的封页上端端正正的写着:烟氏族谱。
期待已久的神秘族谱终于出现了。
一时间众人又没了声响,都直愣愣看着金函中年代久远却色泽尚新的线装古
谱。
这回翻阅古文族谱的任务没由古傲完成,朝歌第一次先伸出了手。于是,一
部横跨三千年的烟氏族史,慢慢展现在众人眼前。
炼烟氏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它甚至比道教
的生成时间还要早。那时候,已经出现了通过提炼药物来使人长生不老、羽化飞
升的方士以及神仙家。
在春秋战国时期,造“鼎”极为兴盛。说到鼎,这是古代的烹饪器,也是记
载功勋的礼器,传说黄帝造九鼎,鼎就成了传国之宝。
考古发掘的文物,如有名的司母戊大方鼎,说明在当时冶炼青铜和铸造技术
都已达到极高水准。《周礼考工记》中,就已经记载了合金成分不同而性质不同
的“六齐”规则。
鼎本是煮肉汤和食品的器具,但这时人们希望在鼎中也能炼出一些别的东西。
传说秦穆公的女婿萧史就在宫中炼丹,他曾经炼成“飞雪丹”给秦穆公的女儿擦
在脸上。
由于各种金属矿物都是由土中开采出来的,所以在五行生克学说中就有土生
金的说法。于是当时有一种设想,认为矿物在土中会随时间而改变。
例如认为雌黄千年后化为雄黄,雄黄千年后化为黄金。朱砂二百年后变成青,
再三百年后变成铅,再二百年成为银,最后再过二百年化成金。
能不能加速这种变化呢?
这时就产生了夺天地造化之功的思想,企图在鼎中能做到“千年之气,一日
而足,山泽之宝,七日而成”。
于是就在鼎中放入各种药物,封闭后进行加热烧炼,以为可以炼出贵重的金
银来,这样就发展到后来的“黄白金丹术”。
到了秦皇汉武时期,炼金术大发展起来,这时不仅要由低贱的金属如铜、铁
等制造出贵重的金、银来,还要为帝王炼出吃了能长生不老的仙丹。
他们把人与物相类比,认为黄金和玉都是不朽不坏的,所以最好能由金和玉
中提出精华来给人吃,于是就有“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玉”的理论。
这时,炼丹家希望能炼出一种名叫“金液”的神秘物质,人吃了可以长生不
老,与普通物质配合就能变成黄金。
最早热衷于炼丹术的是西汉的淮南王刘安,他在他的宫中召致了方士千余人
修炼金丹和表演特异功能,后来又编写了《淮南子》,还有《淮南万毕术》等著
作,但可惜《万毕术》一书现已失传。
看到这里,朝歌隐约意识到地室中所储存的大量黄金、白银以及珍珠、美玉
等宝物,很有可能就与族谱中所提及的炼丹术有所关联。
但从保存完整的丹方看,地室最后的营建者应该是明代人,明代与先秦至少
相隔上千年,在长达上千年的岁月中,炼烟氏族早已从原始的炼丹术演化成炼烟
术,无论从思想还是技术手段上,都大有区别。
这些金银古玉到底是否就是为了炼丹而用,还有待族谱的详释。
朝歌继续看了下去。
虽然丹鼎神仙之术发源极早,但系统真正完备起来,还是在汉代道教成熟之
后。
唐代是炼丹术的全盛时期,几乎历代皇帝都热衷于炼丹,而这些皇帝们也大
都死于“长生不老丹”,例如唐太宗、宪宗、穆宗、敬宗和晚唐的武宗、宣宗等
六个,中毒的皇帝还不算。这便是导致炼丹术逐渐衰落,而采气导引的内丹术兴
盛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于外丹衰落与内丹崛起的原因,各家说法不一,考诸道教历史,在此漫长
的道士炼丹服饵历史上,早有诸多对外丹药物毒性的明确阐述和警告。
如汉末魏初的《古诗十九首》中,也有这样的诗句:“服食求神仙,多为药
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但是此前却从未成为人们排斥外丹药物的有
力依据。
如果外丹的衰落真是因为丹毒所致,那么汉唐之间几百年的道教炼丹、服丹
历史又作何解释?而且唐宋以后直到明清时期,道教的外丹烧炼活动一直没有消
失。
不管怎样,外丹衰落、内丹兴起都是不可逆转的史实。但也因此,由外丹派
中更加务实的一个支脉逐渐形成了现在的炼烟氏。
其实最早的炼烟氏一直追求的境界仍是长生,只不过他们对长生的看法更加
理性,为了尽量证实长生成仙的可行性,氏族各代祖师耗费大量精力,对古往今
来神仙丹药的各种传说进行了考证,并分别收录成书为《证仙录》、《证异录》、
《证药录》,附在族谱之后。
朝歌等人读到此处,古傲忍不住在纯金方函中往下翻,果然发现叠在族谱下
面的三本册子。
粗略翻阅后知道,那《证仙录》是专门记载和考证历代名仙的真实生平与传
说;《证异录》是对民间异象奇闻的各种调查考证;《证药录》则是对天下各种
珍绝灵药所做的真实笔录。
其中内容尽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奇事,搔的众人心痒难耐,因为以往古
人对奇闻异象的看法,大多都是玄之又玄、秘而不宣,而炼烟氏的这三本证录完
全有理有据,从实际出发看待事情,真不知道里面到底详细记载着怎样的震撼奇
闻。
虽然心痒,但眼下最急于知道的还是族谱,古傲极不情愿的原封放回三本证
录,继续和朝歌往下看族谱。
炼烟族人在经过大量而艰钜的详实考证后,最终决定选择比较切实可行的路
线,那便是并非永生而是长生的长生丹。不再奢望不老金丹羽化升仙,而是追求
像传说中彭祖一样可以活八百岁的长生丹。
然而在从唐后确定路线一直到明代间近千年的时间里,炼烟氏族却始终没能
如愿,并且每况越下,最后几乎沦落到钻研各种邪丹的巫士之徒。究其原因,并
非长生丹完全没有可能,而是炼烟氏遗失了一部重要的丹经。
据族谱记载,在炼烟氏最初五代祖师中,曾经有一位叫烟九山的祖师绝顶聪
慧,继承了历代丹方要髓融会成经,遁世隐居专心服药炼丹,连本氏族人都避而
不见,据多代族人证实,此祖师历代累年竟活了三百余岁,不知何因突然骤死,
死后葬处不明。
虽然还未达到长生丹的最后极限,但显然对长生丹炼制已经到了相当造诣,
假使后人得经加以时日,必然能把长生命限逐渐延长,最终接近长生目的。
迷途中,炼烟氏族就这样一直到了明代,终于连出了几位杰出祖师,他们励
精图治试图振兴族门,重新走回炼制长生丹的祖途。
虽力挽狂澜大有改观,但终因缺失了五代前重要的丹经文献,仍然无法有大
的进展。
于是这几位祖师开始了寻找烟九山葬地的漫长旅程,因为他们大多认为,烟
九山的长生心得很可能随身葬在一起,如果找到了他的葬处,也就找到了这本重
要的长生丹经。
可费尽周折后,烟九山的葬处没寻到,却寻到了一个相关线索,烟九山的葬
地就在神易所隐藏的那上百座古墓巨葬之中。也就是说,要想找到流失的那本至
圣丹经宝典,就必须先找到神易。
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说与神龙见首不见尾的
神易会上一面何等之难,就算见到了又怎样祈说呢?
如果按实说请神易告知那百墓详情,换作是谁都认为你是在贪图其他宝藏。
虽说盛传神易几达神仙之体,查事万明,应该能明断出炼烟氏所言真假,也
就算神易答应了把烟九山的葬处详告,可一旦接触上神易,在当时那样险恶的术
界江湖中,即使是再强大的炼烟氏,又如何躲得过万千术人无时无刻的追讨呢?
万般思量犹豫之下,神易已经遁世不现,无奈炼烟氏只得遍搜天下有关炼制
长生丹料的所有奇珍异宝,封藏于最可能出现神易后人的广元古镇,期望后世族
人能出一位集外丹丹经于大成者,待神易后人出世后伺机寻回烟九山祖师的葬处,
利用万世难寻的诸多宝物灵药炼出长生丹,以偿还烟氏族门上千年来各代祖师的
呕血心愿。
族谱至此已近尾声,朝歌与众人终于知道,此地室与诸多宝藏的来历与用途,
也深为炼烟氏的千年苦旅唏嘘不已。
只有梁库呵呵傻笑个没完:“呵呵,呵呵,太完美了!真是太完美了!”以
致引来众人纷纷侧目。
古傲更是摇头叹气:“我看是太残忍了!难道只有悲剧才是最完美的吗?有
些人的心真是太残忍了!”
--
渔父曰:“子非叁闾大夫与!何故至於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
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 其泥而
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 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
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於
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 而去,乃歌曰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 修改:·yuyu 于 May 19 17:12:53 修改本文·[FROM: 219.217.253.247]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1.14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9.75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