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hos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iuyuxi (苍浪之水·朝夕之间), 信区: Ghost
标 题: 古术74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May 18 18:15:14 2006), 转信
梁库似乎不太理解,也侧目回敬:“什么悲剧不悲剧的、残忍不残忍的?我
的意思是说……你们看啊,炼烟氏费了吐血的劲,不就是为了等神易后人问那个
什么烟八山、烟九山的坟地吗?然后再指望着能出个人才炼出长生丹来。
“现在正好全解决了,我兄弟朝歌正是神易后人,和炼烟老太太处了这么久,
多少也有半个师徒情分了,这里什么灵丹宝药的准备得这么齐全,哈哈,那不是
摆明就等朝歌来炼这长生丹吗?”
众人一听,也不得不觉得造化的奇妙巧合了。
梁库继续道:“哈哈,等我兄弟朝歌炼出长生丹,我们也借借光,不求活个
千年王八万年龟,只要个三、四百岁,也逍遥快活个够了!哈哈……”
梁库的一时发想激起众人的无限遐思,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狂想又不犯法。
小叶首先想到的是永保青春;古傲想到的是卖药狂赚;蝎子眼更敢想,痴笑
中好像觉得自己已经成了白日飞升、身披彩光的神仙。
等稍稍恢复些理性,有人提出一个比较接近现实的想法,如果真能炼出功效
奇妙的长生丹,先不奢望羽化登仙,但至少可能接近半仙之体了。这样是不是就
可以抵御外面数万术人的可怕攻击呢?
再退一万步讲,就算成不了半仙之体,总归有超级的疗伤功用吧,这一旦被
术人发现斗了起来,说不定能派上大用场。
此意一出,地室内顿时掀起一股炼丹热潮。
但当发现族谱尾页的最后几行字时,这股热潮又马上瘫软下去。
那几行字的大意是这样的:外丹一途太过艰险,如无超常体质,根本无法承
受诸多丹石药力,唯恐金丹未成肉身亡去。所以祖师立训,本族欲炼长生丹者必
先修习内丹,具备相当御气护体之能,方可尝试各种丹方之效。
这几行字让大家清醒的意识到,长生丹还只是炼烟氏全族的一种期望,一个
尚在朦胧阶段的半成品,还要依靠炼丹者的诸多亲身尝试才能有望。
况且还强调需要有深厚的内丹导引基础,怎么可能是一日、两日就成的呢?
如果要亲口尝试那些古怪丹方,靠!怕是几条命也不够往里赔的!
所有人的希望又全落在了术力深厚的朝歌身上。
第六章 绝世奇录
只有朝歌自己心里知道,自己虽然体内术力深厚,但那都是机缘巧合成就的,
对导引吐纳的实际了解少的可怜,更不知道自己的这种术力,是否就是族谱中所
要求的内丹基础。
当下也不回应众人的一片期盼目光,继续左右翻看族谱前后是否还有其他字
迹。
相处多日,众人都多少了解些朝歌的性格,不肯定的事绝不轻易表态,但不
表态却并不表示对众人期待的否决。
说不定朝歌已经在考虑这长生丹的事了。
所以大家不再追问,又把注意力集中到塞满在纯金方函周围的那些无数丹料
药方来。
有人提议不如按照功效特征,炼出像烟自清那样厉害的幻真丹来,一旦遭遇
术人也好有个防身的。
但找遍所有丹方才发现,这里所有一切几乎都是绕着长生丹来的,尽管用料
千奇百怪,但其追求向往的最终功效,无不是长生二字。
丹方不成,众人就去储藏各种药丸丹香的丹室。
这回有了百宝灯的照明已经大有不同,柜子撬开,各种特制蜡封丹丸、丹香
的旒金漆盒光鲜耀眼的展现出来,而且看的清清楚楚,每个漆盒上都刻有丹名。
结果与丹方大同小异的是,丹室中所有封存的丹丸,也同样大多是各朝各代
道家以及烟氏的长生丹半成品或辅助品,尽管有些丹名古怪奇特,如炼脏丹、飞
升丹等,但都不知道具体功效,况且每颗丹说不定已经有了几百上千年的历史,
究竟是否失效,谁又说的清?
正在众人失望之时,朝歌已经开始探索长生丹。
朝歌为求稳妥,还是依据族谱中的记载,先从内丹导引筑基。
他先到封存诸多丹书丹经的书室内,翻开道藏全书,首先入目的就是被奉为
“万世丹经王”的《周易参同契》。
此书为东汉时期炼丹家魏伯阳所著,全书托易象而论炼丹,参同大易、黄老、
炉火三家之理而会归于一,以乾坤为鼎器,以阴阳为堤防,以水火为化机,以五
行为辅助,以玄精为丹基等等,从而阐明炼丹的原理和方法,被历代奉为“万世
丹经王”。
此经深涩难懂是出了名的,幸亏在经后附与各代名道对经文的解释,朝歌才
得以逐渐明了。
还有佛教的参禅止观法门。
虽然有这么多的法门可借鉴,但炼烟祖师却不赞同全练,而是多采众家之长,
专精其中一门。
为了能完成长生丹的炼制,可见炼烟氏祖师用心之深。
朝歌选了其中一套被称为登仙入门的初法,成不成仙的朝歌倒是不想,对他
来说,这比缥缈不定的神易还更遥远。
他只是想试试这被视为登仙至宝、密不外传的内丹导引之法,究竟会在体内
产生怎样效果。
让朝歌始料不及的是,道藏正统丹法在体内造成严重紊乱,体内术力像发了
狂的狮子一样不服调理,可一旦调顺时,朝歌就如同沐浴在清流之中,原先每运
术力所产生的那种不安荡然无存。
细细想来,朝歌略有所悟。
很可能以前所习练的五行六甲大掌诀都是极偏的术类气功,大多与求长生类
相反,其本质都是在通过巨耗命力以求达到术力顶峰;而内丹的正统导引却不同,
讲究的是不贪不求顺应自然,最后与大道合一。
朝歌隐隐的感觉到这才是正途。想到此心中一喜,说不定这内丹之法真有奇
用。当下也就更专心的习练下去。
地室中原本已经没了时间概念,朝歌一用心导气炼丹,对时间就更加没了感
觉。
梁库不时的像拎根萝卜似的,拿根千年宝参过来问朝歌饿不饿,要他如果饿
了就嚼半根人参。
虽然这情景几乎要把古傲刺激疯了,但却也知道现在大家的希望都寄托在朝
歌身上,如果真能炼出长生丹来,损失这几根千年老参还是值得的。
众人也是这个想法,特意把书室腾出来给朝歌专用,生怕分了朝歌的心。
而此刻朝歌在习练内丹气法不久后,已经自动进入到一种不饿不食的辟谷状
态,那人参自然也就不必入口。
梁库却丝毫没有浪费,提起老参张嘴就是一口,把古傲心疼的快要疯了。
好在一种可怕的现象阻止了梁库继续咬第二口。
那千年老参是何等的大补圣物,不要说普通人咬上一口,恐怕只稍稍把根须
含在口中,那千年盛力已经把人催的气血翻涌了。
梁库刚咬一口就立时觉得眼前金星乱冒,气血全身乱涌,面红耳赤中两行鼻
血喷射而出。幸亏及时把口中老参吐了出来,否则还真不知道要发生什么可怕后
果。
这一惊险就更加验证了诸多宝参的贵重处,众人不禁也好像吃了大补参一样,
眼前金砖直涌,心中发财大梦。
闲着无事中,每人擎着一盏百宝灯在地室中四处乱寻,期望能找到更多的宝
藏。
朝歌则一直在书室中专心练功,中间累了小息时,便翻出族谱下那三本证录
来看。
证仙、证异、证药三录中记载的大多是世间难见的奇录,少有的让朝歌趣心
大盛完全投入。
朝歌最先看的是《证仙录》,而名列仙录榜首的,就是相传活了八百岁的彭
祖,也表现出炼烟氏对长生而非永生的偏重。
彭祖姓篯名铿,是远古时代颛顼帝的玄孙,到殷代末年时,彭祖已经七百六
十七岁了,但一点也不衰老。彭祖成仙后,人们把他的论述记录下来,就成为《
彭祖经》。
在众多的仙人记载中,朝歌有的略知一二,有的甚至连名字都没听说过,其
中只有一位是朝歌颇熟悉的,因其凭一本《葬经》而被术界人士普遍奉为风水堪
舆祖师的郭璞。
郭璞字景纯,河东郡人,见识广,博学多闻,懂得超脱凡节的道学真谛。
对于天文地理、大禹时神龟背上六十五个字的“洛书”,龙马从黄河中负出
的“河图”、占卜、星象、预言未来的《谶书》和《纬书》、以及给阴宅和阳宅
看风水定位置,他没有不懂的。
《证仙录》还考证许多世传明仙,如众所周知的葛洪、陶弘景、孙思邈、司
马承祯、张三丰等,各个详实无比,务求言之有物,物之有据,即便不敢确定的
地方,也一定立在中肯角度加以评说。
在众仙录后,记载一段与前面仙人颇不相同的另类仙人,引起了朝歌注意。
《仙经》曰:“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
先后蜕,谓之尸解仙。”
在炼烟氏的《证仙录》中,还对尸解仙进行颇仔细认真的考证。
“尸解成仙”一说,最早还是因为许多丹士服食大量外丹死去后才出现的,
许多信徒不能理解服石饵丹者的死亡与常人无异,而认为是“尸解”变成了仙人
中的一种,这样不但不能接受前人中毒丧生的教训,反而更坚定了成仙的信念。
为求实证,炼烟氏还曾对各代出名的尸解仙人物进行了考察。由于年代久远,
传说中的诸多尸解仙例已无从查考,但在千寻万探中,终于找到一位虽没能列入
明仙史册,但相传仙迹甚广的唐人柳随公的墓葬。
当入墓撬棺后惊现,已经葬了几百年的主人竟然面目如生,关节转动自如。
尽管炼烟氏的祖师们因为自小就用药炼烟,早对各类丹药的感知已经到了相
当灵敏程度,可以完全体查出墓中如生古尸体内的铅、汞含量,超过正常人的数
十倍至数百倍。
保持尸身百年如生,很可能是此人生前大量口服仙丹之类的药物导致,但在
唐代服食仙丹药物的人比比皆是,可在陆续发掘的唐墓中,为何像柳随公这样能
保持完好如生的,却绝无仅有,这不得不让炼烟氏的祖师们认为尸解成仙一说有
所道理。
最后在《证仙录》的结语中,炼烟氏的祖师给了这样一个中肯务实的评论:
“有关神仙一事高远神妙莫测,非常人所能及也。与其耗全族之力仍不能肯定成
就一两后人,不如退而求其次,寻求如彭祖长生比较实际。”
看完《证仙录》,朝歌思绪翻涌。
这里所记所录,都是在他从小接触的教育知识中无法想像的,但从炼烟氏的
如此务实,笔调中又越来越无法辟除仙人一说的真实性。
再想想现在自己所习练的,正在起着微妙作用的登仙丹法,朝歌心中更加不
知是何滋味。
他努力间歇练功之余,又忍不住翻看了第二本的《证异录》。
《证异录》主要是在正面无法完全证实仙人一说的真实性后,想对仙人类似
的各种神异传说及现象,进行详实的考证,希望通过这些来侧面证实炼丹成仙的
可能性。
录中记载了大量有关龙的传说和求证。
据族谱记载,在炼烟氏的大族里,曾经为了求证龙的存在,专门有一支负责
雨天观龙的支脉。
这支脉几乎用了几代人的精力,最后竟然繁衍出一个庞大的寻龙族,搜集天
下大量有关龙的线索,记录在《证异录》中。
但遗憾的是,寻龙全族始终没一人亲眼看过真龙。直到有一日全族行到一山
江边,忽然狂风骤起,据当地目击的山民说,在一阵百年罕见的雷电交加后,天
空忽然放晴,寻龙全族一百多人忽然全部失踪。
曾有一个被同裹在雷电中的牛童幸存下来,却也精神失常了,嘴中只是不停
的狂念:龙龙龙!
于是,有人就传开寻龙族人世代与龙结缘,时运成熟,一时全部化龙飞升了。
至今那个地方还叫化龙。
至于小牛童究竟看到了什么,寻龙族是否真的全部化龙飞升,没人能证实,
唯有寻龙族留下的洋洋洒洒万言龙文,静静的把曾经真实存在过的寻龙族,永远
的留在族谱中。
朝歌看到此处,忽然回想起在报纸杂志上曾看过,有关当代佛教大德与龙的
传说故事,好像是一位叫宣化上人的大和尚。
宣化上人是世界闻名的一代大德,先后成立佛教讲堂、金山禅寺、洛杉矶分
会金轮寺,国际译经学院、万佛城、法界大学、达摩中心等庄严道场。
宣化上人关于龙的开示:“龙”究竟是什么样子?一般人是不知道的,除非
开五眼神通的人,才知道龙的真面目。
不过,中国人所画的龙,头上有角,身上有鳞,眼睛突出,嘴巴很大,有胡
须,有四足,身很长,尾很短。画龙的人,只画龙头不画龙尾,所谓“神龙见首
不见尾”,表示有神秘之感。
《证异录》的最后,炼烟祖师给了这样的结语:“诸多实证查考,龙之一说
似乎较之金丹成仙更接近真实一步,可仍无法铁板定案。失望之余,也让炼烟族
人更加专心丹药弃永生而择长生一途。”
从种种迹象看,建造地室和整理族谱的最后一代祖师,应该是距今四百多年
的明朝人。作为那个时代、那个文化背景的古人,能说出以上如此中肯的话,实
在难能可贵。
要知道在那个时候,上从皇帝下到百姓,几乎没有一个人不认为“龙”是真
真实实存在的。
不要说古人,看完《证异录》后,连思想原本反叛现代的朝歌,都不得不重
新审视自己对神话的看法了。
因为从当代公认大德高僧宣化上人的亲身证言看,他几乎没可能用自己的名
誉来欺骗世人。
况且从考古院研读考古资料中,朝歌也深深体会到古人做学问的态度,远比
现代人认真严谨。
虽说在很多地方给未知事物蒙上许多神话色彩,但绝非空穴来风、捕风捉影,
其背后一定是有现实依据的原形。
那么,如果如此传奇神物般的龙是真实存在过的话,是否就可以侧面证明神
仙的可能性呢?
朝歌一时心绪有点亢奋,又有点乱。静静调息一阵后,才拿起了最后一本奇
闻《证药录》。
《证药录》是对天下奇药异草的记载考证,因为炼烟氏最终想要达到的目标
是炼就长生丹,所以其中考证对象主要有三类─人参、何首乌、灵芝。
论人参第一: 山参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土质过于干燥不行,过
于潮湿不行,太阳晒到不行,不见阳光不行,大雨浇淋不行,湿度不够不行,必
须是伐掉树木以后的腐殖土才最好。所以上品野山参只适合在长白山原始森林中
生长。
总而言之,能出上品老参的地方,一定也是上品风水宝地。而此风水宝地的
穴位、穴形、土质、水品,又决定了人参的五行所属,只有详细摸清了人参的内
在属性,才能在炼药时配伍得当,否则只能发挥人参功效的万分之一。
世间常见富贵人家服食宝参不究属性,实为暴殄天物,如同有人得了一万颗
绝品珍珠,却随便买了一根萝卜炖汤喝了。
看到这里,朝歌总算明白,为什么每匣人参里面都在那张特制古宣纸上,详
细记录了人参的各项指标,原来竟是方便后人详细辨清人参属性,以便在炼制长
生丹时让人参能发挥最大功效。
小小的一棵人参,从发芽、成长、被发现乃至到挖掘,都充满了玄而又神的
传奇,朝歌一时好奇,去药室中打开了几匣人参,展开熟宣古纸,每张都是一个
有趣的故事,其中有一段尤为新奇。
元代初期,有人竟在长白山森林中的大树上,发现了一棵茁壮生长的野山参,
使采参人感到万分惊奇。
因为从以往上千年的记录中,还从没有过树上长人参的记录,因为人参对土
质的要求太苛刻了。
采参人就爬上大树,仔细观察,只见人参长在树干与树枝相交的小洞里,洞
内有树叶腐烂而成的腐殖土。
随之一个疑问困惑住了采参人:是谁将山参种子种到这小树洞里的呢?
后来经过仔细勘察,在这棵大树的根土里竟然挖出许多人骨来。
从山民那里多方探听后知道,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经有一个传说,就在这
附近曾经居住过从远地迁居来的一户采参人,据说采参的本事是祖传的非同一般。
可不知道为什么,自从迁居此地后,这户祖传采参人家竟然终其三代人也没
挖出一棵入品的老参。
也许是无颜再回故乡,也许是心有不甘,这户人家三代人都葬在了此地,没
准,这棵长了奇参的树下骸骨就是这户人家的。
由此便产生了另一个盛传之说:这棵老树奇参,是采参人三代不甘失败的魂
灵守护而成,夺天地造化,吸日月精华,参成之日,既是三代人升天之时。
由此,这棵老树奇参便成了神物。
后来此参辗转被炼烟氏得到,为求究竟,炼烟氏还曾对这棵奇参做了认真实
地考证,却得到另外一个可能的猜测。
据考证分析,把种子种到树洞里的种参者,很有可能是人参鸟,人参鸟爱吃
人参果,吃后将参籽拉出来恰巧便到树洞里。洞内有树叶、杂草烂成的土,加上
适量的雨水和树浆,则长出人参来。
也有可能是松鼠、花栗鼠所为。
花栗鼠也特别愿意吃人参果,它们只能消化人参果的外皮果肉,而果肉里面
的人参籽则被排出体外。
花栗鼠常在树上生活,将人参籽碰巧拉到树洞里也是可能的。
人参籽特别怪,只有经过鸟、鼠的腹中走一次进行“发酵”才能出苗生长,
否则还不出芽。
那么,小树洞里烂成土的草和树叶是哪里来的呢?这个就不难推断了,是鸟
类或松鼠弄来的,用以建窝。
但就哪种猜测更为准确不得而知,也许这棵老树奇参既是自然循环造化,又
借了三代人的愿望之力。
不过有一样却是肯定的,此人参由于生长环境独特,不但具备了千年老参的
大补元力,同时又蕴含了千年树气,木行极旺,为人参中绝无仅有的奇品。
看得奇趣盎然,朝歌轻轻拿起匣中那棵传奇无比的老树奇参,参体肥硕壮实,
根须盘结有力如基,不禁让人联想起那孜孜以求、不屈不挠的三代采参人。
论何首乌第二: 据《本草纲目》记载,何首乌一名野苗,二名交藤,三
名夜合,四名地精,五名何首乌。本出顺州今晋兴县,江南渚道皆有。
苗如木槁,叶有光泽,形如桃柳,有雌雄:雄者苗色黄,雌者苗黄赤,根远
不过三尺,夜则苗蔓相交。
其根味甘温无毒,茯苓为使治五痔腰膝之病,冷气心痛,积年劳瘦痰癖,长
筋力,益精髓,壮气驻颜,黑发延年。
何首乌多分布在低湿热带,其功效神奇卓然,最出名的莫过于八仙的张果老
误食飞升的传说。
论灵芝第三: 两千年前,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中将灵芝列为上品,
认为“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
道家探求长生不老之秘,历来道家多长寿,服用灵芝长寿有史可查的道家,
如东晋的葛洪,北魏的冠谦之,南朝的陶弘景等等,正寿约八十岁以上,更甚者
达一百多岁。
继人参、何首乌、灵芝三论之后,炼烟氏祖师给了这样绝无仅有的考证结语
: 人参多生长在高寒之地,浸润日月精华,集千百年修得人形,根须飘然如
飞升之势,三者中最近天碧,故称“天华”。
何首乌多生长南方低湿之地,久吸地气,形多凝重。一旦有千年人形何首乌
出世,相对人间必有一奇士出生,因为一旦离土即宣告生命缘法的结束。三者中
因其最近地土,故称“地精”。
灵芝颇为独特,似由活物菌类所成,遍产天下,其性近人,故称“人宝”。
与人参、何首乌恰成天地人三才之局。
极尽物华天宝绝非巧合,炼烟氏族历代广搜奇宝于此,期待后辈子孙莫要辜
负祖训,终有一日炼就长生圣丹。
当看到论人参之后又有论何首乌、灵芝的时候,朝歌隐隐猜想,这石柜中似
乎还封藏着其他灵物宝药,等看到最后结语终于可以肯定了。
他把石柜中上面一层参匣拨开,下面果真露出了一层写着“灵芝”的紫檀匣,
再下面就是何首乌了。
天华人参在上一层,地精何首乌在下,人宝灵芝夹在其中,封存次序也正合
“天地人”三才之局。
第七章 九死还阳虫
朝歌深怕如此珍贵宝物启封过久有损鲜质,快速地把拨开的封匣恢复原状、
摆回原位准备封回石盖。
也许是长时间近距离接触如此多的灵药,朝歌感觉有三股冉冉清气围绕在自
己指缝胸前,全身有说不出的飘然惬意之感。
心中暗自惊叹,即便证录所述神仙长生之论不存在,也深信三种灵宝必有神
奇绝妙之功效。
不知不觉已经摆完最后一个参匣,朝歌准备合臂夹起一边的石盖封回石柜。
石盖虽然巨大,开启的时候因为内层有个抽屉,所以必须合众人之力抬起,
可一旦开启后就没那么难了,朝歌运起术力,完全可以一人夹起封回。在这之前
他就已经尝试过,颇为容易。
所以朝歌没太在意便合臂用力,不曾想刚起腰一抬,体内术力忽地一收,朝
歌劲力十足的四肢忽然像是被抽空了似的,顿时体力不支,刚刚抬起的石柜封盖
又落了下去。
幸亏忽然一收的术力又重新充盈运转起来,才不至于让石盖彻底跌落,否则
很有跌碎的可能。
等朝歌封好盖后坐地仔细调了一阵息,并没发现任何异常,也就没太在意,
也许是刚才看那本《证药录》时太过集中精神了,马上又去搬厚重的石盖,所以
导致一时气脉还未适应过来。
封完石柜后,朝歌又回到了书室中,取出那本《证药录》,阅读最后一段有
趣的奇药别传。
原来在《证药录》的最后,记录一段除了人参、何首乌、灵芝以外的几种更
加神奇的宝药。
民间将具有起死回生神力的药物,统称还阳药物,诸如太阳还阳、太阴还阳、
金丝还阳、铜丝还阳、云雾还阳等。又分为还阳草、还阳虫两大类。但堪称珍奇
的尚不是还阳草,而是还阳虫。
一种叫九死还阳虫,由数以万计的小虫结合而成的整体,每只小虫都不过大
头针顶般大小,乳白色,首尾衔接,组成一字长蛇阵在地上慢慢爬行。在其行进
过程中,任人用树枝随意拨断、拨乱,旋即又能自动组合如初。
民间认为得其九分九合者药效最佳,能接骨合榫,康复如初,故以九死还阳
虫名之。
看到这里,让朝歌想到曾落了古傲一脸的那排怪异的小虫子,看药录此段描
述极为相似,难道那神秘的乳白色小虫,就是九死还阳虫?
那群小虫子不偏不倚正巧生在那封存天地人三宝物的石柜正顶,如果说是巧
合,实在有点牵强。如果真是九死还阳虫,那又无法解释它为何生长在此?
唯一现成的猜测就是,这群奇异还阳虫是受了人参、灵芝、何首乌灵气日积
月累汇集而成,百年来默默的守护见证在这里,只等着指点后人开启宝藏。
还阳虫的另一种叫脆蛇,属蛇类的一种,一般长尺余,色麻红,常悬于枝头,
遇有惊扰则跌落地上,断成数截。奇怪的是断了的身体也能自动接合,又上树,
又悬挂,民间也以为得其九分九合者药效最佳。
在《证药录》的最后,同样也给这几种仙草奇药下了结语:经详实考证,还
阳虫、还阳草一说的确有所根据,但终因其性过偏,万年难寻其一,不似人参、
灵芝、何首乌中和纯厚,同时又千年可成。所以虫草两药不入长生丹料,只做参
考备录其后。
至此,朝歌已经把三录全部看完,心中遐思犹如名茶余香久久缠绕不去。
这期间按照内丹登仙法门调息,原来体内的狂躁术力越来越被调服,日渐感
觉身体内外一片喜然充满。
朝歌把烟氏族谱以及三录放回纯金方函,又稍做整理恢复好石柜中原来的叠
放模样,便准备同样盖封存起来。
这回为避免发生上次术力突然收回的险况,朝歌先是屏除杂念调了遍息,然
后才合臂去夹那巨大的石盖。
却更加没有料想的是,当双臂收紧,试图运起术力的时候,忽然发现那原本
意念稍动即可奔腾汹涌的术力,竟然隐缩在四处奄奄不出。
朝歌重又运了一遍,结果相同。
一想刚才那次险况,朝歌忽然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
这几日一直修炼的内家登仙丹法,与术力导引正好背道而驰,现在感觉全身
清流舒适充满,必是内丹气法正在一点点的调服驱逐耗费命元的术力。可这样一
来,原本可以用来与术人对抗的术力,将会日渐减弱,直到消失殆尽。
而长生丹却非一天、两天所能炼就,一旦与术人遭遇,又拿什么来保护生死
与共的其他人呢?
朝歌有些犹豫了,他必须做出一个抉择,要么,习练正统丹法恢复正常心魄,
要么,保持术力时刻准备意外发生。
最终朝歌做了第三种选择,既不刻意废去术力,也不继续习练正统丹法,在
一切保持现状的情况下,开始系统研究长生丹的炼制。
也许这是条捷径,尽管这条捷径充满了未知与冒险。
就在朝歌开始系统研究各种丹药丹方的时候,梁库等人也没闲着。此刻众人
正每人一盏百宝灯,寻找着一样比宝藏更加可贵的东西:水源。
在朝歌习练内丹功法的头两天,众人还热衷着寻找宝藏,但一天下来后,众
人开始口渴难耐,即便也像梁库一样一人分了根宝参,只要放在身上就可以不感
觉到饥饿,但却无法解决口渴的问题。
小闯出馊主意挖井,古傲当时就要晕过去,虽说他并没感觉到像其他人那样
口渴,但他对于体力劳动绝对是深恶痛绝的。
况且这地室所处地下已经很深,炼烟氏族如此重视这里,一定会为防止地室
被水浸泡,在地室周边做了防渗漏以及排水措施,更说不定连脚下都做了防潮措
施。所以他是坚决反对挖掘的。
梁库咬了口人参,没所谓道:“等真要挖出水来,你就喝我的洗澡水吧,哈
哈……”
不过还真被古傲说中了,梁库和小闯两人就地一挖,果然遇到由五花土组成
的坚硬夯土层。
--
渔父曰:“子非叁闾大夫与!何故至於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
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 其泥而
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 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
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於
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 而去,乃歌曰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 修改:·yuyu 于 May 19 17:12:55 修改本文·[FROM: 219.217.253.247]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1.14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7.68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