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r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andy (我爱长发飘飘), 信区: Girl
标  题: “味道”女人
发信站: 紫 丁 香 (Fri Apr 28 10:31:38 2000), 转信

  我曾经向一个老抱怨自己单身生活不快乐的朋友介绍过两个女孩子:
一个涂脂抹粉,眼睛描得又黑又圆像猫眼,朋友一见摇头;一个女孩儿手
拿一包瓜子,袋里一包话梅,边走边吃,嘴巴不停,朋友一见说:“可惜。”
  我问:“你究竟要选什么样的女人做妻子呢?”他爽快地说:“要有
点‘味道 ’的。”这样的回答,让我思量再三。
  所谓“味道”,我以为就是一种人格、一种文化修养、一种品位、一
种美好情趣的外在表现,当然,也还涵盖着其它方面。
  “味道”是一种内在品质,它需要以形式为依托,比如说,女人爱美,
就是有“味道”的一个重要体现。但是,虽然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然而往往因美得不恰到好处而让人觉得味道索然。
  就说化妆吧,有“味道”的女人就懂得什么时候“淡妆”、什么时候
“浓妆”,因为她掌握着“相宜”的尺度。而无“味道”的女人,尽管抹
了一脸高档的化妆品,其结果也只能使稚嫩老化,满脸的沧桑欲盖弥彰。
其实,“恰到好处”正是这“味道”之所在。
  再说穿衣。大小须量体,款式要适当,现在有人说,街上流行“丑女
人”,指的是一部分女人盲目追求时髦、高档,失去应有的特色。试想,
满大街的女人都穿一样款式的时装,尽管是高价从精品屋购得,那也是很
倒人胃口的,无所谓有“味道”了。
  所以说,有“味道”的女人慧眼识珠;无“味道”的女人妍女蚩不分。
培根说:“美不在颜色艳丽而在面目端正,又不尽在面目端正,而又在举
止文雅合度。”
  生活中,常见这样的女人,自然之貌无可挑剔,应属鹤立鸡群,十分
醒目。然而遗憾的是,她善于摇唇鼓舌、搬弄是非,在人群中传东道西且
永无倦色,好像博学多才,实则冥顽不灵。我所知道的王某就是一例。我
曾经跟朋友说,王某如何美丽漂亮,深得男同胞的青睐。朋友问怎么个漂
亮法。我说,她皮肤白里透红、细腻光滑、眉毛修长、眼睛传神,总之,
很漂亮就是。朋友见过王某,过后我问他有何感想。朋友说:“只见她嘴
巴一张一翕,说孙某太胖,说赵某太瘦,说钱某太妖艳……她的声音在房
间里四处冲撞,至于她美不美,我没有感觉。”我问朋友:“你是不是视
觉有毛病?”朋友一脸严肃:“面对善于鼓噪的女人,我弱视,这种女人
看了倒胃口。”
  看来王某的德行之败掩盖了她的自然之美。此类属没有“味道”的女
人,可见“味道”见之德行之中。
  另外一类,只知衣食父母、丈夫孩子。不闻知识,不问文化,终日为
生计忙碌,虽不乏贤淑,甚至可以称做富有牺牲精神,但总觉得有几分欠
缺。时下不是常有一些妇人怨言声声:“我为他放弃自己正在进修的学业,
一心理家,一心照顾孩子,早上能让他清爽地出门,晚上家里有桌热气腾
腾的可口饭菜等着他,孩子帮他养得那么胖……我哪点对不起他了?你看,
我牺牲了我的娱乐时间,我的兴趣爱好,甚至舍弃了我的事业,这缺少心
肺的居然还要跟我离婚!”
  而男人的说法是:“我不想她一天‘三转’——围着我转、围着孩子
转、围着锅台转,她应该舍弃‘保姆’的角色,回到以前善打扮、善交际、
有自己个性的时代去,我不是嫌她老了,只是觉得彼此间已没什么可以沟
通的了。”
  此类女人也属于“味道”不足者,可见,“味道”还深含着文化情趣。
  有许多女杰,有的貌压群芳而又政绩卓然,有的虽非天姿国色,但为
人谦和、才干过人,亦毫不逊色。这样的女人可称得上“味道”十足了。
可见,“味道”又蕴于德才之间。
  我很赞同作家刘心武提出的一种“富心”说,即“社会应在物质文明
的同时,建构起新的精神文明,而个人富身的同时,亦应力求富心。”本
文所说的“味道”,正是强调“富心”之后的内容物。当然,若能秀外慧
中,那味道就近乎完美了。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哀人莫知。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7.11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1.14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