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r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nowfly (0451snowfly), 信区: Girl
标  题: 关于女研究生---一个不再新鲜的话题 (zhuan)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09月27日16:28:44 星期三), 站内信件

“有没有觉得自己很特别?”
  “没有啊!我还是原来的老样子。”
  “校园里,不觉得,在社会上,有点儿1
  “当别人知道我是女博士时,‘隘了一声,看着别人夸张的表情,说不出是什么感
觉1……
  当我以同样的问题去追问那些女研究生时,得到了形形色色的答案。也许在一块儿
石头能砸到两个博士的校园里,人们并没有太多的去关注这个独特的群体,但是一旦走
出校园,融入社会,也许“关于女研究生”这个已经不再新鲜的话题还值得一说再说。

  在全国的研究生总数中,女性占到了20%左右,此为1998年统计数据。在考研热一再
升温,全国高校一再扩招的情况下,女研究生在数量上有了绝对的增长,相对于男生的比
例差距也在不断的缩小,有的科目甚至出现了阴盛阳衰。女研究生这个独特的群体越来
越壮大了。
  “您觉得当前女研究生所面临的最大的压力来自于哪方面?”
  “找对象,太难了1
  “年龄,年龄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竞争,在不平等的条件下参与社会竞争。”
  “最大的压力恐怕还是爱情1
  回答这个问题的有来自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研究生,以及他们的导师们。当他们
以不同的视角去审视当下的女研究生时,女性双重角色的冲突再次暴露出来,“广寒宫
”、“寒极”不仅仅是几个形象的绰号,更有不为人知的矛盾与冲突。事实上,作为中
国最年轻的一代高知女性,她们所遇到的问题、所面临的挑战、甚至摆在面前的诱惑与
陷阱,都是不能一言而尽的。旧的问题还没有涤荡干净,新的问题还在不断滋生。
  女研究生多的不仅仅是一个“女”字,在进入新世纪的今天,究竟她们对自己的生
活怎样看待,对自己的未来如何设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男生是怎样看待自己的竞争对
手的,导师又如何评价自己的女学生,学业与事业中的不平等仅仅是因为性别?女研究
生的爱情真的“弦断无人听”吗?带着种种疑惑,我们对浙大在读的不同专业的研究生
进行了随机访谈,并同时采访了一些研究生导师。
  关注女研究生,他们如是说------
  一读研,人生有梦不觉寒
  每一次经历都是给予我们的最好馈赠,不是我们从中得到了什么,而是我们因此成
为了什么样的人。
  “当初考研的初衷是什么?”
  “换个环境,原来的实在混不下去了。”
  “专业太冷了,可能是有点儿对找工作的逃避吧1
  “能和男朋友呆在一个城市。”
  “我学的专业很前沿,本科根本学不了什么东西。”
  “没有初衷,有点儿顺其自然吧1
  每见一个女生,我都会问这个问题,在所有的答案中,也许这五种很具有代表性。
古来有句俗语“出嫁等于女人的第二次投胎”,可是那等的是一个不被自己掌握的结局
,当下,考研被认为是人生的再一次选择,不同的是选择的结果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
。读研是一块跳板,有志的女性也希望借此跳到更广阔的领域中去,迎接更大的挑战。

  不同的人,带着不同的目的,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状态。当我问到医
学院的一位女研究生时,她承认,有的女生读研的目的不是为了读书,所以学习中很消
极,有混日子的感觉。
  一位理学院的男生则坦承:读研的目的男女生都很复杂,但男生的目的更直接、更
单纯一些,因为有事业的压力,女生相对复杂。当我问他是否存在只为“捞一张学历,
加一点资本”的女生时。他想了想说:“恐怕是有的。”
  在和生科院的两位导师访谈时,他们就表示:“曾经有过女研究生,考上了研,但
不做事情,我们很不满意,最后只得硬性指派任务,最后那个女生转变了一点儿,她不
知道读研很辛苦,不能混1
  浙大的老校长竺可桢有句名言:“你们到浙大来首先要考虑两个问题:你们到浙大
来做什么;你们将来要做什么样的人。”读研的目的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导师们
也深知研究生的目的形形色色,各有不同。人文学院的一位导师在学生入学时就说:“
不管你以前是什么样的人,也不管你带着什么样的想法入学,既然进了这个门,就要爱
这一行,就要好好渡过这两年半。”
  在访谈中,大多数人对女研究生还是肯定的,特别是男生,当提到那些已婚生子的
女生时,很多人由衷的说了同样两个字“佩服”。这类女研究生完成学业,要付出比别
人更多的努力,克服更多的困难,单就她们选择读研这条道路的勇气就是值得钦佩的。
在前进的道路上,她们背负着对丈夫的愧疚,对孩子的思念,但是她们无怨无悔,也许
这群人才堪称女人中的“铿锵玫瑰”。
  在翻看访谈记录时,总会想到那一张张生动而不乏女性魅力的面孔,谈到读研她们
充满干劲、充满斗志,生活对她们来说是那样的充实。
  读研――带着她们最美丽的梦想!
  二“学位证只有一张,没有男女之分1
  这句话是生科院的常杰教授在开学时对学生说的,当我在一个清晨走进他们的实验
大棚,亲眼目睹了他们的忙碌之后,我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分量。
  “在同一个领域里搞研究,在同一个实验室里做实验,男生和女生之间在学术思维
与实际操作能力上是否存在差异?”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分别采访了不同学科的导师,我们得到了几乎一致的答案――“
男女生在能力上是不存在差距的,不同的个体有差距,但没有性别之分。”许多导师对
女生的能力是持肯定态度的。但男女生之间还是有许多不同的特点的。
  人文学院的邵培仁教授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从一般的情况看,(就传播学来说
)对同一个问题,男生思考的要深一些,理性一些;女生则更细腻一些,从悟性上讲女
生要强一点。”
  生科院的葛滢老师则强调:在生物学的研究中有许多不同的工作,有的适合男生干
,有的更适合女生干,但是我们还是培养每个人独立工作的能力。
  “女性容易让人联想到纤细、柔弱,在带研究生时是否会不自觉对女生的要求降低
一些?”“不会,绝对不会1这个问题我问过所有被访谈的导师,答案只有一个,看来
学术是严谨的,容不得一丝马虎,一张学位证,男女生得来的同样艰辛。
  女生越来越多,一些科研领域已不再是男生的天下,面对诸多的竞争对手,男生又
是怎样看待女生的呢?请听男生的回答。
  “女生越来越多,在相同的境遇中,会不会感到压力?”“不会,女研究生越来越
多挺好的。”“压力来自各方面,竞争来自于每一个人,没有男女之分。”
  “同班的女生在各方面的能力怎么样?”“挺不错的,有的女生很聪明,能力很强
。”“女生和我们是一样的,她们很努力,也能吃苦。”
  “会不会觉得男生一定要比女生强一些?”“不会,女生现在很厉害的。”“那可
不一定,同一个实验室的女生很优秀,我们都很欣赏。”
  在这一问一答中,众多男生几乎没有一丝的对女生的轻视,对于女研究生的增加,
他们则看成是社会与教育的一种进步,对于优秀的女生,则抱着欣赏的态度,他们已经
习惯了和女生共同学习、实验,他们认为女生一样可以做到最好。
  在我接触到的女生中,很多都给人一种快乐而又积极向上的感觉,谈到自己的学业
,她们很自信,在她们之间我感受着朝气,感受着信心,我努力的捕捉着她们的这种感
觉:
  “我没跟男生比过,大家一样的吧1
  “呦,你若不提,我还真没觉得在学习上还有男女之分。”
  “不会的,不会因为自己是女生就降低要求。”
  “不论是在学术思维上,还是在动手能力上,我觉得男女的标准应该是一样的。”

  “在生活中女生应该有独特的地方,但在学业上无论是导师还是我们自己,要求都
是一样的严格。”
  “博士没什么可怕的,如果有机会我也会考虑读博的。”
  作为一个在读的女研究生,我真的觉得自己很幸运,生活在这样一个激情飞扬的群
体中,周围有这样一群优秀的女性,当你走近她们,注视那深夜的一盏盏灯光,实验室
里忙碌的身影;倾听她们爽朗而又自信的笑声,质朴的语言,也许你能更深的体会她们
每一步的艰辛,体会她们真正想要的――正是与男生拥有同样的机遇和挑战!
  三爱情,离我太远!
  我为理想去爱,但绝不为爱抛弃理想!
  在浙大西溪校区的校园中,研究生集中住在两座相距不到50米的楼中,当我指着女
生楼问一个男生有什么感觉时,他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让我想了很久――“寂寞的
一群人1
  白天的行色匆匆,夜晚的埋首苦读,生活中总缺少了什么?偶尔音响里传来张楚嘶
哑的声音:“这是一个恋爱的季节,空气里都是情侣的味道,孤独的人的可耻的。”看
着岁月的流逝,爱情――爱情究竟离我们有多远?
  为了了解在校女研究生的爱情现状,我们分别对浙大玉泉、西溪、华家池、湖滨四
个校区进行粗略的统计,此次统计以99级研究生为主。在读研一年后,究竟又有多少女
生走近了爱情?
  当我的电话打到医学院的一位女生那儿,她告诉我:“在我们这儿,(单身的比例
)一半一半吧!有男朋友的也大多是本科带上来的。”这个情况在我周围(西溪校区)
也是存在的,读研一年间,班上仅有一位女生找到了男朋友,单身的大有人在,令人担
忧的是许多人对读研期间能找到男朋友只抱希望而不抱信心,工作后的情况那是更不敢
设想的。据华家池同学的反映,比例基本上也是持平的。
  在浙大玉泉校区理工科的男女比例失调的情况下,仅有的少数女研究生是否比其它
校区“俏”一些?一位土木工程系的女研究生做了如下的描述:“班上女生的男朋友基
本上是本科时谈成的,读研一年没成几对,现在的比例大概四六吧!单身占四。”相对
来说情况要好过其它几个校区,但同样的问题也是存在的。
  究竟症结何在?难道错过了本科的黄金时段,就真的与爱无缘了?是女研究生让人
觉得高不可攀,还是读研本身就把爱情关在了门外?自然而然,我们要谈的一个问题是
――关于择偶标准!
  “女研究生的要求太高,当然啦,研究生的要求是可以高点儿,但请把‘太’字去
掉1
  “女研究生比较看重男朋友的发展潜质,所以目光会锁定一些热门的专业,比如电
信、计算机、控制、建筑等,但这些专业的男生一共才有几个?1
  “女研究生的学识很高,大多很有个性,独立性又强,一般的男孩子如果不是资质
很高的,是不会找女研究生做女朋友的。”
  这是男生的意见,是否女研究生的标准真的“难以企及”?听听女生是如何看待的

  “我觉得我的要求并不高,单身是因为我还没有等到我要的人。”
  “都研究生了,肯定是有一定的要求的,但关键还是人好,恋爱还是讲感觉的。”

  “其实我们要求并不高,可能是戴了研究生这顶高帽子的原故。”
  也许是真的,现实与我们所想的有一定的差距,甚至还有一点点矛盾。在我所接触
的女研究生中,她们的男朋友都很优秀,学历大多在硕士以上,一些还在读博,即使学
历低一些,总有些方面的能力能“镇”住女方的高学历。也许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
”、“男高女低”的平衡还在暗暗的起作用。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男研究生的女朋友都是
本科生的原因。
  女生的要求到底高不高?高!虽然她们说“只要感觉好就行”,男生的感叹之一:
“什么叫感觉好?感觉是虚无的东西,没有衡量的标准。”感叹之二:“女生言下之‘
人’虽无明码标价,却也价值不菲,有的男生只能临渊羡鱼,连退而结网的勇气都没有
,只好我单身,所以你单身了1
  女生的要求到底高不高?高?女生的疑惑之一:“对于金钱、地位我都没要求,只
要他有上进心,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不管奋斗的路有多长多难,我都陪着他
!这样的要求高吗?”疑惑之二:“在工作上互相支持或者互相独立,生活上互相关心
一些,谈的拢就行了。”(说实在的,这个要求连浪漫都谈不上。)
  问了这么多人,如果能悟出点儿什么的话,那就是――“女研究生”确实是一个症
结所在,它不仅在男生的眼中架高了女生选择的标准,而且无形中缩小了女生选择的范
围。
  除了选择的标准之外,女生的另一个不大不小问题是年龄。据粗略的了解,即使是
应届生。研究生毕业后的年龄也是24―26岁之间,早已过了豆蔻之龄,有的年龄更大一
些,在加之高学历,一番辛苦的创业之后很容易成为“单身贵族”。生科院的常老师就
曾描述了这种现象:男女单身的情况是一条斜线,男性层次越低越容易成为单身,所谓
“打光棍儿”,相反女性层次越高越容易单身,所谓的“单身贵族”。这已经成为社会
认同的一种现象,所以一些大龄的高知女性容易走到这一阶层中来,其中研究生不乏其
人。
  我问过男生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女生读研的年龄底线是多少?”众人的回答锁定
在26―28之间(指毕业年龄),总之最好30岁之前能毕业。有的男生甚至谈到了更深一
层的问题――女性的社会角色中不仅有妻子,还要成为母亲。而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也
在25―28岁之间,所以他提醒还没有男朋友的女生赶快吧,赶快把大事搞定!(谈何容
易!!)
  年龄不仅成为女生爱情中潜在的危机,在实际的恋爱中也影响到一些人的恋爱心态
。比如一位女生提出:越是年龄大,越是觉得没有年龄可以挥霍,一路上小心谨慎,放
弃了诸多的“可能”,去寻找更多的“必然”,反而选择的余地更小了!有的女生告诉
我:年龄越大,自身各方面的条件越成熟,对对方的要求越全面,考虑的问题越多,最
后只能是成功率越低。
  年龄对一个女性来说确实是个无奈的问题,我们除了放松自己的心态,别无出路。

  对大多数女人来说“爱”就意味着“被爱”。这是一句俗语,但现实中,我们的女
研究生可并不是这么被动。大多数女生承认对爱情问题的考虑有时多过对其它问题的考
虑,她们的困惑是:爱情是一个要多考虑的,而考虑多了又没用的问题,人生的另一半
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他不象学业、事业是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完成的,我们还要等。
(多久?)
  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认为爱情大事最好在高学历相对集中的学校完成,走上社会
后,这将是一件棘手的问题。在社会中再找“门当户对”的爱人,无异于大海捞针。男
生中单身者大有人在,女生中单身者不乏其人,关键是缺少沟通,至少是沟通渠道不畅
。在高一级的同学中,流行“相亲”,或是同乡之间,或是同学之间,主要作用还是扩
大了交友范围,多了一些选择的机会,至少没有人会认为“相亲”是一件坏事。有同学
笑曰:“在爱情上,浙大没有充分体现综合院校的优势,起码的文理互补都没做到。泰
坦尼克那么大,ROSE还遇到了JACK,何况我们1
  爱情究竟离我们有多远?
  关于女研究生的话题,想说的、该说的还有很多,在校我们面临读书、恋爱等问题
,走上社会,工作,家庭,发展每一步都不会一帆风顺,多重角色的冲突,理想与现实
的矛盾对我们都是考验。也许只有不断的认识自我,不断与社会磨和,才能进一步发展
自我。冰心曾经说过,女人首先是大写的人,然后才是女人。如果女性首先把自己定位
于女人,那么她一生也走不到“人”的境界。女研究生也许会遇到比普通女性更多的问
题,然而社会也对其充满了更高的期望,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时刻记住你是研究生,时刻记住做一个大写的“人”!!(美亚)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170.21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2.03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