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duatio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icehall (蝼蚁), 信区: Graduation
标  题: 找工作中,烦着呢(5)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07月26日14:16:31 星期三), 站内信件


找工作中,烦着呢(5)
      ——面试:Be yourself

    面试之前,许多人都会通过BBS了解一下有关公司的情况。比如,同一家公司如果已
经完成了上海或者广州或者西安的招聘活动, 那么,北京的我们肯定就能得到一些简单
的但却很可能是非常有价 值的信息;同样,北京的面试结束以后,也一定会有好事者将
自己 的体会张贴到水木清华的job(我要找工作)版中。谁让水木清华 是教育网内最大
的信息集散地呢?
  公司类型不同,面试的方式也不同。这两年,IT行业的巨头们 纷纷在北京开设了中
国研究院之类的机构,应该说,清华相关的系 所是他们招收人员的一个很重要的来源;
而对我们来讲,许多人的 第一选择也恰恰是这类研究机构。一般来讲,这类公司更强调
应聘 者的技术背景以及进行研究工作的潜力,他们会花较多的时间来面 试经过初步筛
选之后的候选人;而且,面试的过程中他们会给你最 大限度的自由来展示你自己的技术
背景。我曾经听说有人在T公司 中国研究中心的一次面试竟然持续了整整八个小时!而
我自己也参 加了B公司中国研究中心的三轮面试;在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轮面 试中,除
了五分钟的英文自述之外,还有一个小时左右的技术报告; 报告的主题完全由我自己确
定,面试经理们一边听我介绍,一边提 出一些相关的问题。
  这类研究机构更看重应聘者的技术深度,而不是他的技术广度 (前者意味着你曾经
对某个问题进行过比较深入的研究,而后者则 表示你掌握了多少五花八门的新潮技术)
。相反,另一类侧重于开 发工作的技术部门则更看重后者;他们希望你已经掌握了尽可
能多 的新技术,去了以后就能够直接用上。因此,面试的过程中,更多 的时间可能都
是由面试官员向你提出各种技术性的问题,由你作出 相应的回答。   另一种就是市
场型的或者是技术服务、技术支持型的部门。这 些部门对技术背景有一定的要求,但似
乎更看重应聘者的综合素质。 他们可能会问一些这方面的问题:你曾经遇到过的最困难
的事情是 什么?你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你对于国内的IT行业有些什么看 法?凡此
种种,不一而足。
  一般情况下,我们通常都会有若干个同学结伴去参加同一家公 司的面试。有时候,
也有人多少会觉得有些紧张,担心碰上一个挑 剔的面试官,提出一些刁钻古怪的问题。
有的时候遇到group interview(小组面试;就是同时对两三个人进行面试)时,由于 
大家要先后回答同样的问题,因此,排在后面的同学就比较为难了: 一般情况下当然不
能重复别人已经说过的内容,可是,有些问题短 时间内要构造出与众不同的回答来,也
绝非易事。就我而言,面试 前从来不会去设想有可能遇上怎样一个面试官,他又会提一
些怎样 的问题。其实,怎么准备也都是白搭,你如果能想到100个问题, 他就能问出1
000个。该答得出来的自然能答出来,答不出来的想法 儿绕过去就是了,万一不行,老
实交代也未必就是件坏事情。
  如果你有心观察,你会发现各种各样有趣的事情。――当然, 也常常会感到有些无
奈,而更多的则是漫长的等待。
  介绍面试技巧的文章一般都会说,去外企面试时一定要穿得比较职业一点,男生应
该穿上西装。不过,以我的经验,这一点并不见得十分必要。去一家大公司面试时,我
们遇上了一批北大学生。 他们几乎全都套着笔挺的西服(至于是否够“职业”,则很不
好说 了),而我们则多是平日习惯了的牛仔裤运动装。其实,西装也罢, 牛仔裤也罢
,只要衣衫整洁形象健康,别胡子拉茬邋里邋遢就可以 了。关键是在谈话时一定要充分
显示出你的坦诚与自信,让对方觉 得你就是他要招的人。
  前几天《科学时报》上有一篇采访摩托罗拉大中华区人力资源 部总监的文章。这位
高级经理的忠告是:“Be yourself, ……有 什么优点和缺点,都展现出来,不要有什
么隐藏”。当然,我觉得 用不着主动把自己的缺点都展现出来,但也用不着刻意地隐藏
自己 的缺点。其实,刻意地隐藏很可能会欲盖弥彰,我们完全可以用一 些委婉的方法
来处理这些问题。有一次,当被问到一项我了解不多 的新技术时,我先是坦率地承认我
知之甚少,然后介绍了一下我知 道的那一点点有关的情况,最后不忘强调一下自己基础
比较扎实, 对一些相关的内容也有较多的了解,如果需要的话,我相信自己很 快就能
深入地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我不知道我的面试官是怎样看待 这样一个回答的,不过我自
己觉得还过得去(后来,他们的录用名 单中有我,这说明这样一个回答至少没有产生什
么不好的影响)。
  应聘其实也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应聘的过程中,很自然的, 我们学生也在对不
同的公司进行比较,进行选择。
  同样是国有企业,有的就像前面提到的那家趾高气扬的南方某 银行一样官气十足,
也有的新技术公司求贤若渴,在你明确表示不 是很想去那里工作以后还屡屡打来电话,
一次又一次给你一个新的 “最后期限”(同学们戏称为“摇尾巴”;当然,有学生向公
司摇 尾巴,也有公司向学生摇尾巴)。同样是非常有名的跨国公司,有 的会主动到学
校来进行首轮笔试或者面试(首轮笔试时参加者一般 都比较多,将考场设在学校就为我
们应聘者提供了很多方便),而 有的公司则要求我们斜穿大半个北京城从西北角的海淀
跑到东南部 大北窑附近的某个写字楼面试;当我们起个大早赶到那里老老实实 耐着性
子干等了三四个小时之后,却发现要到下午才轮到自己面试。 我就亲身经历过后一种情
况;当时,当一大群人质问忙得晕头转向 的人事小姐时,她将责任一股脑地推到学校:
“一定是毕分办把我 们的名单弄错了。”当我有些忍无可忍,跟她较真地研究起责任的
 问题,告诉她我当初看到的就是印着公司标志的传真件,并要求她 向白白等了整整一
个上午的我们道歉时,她会不屑地告诉我:“我 们现在不讨论责任的问题;我当初参加
面试时也等了很久;这种事 情是经常发生的;你们应该理解我们。”
  可能是因为自己所学的专业最近比较热门,我始终有一个底线: 无论如何我也能找
到一份比较不错的工作。因此,当我见到某些其 他应聘者作出各种过分的表示狂摇尾巴
时,心里总是觉得特别别扭 (不知道他自己是怎么想的;也不知道面试官是如何看待这
种“表 演”的);而当我觉得某家公司太过盛气凌人、对我不够尊重时, 我基本上就
会决定不去这家公司,甚至会向前面提到的那样,要求 对方就其过分的行为向我道歉。
其实,公司有公司的架子,而我们 应聘者也有自己的尊严,两者应该是完全平等的。公
司选择员工, 我们毕业生也有权利在各种类型的公司之间进行选择。
  最近几年大的就业形势似乎不是很理想,人才市场总的看来是 供大于求,但这也不
应该成为招聘人员可以高人一等的理由。当然, 话说回来了,有这种恶劣表现的单位基
本上都是一些在老体制下吃 了几十年太平饭的官样机构(前面提到的那家被我当众要求
道歉的 公司是个例外,属于出了名的“资本主义大锅饭”)。我所接触到 的几家公司
多半都在竞争比较激烈的行业里拼打,对应聘者的态度 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不论是国
内企业还是国外的企业),至少能 够平等地、坦诚地对待应聘者。
  也许有的专业面向的行当至今仍然在老机制下运行,可能会碰 到较多的这种不开心
的事情。但是,我想,老的机制早晚有一天会 被打破的。到了那时,如果还这样骄横的
话,恐怕是永远招不到理 想的人才了。要知道,师兄师姐们的痛苦经历是最容易代代相
传的; 今年你“表现不好”,明年可能就不会有多少人来理你了。
----------------------------------------------------------------------------
---
--
                         ★淡忘的,不仅仅是回忆,
                             还有,曾经刻骨铭心的你...★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6.64]
※ 修改:·icehall 於 07月26日14:24:03 修改本文·[FROM: 202.118.226.6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8.65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