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duatio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am (托尔斯泰), 信区: Graduation
标  题: 哈工大“留学”心情(二)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Sep 23 00:06:24 1998), 转信

早就听说工大是有名的“马路大学”。百闻不如一见,其实,工
大还是有一个界限的。尤其是从正面看,与其它大学没有什么区
别,但有一条立交桥从校园中直穿过去,此外围墙也不封闭,到
二舍那边就非常不明显了。其实,这个“界限”并不一定要有围
墙的形式,而是一种气氛,一种无形的感觉。哈尔滨人注重穿戴
我们这些习惯了T恤、牛仔、布鞋的穷学生穿梭于西服革履中,虽
不能说自卑,但总觉得自己有些“突出”。但只要一跨进校门,
我就立刻如鱼得水,真是说不出的自在。工大的格局受苏联影响
非常深,苏联的许多大学就没有一个固定的范围,上课还得坐bus
这显然不利于管理,给学校带来很大麻烦。可是,这种模式却也
把学校同社会拉近了,学生不再生活在象牙塔里,最大限度的接
近社会。也许正是受这种教育思想的指导,工大很注重学生各种
能力的培养。有一位老师给我们讲过,工大的学生与清华的学生
区别在哪里呢?对待同一项工作,工大毕业生很快就能进入角色
而清华的学生却要慢半拍,但时间一长,工大学生就表现后劲不
足,清华人却逐渐显山露水,表现出了实力。的确,工大毕业生
适应能力强,动手能力强,但作为工科学生,限于理论水平的欠
缺,难以更上一层楼。由此可见,清华把学制定为五年不是浪费
时间。在毕业设计中,一位即将毕业的博士后,告戒我们这些师
弟师妹,在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增加理论方面的修养,这样才能
更好的把科研成果转化为高水平的理论,否则,只能降低成果的
水平,这也就是“师”与“匠”的区别。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www-post@bbs.hit.edu]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09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