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damper (与阻尼有缘), 信区: HITPHP
标  题: 来访者中心疗法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Oct 17 21:57:10 2003), 站内信件


来访者中心疗法
   www.xlsos.com 2003-10-7  上海心理网 


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理论中,最重视人际关系的莫过
于罗杰斯(C。Rogers)的“来访者中心疗法”(client-orinted therapy)了。
1.基本思想
罗杰斯所倡导的“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基本假设是心理治
疗以来访者为中心,在治疗过程中保持“非指导性”的原则。他
认为,个人的潜能在某种助人关系中最能萌芽,茁壮生长。当
助人者(心理医生)对被助者(来访者)示以关心,能敏锐地
善意地理解,并持有真诚的态度,在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中,
被助者就能健康地成长。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原则与中国老子的“无为”思想
很相似。罗杰斯曾经说过:“完人不干扰存在者的生命,不拟
改变或操弄它,但要帮助所有存在者去获得自由。……靠自
己独一无二的统-性,去解放对方的,或存在物的命运;他
解放对方的‘道”’。
患者中心疗法是在罗杰斯的人格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
他的人格理论包括三个部分:个体(organism)、现象场(phe-
nomenalfield)和自我(self)。
(1)个体
个体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包括所有的思想、
行为和身体。它的每一部分变动会影响其他部分的改变;此
外,个体还有着自我扩展、自我成熟和自我实现的愿望。
(2)现象场
现象场是指个人所有的经验世界,包括内在和外在的各
类事件。这些事件中有的被意识所觉知,有的则否。在现象
场中所呈现的事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主观感受的意义。
(3)自我
自我是现象场中分化出来的一部分,由一连串的知觉和
种种关于“我”的感受和价值观念所组成。自我将不断成长、
改变,逐渐趋向自我实现的境界。
对罗杰斯的思想有直接影响的是蓝恩克。蓝恩克指出,心
理治疗的三大要素是患者、治疗者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他
认为,每个患者都有建设性的力量,它是促使患者走向健康
状态的动力。患者需要的是治疗者的理解和接受自己;真正
起治疗效用的不是治疗者的技巧,而是治疗者的为人。
罗杰斯提出的“患者中心疗法”就体现了蓝思克的思想。
从心理治疗的三大要素来看,罗氏认为,就患者而言,他们
和所有的个体一样,其思想、行为与生理结构都在朝向发展、
成熟和完善;并且每个人还具有发挥自己潜能、努力达到自
我实现的动力;至于患者与治疗者之间的关系,那是-种开
放式的、平等而真诚的沟通和联系;对治疗者来说,应试着
将自己融入来访者的感觉世界中,设身处地地从他的立场去
体验当事人所察觉到的和未觉知的感觉和体验,以非评判式
的、无条件的方式接受他们,并相信来访者者有能力了解自己和
积极改变自己。
2.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
罗杰斯认为,来访者中心疗法的主要目标是提供适宜的情
景和气氛,让来访者得以去除长久以来习以为常的面具,进而
与真实的自我接触,成为能正常发挥自己功能的人。为了达
到这个目的,心理医生要协助当事人成为-个比较成熟的人,
协助他扫除妨碍自我实现的各种障碍,消除当事人以前所学:
得的错误的或妨碍其朝向自我实现的各种行为;提高当事人
承受挫折的能力,降低自我防卫,充分发挥潜能,积极向前
发展。
咨询的模式是“如果一那么”(if-then)。它的意义是:如
果某种情景存在,那么某种特征的过程就会发生;如果这种
过程发生,那么当事人会有某种改变。即如果心理医生为患
者提供了适宜的咨询和治疗条件,那么当事人就能比较自由
地表达他的感情;如果当事人的感觉被心理医生所重视,能
无条件地被接受,那么他就能更深入地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情
感。
罗杰斯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来访者在咨询和治疗过程
中成长的七个阶段:
第一阶段:来访者只愿意讨论与自我无关的外在事件,不
愿与自己沟通,他的个人建构是刻板的,不受当前现实的影
响。他不认为自己有问题,也不会寻求帮助。
第二阶段:来访者开始对不涉及自我的问题表露出一点关
切,亦有情绪方面的反应,但仍把问题看成是自我之外的事。
在这种状况下,来访者会主动前来求助。例如,有的来访者说:
“现在的生活挺没劲的。”似乎与他的感觉相差很远。
第三阶段:来访者谈论与自己有关的问题,在进行解释时,
都被视为过去的、不好的、不能接受的经验。比如,来访者叙
述大量过去的事:“我家的人,无论是爸妈或爷爷奶奶,一直
都喜欢我姐姐,总觉得我什么都不如姐姐。”她描述的是客观
的事,不是自己的情感。
第四阶段:当来访者感到他所谈及的经验能为治疗者无条
件地接受和理解,就能比较自如地表露自己的情感,但仍有
懊恼、抗拒和不信任的反应。来访者诉说道:“我姐姐聪明、活
泼,而我却很傻。大家都认为我做什么都比不上姐姐。我虽
然不对他们的评论表示反对,可我一直不高兴。我不愿意和
姐姐在一起。我妒忌她。我恨她。”
第五阶段:这时,来访者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亦逐
渐接纳自我,能正视矛盾和自己心理建构中的不协调,不过
恐惧、混淆的感觉仍会显露,但责任感也在增加。来访者谈了
很多,如“…每当人们夸我姐姐的时候,我真希望她不是
我姐姐,……,我希望她死。”她常对自己暴露出来的真实想
法感到惊恐,她又对治疗者能接受她的情感有点不相信。
第六阶段:这是个重要的、富戏剧性的阶段。来访者不再
回避自己的体验,而在体验之中接纳问题的责任。来访者通过
问题的暴露、情绪的渲泄以及治疗者对自己接纳和理解,觉
得越来越放松。“我明白我一直不愉快是我自己搅在一个圈子
里,遇到-些事情总是猜测人们又会拿我与姐姐比。事实上,
我们长大后,我和姐姐不在-个学校,她遇到的事情跟我的
不大-样,家里人也很少拿我们两个比较,各人有各人的优
点和错误。”
第七阶段:来访者尝试重新制定自己的个人建构,她解释
经验的方式也在改变,在引导自我发展。例如,来访者会认识
到:“我姐是个很好的人,她待我一直不错,我恨我姐没什么
道理。我知道我有许多地方做得挺不错,爸妈也常夸我,当
然,我还得学学我姐,那我就更棒了。”
3,总结与评价
罗杰斯的“患者中心疗法”的哲学基础是现象学。根据
现象学的观点,罗氏主张:了解患者时,治疗者必须努力了
解患者所持有的现象世界,而提供理想的人际关系是改变患
者现象世界的最佳办法。现象世界的改变将自然地导致患者
行为的改变。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罗杰斯认为,在进行
“患者中心疗法”时的七个要素是:
(1)人是理性的,社会化的,有自我实现的愿望;
(2)强调经验的情感方面而不是理智方面;
(3)注重当前情景而不是过去情景;
(4)强调良好的医患关系是促进患者人格改变的主要武
器;
(5)对患者所表达的情感提供一个及时的、具体的反馈;
(6)让患者有机会去体验过去所否认和曲解的经验;
(7)提供机会让患者去发现、修正和改变不适应的情绪
和行为。
在“患者中心疗法”的操作中,由于心理医生不可避免
地产生一些社会化的反应,所以,他要表现完全的接纳态度
是很困难的,有时可能有矫饰的状况。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19.223.224.2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18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