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otoro (多多洛), 信区: Life
标  题: 什么是我们时代真正的个性?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11月03日14:18:08 星期一), 站内信件

什么才是我们时代真正的个性?见仁见智,我们邀请了几位朋友一起谈论这个话题
—— 

·学生观点· 

个性是个很内心的东西 
祁又一(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2000级学生) 

    经常有那样的老家伙,看见我的穿着打扮就显得很高兴,拍着我的肩膀说:“
小伙子很有个性嘛。”老实说,我很反感他们这样。看见我的穿着打扮就轻易把我
纳入有个性的一族,这简直是对我的藐视。他们这么称赞我,基本上就是在表现他
们内心肤浅的同时也把我肤浅了。 

    个性是个什么呢?个性不是用来说的,有个性的人谁也不愿意被评价、被归类,
那是个很内心的东西。 

    一个有个性并且成熟完整的人,应该有一套自己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观,他们往
往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具备一些必要的素质:反传统、反时尚、反规则、反既有体
制、反官方语言、反大众传媒的种种骗局、反编造出来的温情……任他弱水三千,
我只取一瓢饮;发之由心,取乎于道,随便他人吵吵闹闹或鄙视或追捧,我自鸡栖
鹤群岿然不动。 

    由这内心的激情与自信生发,才能外化出一个看上去很“个性”的人,这样才
不会流于肤浅。我有个师兄是我的好朋友,他就是个很个性且可爱的家伙。他上了
大学以后在左耳上扎了个白金的耳环,和他女友一起扎的,他女友扎的是右耳朵—
—这对耳环号称他们的定情信物。说真的,他太适合这个耳环了,简直就是整体形
象的点睛之笔。作为一个容易嫉妒其他男性的男性,我不得不满怀醋意地承认他的
形象非常英俊。 

    去年他毕业,为了与女友双双留京而权宜了一下,选择了一个半机关性质的清
水衙门落脚,他在那儿待了四个月,然后交了违约金拍拍屁股走人,什么委屈也没
受。现在他在某时尚刊物供职,帅气依然,俨然一个京城娱记界冉冉升起的新星。
 

    若说有个性,活得聪明潇洒,我觉得我这师兄就怪不错的,至少没亏待了自己
,也没招惹到别人。从这点说,我们学校是很不错的,竟然能容忍并培养出这样的
牛人。这完全是环境宽松所至,其他地方的同志们,你们尽情地捶胸顿足吧。 

·教师视野· 

保持本我需要勇气和智慧 
子 迟(广西民族学院讲师) 

    对于一个人,不管是纯粹活着还是做事业,个性都极为重要。个性是我们每个
人的立身之本,是人之标志,是人格、气质、灵魂,是“万绿丛中一点红”。个性
与精致、灵巧、聪明、完美无关,而与本我、本色、本真、本原有关。 

    个性是一个人内在的素质,换句话说,杰出人才在自我追求上由于达到了较高
的境界,自然形成了自己独特而纯正的个性,其言行举止、爱好志趣、日常起居、
思想立场、情感世界、创意角度……都有着个人的一套方式,这是他们所必不可少
的。而仅仅于观点态度上的故意唱反调、纯粹在生活及言行追求上的与众不同,并
非科学意义上的“个性”概念。譬如,一些青年人好着奇装异服,或发型上一味追
求怪诞,连性别意识亦荡然无存,并自我标榜“先锋”。诸如此类,无非哗众取宠
、遗人笑料而已。 

    每个人都是社会人,他要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既是子女又是父母,既是学生
又是教师,既是朋友又是对手,既是上级又是下级,既是主人又是宾客。所以其实
我们并不是离自己越来越远,而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我们身上有着无数个“我”,
大家无时无地不在这无数个“我”之间游走。传说古罗马门神雅努斯有两个面孔,
柏格森博士则认为人类有“双重人格”,其实当代之人又何止两个面孔、双重人格
? 

    但是由于规范化、模式化的教育,现代高科技对个性的忽略,社会对名利的要
求,而导致一大批人才一味追求“成功”,个性及其衍生的见解、独创则荡然无存
。我们越来越聪明、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能力也越来越强;同时我们也越来越千
人一面、千人一腔。科学家詹克明则在其《裸猿人》一文中写道:“等到我们几乎
用人生的全部有效时间去应付越来越多、越来越高深的科学知识时,人类的聪明智
慧就已发展到顶了。”大家于是会发现——我们得到了一切,却惟独不见了自己。
仿佛是在把一朵鲜花上的泥尘拂去的同时,将其馨香也给抽空了,而徒留下艳丽,
那还有啥生命力可言? 

“无个性”决不等于平庸 
李淑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师) 

    “人之不同,各如其面”,这是对人的个性的某些侧面的通俗表达,简单地说
,“个性”即不同于其他个体之间的差别。然而,现代社会赋予“个性”这两个字
极大的宽容,并往往加以“飞扬”“舞动”一类的动感后缀,于是,它成了许多青
年人的追求,不少青年人因此视“个性”为自己的精神灵魂,喊出“可以不要求完
美,但绝对要拒绝平庸”的口号。 

    然而,“个性”究竟是什么?是故弄玄虚、我行我素,是狂风暴雨、叛逆执拗
,或者还有其他? 

    在我看来,“个性”这个词不仅适用于每个个人,也同样适用于一个群体,一
种职业。心理学认为:世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个性,同样的,世上有多少种职
业,也就有多少种职业个性。警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一支纪律部队,它的职业个
性实际上是非常突出的,那就是整齐划一、令行禁止。 

    我所在的公安大学是培养未来警官的院校,学校性质决定我们就是要培养这样
一群年轻人,他们要比同龄人更多一些纪律约束和责任意识,他们要付出比同龄人
更多些放弃和牺牲,其中包括放弃和牺牲同龄人的那种张扬和肆意。我们对学生的
培养理念从来不曾改变,而且自学生入学第一天起就告诉他们,这样的职业个性将
始终伴随他们未来的人生。 

    所幸的是,我们欣慰地看到,我们的学生懂得从聆听到接受、再到维护这种与
众不同的职业个性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尊重和服从,并在这样的大前提下不
断创造和发挥自己的个性,这在我看来,正是当今多元社会的一种另类个性,是一
种更趋成熟和理性的价值取向选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学生表现出一种难能可
贵的团队精神,而这种精神的力量胜似钢铁。 

    如果你看过公安大学的学子们在大运会、世妇会保卫工作值勤现场的沉着和冷
静,在香港回归大型文艺演出中的团结与协作,在校庆阅警式上的整齐和雄壮,你
就一定会被这种职业个性所震撼。 

    也许你会说,这根本就是一种共性,也许吧,其实个性与共性本身就是相容相
通的,辩证法早就论证过,不是吗?但我想强调,没有个性决不等于平庸。 

·旁观者清· 

展现个性才能活出真我 
李东辉(《中国大学生》杂志编辑) 

    刚上大学那会儿,我曾经一度这样过日子:为了留给别人一个好印象,为了避
免别人说闲话,便千方百计地掩饰自己,完全以别人的眼光来决定自己的言行举止
。由于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弄得自己整天为了博得别人的好评而过
日子。后来,我渐渐明白:这样活着实在太累。虽然有时会受益得利,但总感觉在
夹着尾巴做人。既担心别人窥见自己真实的一面,又没有勇气正视自己。再后来我
终于开窍:其实,根本没有必要自己折磨自己,为人处世要紧的是自己怎样做人,
而不是别人怎样看自己。我庆幸自己终于求得了内心的心安理得,拥有了轻松真实
的日子。 

    大学毕业后,刚到杂志社上班不久,就收到了长沙的一位大学生朋友的来信,
她在信里说,她来自大西北一个偏远的山村,父母都是农民,为了供她上学,父母
想尽了法子,年迈的父亲曾到省城去捡垃圾。她知道父母不容易,但她买的却是名
牌服装,用的是高档化妆品。她很苦恼,她过得很不开心。她说她不想这样,可是
她又不得不如此,因为她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窘境,她怕同学们会看不起自己。
她说,“我不想虚伪地活着,也不想自私地把自己装扮,我惟一希望的生活方式,
就是真真实实地过属于自己的生活。”她说,“如果可能,我愿意一辈子不说一句
假话,不做一件欺骗别人的事,包括对临死的亲人或者死者的家属,即使出于善意
的欺骗。” 

    我在给她的回信里这样写道:人可以没有钱,可以没有享受,但却决不可以虚
假地活着,“真”是这个世界上最可贵的东西,不要伪装,呈现自己的真实,这是
一种勇气,更是一种魅力。 

    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收到这位女大学生的回信,但是我相信那个位于长沙的
校园里肯定又多了一位自信、乐观、个性的女孩。 

    我们生活在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我们有什么理由隐藏自己呢?不要怕别人怎
么说,勇敢地展现你独有的个性,你就是最炫的那一个! 

乖巧与野性 
周泽雄(职业作家) 

    所谓个性,也就是形态各异的种种人性。我们每个人的个性都不一样,但其间
的差异未必是巨大的,更不会是难以沟通的。如果我们去请教牧人,他会告诉你,
自己家里的三四百头羊,也是羊各有性,自有一套属于绵羊的贤愚妍媸系统。如果
我们去请教猎手,他更可能津津有味地告诉我们,这头母狼与那头母狼有着多么鲜
明的性格差异。但这并不等于说,一头较为亢奋的羊会具备狼的品质;它再怎么亢
奋,也只是符合羊性的亢奋。作为站在生物进化最高层次之上的人,个性差异当然
会比任何动物群体来得巨大,但再怎么巨大,也不出人性的范畴。当我们说某人具
有狼子野心,其实只是一个比喻,并不敢当真将对方的血液与狼视为一类。即使如
希特勒之类的人间恶棍,我们固然惊讶于他们个性上的乖戾暴虐,但实事求是地看
,我们仍得承认那是一种人性之恶。 

    就像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相同数量、相同位置的五官布局一样,那些人类的基本
性情,如爱心、嫉妒、恐惧,我们也是人人有份,区别只在于数量的多寡、质量的
优劣。性格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一个人生就什么性格,未必日后就必然表现出
该种性格,它还取决于一个社会对个性的容忍程度,取决于一个民族对不同性格的
道德或文化评价,更取决于自身是否具备自我发展的热望。举例来说,中国的孩子
在成长阶段,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会受到一种名叫“乖”的教育。家长们会不厌其
烦地教育孩子“乖一点”,会毫无节制地对孩子(尤其是女孩)的任何听话举动给
以不负责任的口头表扬和物质鼓励。长此以往,孩子天赋的种种与“乖”不符的个
性,包括创造性、冒险性,便可能遭到程度不同的潜抑。他日后的性格将向何处发
展,遂成了一件让人揪心的悬案了。说实话,我每次听到父母们夸孩子“真乖”,
内心都会打一阵寒战。看看动物园里野性尽脱的东北虎吧,长期圈养的结果,使它
甚至被一头牛犊追得落荒而逃。除了那身拒绝退色的斑斓虎皮,哪里还有一丝百兽
之王的风采?文明与野性的关系,不是纯粹的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对东北虎如此
,对中国人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应该也同样如此。 

    有些优秀的性格,显然与先天关系不大,它更依赖于个人后天的自我培育、自
我发展。没有人生而幽默,天生潇洒,如果他自己缺乏拔地而起的愿望,那就没有
任何一种外力可以成全他。相反,那些总是企图借助一种发型、一套衣着来构建性
格假象的人——常见的如通过一只光头来显示男子汉气质,通过一条马尾辫来打造
艺术家风采——只会愈加暴露出性格难民的本质。 

    据说,针对人们关于当代大学生性格不够鲜明的指责,有大学生回答:“没有
个性就是最大的个性。”我得说,这是一个机智程度较为有限的俏皮话。如果撇开
性格上的优劣,我们当然不妨承认,绝对的沉闷与绝对的张扬,都算得一种重量级
的个性。在一个奔放的民族眼里,最大的个性也许恰恰就是拘谨。反过来,在一个
压抑的群体眼里,最大的个性倒可能就是奔放。这说明,所谓“最大的个性”并不
等于最可取的个性,而将一种未必可取的个性放大到极致,只能让人产生更大的困
惑和忧虑。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61.158.115.1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89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