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eak (江海客), 信区: Life
标 题: ●第二部 生存自救歌● (3)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Feb 8 17:38:14 1999), 转信
第6章:女生“有点想哭”
1997年6月5日,北京某师范大学的女生宿舍楼前人头攒动,师生们个个神色异常惊
恐地相传着一个骇人听闻的消息:“432宿舍的女生杀人啦!”
“天,为什么要干出这等事呀?”
“听说是为了家教,那家的男的欺负她不是一天两天了,她就……”
正在此时,公安局的警车和医院的救护车一齐开进校园,整个现场的气氛更加紧张。穿
白褂的医生们正把一个脖子上血流如注的中年男子担上救护车,而4名全副武装的警察则扒
开人群,向楼上的432宿舍冲锋。不一会儿,他们荷枪实弹地押着“杀人犯”、该校年轻的
女学生B从楼上走下……
这一天,校园内的万余名师生都被这突其如来的“杀人事件”所震骇。他们无不都在为
B而感到惋惜。
关于B这位大三中文系的学生,老师和同学们对她都很了解,B平时学习认真,成绩在
班上总是名列前茅,是系研究生的送报对象,然而现在一切都付之东流。
“怎么会走到这一步呢?”惋惜声中,师生们都在思索同一个问题。
然而知道底细的人又似乎觉得B的这一步多少有些必然。
B是个贫困生,父亲有病已多年,母亲因早年产后落下了下肢瘫痪,下面还有一弟一妹
的B懂得自己上北京读大学的不易,更明白不能再因为自己而让家里负担了,事实上窘困的
家庭也不会给她任何经济上的帮助。打到北京上大学的头几天,她就开始为自己的生活费和
学费奔波起来。当初她报考这所师范大学,一方面是因为热爱这个专业,另一方面也多少知
道这个学校的在校生是全国勤工俭学最吃香的,有不少人上大学时空着身子进去,等毕业时
小存折上有五六位数的“家底”。B心想自己不说能赚多少,但除了能把自己几年上学的学
杂费和生活费挣出来外,得给上中学的弟弟那份学费也争取挣出来。为这,她经常同时身兼
三四个家教,从周一到周日,没有一天不忙忙碌碌,寒暑假里更是起早贪黑连轴转。而她平
时连一个两块钱的菜都不轻易吃,至于像西单、王府井那些繁华的百货商店就更不用说去过
一回。B唯一想的是能尽量多干一份家教,最好是找那些既花力不多,又挣钱不少的家教。
北京人有钱有势的人多得很,碰上好运气你甭多费力就能比别人多赚几倍的钱。她缺钱,家
里的弟弟也在等着钱念书哩。
终于有一天,她的运气来了:有个3年级小学生的家长请她当家教老师,女孩的母亲在
外企工作,男的是北京有名的律师,姓彭。经协商,由B每周一、三、五晚上来教课,男主
人彭大律师负责接送B,家教的待遇是每小时25元。“以后你就是我们家中的一员,我这
个人喜欢直来直去,你也不必客气,每次来教课时就到我家吃晚饭,啊,咱们说定了。”女
主人果然爽快。更令B惊喜的那位名律师的男主人也气度不凡,在第一次送她回校的路上便
塞给她一叠钱:“这700元算你这个月的讲课费,先拿着用。你们女孩子用钱的地方总多
些。”瞧,谁说现在有钱的人没学问?看看人家大律师,说话体面、到位。更让B感动的是
小女孩的母亲待她就像自己的姐妹,有一次男主人出差不在家,女主人死拉着B跟她睡在一
张床。那晚,女主人跟B亲亲热热聊了大半宿,使远离亲人的B感受了一种胜似亲人的温
情。
女主人在公司里是主要角色,经常出差。那男主人就除了负责接送B外,还担当起了做
饭的家务。每次端起热腾腾的饭菜时,B总是有些受宠若惊:“大哥,下次您就别做了,我
在学校吃了再来也不晚。”“不好,你们女孩子正在长身体,尽量要吃好些。”男主人那种
兄长般的关怀,使B深深感激,因为B从未享受过这样的呵护。
又一个家教日。B到孩子家后才知道女主人又出差了,那大律师依旧给她认认真真地做
饭,等到课讲完后他让B在楼上等他去发动好汽车再走:“外面正下着雨,你出去会淋着
的。”仅仅这细微的关照,就使B内心好一阵温暖。不一会儿,他上来了,很无奈地说:
“车出毛病了。要不今晚你就住在我们家吧,孩子她妈不在家,你可以同我们千金一起睡,
怎样?”B想说不行,可当她看到男主人的是那样真诚、恳切,她嘴边的话再也没有力量说
出来。
关于那天晚上的事用不着过多叙述,大约12点钟左右,B曾经担心但后来自己又否定
的事终于发生了。那大律师一反平日里道貌岸然的样,像个乞丐似的从黑暗中突然跪倒在B
的面前:“亲爱的B,我真心爱你已非一两日,我、我都快要爱得发疯了,求求你了……”
说着,他像一头疯狂之兽扑来。B惧怕至极,又无反抗之力。“请相信我——B,我一定让
你幸福,也要让你家庭摆脱贫困,我有能力做到,真的,只要我们俩好。”
他喋喋不休地诉说着那“动人”的词汇,仿佛要把法庭上从不运用的那些美妙辞语熟用
一遍似的。B感到全身发瘫……
往后的日子,B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蒙在鼓里的女主人出差回来依然一个接一个电
话地催“小妹”来上课,可B不是推说病了就是不接电话。最后无奈中她选择了辞去这个家
教。然而大律师彭某照样像过去一样常来学校找她,只是不再让她去自己的家上课,而是另
有“内容”。B毕竟是在校学生,她害怕这样的日子。越害怕的她越遇到了可怕的事——她
终于发现自己肚里有了“情况”。
“离婚,你必须离,否则我就让你身败名裂……”B有些穷凶极恶,而这正说明她内心
的脆弱。律师出身的他当然清楚这一点,因此他只是用简单的话语来安抚了几句。
B感到绝望,她想起父母为了她上大学而双双出去借款的一幕幕凄惨的情景,以及弟弟
妹妹企盼的眼光……她的血管在膨胀,剧烈的膨胀,直到那个人面兽心的律师再次出现时,
她在得不到半点信赖时,那把早已准备好的水果刀带着她久积的全部愤恨向对方刺去……于
是有了前面警笛声声的场面。
4个月零5天后的1997年10月10日,正当我正式接受团中央的这部有关大学贫困生
问题的作品采写任务时,B在法庭上被指控故意伤害罪。那警笛再次响起时,带她去的不再
是熟悉的校园,而是陌生的牢狱……
B走了,但留下我采访这部作品的第一感觉是那样沉重与苦闷。那时,我就有一种感
叹:女孩们有太多的不易!不是吗,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我的这种感觉愈加强烈。
到南方某市采访,每天安排得不能再紧了。这天是周未,市团委同志平时很辛苦,我对
陪我到各高校采访的小伙子说“放你一天假”,其实倒不如说我自己为自己放一天假。
晚上独自在房间看完新闻联播就显得有些无聊,于是出了招待所门。这里临近闹市,旁边有
个电影院,门口很多青年男女。上前一看,电影院正在放《泰坦尼克号》,好菜坞爱情片,
很有些味道。看样子快开场了。
这时,一位打扮有些入时也还算得体的姑娘向我走来。“先生进去吗?这是获了十几项
奥斯卡奖的著名影片,很不错的。”姑娘说。
我看了一眼姑娘,淡淡地说:“我已经在北京看过了。”
“噢,对不起了。”姑娘退到了一边。
我依旧无目的地在电影院门口转悠,想借观赏这个城市那美丽的夜景来解解几日紧张的
采访之劳乏。
“先生,我很想看这个电影,你能不能…带我进去一起看看。”方才那个姑娘又不知什
么时候走近我身边,并在眼里流露出几分乞盼。“我是学生……”。
见我用警觉的目光审视着她,姑娘便从斜挎的小包里掏出一个证件。
没错,是××大学的。这可能又是一个十分想看电影却口袋空空如也的贫困女大学生,
我心想算她碰上了,满足她一回吧。“你去买票。”我把一张百元的钞票和两张“大团结”
交给她。姑娘高兴得飞步买回了两张影票,进去后电影已进入那位老妇人的回忆镜头。
“先生你已经看过这部片子,觉得怎么样?”黑暗中,坐在一边的女大学生轻轻问道。
“单纯从商业的角度看,绝对是部超级好片,不过有几个情节从艺术讲不算佳作。”我
应付了一句,照样只管看影片中出现的那张迷人的素描。
“比如说……”她的声音,看样子真的想没话找话。
“比如说那结尾,让男女主人公还重新出现在会面的镜头,还有老妇人把项链扔进海里
的情节处理得都很拙劣……”
“天,看来我的看法不只我一个人哪!”女学生一下惊叫起来,我不知所措,因为四周
的人全都把目光从银幕转到我们这边。
我感到有些恼火:“原来你早已看过这部影片了!”
“对不起先生,我、我是看过了,而且不止一两次……”这回她说得很轻。
“看来你是个超级影迷。”我带着几分讥讽道。
“如果你真不想看下去,我陪你一起出去?”
“算了。”我原本以为今晚有意无意帮助了一个“贫困生”满足了一回影迷,没想到反
给人家刷得不轻。120元干什么不行!
今晚的《泰坦尼克号》在我的印象中更次。散场后,大概我的脸色并不怎么样,于是那
女学生像哄孩子似地用身子挡在了我的前面:“先生别那么感到不合算嘛,这个影片真的还
是不错的,就是看十次八次也还是有收获的呀。给,你的钱还都在这儿。”
这回轮到我很不自在了。清清爽爽,还是那张百元大票和两张“大团结”。“小姐
你……
真的就那么爱看电影?”我有些不知如何是好。
“是爱看,但它是我一份固定的课外‘打工’职业。”女大学生说。
没想到前些年在小报上看到的有关“某些地方女大学生以陪看电影现象”还真给我碰上
了。当我亮出自己的身份时,姑娘很爽快地同意了我对她的采访。
“其实这在我们这座城市的高校里,像我这样的女学生利用晚上和节假日上电影院、录
像厅‘陪看’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有的女生从大学一年级到4年级,上了4年大学,干了
4年‘陪看’。据我所知,有的女同学上了研究生后仍没放弃这个特殊职业。”
“你指这为‘特殊职业’具体是什么含义?”我越来越被这事所吸引。
“说‘陪看’电影、录相节目是特殊职业,是因为过去从没人做过,而现在在我们一些
经济拮据的女大学生中把它作为了一种谋生的手段。”
“怎么讲?”
“你已经知道在高校中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不好,供不起我们在大学读书。
怎么办?我们当子女的总不能逼着本来就过着不是人生活的父母去上吊吧!于是只好想
尽一切可以想的挣钱办法呗。‘陪看’作为无数种打工挣钱中的一种便自然而然地出现
了。”
“能细介绍一下这种‘陪看’的形式与内容?”
“当然。”女大学生希望给她找个能与我长谈的地方。
“OK。我们到对面的咖啡厅如何?”
她微笑着表示同意。坐下后她接着说:“就从我自己说起吧。我的家与很多贫困家庭的
苦孩子差不离,只是我属于父母下岗的城里的新出现的苦孩子罢了。
上大学本来就不容易,到了大学又必须每年支付高额学杂费和支付每月的生活及各种其
它费用。父母在国有企业下岗多年,早拿不到工资了,靠做些小卖买最多能个口。
尽管他们也想千方百计给上大学的我帮把手,但总是力不从心。开始他们每次在信上说
是流着泪告诉我这些情况,后来干脆就不来信了。我不怪他们,知道与其让他们每写一次信
就得向我忏悔一次或说那些令人心酸的话,倒不如我独自吞噬这贫穷的滋味。有一天我又发
现自己的口袋里空如被劫,而第二天我们班里的几位女同学则已经说定到一个同窗好友家为
她过生日。说好的,我们4个人每人出20元凑成80元这个吉利数,作为献给同窗好友的一
点意思。说好的事是不能变的,可当我一摸口袋时突然紧张起来——我哪来这20元钱呀?
就是把饭卡上的那些填肚子的菜费全部退出来也不够呀,再说饭卡上的钱是不能随便退的。
那晚我感觉很闷气,一个人走出校门在大街上瞎逛。不瞒你说,当时我两眼盯着柏油路,真
希望在路面上能见到谁掉的钱包什么的。我走着走着,突然有人一把拉住我,问我愿意不愿
意陪他看电影。我当时吓得浑身哆嗦,奋力挣脱。那是个与我年龄十分相仿的男孩,他见我
如此惊恐,便连说对不起对不起,他说他原来约好的一个朋友没来,手头就多余了一张票,
再说一个人看又没劲,所以想邀请我。不知为什么,当我看那男孩一脸无所适从的样子时,
竟答应了他。
男孩一听这,简直两眼发光。那晚的电影是美国影片《生死时速》。影片虽然很热闹,
但我却因为一直在想着怎样出席第二天好友的生日一事,根本没有记下影片到底都说了些什
么。倒是那男孩不停地在中间忽一会问男主角奇洛李维斯除了这《生死时速》还演过其它什
么电影,忽一会又大惊小呼说好莱坞怎么可以把核武器也一起搬到银幕这一堆堆问题。出于
应付,我把学校选修课上学到的有关艺术欣赏知识转灌给了这位老兄。没想到电影结束散场
时,这老弟连连说谢谢我使他今晚看了一场高水平的电影艺术欣赏。他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一
张50元的钱票塞到我手里,说是小姐算你今晚的‘陪看费’吧。我当时都没反映过来,当
明白怎么回事时,就再也见不到那男孩子了。我拿着这50元‘陪看’费,整一夜没睡着,
心想这世界真怪噢,陪人家看电影还能赚钱哟!我好兴奋,因为最主要的是我第二天可以像
同学们一样地为好友送20元钱的生日礼物了!在大学两年多来,我觉得那一次是我这个家
贫的女孩能与其他同学平等坐在一起享受快乐的最高兴的一天。从那次起,我一有空,便开
始正式做起了到电影院、录相厅‘陪看’的特殊打工……”
“真有那么多人像你第一次碰上的那男孩一样手中有多余的票?”
我有些难以置信并且话中有话。
“不。”她肯定听出了我的潜台词,便答道,“大部分愿意出钱给你买票让你陪他看电
影、录相,并在最后付给你钱的人,都是些单独到影院的男人,或者是成群结队的男人。他
们请你陪他或陪他们看电影、看录相,多为是一种满足感。”
“满足什么?”
“有多种多样……”
“比如?”
“比如是现在到电影院的大多是结伴的情人、恋人和一家人,他身边有你一个女人就不
感到与众不同了。”
“再比如?”
“再比如有人文化不是很高,对一些外国片的内容和艺术上的理解缺乏水准,而我们大
学生对这些问题和知识,就像给几年级的小孩搞家教一样轻轻松松。”
“还有没有其它比如?”
女大学生笑了。“我知道你所指。当然有了,比如有的单身男人想借机泡一回女孩,或
沾点小便宜什么的。”
“你没有碰到过?”
“碰到多了。”她十分坦率道,“可以说十有八九是这类人。”
“他们会对你们做些什么呢?如果不介意的话能说说吗?”
“没什么,因为凡是想了解我们干过‘陪看’的人,几乎无一例外地会问这个问题。”
我注意到她此时的目光只盯着已经冷了的咖啡杯。“一般来说,这些人总怀有一种邪
念。他们常常会借电影院或录相厅内特殊的场所对你动手动脚,有的人很紧张,有的人则有
一种居高临下想怎么着就怎么着,不管是那些紧张的还是狂妄大胆的,看着看着,都会把手
向你伸过来……”
“遇到这种情况你怎么处理?”
“不算复杂,将其手推开。”
“如果推不开呢?”
“也并不难。你可以起身。”
“可这样不就没工钱了吗?”
“是没有。但我们是大学生,不是‘三陪女’。”
“从广义看,同为是‘陪’,很难让人区分你这个陪与现在一些饭店、歌厅里的那种陪
客有什么不同——请千万别把我的话视为对你的不尊重。”我忙解释。
“不会。但我还是要明确告诉你:我们的‘陪’虽然与一些歌厅、饭店里的那种‘陪’
同为一个字,但其内容和本质不同。我们只陪‘看’而不陪其它……”
“难道绝对没有或可能出现另一种内容和意义上的‘陪’?你也说过凡与你们一起进电
影院、录相厅的男士十有八九是想沾点女人便宜的人嘛!”
“并不排除。因为据我所知现在在我们这个城市里参与‘陪看’的女大学生不是一个两
个,我也见过个别女同学从开始的‘陪看’,到最后‘陪吃’、‘陪睡’……甚至把青春和
学业全赔进去的。但那绝对是极少数。因为我们大多是穷苦家庭出来的大学生,我们知道任
何东西都比不上自己大学学业的重要。我们可以去吃苦,可以忍受暂时的一点委屈甚至是耻
辱低下的事,但我们清楚绝不能毁掉前程。所以我们能在任何时候,包括有时难以脱身的情
况下竭力保全自己。当然这过程常有落泪和辛酸的事,或者有时还有无可奈何的事发生,但
这难道全应该怪罪于我们这些可怜的女孩?”
那晚,我遇到了两个“意外”,一个是在我采访贫困大学生过程中意外地遇到了另一种
特殊的“打工族”,另一个意外是这位女学生与我不欢而散。她说到后来情绪越显激动,到
了完全不能控制自己的地步,所以不等我结账,就起身离我而去。第二天早晨她给我住的招
待所打来一个电话,表示歉意。她说每当有人向她提起“陪看”的经历与过程时,她常常
“有点想哭”。我不明白为什么“有点想哭”,她在电话里给我补充了两个细节,一是她说
有一次因为拒绝“雇主”提出的“陪看”之外的其它非份要求,结果那个无赖扬言要到学校
给她“坏菜”,最后是她整整倒赔了500元才了结此事。她说这500元钱是她父亲下岗3年
后重新找到工作后第一次领到的工资,结果给她全都白白折腾掉了。“为这,我整停了一个
学期的‘陪看’。但后来还是无法解决学费等其它上学所要花的钱,不得不继续重操旧
业。”她说。第二个细节是,她说她的“陪客”中有一批固定的朋友,这些人也都是穷人家
的孩子,也是因家境贫穷连小学、初中都没念,而今远离故乡和家人,只身在外打工卖苦
力。她说她的这些朋友平时在建筑工地没日没夜没命地干活,唯一的精神快乐是一两个月由
她陪伴他们上电影院看一场电影。“我甘心情愿地义务为他们讲解电影中那些他们不懂或不
太懂的东西,而他们也常常在我遇到困难或麻烦时挺身而出保护我。有一次几个小流氓欺负
我,我的这些朋友前来相救,结果警察看他们是外地人,竟以‘盲流人员’把他们遣送到老
家,砸了我好几个朋友们的饭碗。每当想起这些事我就想哭……”电话的那头,我清楚地听
出其抽泣的哽咽声。
我久久没有放下电话筒,心里在说:姑娘,想哭你就哭个痛快吧。
在我接触诸多的贫困大学生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女学生们要比男学生更封闭自己的经
历,由于性别与性格关系,她们一般很少向一个外人谈论自己的隐秘一面,她们的自尊心也
比男生更强烈,即使你跟她们非常非常贴心,甚至是她们的亲人好友,也未必都能清楚了解
其全部的真实情况。记得不知谁说过这样的话:“在多彩的生活里,女人总比男人有更多的
幸福与美丽。”那么我要说,在同为贫困的条件下,女人则比男人有更多的苦水与悲怆。
一个烈日炎炎的周六中午时分,我到离家很近的西四书店,因为又一辆不知从哪儿窜出
的警车“哇哇”直叫,而偏偏这一日的西四十字路口交通格外拥挤,警车便在长长的车流后
面使劲地按着警笛,那刺耳异常的声音反而令普通的行路人根本没把它放在眼里。那警车也
不是吃素的,大道走不了就向自行车人行道上挤,就在这个时候,自行车潮和人流潮出现了
本不该的骚乱,本来就拥挤的街道人流、车流开始向台阶倾斜。就在这时,一件与我本文有
关的事发生了:几辆自行车压向一位正在行路的老太太,而这位老太太则又倒向一块写有
“家教”的牌子……“哎哟哟,我的胳膊哟——!”老太太拼命地连叫带喊地嚷着,等她被
一位女孩扶起时,那挤道的警车和自行车流早已过了十字路口。老太太突然醒悟似的指着那
块木板做的“家教”牌:“这、这牌子是谁的,把我的胳膊硌坏了!我的胳膊直不起来了,
哎哟哟……”在见有人过来给她搭把手时,老太太更加气急了:“你们帮我看看这牌子是谁
的,硌伤我啦哟!”谁的牌子?没人答应。“是、是我的。”
那个扶着老太太的女孩慢慢吞吞地说。“啥?是你呀!难怪你这么讨好扶着我啊?走,
你得陪我上医院!”老太太不由分说,拉扯着那女孩就要走。女孩却怎么也不肯走:“大
妈,不是我撞你的呀,是你往我这边跌的……”“啥,我还没老花眼呢,我干吗要跌到你的
牌牌上呀?你是干啥的?
你拿块牌牌搁在大街上干啥?没有你这块牌牌我的胳膊就不会有事,你想溜咋的?没
门,今天不给我上医院你就别想走!”老太太越说嗓门越大,引来马路上一堆围观的人。那
些初来乍到没看见前面一幕的围观者都向着那老太太说话,女孩子一下成了惊弓之鸟,紧张
得连话都说不出来。站在一旁的我实在有些看不下去了,便上前对老人说:“刚才我都看到
了,要不是那警车和马路牙子边那么多自行车,您老人家也不会倒在这块木牌牌上,这事不
能怪这位学生。”老太太一愣,半天才结结巴巴地回过神,不无怒气地冲着我:“你怎么知
道她是学生?”我一笑:“这不写了家教嘛!”老太太还是不甘罢休:“要是大学生就更应
该讲道德,噢,你们都走了,我的胳膊伤了咋整?”“那我陪你去医院行吗?
北医就在我家后面……”听我这么一说,老太太嘀咕了一句什么话后反问我道:“你就
住在这边?”我点点头。
“那你得给这个学生作保,要是我明儿个上医院查出个啥,你得负责给我治。”“行,
我保证。”我给这位老人写了个我家的地址和电话,老太太接过纸条又看了看我,对那女学
生说:“算你碰上了好人。”老人走后,我转过身正要进书店,那女孩冲着我哭了起来:
“叔叔,谢谢你了。”“别别,这事本来就不是你的错。”我看到了她胸前的校微:“你是
北师大的?
”“是。”我心头暗喜:正好本来我就想到北师大采访,这不是好机会么?“你们北师
大搞家教的学生到处都是呀!”我没话找话。女学生说:“是。可人太多了也不怎么好找人
家。
”“你是几年级的?像是新生呀。”女学生有些不好意思地:“我大二了。”“大二照
例就很有经验找家教了,也不至于蹲在大街等着人家来找你呀。”“可我以前没有当过家
教,因为大一时我的外语不行,就拼命学习。现在大二了,又要交学费,家里寄不来钱,所
以就想找份家教……”看来我没看错,她也是位贫困生。“我发现你们这些女孩胆子都挺大
的,把‘家教’的牌子往大街上那么一竖,还真像回事。”也许因为刚才我救了她一难,这
位女学生答应与我说说她的街头求职遭遇:“……我们师大的学生差不多都搞家教,而且听
说是北京高校中要价最高的,一般每小时15到25元,有的辅导高考的还不论时间论成绩,
考上一类重点大学的,给两三千元,普通高校的也有一两千元。我不像有的同学靠这家教
‘致富’,我家境不好,父母都下岗了,两个人才拿400多元钱,我下面还有个上中学的弟
弟,家里不可能给我钱了。
第一学年有个亲戚借了几千元钱给我,这学年我就不想再要人家的了,借了总还要还
的,找家教,可我啥时能还得起么!所以我也出来碰碰运气。都说北师大的学生好找家教,
可我觉得也挺难的。学校的‘家教中心’在排队,不知什么时候轮到我。
我的同学他们说直接上街‘招商’快,于是我就跟着试试,这不,今天是第二天,可就
两天时间我感觉像是过了一个世纪。昨天是周六,我便去新街口丁字路口。我早早等在岗亭
那儿,看有没有哪位家长来找家教的。等了约两个小时,我茫然地看着人来人往的街道,却
不知怎样才能看出哪家的孩子父母是来求家教的。我想学街道两旁的那些摆摊的小商贩吆
喝,可怎么也喊不出声。我喊啥呀?人家有货在旁边,不用喊也能让路人明白是干什么的。
难道我也该在自己的背上或胸前贴块招牌,写上‘我是大学生,有谁要找家教请前来洽谈’
的一类的话,那不羞死人了!正在我不知所措的时候,我看见了马路对面有两个男生高高地
打着一块写着‘家教’的大牌子,我感到自己像是傻子似地,瞧人家多有办法,招来好多家
长前去询问与洽谈。我焦急而又无奈地一直朝他们那儿望,大概‘师兄们’也瞅见了我,于
是其中的一个朝我走来。他说一看你也是来寻家教活的,问我哪个学校的,我说是北师大
的。他说他们是我们北师大附近的某某大学的,并说你这样呆呆地站在街上谁都不知你干什
么,怎么会有人来找你呢。至少你得打个牌子,像我们一样。我一听这,脸都红了,说那不
成‘出卖自己’?师兄笑了,说这不叫‘出卖’,叫‘自我推销’。
要不你跟我们一起干。
我一听当然高兴,跟他们在一起可以壮壮胆。但谁知他接下来提了个条件让我退缩了:
‘你能向那些找家教的家长们介绍我们也是你一个学校的,没其它意思,因为人家信你们北
师大的。’我一下犹豫了,说这恐怕不太行。好在那师兄并不计较,说不行就算了。他回到
对面的马路,又马上返回到我这边。‘这个给你,把它高高地举起,要不谁会知道你是搞家
教的嘛。’那男生把一张大大的‘家教’硬纸招牌塞到我手中后转身便走。
我心里深深地感激他,但双手就是举不起那块纸牌,我觉得那纸牌仿佛有千斤重。我抬
起的目光正好与对面的两个男生相遇,他们向我微笑着竖起大拇指,而我更感到脸上烧得滚
烫……
我的头就是抬不起来,只敢看自己的脚尖,我知道一个低着头,手里举着一块大牌牌的
人有多难堪。当我用眼睛的余光向对面一扫,就一眼看到那两个师兄在使劲挥动着让我脸朝
上的手势。不知咋的,他们的手势越往上,我的头就越像支持不住似的往下沉。最后我实在
像个无地自容的逃兵,扔下牌子钻到一条没人的小巷,我发现自己的脸上热乎乎的流着两行
泪……这是昨天的事。
晚上回到学校我又不好意思跟同宿舍的姐妹们说,只回答没找到合适的家教对象。有个
女同学说你站的地方不对,新街口离我们学校太近,一方面到那儿的学生多,那一带的家长
有的直接上我们学校里来找家教,所以建议我到离新街口远一点的地方。
这不,今天我跑到了你们西四这儿。哪想一来就遇上了刚才的倒霉事,要不是你还不
知……”
女学生说到这里眼里又噙起泪水,声音开始哽咽。
“得,明儿我到你们学校采访时跟学工部的老师说说,先给你安排一个合适的家教。”
我安慰她道。
“叔叔请你高抬贵手,我不想让老师和同学们知道我这么笨。我、我还是想自己找……
”她的脸又绯红了。
“祝你成功。”我离开她后尽量不回头,知道这女孩正不好意思看到有熟人瞅见她。但
我还是用心看到了她那副畏畏缩缩站在牌子底下的可怜样……
唉,不知怎的我感觉自己的自行车轮子突然变得沉了起来。
几日后,我到北京师范大学采访,跟学校老师们谈起这位不知其名的女学生时,他们说
这样的事在他们那儿简直太多了,曾经有个女学生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家教却又不敢独自到
雇主家去,后来又不得不辞掉。老师们说你要这方面的素材,可以给你用筐装。然而我却一
直未敢提及本章开头的那位因家教惹出囚狱之罪的女生是不是他们学校的,只说了辽宁某高
校一女生外出家教一去不回长达一年多的事。北师大的老师听后脸色也变得很不自然,原来
他们这儿也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他们有个女生在家教中与男主人关系暧昧,女主人知道后便
来校大闹,最后学校不得不勒令那女生退学才算了事。
“现在社会上啥样的人都有。说实在的,也真难为我们这些想赚钱的女生。”一位主管
勤工俭学的老师长长地叹着气说。
可不,这就是现实。
某校一个女生在我保证不把她的名字“公布于众”的前提下,给我讲述了她在两年多做
家教过程中所经历的“想哭也哭不出”的另一幕经历:……我是学理科的,在学校的课堂我
不敢说门门都能考个满分,但优秀则是绝对的。可我就是不会如何处事,尤其不会与城里人
打交道。我第一个家教对象是个3年级的小男孩,特顽皮,你给他苦口婆心把舌头讲烂了,
满怀期望地问他一声:“听懂了没有?”小家伙像刚睡醒似地反问你:“什么什么,你刚才
说什么?”两个小时的课下来,你觉得自己过去念十几年书也没费那么大的劲,可小家伙却
伸伸懒腰冒出一句:“等于没学。”不把你气死也会使你像全身散了架似的彻底失去信心。
可气的是这个城里独生子还有许多坏毛病,便是贪吃,而且外加好说谎。我每次一到他家上
课,他的父母便出门或上街干其它什么事去了。我的这个“学生”对知识从来像是不愿装进
脑子似的,但对一切食物却从不拒绝,所以10来岁年纪其胳膊则比我粗出几圈。大概平时
他父母对他特别节食,好东西总要东藏西放,生怕宝贝儿子长成超人。小家伙到了我给他上
课时不是赖着想睡觉,就是精神格外兴奋,因为此时此刻的两个来小时中,他可以在不受父
母监管下放开肚量东偷西摸地把一包包巧克力、奶油糕拿出来饱餐一顿,然后等听到父母上
楼开门声响时赶紧一擦嘴,趴在桌上假装看书。
终有一天当爹当妈的发现放置的食品没有了,问儿子看见了没有?这时儿子装得特别理
直气壮地回答说没有,绝对没有看见也绝对没有吃。于是这时的我就会发现那两个大人的目
光不由自主地移向我,而我这个人天生易脸红。平常一件与我根本无关的事,只要有人有意
无意朝我瞧一眼,我就会不由自主地红起脸。在人家家里我的这个毛病就犯得更剧烈了。每
次碰到这种时候我都想向这个小男孩的家长申明,可越想申明自己的脸就胀得越红,越红脸
我就越说不出话。一件与我无缘无故的事竟似乎变成了完全是我的责任似的。有几次我像一
个小偷似的在别人咄咄逼人的目光下,“逃”出他的家门的。这样的情况发生后,第二次上
课时,在我和小男孩俩人时我曾警告他:你必须承认自己的行为,必须向父母说明东西是你
偷吃的,而且与我无关……。你知道那小家伙说什么?他听后哈哈大笑,说怎么无关?我是
你的学生呀!这个小兔崽子!我心里气得直骂,可就是没办法治他,便恐吓他说你再不老实
我就告诉你父母。小家伙根本不怕,反倒威胁我道:走着瞧,看谁治谁。
我后来发现城里的小孩念书不一定行,但心眼就是比我们农村的小孩精,就连我这样的
大学生都不是他们的对手。事情是在这之后的一次家教时发生的。那天我的“学生”父母依
旧在我给他们的儿子上课时便出了家门,而只会吃不会学的小公子就开始像不知饱受了多少
天饿似地翻箱倒柜起来,真是见什么吃什么。有了上几回的教训后,这次我想先来个“阻击
战”——不让小家伙偷吃得逞,于是便与他“穷追猛打”一通,硬从饿狼口中夺食……我不
知那两个小时是怎么过来的,当我上气不接下气地累得瘫在椅子上时,门外楼道的脚步声又
响起来了。
正在兴冲冲啃着芒果的小家伙说了一声“不好”,便连跳带滚地从里屋奔到外屋,装出
又在上课的样。就在他父母开门的一瞬间,这个小兔崽子顺手把一只吃了半截的芒果往我嘴
里猛一塞……在我还根本没弄清是怎么回事时,他的父母像凶神恶煞似的站在了我面前。
“我、我……”这时嘴里含着半截芒果的我极力想说明真相,却由于紧张而变得更加语无论
次,脸也比以往胀得更红。“好啊,说了半天,原来是这么回事!难怪这段时间我们家里有
什么好吃的转眼就没了,敢情是养了一只大耗子!”只听那个当母亲的女人尖着嗓门,一边
叫着一边瞪着两眼像要吞下我似的,她身边的男人也帮腔朝儿子怒吼起来。无所适从的我尽
管当时想努力辩解,可就是说不出一句话,只有眼眶里的泪决堤而出……
那天我不知自己是怎样从这个小男孩家走出来的,我只记得我回到学校时已经很晚很晚
了。
见我像落汤鸡似的回到宿舍伏在铺上便嚎啕大哭,同宿舍的同学以为我出了什么事,赶
紧过来安慰和询问,她们越问我就哭得越伤心,吓得大家不知怎么办。那次,我整整在床上
躺了3天,也从此再没到那顽皮的男孩家去上课了。
可是对没有任何其它经济来源的我们这些穷学生来说,不去谋一份家教什么的你又怎么
想完成4年的大学学业呢?之后没多久,我又重新在别人的介绍下找了一个家教差使。这家
的小孩是个女孩,我能成为她的家教老师也是因为我重新找家教时所提出的特别条件——必
须是女孩我才去,小男孩我坚决不教。可小女孩也并不就没问题呀!
事情偏偏还都给我碰上了。
这个小女孩是个初一生,学习还是很认真的,但由于父母对她的期望值太高,反而使得
这位小妹妹学习的效果失之正常。这个女孩的家长是一对苦知青,回城后在同一工厂工作,
都没有上过大学,我感觉中他们因此对孩子的要求格外严格,是想把当年他们没有实现的大
学梦寄于女儿身上。我看他们也很不容易,吃的穿的都很简朴,但却把女儿的学习安排得不
能再满。双休日两天,有半天是我给上的数学家教,另半天是另一位没谋过面的大学生上的
英语家教,还有半天是家长自己带着孩子上外面的音乐辅导班,留下的半天是女孩子自己做
作业,总之我觉得这小妹妹很可怜。小小年纪戴了副眼镜,说话办事都像一部被已经输入程
序的电脑。很少看到她脸上的笑容,很少听到她说出一句属于孩童那种年龄的话语。
你说学,她就打开书本;你说做作业,她就拿起笔……然后我发现她缺乏一般孩子的那
种基本灵气,不知为什么,我觉得这孩子的智慧之门虽然开着却没有那种吸纳的旋流与热
情,相反冷漠的成分却很多。父母们对她的要求越多越高,女孩的这种冷漠就越严重。我曾
经对女孩的家长专门谈过这件事,但他们并不理会我,说要让小孩出成绩就得不断加压,尤
其是女孩。尽管我无法同意这种观点,但当他们反问我你考上大学除了发愤苦读外,还有什
么其它窍门。我想想确实除了苦学什么窍门都没有啊,而且我上初中高中时哪有城里孩子这
样条件,想要什么父母就都给你准备好了,就是你还没有想到的也都为你准备齐了。城里的
孩子与我们农村的穷家孩子相比可谓是天壤之别,想想这些,再看看我的“学生”的学习与
生活条件,我真的觉得她父母的话似乎也很有道理。可怜的小妹妹,学吧,谁让我们都是家
长们的“希望”呢!我父母为了让我能实现“跳出农门,光宗耀祖”的希望,可以撕破脸皮
跪在别人面前磕头为我借上大学的学费。相比之下,我又觉得我教的这位小妹妹要幸福得
多。来吧,为了父母们的共同希望,我们努力学习,发愤学习,拼命学习,直到用尽我们最
后的一点力气……。
又是一个星期天,早晨起来我觉得头昏脑胀,因为我们女孩子每月总有一次的那件“倒
霉”事,而一到这时我浑身不对劲,加上学校又要考试,所以那一日我特别打不起精神。
想给我家教的家长打个电话,又一想我的饭卡上已快出现“赤字”,便咬咬牙上了路。
我好不容易换了一趟又一趟车,又一步一步蹬上6层楼,当我费力推开门时,迎接我的竟是
两张要吃掉我的脸。“你上次都给她说了些什么,啊?快说!”女孩的家长一把将我扯到几
尺远的墙边,一边吼着,一边问,连唾沫腥子都喷到了我的脸。我不知是怎么回事。“你说
怎么回事?她出走了!”我一听也着急起来:“为什么呀?”孩子的母亲哭泣着向我叙述
道,说今天一早起来后,他们让女儿准备等家教老师来了上课。谁知从来大人说什么就做什
么的“小孽种”,今天不知哪来一股邪劲,说我不能把“最后的一点力气”再用在读死书
上,我要把“最后的一点力气”用在像别的同学那样痛痛快快玩一回上,说完她打开门就走
了。“你说说她这个小东西哪学来的这些邪气?谁教她啥‘最后的一点力气’屁话?啊?你
说说这是怎么回事?”我的心一下紧缩起来,这孩子怎么这样理解我的那句话呢!看像丢了
魂似的孩子父母那无所适从的样,我说当务之急把孩子找回来才是。这会儿他们手忙脚乱开
始又是给派出所、亲戚和孩子的学校、同学打电话,又寻思着孩子可能去哪些地方。我说分
头找吧。孩子父母到那些没有电话的亲戚、老师家找,我便负责到那些小孩们常去的公共场
所。我找啊找,跑了一个公园再走另一个公园,走完一个游乐场再跑另一家影院……直到夜
幕降临,再也不能在大街上看清什么时,我不得不拖着一双发麻的脚往回走,有几次差点被
身边飞驰而过的车子刮倒。等我好不容易爬上那女孩家的楼梯,想叩开门看看我的学生有没
有回家时,只听里面一男一女像发疯似地在怒吼着:“……噢,你以为我们辛辛苦苦供你上
学容易吗?你知道为了给你请家教,我和你妈连结婚时买的上海牌手表都给卖掉了!
”“你真是越活越不知天高地厚!我跟你爸都下岗了,每一次给你付家教的钱你知道怎
么来的吗?都是我们半夜上人家饭馆澡堂拖地擦碗挣来的苦命钱哪!你这没脑子的,不好好
学习也就罢了,还竟敢独自硬着脖子往外跑。好你个没良心的,从今天起,家教也不给你请
了,你就天天跟着我们去打工吧。呜呜呜……”后来是不停的哭闹声和乒乒乓乓的摔打声。
我知道我再不能进去了,也没有力气再去叩开这位小妹妹家的门了,自然也不可能要回我已
经教了一个月的家教费。我只记得在下楼后的回校路上,我一搭上那辆公交汽车就睡着了,
直到乘务员硬将我推醒时我才发现自己竟到了这一路车的总站。当时我全身没一点力气,我
求公交乘务员说能不能让我在车里睡一晚。可人家说像你这样的“上访人员”应该到派出所
去报到。我一听这,心里好一阵凄凉,瞧人家都把咱当成上访的了。我再看看自己那连走路
都歪歪扭扭的样,可不像个上访者么!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www-post@bbs.hit.edu]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6.257毫秒